徐学颜,字君复,浙江金人,是刚被贪污罪名革职候审的原山东巡抚、总督江北、河南湖广军务的乱名臣朱大典(注一)同乡。
徐学颜家庭富裕,捐癝生,入学,三中副榜,崇祯十年以恩贡为楚府长史。他平日尚义疏财,广结善缘。父亡,不争财产,家中大宅让给弟弟。
徐学颜身平有两个三次最为著名:一个三次,是他青年时为父讼冤。他父亲曾是中城兵马指挥,得罪了权贵家下人,被诬下狱。他三次上疏鸣冤,有关部门三次回。他再次上京上访,在聆讯时庭咬破胳膊,血书鸣冤。事情最终圆满解决,徐学颜也成当地著名的子。
第二个三次,是他科业不顺。他以太学生身份参加会试,三次名列副榜(候选人),却三次落榜,可谓倒霉到家。最后,还是皇帝发了善心,让他以恩贡的身份来楚王府做史。
关于徐学颜的情报,吕三就收集了这么多。朱至瀚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徐学颜是个有想有抱负的王府官。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王府官身份,而放弃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追求。
徐学颜不屈不挠地想为楚府建立一支保家保国的军队,正中朱至瀚下怀。
不怕你有想法,就怕你没想法!朱至瀚心想。既然你请我喝酒,必是有求于我。那么正好,你来帮蜀府养兵!
“徐大人,揽流民为军倒是可行。”朱至瀚装模作样点点头,开始了大忽悠,好像他便是练兵专家,“本公子心得,练兵无非两样:一曰将,二曰兵。楚府有了兵,不知有大将否?”
“这…楚府护卫世由安氏一族任指挥,可这安氏……”
“这么说,安氏与蜀府护卫指挥刘氏逆党一丘之貉?”朱至瀚提示道。
“那倒不是!”徐学颜连忙摇头,“楚府护卫三百年经战阵,早已疏于杀伐。如今其各姓子孙经营百业,与普通士绅百姓无异矣。”
“那就是说,楚王府没有大将!”朱至瀚下论,非常诚恳地提醒道:“将者,兵之首也。无将则无首,何以练兵?”
徐学颜连忙申明道“也非无将。武昌参将崔文荣世袭海宁卫指挥佥事,武进士出身,久经战阵,正可以为将!”
“徐大人,万万使不得!”
这次的反对意见却来自宣化王长孙朱盛漷:“王爷最恨官军,拿了饷钱一样不打仗!左良玉几次示好王爷,要助王爷守国,都被王爷挡了回去!楚王府花了钱募了兵,就是吾等自家之兵,能交给官府指挥?况且那营兵朝廷一纸行文便可调走,届时吾等又何以为凭?如那崔文荣,原在桂王处助剿。那桂王也赏了不少好处。可没多久,崔文荣便调到武昌。若将来朝廷再将崔文荣调走,那我楚府岂不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长孙所言极是!营将用不得!”包藏祸心的朱至瀚赶忙帮腔,“弄不好,还有宗人参劾王府勾结朝廷大将!”
“营将用不得,自家护卫又不能用。难啊!”学颜慨然长叹,露出了无可奈何的真面目。
朱至瀚眨眨眼睛:“若说为将,莫如一人!”
“谁?”徐学颜和朱盛漷同时问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朱至瀚大笑道:“徐大人军将世家,又是王府左长史,岂非为将之人!”
徐学颜顿时大惊失色:“万万不可!兵者,国之大事。本官平素以诗书为业,参赞军务尚可,岂能上阵厮杀?再说这军中将领从上到下,层层配备,所需甚多。一人将兵数百已是不易,罔说一两万了!”
想不到这楚王府的心蛮大的,还“一两万”!
朱至瀚心里骂着,嘴上却道:“徐大人所言有理!按蜀府护商队编制,一营八百余人,便需正副营长两名、正副营监军两名;正副连长八名,正副连监军八名;所需排长、班长、组长、参谋、文书更是数不胜数!”
朱至瀚反复提醒着徐学颜和朱盛漷,你楚王府没有领兵人才,我蜀王府有;你楚王府没打过仗,我蜀王府打过。如果今天你们请我吃饭,让蜀藩派出大将为你们练兵,那不妨现在开口,我立即就可以与你们谈判!
朱至瀚满心希望,徐学颜却对他长叹一声:“哎!如此说来,我楚王府欲练强兵,还是黄粱一梦啊!本官料想你蜀王府,开始与我楚王府并无二致,也是无兵无将,怎地转眼间就有了这许多兵马?”
朱至瀚没等到希望的结局,顿时就有些不爽:“谁说无将?世子爷便是一员不世出之大将!道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鸡生蛋、蛋生鸡、无穷无尽。有了世子爷,护商队自然名将如云!”
朱至瀚的比喻不伦不类,另外两人却没有在意。
朱盛漷插进话来,苦恼地说:“蜀世子年方十五,幼冲之龄,怎地便知练兵用兵之法?我也看了些兵书,左右不得法门,完全不知所云!”
看着朱盛漷苦恼的样子,朱至瀚看着徐学颜大笑起来。
朱至瀚不失时机,将从士兵们那里听来的一个故事讲了。
江口之战前,护卫和土司大将都要分兵剿匪。作战计划已经通过,军队已经列队完毕,就等一声令下便要出营。这时世子突然叫停,命令军队转向江口。大将们都反对改变计划,世子却不为所动。世子道,三个时辰以内,土贼主力就将经江口向己方开来。如果分兵,必败无疑。将领们都将信将疑,畏于世子权威,方才遵令。结果没走出二十里,就接到塘马报告,贼之前锋已经在望!两军对战,以有备对无备,我军大胜,斩首俘获数万!
“未卦而先知,那岂非神仙?”朱盛漷眼神中含着崇拜。
朱至瀚在外人面前吹起牛皮,那是从不谦虚:“蜀地百姓都说世子是神仙,本公子看倒是未必。圣人云,人有四等,有些人是生而知之,有些人是学而知之,有些人是困而知之,有些人是困而不学!世子便是生而知之一类!太祖高皇帝廓清海内,世子以太祖高皇帝为师,太祖兵法必然了然于胸。不然,如郡主一般的年纪,怎能统帅大军!”
提到他堂姑,朱盛漷便苦笑着摇头,看来平日吃亏不少。
然而徐学颜却没笑。他若有所思,沉默不语,片刻后突然离开座位走到窗边,将一扇木窗拉开。
冰冷的江风带着尖利的啸音,猛地灌了进来,将室内帷幔掀得横飞击人。
砰!木窗又猛地关上,帷幔顿时松了劲,顺软而下。
“大明的花花江山,岂能落入贼寇之手?”
徐学颜转过身来,对着愕然的两人恶狠狠吼道:“练兵再难,也是要练的!练不出两万,三千也行!练不出三千,五百也行!若流贼大至,下官身为楚府左相,岂能眼看福、襄二王故事重演于楚地哉!”
“讲啊,继续讲啊,千万不要停!”充满希望的朱至瀚在心底大声呼唤,“求我呀!求我蜀王府为你练兵!”
徐学颜坐回座前,颜色复初。他看看朱盛漷,露出一丝暧昧的笑容,转身拍拍朱至瀚的肩膀,温言道:“只是兹事体大,耗银甚多,本官也要奏报王爷得知才行!”
“这老家伙在玩我哩!”朱至瀚顿时大怒,几乎立即便要拂袖而去,“难怪人说这帮文官就没一个好东西!”
没等朱至瀚的愤怒露于形色,徐学颜已经换上了另一个话题:“本官听说,公子此次入楚,本意是为醴州之华阳王送银子?”
朱至瀚应了。他抓住最后的机会,宣传蜀世子的仁义之举,希望能打动面前这只老狐狸。可他很快发现,徐学颜对蜀世子并无兴趣,反倒对华阳王的外戚很感兴趣。
朱至瀚直接向徐学颜摊了牌:“徐长史打听华阳王底细,不知有何用意?”
“郡主,王爷王妃之挚爱也。郡主已到及笄(ji)之年,王爷王妃本意,是从楚地挑出一两名青年才俊,供郡主选亲。湖广督学高世态向王爷上了折子,说选亲必要考试,王爷已下旨准了。本官心想,这醴州人杰地灵,难道就没一人能入郡主法眼?”
大明对藩王的姻亲遴选极为严格。洪武永乐两朝,朝廷曾经包办了藩王的全部婚姻事务。宣德之后,由于宗室人口繁衍无数,加之宗室分封以后,散落各地,朝廷已经很难包办宗室婚姻了,所以只好令各王府自选,再奏报朝廷。
万历末年以来,呈几何倍数疯狂膨胀的宗室人口,短辍困窘的财政支付能力,低效浑浊的官场痼疾,已经使永乐朝后颁布的宗蕃条例渐渐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比如广西的靖江王一系因道路偏远,擅婚私婚情况本就严重,崇祯年后更是泛滥成灾。礼部三令五申,擅婚私者罪之;宗蕃便奏章连连,俸银禄米拿来!宗藩逻辑很清晰:你朝廷发不起俸禄,那你还干嚷个屁!
但楚藩作为天下大藩,楚王朱华奎作为身世坎坷之人,显然不在违禁成婚之列。徐学颜所说选婚之法,就是在王国内通过公开比选,选出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女。
这厮在试探可否两藩联姻!朱至瀚第一时间脑光一闪。然而这条件对于蜀藩太苛刻了。如果考试公选,希翼幸进者必然成千上万。谁能保证这刁蛮郡主一定会选中华阳王的什么外戚再说,华阳王毕竟是蜀藩一系的忤逆之子,选他们的外戚,对蜀藩而言是好是坏,那还在未定之天呢!
“你们几个在背后嘀咕本郡主什么?”不知何时,一个小姑娘满脸怒容双手叉腰站在楼梯口,弄得朱盛漷和徐学颜张口结舌。
朱至瀚连忙堆出笑容来:“哪里!徐长史向本公子打听蜀藩才俊,好为郡主挑选郡马呢!”
小姑娘也不是那么好悠的。她提高声调冷冷道:“真的吗?那你向徐长史推荐了何人?”
“这个……”“说!”小姑娘双手叉腰,向前猛扑一步。
朱至瀚眼睛一转,脑袋里蹦出个主意:“这要看郡主是喜欢书生还是武将了。这样本公子才好推荐呀!”
小姑娘果然上当了。她俊脸微昂,认真想了想:“原来我喜欢书生,风流倜傥那种。你们刚才说天下不太平,我想选个武将也不错。不过……书生呢,必须能马上开弓,上阵领兵!武将呢,必须风流俊秀,还能出口成诗!”
这眼界也太高点!朱至愁眉苦脸徐学颜和朱盛漷则托着下巴,幸灾乐祸地看朱至瀚的笑话。
“除了世子能文能武,蜀哪里……”
朱至瀚尚未说完,小姑娘已经上前揪住了他的耳朵:“若你说不出来,那便是背后腹诽本郡主!我要立即奏明父王,将你那鸟钱庄封了!”
耳朵上传来的痛楚,让朱至瀚的思考速度比平日快了几倍。电光火石间,他脑袋中掠过了许多头像,终于定格了一位。
“蜀王府左护卫有普通士,既无世袭爵,也无朝廷官职,正好可为郡主良配!”朱至瀚怕在座的人嫌弃,赶忙将此人的优势说了出来,“此军士相貌出众,能文能武,故而世子大用之。本公子听说已升作营官,将来必然前途无量!”
小姑娘心急,将耳朵拧了半圈,名字说出来!要不然便是诓骗本郡主!”
徐学颜也收了灾乐祸,认真问:“不知在何营任官?”
“就是长平山之护商队,姓名言。”
“哦?请公子细细讲来!”徐学颜这次表现得比小姑娘还着急。
注一:崇祯五年,登州孔有德叛乱。朱大典临危受命,大获全胜。崇祯八年,流贼占凤阳,毁皇陵。朱大典收复凤阳,此后镇守凤阳八年。崇祯十四年,因被劾“不能持廉”而被革职候审。崇祯十六年底浙江许都叛乱,在家乡审期的朱大典募人守城,保住了一县平安。可金华知县却诬陷朱大典“纵子交贼”,经林党一番运作,朱大典竟被以“通贼”和贼去兵不散”的罪名抄家。
明亡,朱大典虽先后任职福藩、唐藩、鲁藩朝,但主要精力则聚兵守卫家乡。1646年,清军终破金华,屠城三日。朱大典举家殉国,百姓死伤殆尽,史称“金华三屠”。
以上,就是一名大贪污犯光辉的一生。
94784/
徐学颜家庭富裕,捐癝生,入学,三中副榜,崇祯十年以恩贡为楚府长史。他平日尚义疏财,广结善缘。父亡,不争财产,家中大宅让给弟弟。
徐学颜身平有两个三次最为著名:一个三次,是他青年时为父讼冤。他父亲曾是中城兵马指挥,得罪了权贵家下人,被诬下狱。他三次上疏鸣冤,有关部门三次回。他再次上京上访,在聆讯时庭咬破胳膊,血书鸣冤。事情最终圆满解决,徐学颜也成当地著名的子。
第二个三次,是他科业不顺。他以太学生身份参加会试,三次名列副榜(候选人),却三次落榜,可谓倒霉到家。最后,还是皇帝发了善心,让他以恩贡的身份来楚王府做史。
关于徐学颜的情报,吕三就收集了这么多。朱至瀚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徐学颜是个有想有抱负的王府官。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王府官身份,而放弃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追求。
徐学颜不屈不挠地想为楚府建立一支保家保国的军队,正中朱至瀚下怀。
不怕你有想法,就怕你没想法!朱至瀚心想。既然你请我喝酒,必是有求于我。那么正好,你来帮蜀府养兵!
“徐大人,揽流民为军倒是可行。”朱至瀚装模作样点点头,开始了大忽悠,好像他便是练兵专家,“本公子心得,练兵无非两样:一曰将,二曰兵。楚府有了兵,不知有大将否?”
“这…楚府护卫世由安氏一族任指挥,可这安氏……”
“这么说,安氏与蜀府护卫指挥刘氏逆党一丘之貉?”朱至瀚提示道。
“那倒不是!”徐学颜连忙摇头,“楚府护卫三百年经战阵,早已疏于杀伐。如今其各姓子孙经营百业,与普通士绅百姓无异矣。”
“那就是说,楚王府没有大将!”朱至瀚下论,非常诚恳地提醒道:“将者,兵之首也。无将则无首,何以练兵?”
徐学颜连忙申明道“也非无将。武昌参将崔文荣世袭海宁卫指挥佥事,武进士出身,久经战阵,正可以为将!”
“徐大人,万万使不得!”
这次的反对意见却来自宣化王长孙朱盛漷:“王爷最恨官军,拿了饷钱一样不打仗!左良玉几次示好王爷,要助王爷守国,都被王爷挡了回去!楚王府花了钱募了兵,就是吾等自家之兵,能交给官府指挥?况且那营兵朝廷一纸行文便可调走,届时吾等又何以为凭?如那崔文荣,原在桂王处助剿。那桂王也赏了不少好处。可没多久,崔文荣便调到武昌。若将来朝廷再将崔文荣调走,那我楚府岂不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长孙所言极是!营将用不得!”包藏祸心的朱至瀚赶忙帮腔,“弄不好,还有宗人参劾王府勾结朝廷大将!”
“营将用不得,自家护卫又不能用。难啊!”学颜慨然长叹,露出了无可奈何的真面目。
朱至瀚眨眨眼睛:“若说为将,莫如一人!”
“谁?”徐学颜和朱盛漷同时问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朱至瀚大笑道:“徐大人军将世家,又是王府左长史,岂非为将之人!”
徐学颜顿时大惊失色:“万万不可!兵者,国之大事。本官平素以诗书为业,参赞军务尚可,岂能上阵厮杀?再说这军中将领从上到下,层层配备,所需甚多。一人将兵数百已是不易,罔说一两万了!”
想不到这楚王府的心蛮大的,还“一两万”!
朱至瀚心里骂着,嘴上却道:“徐大人所言有理!按蜀府护商队编制,一营八百余人,便需正副营长两名、正副营监军两名;正副连长八名,正副连监军八名;所需排长、班长、组长、参谋、文书更是数不胜数!”
朱至瀚反复提醒着徐学颜和朱盛漷,你楚王府没有领兵人才,我蜀王府有;你楚王府没打过仗,我蜀王府打过。如果今天你们请我吃饭,让蜀藩派出大将为你们练兵,那不妨现在开口,我立即就可以与你们谈判!
朱至瀚满心希望,徐学颜却对他长叹一声:“哎!如此说来,我楚王府欲练强兵,还是黄粱一梦啊!本官料想你蜀王府,开始与我楚王府并无二致,也是无兵无将,怎地转眼间就有了这许多兵马?”
朱至瀚没等到希望的结局,顿时就有些不爽:“谁说无将?世子爷便是一员不世出之大将!道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鸡生蛋、蛋生鸡、无穷无尽。有了世子爷,护商队自然名将如云!”
朱至瀚的比喻不伦不类,另外两人却没有在意。
朱盛漷插进话来,苦恼地说:“蜀世子年方十五,幼冲之龄,怎地便知练兵用兵之法?我也看了些兵书,左右不得法门,完全不知所云!”
看着朱盛漷苦恼的样子,朱至瀚看着徐学颜大笑起来。
朱至瀚不失时机,将从士兵们那里听来的一个故事讲了。
江口之战前,护卫和土司大将都要分兵剿匪。作战计划已经通过,军队已经列队完毕,就等一声令下便要出营。这时世子突然叫停,命令军队转向江口。大将们都反对改变计划,世子却不为所动。世子道,三个时辰以内,土贼主力就将经江口向己方开来。如果分兵,必败无疑。将领们都将信将疑,畏于世子权威,方才遵令。结果没走出二十里,就接到塘马报告,贼之前锋已经在望!两军对战,以有备对无备,我军大胜,斩首俘获数万!
“未卦而先知,那岂非神仙?”朱盛漷眼神中含着崇拜。
朱至瀚在外人面前吹起牛皮,那是从不谦虚:“蜀地百姓都说世子是神仙,本公子看倒是未必。圣人云,人有四等,有些人是生而知之,有些人是学而知之,有些人是困而知之,有些人是困而不学!世子便是生而知之一类!太祖高皇帝廓清海内,世子以太祖高皇帝为师,太祖兵法必然了然于胸。不然,如郡主一般的年纪,怎能统帅大军!”
提到他堂姑,朱盛漷便苦笑着摇头,看来平日吃亏不少。
然而徐学颜却没笑。他若有所思,沉默不语,片刻后突然离开座位走到窗边,将一扇木窗拉开。
冰冷的江风带着尖利的啸音,猛地灌了进来,将室内帷幔掀得横飞击人。
砰!木窗又猛地关上,帷幔顿时松了劲,顺软而下。
“大明的花花江山,岂能落入贼寇之手?”
徐学颜转过身来,对着愕然的两人恶狠狠吼道:“练兵再难,也是要练的!练不出两万,三千也行!练不出三千,五百也行!若流贼大至,下官身为楚府左相,岂能眼看福、襄二王故事重演于楚地哉!”
“讲啊,继续讲啊,千万不要停!”充满希望的朱至瀚在心底大声呼唤,“求我呀!求我蜀王府为你练兵!”
徐学颜坐回座前,颜色复初。他看看朱盛漷,露出一丝暧昧的笑容,转身拍拍朱至瀚的肩膀,温言道:“只是兹事体大,耗银甚多,本官也要奏报王爷得知才行!”
“这老家伙在玩我哩!”朱至瀚顿时大怒,几乎立即便要拂袖而去,“难怪人说这帮文官就没一个好东西!”
没等朱至瀚的愤怒露于形色,徐学颜已经换上了另一个话题:“本官听说,公子此次入楚,本意是为醴州之华阳王送银子?”
朱至瀚应了。他抓住最后的机会,宣传蜀世子的仁义之举,希望能打动面前这只老狐狸。可他很快发现,徐学颜对蜀世子并无兴趣,反倒对华阳王的外戚很感兴趣。
朱至瀚直接向徐学颜摊了牌:“徐长史打听华阳王底细,不知有何用意?”
“郡主,王爷王妃之挚爱也。郡主已到及笄(ji)之年,王爷王妃本意,是从楚地挑出一两名青年才俊,供郡主选亲。湖广督学高世态向王爷上了折子,说选亲必要考试,王爷已下旨准了。本官心想,这醴州人杰地灵,难道就没一人能入郡主法眼?”
大明对藩王的姻亲遴选极为严格。洪武永乐两朝,朝廷曾经包办了藩王的全部婚姻事务。宣德之后,由于宗室人口繁衍无数,加之宗室分封以后,散落各地,朝廷已经很难包办宗室婚姻了,所以只好令各王府自选,再奏报朝廷。
万历末年以来,呈几何倍数疯狂膨胀的宗室人口,短辍困窘的财政支付能力,低效浑浊的官场痼疾,已经使永乐朝后颁布的宗蕃条例渐渐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比如广西的靖江王一系因道路偏远,擅婚私婚情况本就严重,崇祯年后更是泛滥成灾。礼部三令五申,擅婚私者罪之;宗蕃便奏章连连,俸银禄米拿来!宗藩逻辑很清晰:你朝廷发不起俸禄,那你还干嚷个屁!
但楚藩作为天下大藩,楚王朱华奎作为身世坎坷之人,显然不在违禁成婚之列。徐学颜所说选婚之法,就是在王国内通过公开比选,选出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女。
这厮在试探可否两藩联姻!朱至瀚第一时间脑光一闪。然而这条件对于蜀藩太苛刻了。如果考试公选,希翼幸进者必然成千上万。谁能保证这刁蛮郡主一定会选中华阳王的什么外戚再说,华阳王毕竟是蜀藩一系的忤逆之子,选他们的外戚,对蜀藩而言是好是坏,那还在未定之天呢!
“你们几个在背后嘀咕本郡主什么?”不知何时,一个小姑娘满脸怒容双手叉腰站在楼梯口,弄得朱盛漷和徐学颜张口结舌。
朱至瀚连忙堆出笑容来:“哪里!徐长史向本公子打听蜀藩才俊,好为郡主挑选郡马呢!”
小姑娘也不是那么好悠的。她提高声调冷冷道:“真的吗?那你向徐长史推荐了何人?”
“这个……”“说!”小姑娘双手叉腰,向前猛扑一步。
朱至瀚眼睛一转,脑袋里蹦出个主意:“这要看郡主是喜欢书生还是武将了。这样本公子才好推荐呀!”
小姑娘果然上当了。她俊脸微昂,认真想了想:“原来我喜欢书生,风流倜傥那种。你们刚才说天下不太平,我想选个武将也不错。不过……书生呢,必须能马上开弓,上阵领兵!武将呢,必须风流俊秀,还能出口成诗!”
这眼界也太高点!朱至愁眉苦脸徐学颜和朱盛漷则托着下巴,幸灾乐祸地看朱至瀚的笑话。
“除了世子能文能武,蜀哪里……”
朱至瀚尚未说完,小姑娘已经上前揪住了他的耳朵:“若你说不出来,那便是背后腹诽本郡主!我要立即奏明父王,将你那鸟钱庄封了!”
耳朵上传来的痛楚,让朱至瀚的思考速度比平日快了几倍。电光火石间,他脑袋中掠过了许多头像,终于定格了一位。
“蜀王府左护卫有普通士,既无世袭爵,也无朝廷官职,正好可为郡主良配!”朱至瀚怕在座的人嫌弃,赶忙将此人的优势说了出来,“此军士相貌出众,能文能武,故而世子大用之。本公子听说已升作营官,将来必然前途无量!”
小姑娘心急,将耳朵拧了半圈,名字说出来!要不然便是诓骗本郡主!”
徐学颜也收了灾乐祸,认真问:“不知在何营任官?”
“就是长平山之护商队,姓名言。”
“哦?请公子细细讲来!”徐学颜这次表现得比小姑娘还着急。
注一:崇祯五年,登州孔有德叛乱。朱大典临危受命,大获全胜。崇祯八年,流贼占凤阳,毁皇陵。朱大典收复凤阳,此后镇守凤阳八年。崇祯十四年,因被劾“不能持廉”而被革职候审。崇祯十六年底浙江许都叛乱,在家乡审期的朱大典募人守城,保住了一县平安。可金华知县却诬陷朱大典“纵子交贼”,经林党一番运作,朱大典竟被以“通贼”和贼去兵不散”的罪名抄家。
明亡,朱大典虽先后任职福藩、唐藩、鲁藩朝,但主要精力则聚兵守卫家乡。1646年,清军终破金华,屠城三日。朱大典举家殉国,百姓死伤殆尽,史称“金华三屠”。
以上,就是一名大贪污犯光辉的一生。
9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