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军硬碰硬的鏖战一场,三十一军上下都认为,他们自经历兵变之后,彻底重生,张煜、李建波、王贵、吴增隆、曹毅、宋文光、鲁山海、傅显明、刘刚、沈忠毅等一批发誓跟随赵子赟的高级将领成为三十一军的中间力量,陈振林、楚峰、常风等老字辈成为赵子赟掌控整个三十一军的核心,随着方振武率部加入,所有人看到了一支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强大三十一军诞生。
阳高云门山,一块新的陵园开辟出来,在这里,将安葬多伦战役中英勇杀敌、不畏生死的三十一军将士,多伦之战,阵亡的三千多人,也仅有四百余人能享受如此殊荣,不过其余战士的将士也有他们应得的荣耀,就算不能被埋葬在他们的军长身边,他们的名字也依然刻在阵亡将士灵堂的石碑上。
张煜提出的建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的士兵私下里居然非常盼望下一场战斗,并热烈讨论着如何战死才是最让人敬佩的。
新兵训练基地司令郑林芳上校适时开展了一次宣传教育,他下令新兵以营为单位,野外拉练到阳高,倾听这里的管理员诉说阵亡将士那平凡而又荣耀的一生。
效果异常好,新兵爆发出极大的热情,训练、学习相互比,生怕落后,弄得郑林芳不得不严格执行休息纪律,以保证新兵的身体不出问题,否则多数新兵是宁愿少睡一会的。
这股子劲并没有因为从新兵训练基地出来后就消退,新兵将他们的一些狂热带到了分配到的军中,除了战场经验,老兵已经不敢小觑这些后辈,不前进就要被赶上,练兵狂潮席卷整个三十一军。
信念、信任、凝聚力…..,一支强军该有的软实力三十一军已经具备,剩下的就是硬件,赵子赟在统计完多伦战役的装备损失后,开始全军换装。
这个想法在多伦战役前,军需处的宋子琪就已经提出了完整的计划,大战之后,将方振武的军队打散重编后,三十一军全军人数达到四万四千人,不要一年,新兵训练基地将为整个三十一军补充满全部兵员,到那时,赵子赟再也不用担心一场局部的大战。
经过认真思索和多方讨论,三十一军忍痛放弃了好用的德式装备,步枪全部采用改良后的辽十三式,察省将其命名为察三零式步枪,以纪念三十一军的成军。
从东北抢回来的步枪原本是足够三十一军进行一次换装的,吴伯琴出于谨慎,将所有步枪全部运回兵工厂进行检查,他知道这里面有不少步枪存放多年,还有一些虽是后期生产的,但当时工人并没有多少责任心,质量恐怕有些问题,他要保证三十一军士兵使用中不出问题。
在更换了部分枪管、枪机等部件,吴伯琴交付了这批武器,至此,在轻兵器上,三十一军统一了装备,不再依靠外部采购。
轻重机枪方面,还得保留一些原来的,兵工厂现在还不能满足全军的庞大需求,赵子赟在拥有近五万的兵力情况下,依然没有改变原先大哥定下的一些东西,一个连配制两挺重机枪,轻机枪配制到班,每个班一挺轻机枪。这样一来,重机枪需要四百多挺,轻机枪更是拙舌的近两千挺。
相反,迫击炮倒是异常的充足,赵子赟第一次将迫击炮配属到连,一个连四门六零迫击炮,营装备八十一毫米的迫击炮八门,团则是一零零重迫击炮十六门,得益于当初吴伯琴的一句话,赵子赟现在不但有足够的迫击炮装备,还能生产,只是吴伯琴还不甘心,他希望进一步改进迫击炮,定型后成为标准装备,这个难度不大,他已经开始生产。
至于淘汰下来的各式各样装备,赵子赟打算按照宋子琪的意见,卖了,武器可是好东东,哪怕是旧的,也有人要。
稍微有些麻烦的是火炮,东北带回来的并不多,也就不到两百门,且为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和野炮,兵工厂刚刚恢复部分生产,七五毫米火炮月产不过十门,赵子赟还不敢将现有的淘汰,混着用吧,勉强装备了三个**炮兵团,第四个正在组建,这个急不得,要慢慢来。
除了炮兵这一块算是短板,三十一军重建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骑兵,特木得出走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沈忠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来,底下骑兵几乎是一盘散沙,这个影响无人能解,只有慢慢消化,赵子赟能做的只有补齐了骑兵师的兵员和马匹。
装备、训练问题都不大,士气才是最要命的,好在赵子赟在特木得出走后,并没有讨伐或者对出走士兵的家属报复,当正红旗旗县合并,察省大幅投入资金后,蒙族士兵心头的阴影才渐渐散去,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不过沈忠毅知道,整个骑兵还没有凝聚力。
多伦战役时,沈忠毅很担心赵子赟并不让他们上阵,军部参谋制定计划时都没怎么考虑骑兵师,直到后来赵子赟依然派他们北上伏击日军骑兵旅团,那一刻,沈忠毅才呼出一口气,军长对他们的信任依然!
在沈忠毅看来,多伦整兵,再次占领张家口,三十一军就已经重生了,而他的骑兵师,才是真正在多伦战役后重生,才再一次返回三十一军这个大家庭。
相比国内其他军阀的部队,三十一军已经是地主了,这点没人否认,哪怕面对中央精锐嫡系,也要好,官兵没什么不满意的,冲着士气和装备,不少底层军官放言,他们一个师可以打国内任何一个军!
夸张是有些夸张,但赵子赟很欣赏这股气,三十一军就是要有傲视天下的霸气,他在军部会议上也放言,三十一军要在装备上超越国内任何一支军队!
话可以说,事情却没那么简单,赵子赟随后便有些后悔,宋子琪那是隔三差五就给他来电话,询问军长有何计划,赵子赟知道他也是被逼得头痛,那个宋文光和刘宝章对此最为关心,加上还有一个王昊坤、一个孙仲华,宋子琪确实难办。
坦克、飞机、大炮那是没办法的,就是把吴伯琴逼疯了,也没辙,不得已,赵子赟只能做些外围的文章,首先拿服装说事。
三十一军成军后,采用了国内常用的蓝色军服、大盖帽,以表示自己和南京是一致的,不过官兵私下一致认为,现有的军服还不如当初阳高民团时的精神,原先只考虑尽快重整旗鼓,先发展经济,如今三十一军已经浴火重生,先进行军服的更换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原有的军服赵子赟并不想弃之不用,那样太标新立异,反而不妥,他想弄一个作战服,不懂设计问题不大,他有老师王颂。
陈振林对他的想法不是很上心,军服而已,又不是武器弹药,赵子赟拖着成衣厂的两位设计师和老师一同折腾,前后有月余,对此陈振林很是不解,用得着这么麻烦么?
直到赵子赟将两份样图放在他桌上,他才明白自己想简单了。
“振林哥?如何?”赵子赟得意洋洋。
“你弄这花花绿绿的,有意思吗?”式样陈振林不好评价,可这颜色…..
迷彩服的理念这个年代还没有,王颂本意是不想这么折腾的,迷彩设计需要科学知识,不是简单的色块拼接,赵子赟问他现代军服时,他也没太在意,随口说出了迷彩服,这完全吸引了赵子赟,问清楚迷彩的作用后,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山地旅。就算不在全军用,山地旅肯定是有用的,王颂听了他的想法,也觉得可以一试。
眼前的两个图样只是迷彩用的颜色不一样,一个是绿、褐色为主,一个是绿、白色为主。赵子赟听陈振林口气有疑问,一脸不屑道:“看来振林哥是不懂啊。”
“我不懂你懂?”陈振林有些恼火。
“我…..,当然…..也不懂。”赵子赟笑嘻嘻道。
陈振林气结,既然说不清楚,就先弄出来看看。
原以为也就几天功夫,陈振林却过了二十多天,才想起还有这事,他打电话问赵子赟这衣服怎么样了,回答是快了。
一件衣服要做那么久?
阳高云门山,一块新的陵园开辟出来,在这里,将安葬多伦战役中英勇杀敌、不畏生死的三十一军将士,多伦之战,阵亡的三千多人,也仅有四百余人能享受如此殊荣,不过其余战士的将士也有他们应得的荣耀,就算不能被埋葬在他们的军长身边,他们的名字也依然刻在阵亡将士灵堂的石碑上。
张煜提出的建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的士兵私下里居然非常盼望下一场战斗,并热烈讨论着如何战死才是最让人敬佩的。
新兵训练基地司令郑林芳上校适时开展了一次宣传教育,他下令新兵以营为单位,野外拉练到阳高,倾听这里的管理员诉说阵亡将士那平凡而又荣耀的一生。
效果异常好,新兵爆发出极大的热情,训练、学习相互比,生怕落后,弄得郑林芳不得不严格执行休息纪律,以保证新兵的身体不出问题,否则多数新兵是宁愿少睡一会的。
这股子劲并没有因为从新兵训练基地出来后就消退,新兵将他们的一些狂热带到了分配到的军中,除了战场经验,老兵已经不敢小觑这些后辈,不前进就要被赶上,练兵狂潮席卷整个三十一军。
信念、信任、凝聚力…..,一支强军该有的软实力三十一军已经具备,剩下的就是硬件,赵子赟在统计完多伦战役的装备损失后,开始全军换装。
这个想法在多伦战役前,军需处的宋子琪就已经提出了完整的计划,大战之后,将方振武的军队打散重编后,三十一军全军人数达到四万四千人,不要一年,新兵训练基地将为整个三十一军补充满全部兵员,到那时,赵子赟再也不用担心一场局部的大战。
经过认真思索和多方讨论,三十一军忍痛放弃了好用的德式装备,步枪全部采用改良后的辽十三式,察省将其命名为察三零式步枪,以纪念三十一军的成军。
从东北抢回来的步枪原本是足够三十一军进行一次换装的,吴伯琴出于谨慎,将所有步枪全部运回兵工厂进行检查,他知道这里面有不少步枪存放多年,还有一些虽是后期生产的,但当时工人并没有多少责任心,质量恐怕有些问题,他要保证三十一军士兵使用中不出问题。
在更换了部分枪管、枪机等部件,吴伯琴交付了这批武器,至此,在轻兵器上,三十一军统一了装备,不再依靠外部采购。
轻重机枪方面,还得保留一些原来的,兵工厂现在还不能满足全军的庞大需求,赵子赟在拥有近五万的兵力情况下,依然没有改变原先大哥定下的一些东西,一个连配制两挺重机枪,轻机枪配制到班,每个班一挺轻机枪。这样一来,重机枪需要四百多挺,轻机枪更是拙舌的近两千挺。
相反,迫击炮倒是异常的充足,赵子赟第一次将迫击炮配属到连,一个连四门六零迫击炮,营装备八十一毫米的迫击炮八门,团则是一零零重迫击炮十六门,得益于当初吴伯琴的一句话,赵子赟现在不但有足够的迫击炮装备,还能生产,只是吴伯琴还不甘心,他希望进一步改进迫击炮,定型后成为标准装备,这个难度不大,他已经开始生产。
至于淘汰下来的各式各样装备,赵子赟打算按照宋子琪的意见,卖了,武器可是好东东,哪怕是旧的,也有人要。
稍微有些麻烦的是火炮,东北带回来的并不多,也就不到两百门,且为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和野炮,兵工厂刚刚恢复部分生产,七五毫米火炮月产不过十门,赵子赟还不敢将现有的淘汰,混着用吧,勉强装备了三个**炮兵团,第四个正在组建,这个急不得,要慢慢来。
除了炮兵这一块算是短板,三十一军重建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骑兵,特木得出走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沈忠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来,底下骑兵几乎是一盘散沙,这个影响无人能解,只有慢慢消化,赵子赟能做的只有补齐了骑兵师的兵员和马匹。
装备、训练问题都不大,士气才是最要命的,好在赵子赟在特木得出走后,并没有讨伐或者对出走士兵的家属报复,当正红旗旗县合并,察省大幅投入资金后,蒙族士兵心头的阴影才渐渐散去,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不过沈忠毅知道,整个骑兵还没有凝聚力。
多伦战役时,沈忠毅很担心赵子赟并不让他们上阵,军部参谋制定计划时都没怎么考虑骑兵师,直到后来赵子赟依然派他们北上伏击日军骑兵旅团,那一刻,沈忠毅才呼出一口气,军长对他们的信任依然!
在沈忠毅看来,多伦整兵,再次占领张家口,三十一军就已经重生了,而他的骑兵师,才是真正在多伦战役后重生,才再一次返回三十一军这个大家庭。
相比国内其他军阀的部队,三十一军已经是地主了,这点没人否认,哪怕面对中央精锐嫡系,也要好,官兵没什么不满意的,冲着士气和装备,不少底层军官放言,他们一个师可以打国内任何一个军!
夸张是有些夸张,但赵子赟很欣赏这股气,三十一军就是要有傲视天下的霸气,他在军部会议上也放言,三十一军要在装备上超越国内任何一支军队!
话可以说,事情却没那么简单,赵子赟随后便有些后悔,宋子琪那是隔三差五就给他来电话,询问军长有何计划,赵子赟知道他也是被逼得头痛,那个宋文光和刘宝章对此最为关心,加上还有一个王昊坤、一个孙仲华,宋子琪确实难办。
坦克、飞机、大炮那是没办法的,就是把吴伯琴逼疯了,也没辙,不得已,赵子赟只能做些外围的文章,首先拿服装说事。
三十一军成军后,采用了国内常用的蓝色军服、大盖帽,以表示自己和南京是一致的,不过官兵私下一致认为,现有的军服还不如当初阳高民团时的精神,原先只考虑尽快重整旗鼓,先发展经济,如今三十一军已经浴火重生,先进行军服的更换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原有的军服赵子赟并不想弃之不用,那样太标新立异,反而不妥,他想弄一个作战服,不懂设计问题不大,他有老师王颂。
陈振林对他的想法不是很上心,军服而已,又不是武器弹药,赵子赟拖着成衣厂的两位设计师和老师一同折腾,前后有月余,对此陈振林很是不解,用得着这么麻烦么?
直到赵子赟将两份样图放在他桌上,他才明白自己想简单了。
“振林哥?如何?”赵子赟得意洋洋。
“你弄这花花绿绿的,有意思吗?”式样陈振林不好评价,可这颜色…..
迷彩服的理念这个年代还没有,王颂本意是不想这么折腾的,迷彩设计需要科学知识,不是简单的色块拼接,赵子赟问他现代军服时,他也没太在意,随口说出了迷彩服,这完全吸引了赵子赟,问清楚迷彩的作用后,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山地旅。就算不在全军用,山地旅肯定是有用的,王颂听了他的想法,也觉得可以一试。
眼前的两个图样只是迷彩用的颜色不一样,一个是绿、褐色为主,一个是绿、白色为主。赵子赟听陈振林口气有疑问,一脸不屑道:“看来振林哥是不懂啊。”
“我不懂你懂?”陈振林有些恼火。
“我…..,当然…..也不懂。”赵子赟笑嘻嘻道。
陈振林气结,既然说不清楚,就先弄出来看看。
原以为也就几天功夫,陈振林却过了二十多天,才想起还有这事,他打电话问赵子赟这衣服怎么样了,回答是快了。
一件衣服要做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