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德殿东阁,朱平槿照例在办公室处理公文。
秦裔刚刚报告,今早辰时刚过,成都府四门外的锦江河水全部断流,说明都江堰岁修的截流工程取得了成功。
这个消息让朱平槿稍稍松了口气。
都江堰岁修工程搞好了,可以大幅度提高成都周边各县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抗灾御灾的能力。将来开掘人工渠,还可以将都江堰灌区的面积扩大。向北延伸至德阳,向南延伸到眉州、邛州甚至仁寿。
朱平槿不知道这些工程能否成功,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和费用。他首先确认的,便是每一万亩耕地,若取其半产量,便能养兵两营。因此这些工程再难,也要尽快上马。
宝瓶口的海拔比成都平原高几十米,利用自然落差来实现干渠自流,理论上完全具备条件。再说,他给丁原指出的人工渠开掘路线,便是他前世人民渠、东风渠的路线,只要川西平原的地形在三百七十年的时间岁月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伏运动,那么成功的概率应该是比较大的。
比如官渠堰工程(又称人民渠一到四期工程)。从设计开始时的五一年,到五三年中开工,到五六年便全面实现。新中国在五年时间里,完全依靠解放了的农民,完全依靠肩扛手挑的原始劳动,建成了近九十公里的干渠,新增控灌面积约一百七十万亩。既然新中国能够实现,在大明朝朱平槿也想试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哪是个养尊处优的高富帅,完全是个劳心费力的苦哈哈!
朱平槿哀叹着,抓起了桌上的铜铃,摇动起来。
侍从太监秦裔无声无息出现在门口。
朱平槿道:“让吴大人进来。”
原成都知县,新任成都通判吴继善今日一身便装出现在朱平槿面前。他如此打扮,也是不想引人注目,可他这身便装也是够吸引眼球了。
里面一件深青色的道袍,缠着根红缎地的金腰带,外罩一件灰色的锦缎鹤氅(chang),头戴玄色东坡巾,足蹬皂云履,挺着日渐膨胀的肚皮,一副十足的富豪巨贾模样。比起全身布袍的朱平槿,吴继善倒像老板,而朱平槿只是打工仔。
吴继善进得门来,带着他标志性的佞臣似的微笑,先是高唱朱平槿“千岁千岁千千岁!”,然后按礼制四拜。等朱平槿叫他起来,他又再次谢过朱平槿的提携拔擢之恩。
朱平槿没有急着赐吴继善坐。他打开桌上的文件夹,一边翻,一边对吴继善道:“父王薨去之后,本世子调阅了府中旧文档,看到一篇进谏,文字赤胆忠心,建策亦颇有见地。可惜父王囿于蕃禁,不能用也!”
“夫蜀,天资之险,王亦谓其不能守不可为乎?”朱平槿将文中红笔勾出的句子段落朗声念出:“然全蜀之险,是应在边而不在腹。虽入川旁径歧道甚多,但置重兵于夔门、剑阁,足可保殿下无忧矣!……切不可分散兵力,遍守诸小道蹊径,或退大军于平原腹地,如此大事去矣(注一)!”
吴继善听着熟悉的文字从朱平槿的嘴里蹦出来,脸上那标志性的微笑渐渐消散了。朱平槿的声音像一把钥匙串,逐一打开了道道尘封的铁门,进入了间间心灵暗室。他的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吴继善以头触地道:“此乃崇祯八年三月,下官初任成都令时,有感于朝局之恶劣,蜀地之艰险,而为愍王殿下之呈奏。下官见识拙陋,当不起世子谬赞!”
“崇祯八年三月,如今已是崇祯十四年十月底。吴大人这七品知县,一干便是六七年。以吴大人之高才,何至于蹉跎至此?”
“下官为南直太仓州人,与张溥(pu)同乡。”吴继善再叩而答。
吴继善口中的张溥,在大明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张溥字乾度,少时勤奋好学,崇祯四年进士,复社领袖。社中人物众多,出名的包括顾炎武、陈子龙、文震孟、杨廷枢、杨彝、顾梦麟、吴昌时等人。朱平槿前世也学过张溥的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
周延儒本是张溥进士第的宗师,此次周延儒出山为相,张溥和吴昌时出力最多。当然,出力的意思明面上是拉关系拉选票造舆论,暗地里便是出银子搞贿选。朱平槿最近收到一个秘闻,说这次周延儒进京,张溥给了他一个册子,上面写满了人名,有的要大用,有的要罢官。周延儒作为老师,在学生张溥面前唯唯诺诺,丝毫不敢违抗。毫不夸张地说,张溥就是当今大明朝的地下组织部长。
“吴大人既是复社中人,如今宜兴当政,那早晚都会飞黄腾达。本世子先为祝贺了!”朱平槿冷冷笑道。
“世子明鉴!圣人云:君子不朋,小人为党!”吴继善三扣而答,“下官少不更事,以为阉党必是丑类。既是丑类,必要激昂大义,蹈(dao)死不顾。如今下官人到中年,方知世事险恶,万物非唯有善恶之两分也!植党而擅议朝政,用私而扰乱纲纪,无论本心,皆为不臣之罪!况夫今日复社党同伐异,结党营私,不复以国家为念。苍生如斯,复社实有罪于天下也!下官不慎,误入歧途,受朋党连累,被温相(温体仁)发配四川,如今悔之晚矣!”
“朋党也有好的!这不是朋党之错,而是这朋党宗旨歪了,肌体朽了!”说着,朱平槿面上的笑意更浓:“你生于江南,出在吴家。复社势大,你不入社倒奇怪了。这事怪不得你!吴大人还记恨温相乎?”
“恨!下官恨不得生啖其肉!可周延儒虽为东林,与温体仁实为一丘之貉,以一己之私而坏天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皇帝起复周延儒,那是亡社稷之兆!张溥襄助周延儒,其素无识人之明可见一斑。以下官愚见,周延儒不过借力于复社尔,必不甘受张溥摆布,反噬或将不远矣!”
提起这几人,吴继善平素和善的胖脸几乎变了形,变得有些狰狞。看来他与许多官场上厮混的人一样,也有两张面孔。
朱平槿顿时拍了桌子,大声斥责道:“天下事,当天下人议之,皇帝一总于朝堂。几个书生何德何能,竟敢越俎代庖,代操权柄!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如今天下崩坏,百姓拥护与否,方是检验对错之唯一标准!民爱之则固生!民弃之则恒亡,此等浅显之理,东林复社名家大儒集之如云,岂不知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误国害身者,利欲尔!再不幡然醒悟,邛州杨天官必为尔等前车之鉴!”
“世子之言,振聋发聩!下官受教了!”吴继善扣头如捣蒜。
“吴大人如今还是复社中人乎?”朱平槿降低声音问道。
“下官早与他们恩断义绝!”
“是否还有书信往来?”朱平槿再问。
吴继善犹豫半响,还是决定说老实话:“还有往来。复社在江南势大如天,下官不敢与他们翻脸。再说下官一家子都在太仓,哪里撇得清干系?族弟吴伟业便是张溥亲传弟子。吴伟业写信告知下官,他在南京国子监任上刚升转左庶子。眼见官场龌龊,复社里各色求官之人接踵,他已无心为官,打算辞官燕居。”
左庶子是太子属官,位在詹事府左春坊,正五品,一般是用来为文学之臣加衔的。吴伟业以文学名誉东南,加官左庶子倒是十分贴切。
“你族弟还是留任南京为好!他虽为复社中坚,但心性淳朴善良,文名著于南北,本世子还要大用他!你写封信,派个可靠的家人送回去,叫你吴氏一族尽快迁居四川!”
“举族迁居?下官一族世居太仓,那可是好大一家人呢!”吴继善大吃一惊,说话也不利索了,“田宅祖产,家仆奴僮……”
“田宅祖产不过是些死物!至于那些家奴,更是一点都不可靠!刘红婷母家即为太仓人。奴变一起,她母家尽为灰烬,连慈母也丧生烈焰。堂堂钟鼎之族,官宦子女,竟然扮作叫花,流落四川寻父,身边只剩了个从小长大的丫鬟!巡抚陆文献家,居第亦为白地。此事你可知道?”
“陆文献家为奴变所焚,家里来信连篇累牍。臣知道。自家不能守,何以守一省?”
朱平槿轻蔑地扫了地上的吴继善一眼,继续摧毁他的心防:“不说奴变了。就说你们复社领袖张溥,兄与弟争家产,气死老父,可有此事?”
“那是……”
吴继善本想辩解,突然觉得自己的任何辩解都是多余的,于是干脆住了口,垂头聆听。
“王府官之家眷已经陆续迁往成都,王大人可知缘由?”
“世子有志于天下,故而以此为质!”吴继善突然抬起头来,冒出句大逆不道的语言。
“吴大人涵养功夫不浅!入蜀为官六年半,总共只说了两次真话!本世子能听见一次,真是难得!难得!”朱平槿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朱平槿很快肃正颜色,纠正吴继善:“吴大人不愧江南才子,见识非凡!不过这次吴大人可错了。本世子准你吴氏一族举家迁往四川,非为质之,乃是对你吴氏一族的恩典!大难临头,尔等尚不自知!江南富庶,各方垂涎,早晚战火四起。圣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尔等宜慎思之!就算时间太短人来不了,也要尽快将家产全数变卖,存入汇通钱庄转到四川来!”
“难道江南不久将陷于贼寇之手?” 吴继善满脸惊愕。
可他转眼一想,天下局势如此危殆,就像当年奴变四起一般,那有什么不可能呢?
“你可告知你的族人乡里,四川如今海河清宴,百业振兴。迁来四川,既可保家保命,亦可重整家业。江南土狭民多,士绅多是亦农亦商。四川有大片荒地可供开垦,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四川之商业机会,比起江南湖广来,只会多不会少!”
“臣会派家人持臣家信回去,尽将世子之意告知乡族耆老。臣在信中要写上:蜀地百姓都说,世子前世是散财童子!是天底下最会挣钱之人!跟着世子,总会发财!”
吴继善向朱平槿开起了玩笑,朱平槿也抖抖自己身上的步袍笑道:“既是散财童子,那便是过路财神。能挣也会花,总之存不下几个小钱!”
两人都大笑起来。这时朱平槿突然敛了笑容道:
“本世子好言说尽,吴大人可以自行抉择。不过吴大人可知道,如果拒绝了本世子好意,会有何种结局?”
“下官知道。下官将很快调署通江或者南江两县(注二)!若下官惜命不肯上任,世子便可加罪下官,扒了官皮!”
笑容重回朱平槿的脸上。他摇头否认道:“不,南江县已由江安知县暂署。吴大人将高升为巴州同知,与你东林前辈张继孟为僚!”
“下官唯谨遵世子之命!”吴继善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做出了政治选边:“下官妻女,皆在成都。小女素琪,年方十五,自幼跟着下官读书认字,下官请准其入王府做事!”
“这要等罗姑娘回来,让她先看看方可。你既身为成都通判,署省府庶务,还得做几件事!”
“请世子吩咐,下官无不照办!”
“那请吴大人起来说话!秦裔,给吴大人上茶!”
说了半天话,朱平槿终于给吴继善赐了座。
注一:吴继善关于蜀地防御地段的论述,极有见地。可见明末蜀地官员并非没有明白人。引文见《明史》。
注二:通、南、巴,近代四川著名的革命三角区。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其核心区便是通、南、巴、万(万源)等地。在大明崇祯十四年,通、南、巴则是土暴子的根据地。这是历史事实,诸位书友不必作过多的联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94784/
秦裔刚刚报告,今早辰时刚过,成都府四门外的锦江河水全部断流,说明都江堰岁修的截流工程取得了成功。
这个消息让朱平槿稍稍松了口气。
都江堰岁修工程搞好了,可以大幅度提高成都周边各县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抗灾御灾的能力。将来开掘人工渠,还可以将都江堰灌区的面积扩大。向北延伸至德阳,向南延伸到眉州、邛州甚至仁寿。
朱平槿不知道这些工程能否成功,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和费用。他首先确认的,便是每一万亩耕地,若取其半产量,便能养兵两营。因此这些工程再难,也要尽快上马。
宝瓶口的海拔比成都平原高几十米,利用自然落差来实现干渠自流,理论上完全具备条件。再说,他给丁原指出的人工渠开掘路线,便是他前世人民渠、东风渠的路线,只要川西平原的地形在三百七十年的时间岁月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伏运动,那么成功的概率应该是比较大的。
比如官渠堰工程(又称人民渠一到四期工程)。从设计开始时的五一年,到五三年中开工,到五六年便全面实现。新中国在五年时间里,完全依靠解放了的农民,完全依靠肩扛手挑的原始劳动,建成了近九十公里的干渠,新增控灌面积约一百七十万亩。既然新中国能够实现,在大明朝朱平槿也想试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哪是个养尊处优的高富帅,完全是个劳心费力的苦哈哈!
朱平槿哀叹着,抓起了桌上的铜铃,摇动起来。
侍从太监秦裔无声无息出现在门口。
朱平槿道:“让吴大人进来。”
原成都知县,新任成都通判吴继善今日一身便装出现在朱平槿面前。他如此打扮,也是不想引人注目,可他这身便装也是够吸引眼球了。
里面一件深青色的道袍,缠着根红缎地的金腰带,外罩一件灰色的锦缎鹤氅(chang),头戴玄色东坡巾,足蹬皂云履,挺着日渐膨胀的肚皮,一副十足的富豪巨贾模样。比起全身布袍的朱平槿,吴继善倒像老板,而朱平槿只是打工仔。
吴继善进得门来,带着他标志性的佞臣似的微笑,先是高唱朱平槿“千岁千岁千千岁!”,然后按礼制四拜。等朱平槿叫他起来,他又再次谢过朱平槿的提携拔擢之恩。
朱平槿没有急着赐吴继善坐。他打开桌上的文件夹,一边翻,一边对吴继善道:“父王薨去之后,本世子调阅了府中旧文档,看到一篇进谏,文字赤胆忠心,建策亦颇有见地。可惜父王囿于蕃禁,不能用也!”
“夫蜀,天资之险,王亦谓其不能守不可为乎?”朱平槿将文中红笔勾出的句子段落朗声念出:“然全蜀之险,是应在边而不在腹。虽入川旁径歧道甚多,但置重兵于夔门、剑阁,足可保殿下无忧矣!……切不可分散兵力,遍守诸小道蹊径,或退大军于平原腹地,如此大事去矣(注一)!”
吴继善听着熟悉的文字从朱平槿的嘴里蹦出来,脸上那标志性的微笑渐渐消散了。朱平槿的声音像一把钥匙串,逐一打开了道道尘封的铁门,进入了间间心灵暗室。他的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吴继善以头触地道:“此乃崇祯八年三月,下官初任成都令时,有感于朝局之恶劣,蜀地之艰险,而为愍王殿下之呈奏。下官见识拙陋,当不起世子谬赞!”
“崇祯八年三月,如今已是崇祯十四年十月底。吴大人这七品知县,一干便是六七年。以吴大人之高才,何至于蹉跎至此?”
“下官为南直太仓州人,与张溥(pu)同乡。”吴继善再叩而答。
吴继善口中的张溥,在大明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张溥字乾度,少时勤奋好学,崇祯四年进士,复社领袖。社中人物众多,出名的包括顾炎武、陈子龙、文震孟、杨廷枢、杨彝、顾梦麟、吴昌时等人。朱平槿前世也学过张溥的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
周延儒本是张溥进士第的宗师,此次周延儒出山为相,张溥和吴昌时出力最多。当然,出力的意思明面上是拉关系拉选票造舆论,暗地里便是出银子搞贿选。朱平槿最近收到一个秘闻,说这次周延儒进京,张溥给了他一个册子,上面写满了人名,有的要大用,有的要罢官。周延儒作为老师,在学生张溥面前唯唯诺诺,丝毫不敢违抗。毫不夸张地说,张溥就是当今大明朝的地下组织部长。
“吴大人既是复社中人,如今宜兴当政,那早晚都会飞黄腾达。本世子先为祝贺了!”朱平槿冷冷笑道。
“世子明鉴!圣人云:君子不朋,小人为党!”吴继善三扣而答,“下官少不更事,以为阉党必是丑类。既是丑类,必要激昂大义,蹈(dao)死不顾。如今下官人到中年,方知世事险恶,万物非唯有善恶之两分也!植党而擅议朝政,用私而扰乱纲纪,无论本心,皆为不臣之罪!况夫今日复社党同伐异,结党营私,不复以国家为念。苍生如斯,复社实有罪于天下也!下官不慎,误入歧途,受朋党连累,被温相(温体仁)发配四川,如今悔之晚矣!”
“朋党也有好的!这不是朋党之错,而是这朋党宗旨歪了,肌体朽了!”说着,朱平槿面上的笑意更浓:“你生于江南,出在吴家。复社势大,你不入社倒奇怪了。这事怪不得你!吴大人还记恨温相乎?”
“恨!下官恨不得生啖其肉!可周延儒虽为东林,与温体仁实为一丘之貉,以一己之私而坏天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皇帝起复周延儒,那是亡社稷之兆!张溥襄助周延儒,其素无识人之明可见一斑。以下官愚见,周延儒不过借力于复社尔,必不甘受张溥摆布,反噬或将不远矣!”
提起这几人,吴继善平素和善的胖脸几乎变了形,变得有些狰狞。看来他与许多官场上厮混的人一样,也有两张面孔。
朱平槿顿时拍了桌子,大声斥责道:“天下事,当天下人议之,皇帝一总于朝堂。几个书生何德何能,竟敢越俎代庖,代操权柄!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如今天下崩坏,百姓拥护与否,方是检验对错之唯一标准!民爱之则固生!民弃之则恒亡,此等浅显之理,东林复社名家大儒集之如云,岂不知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误国害身者,利欲尔!再不幡然醒悟,邛州杨天官必为尔等前车之鉴!”
“世子之言,振聋发聩!下官受教了!”吴继善扣头如捣蒜。
“吴大人如今还是复社中人乎?”朱平槿降低声音问道。
“下官早与他们恩断义绝!”
“是否还有书信往来?”朱平槿再问。
吴继善犹豫半响,还是决定说老实话:“还有往来。复社在江南势大如天,下官不敢与他们翻脸。再说下官一家子都在太仓,哪里撇得清干系?族弟吴伟业便是张溥亲传弟子。吴伟业写信告知下官,他在南京国子监任上刚升转左庶子。眼见官场龌龊,复社里各色求官之人接踵,他已无心为官,打算辞官燕居。”
左庶子是太子属官,位在詹事府左春坊,正五品,一般是用来为文学之臣加衔的。吴伟业以文学名誉东南,加官左庶子倒是十分贴切。
“你族弟还是留任南京为好!他虽为复社中坚,但心性淳朴善良,文名著于南北,本世子还要大用他!你写封信,派个可靠的家人送回去,叫你吴氏一族尽快迁居四川!”
“举族迁居?下官一族世居太仓,那可是好大一家人呢!”吴继善大吃一惊,说话也不利索了,“田宅祖产,家仆奴僮……”
“田宅祖产不过是些死物!至于那些家奴,更是一点都不可靠!刘红婷母家即为太仓人。奴变一起,她母家尽为灰烬,连慈母也丧生烈焰。堂堂钟鼎之族,官宦子女,竟然扮作叫花,流落四川寻父,身边只剩了个从小长大的丫鬟!巡抚陆文献家,居第亦为白地。此事你可知道?”
“陆文献家为奴变所焚,家里来信连篇累牍。臣知道。自家不能守,何以守一省?”
朱平槿轻蔑地扫了地上的吴继善一眼,继续摧毁他的心防:“不说奴变了。就说你们复社领袖张溥,兄与弟争家产,气死老父,可有此事?”
“那是……”
吴继善本想辩解,突然觉得自己的任何辩解都是多余的,于是干脆住了口,垂头聆听。
“王府官之家眷已经陆续迁往成都,王大人可知缘由?”
“世子有志于天下,故而以此为质!”吴继善突然抬起头来,冒出句大逆不道的语言。
“吴大人涵养功夫不浅!入蜀为官六年半,总共只说了两次真话!本世子能听见一次,真是难得!难得!”朱平槿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朱平槿很快肃正颜色,纠正吴继善:“吴大人不愧江南才子,见识非凡!不过这次吴大人可错了。本世子准你吴氏一族举家迁往四川,非为质之,乃是对你吴氏一族的恩典!大难临头,尔等尚不自知!江南富庶,各方垂涎,早晚战火四起。圣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尔等宜慎思之!就算时间太短人来不了,也要尽快将家产全数变卖,存入汇通钱庄转到四川来!”
“难道江南不久将陷于贼寇之手?” 吴继善满脸惊愕。
可他转眼一想,天下局势如此危殆,就像当年奴变四起一般,那有什么不可能呢?
“你可告知你的族人乡里,四川如今海河清宴,百业振兴。迁来四川,既可保家保命,亦可重整家业。江南土狭民多,士绅多是亦农亦商。四川有大片荒地可供开垦,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四川之商业机会,比起江南湖广来,只会多不会少!”
“臣会派家人持臣家信回去,尽将世子之意告知乡族耆老。臣在信中要写上:蜀地百姓都说,世子前世是散财童子!是天底下最会挣钱之人!跟着世子,总会发财!”
吴继善向朱平槿开起了玩笑,朱平槿也抖抖自己身上的步袍笑道:“既是散财童子,那便是过路财神。能挣也会花,总之存不下几个小钱!”
两人都大笑起来。这时朱平槿突然敛了笑容道:
“本世子好言说尽,吴大人可以自行抉择。不过吴大人可知道,如果拒绝了本世子好意,会有何种结局?”
“下官知道。下官将很快调署通江或者南江两县(注二)!若下官惜命不肯上任,世子便可加罪下官,扒了官皮!”
笑容重回朱平槿的脸上。他摇头否认道:“不,南江县已由江安知县暂署。吴大人将高升为巴州同知,与你东林前辈张继孟为僚!”
“下官唯谨遵世子之命!”吴继善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做出了政治选边:“下官妻女,皆在成都。小女素琪,年方十五,自幼跟着下官读书认字,下官请准其入王府做事!”
“这要等罗姑娘回来,让她先看看方可。你既身为成都通判,署省府庶务,还得做几件事!”
“请世子吩咐,下官无不照办!”
“那请吴大人起来说话!秦裔,给吴大人上茶!”
说了半天话,朱平槿终于给吴继善赐了座。
注一:吴继善关于蜀地防御地段的论述,极有见地。可见明末蜀地官员并非没有明白人。引文见《明史》。
注二:通、南、巴,近代四川著名的革命三角区。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其核心区便是通、南、巴、万(万源)等地。在大明崇祯十四年,通、南、巴则是土暴子的根据地。这是历史事实,诸位书友不必作过多的联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9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