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树林,飞到这排高大的建筑物前,自从这种钢筋混泥土的建筑取代了木屋草棚之后,麻雀们原本温暖的檐下窝巢就没有了,好在它们聪明而且适应得极快,现在已经学会在水泥楼的最高隔热层下衔草为巢,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文学网】
它们停在六楼的窗台上,侧着头向里望,好奇地看着正在开会的人们。
分明有十个人坐在里面,但这时里面却极为安静,大多数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其内一人身上,而这人则在敲着桌子,若有所思。
对俞国振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不是狠不下心的人,但那是对个体,若是对某个整体,他还是很容易宽容的。不过这几年,他的心性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在北面杀绝觉罗氏的建虏俘虏,还是在南面吕宋城划出半径五十里的无人区。这些都证明,他已经越来越冷酷。
但那是对着敌人,今天要对的却是他一向想要帮助、唤醒和指引的百姓。
“章先生,我们的存粮是多少。”许久之后,俞国振开口问道。
“一共有存粮一百五十万吨。”章篪对这种数据是张口就来:“另外,到五月便是夏收,那时我们的存粮可能要突破二百五十万吨,仓库储存的压力已经极大。”
这个数字不说出来众人不注意,但一说出来。众人都是吸着冷气。
二百五十万吨,也就是二十五亿大斤,以一人一年吃二百五十大斤粮计算,够千万人一年的口粮!
“很好,很好!”俞国振也有些惊讶:“夏粮能丰收?”
“一来是夏粮丰收在望,二来则是因为这半年来我们的渔业发展极迅速,得了琼州的盐场之后。我们用于腌渍鱼干的盐有了充分保障,这半年的产量,达到了五千吨。”章篪道。
新襄对渔业很早以来就极为重视。因为渔业捕捞在某种程度上能弥补人体对动物蛋白的需要,节约植物粮食的消耗。而南海又是极佳的渔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污染。也没有过量捕捞的问题,对于整个大海来说,一年被网走几千吨渔虾,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新襄的粮食业来说,半年五千吨的产量,这可是了不起的数字,与新襄渔政局管辖之下多达千余艘大小渔船有密切关系——龙门船厂虽然只造大船,但周围的小船厂却在夜以继日地制造渔船,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如今在钦`州、新襄等诸地。至少有三十余家船坊,每个月都有众多的渔船下水。
就连远在广`州、福`州的船坊,也深受其益。
在新襄,渔民造渔船,可是可以到渔政局领取补贴的。大体来算,渔民只要成立正规的捕捞队,在渔政局注册,便可以获得相当于其购船价格一半左右的补贴款,而且还能获得渔政局的护渔,不必担忧海上的海贼。
“家明。你在昌化已经有一年了,说说昌化的情形。”俞国振又道。
顾家明起身向众人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坐下,将自己的小册手翻到其中一面,大声道:“在我们去昌化县之前,昌化县在籍七百一十九户,人口一千七百五十三人,经过一个月的清查,发觉实际人口是一千一百四十七户,四千一百一十六人。我们派去的五百人工作组规模就显得大了,一人只要负责教化八人,而最初时我们是做好一人教化三十人的准备的。”
说到这,众人都轻声笑了起来。
“针对这个,我们调整了原先计划,加快了从耽罗移民的速度,将一些未曾进入新襄的百姓,也直接送到了昌化,在半年之后,昌化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四百四十九户,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一人,这样,工作组与需要教导的人口比例达到了一比二十五,正好在工作组的极限范围之内,到现在,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我们新襄的要求……”
所谓新襄的要求,就是新襄对于正式拥有新襄户籍的种种限制。首先是在纪律上的要求,农民式的散漫,在新襄是不允许存在的,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拥有工人一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因为新襄的农业生产,实际上也在按工业化模式在进行,农民的生产纪律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分配。
其次便是在实学方面的要求,整个新襄体系下,人人都必须学习,至少要拿到相应的结业证,若拿不到证,就必须将业余时间投入到无尽的强制学习中去。这一方面是尽可能培养有一定实学素养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纠正很多大明百姓的坏习惯,比如说赌博与游手好闲,当业余时间都被强制着去接受学习,而这些学习又与个人实际利益密切相关后,他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用在赌博上了。
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可以在新襄立足了,但要做出一番事业,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听得那一万多昌化和耽罗来的百姓,短短的半年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能接受新襄的各种要求,众人都是讶然。
“这不足为奇,华夏百姓,实在是最为通情达理的,只要真心为其好,哪怕是严厉一些,他们最终也能接受。至于那种喜欢闹事的,根本用不着我们,官人说过,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自然会有他们身边之人将之教育过来。”
“实在教不过来的呢?”有人忍不住问道,却是茅元仪。
“呵呵。”顾家明没有回答。
茅元仪也不需要他的答案,教不过来的,那就是自绝于新襄体系之外,这样的人,新襄当然不需要,他们若是有违法行为,自然要服刑,没有的话,便会被驱逐。
“那么,象这样的工作组,我们能组织多少个?”俞国振问道。
这个问题不是顾家明能回答的,众人面面相觑,事实上,谁也无法回答出来。
当实为了组成工作组,俞国振从各处抽调精兵强将,可以说,这样的工作组在新襄,也最多只有一个罢了。
“我是这样想,准备十个工作组,五千人。”俞国振慢慢地道:“做好同时接收十万难民的准备,然后每个月组建一个工作组。”
众人都是吸了口气,然后神态各异!
虎卫系统的个个都是面带喜色,宋献策也是脸露得意,而茅元仪则是神情略尴尬,章篪则显露出几分忧色。
俞国振的话语意思很明显,他准备接受宋献策的提议!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为天下板荡已经在推波助澜。”俞国振道:“献贼在南,闯王在北,都闹得风起云涌,我让二柱做了调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新襄物产对百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件事,在新襄高层已经不是秘密了,自从方孔炤提起上海寡妇自尽之事后,俞国振让高二柱做过相关调查,情形极不乐观,在江浙原本手工业甚为发达的地方,约有三成的家庭手工业者因为新襄产品而破产,其余七成也因之影响到了生计。
“现在情形已经很明显,原本我们希望朝廷能站在进步的一方,能站在华夏未来发展方向一方,能全力支持我们。结果,朝廷为一群只顾私利之人所控制,上自天子,下及臣躬,贤者斥退,小人当道。朝廷已经站在了华夏前进的对立面,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无法替朝廷考虑了。”
俞国振用很轻松的语气说出了在过往是大逆不道的话语,章篪对这段话早有心理准备,他惊讶地发觉,自己听得俞国振这样说时,不但没有气愤或者想要斥责,相反,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新襄的前是,原本就不该拖着一个叫作大明的包袱!
“在夏粮收起之时,拨一百万石粮食,至江`西、湖广出售。”俞国振眼中闪烁着尖锐的光芒,说出了一句让人绝对没有想到的话。
“主公!”章篪有些急了。
宋献策却拍手鼓掌:“好计,好计!”
众人看向他二人,然后又看向俞国振,俞国振肃穆地道:“接下来我说的话不许记录。朝廷行一条鞭法以来,百姓需要将收获的粮食换成银子缴纳,我就是要将粮价打压下去,让江`西、湖广两大粮仓的农民破产,让大量的农民不得不逃亡——二柱,你要注意引导这二地百姓,逃往新襄。”
“是!”高二柱起身道。
俞国振的布署,根本不是针对郑家,而是对着整个大明来的!
众人在愕然、感佩之后,不禁想到这个问题,显然,在俞国振的眼中,郑芝龙根本不是对手,哪怕他搅起了如此风雨,但郑家本身实力有限、目光短浅,就决定了他们不会是俞国振的真正敌人。
真正的敌人,还是外敌,而要能集中力量对付外敌,就必须先扫除后顾之忧。即使以新襄如今的实力,尚不足以也没有必要玩蛇吞象的把戏,吞掉整个大明,却尽可能收纳更多人口,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却是可以做到的!
在郑芝龙看来,他钩织出了一张天罗地网,可在俞国振看来,只要把大明的一步棋走活了,任何罗网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一面蜘蛛网,可以困住蚊蝇,但能困得住蛟龙猛虎?
“做好与荷兰人在海面决战的准备。”俞国振又道:“至于德川幕府,挑起各强藩分离,当德川幕府出兵时弄得他后院起火首尾难顾就行,这件事,我会交给将岸!”(未完待续)
它们停在六楼的窗台上,侧着头向里望,好奇地看着正在开会的人们。
分明有十个人坐在里面,但这时里面却极为安静,大多数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其内一人身上,而这人则在敲着桌子,若有所思。
对俞国振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不是狠不下心的人,但那是对个体,若是对某个整体,他还是很容易宽容的。不过这几年,他的心性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在北面杀绝觉罗氏的建虏俘虏,还是在南面吕宋城划出半径五十里的无人区。这些都证明,他已经越来越冷酷。
但那是对着敌人,今天要对的却是他一向想要帮助、唤醒和指引的百姓。
“章先生,我们的存粮是多少。”许久之后,俞国振开口问道。
“一共有存粮一百五十万吨。”章篪对这种数据是张口就来:“另外,到五月便是夏收,那时我们的存粮可能要突破二百五十万吨,仓库储存的压力已经极大。”
这个数字不说出来众人不注意,但一说出来。众人都是吸着冷气。
二百五十万吨,也就是二十五亿大斤,以一人一年吃二百五十大斤粮计算,够千万人一年的口粮!
“很好,很好!”俞国振也有些惊讶:“夏粮能丰收?”
“一来是夏粮丰收在望,二来则是因为这半年来我们的渔业发展极迅速,得了琼州的盐场之后。我们用于腌渍鱼干的盐有了充分保障,这半年的产量,达到了五千吨。”章篪道。
新襄对渔业很早以来就极为重视。因为渔业捕捞在某种程度上能弥补人体对动物蛋白的需要,节约植物粮食的消耗。而南海又是极佳的渔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污染。也没有过量捕捞的问题,对于整个大海来说,一年被网走几千吨渔虾,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新襄的粮食业来说,半年五千吨的产量,这可是了不起的数字,与新襄渔政局管辖之下多达千余艘大小渔船有密切关系——龙门船厂虽然只造大船,但周围的小船厂却在夜以继日地制造渔船,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如今在钦`州、新襄等诸地。至少有三十余家船坊,每个月都有众多的渔船下水。
就连远在广`州、福`州的船坊,也深受其益。
在新襄,渔民造渔船,可是可以到渔政局领取补贴的。大体来算,渔民只要成立正规的捕捞队,在渔政局注册,便可以获得相当于其购船价格一半左右的补贴款,而且还能获得渔政局的护渔,不必担忧海上的海贼。
“家明。你在昌化已经有一年了,说说昌化的情形。”俞国振又道。
顾家明起身向众人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坐下,将自己的小册手翻到其中一面,大声道:“在我们去昌化县之前,昌化县在籍七百一十九户,人口一千七百五十三人,经过一个月的清查,发觉实际人口是一千一百四十七户,四千一百一十六人。我们派去的五百人工作组规模就显得大了,一人只要负责教化八人,而最初时我们是做好一人教化三十人的准备的。”
说到这,众人都轻声笑了起来。
“针对这个,我们调整了原先计划,加快了从耽罗移民的速度,将一些未曾进入新襄的百姓,也直接送到了昌化,在半年之后,昌化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四百四十九户,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一人,这样,工作组与需要教导的人口比例达到了一比二十五,正好在工作组的极限范围之内,到现在,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我们新襄的要求……”
所谓新襄的要求,就是新襄对于正式拥有新襄户籍的种种限制。首先是在纪律上的要求,农民式的散漫,在新襄是不允许存在的,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拥有工人一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因为新襄的农业生产,实际上也在按工业化模式在进行,农民的生产纪律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分配。
其次便是在实学方面的要求,整个新襄体系下,人人都必须学习,至少要拿到相应的结业证,若拿不到证,就必须将业余时间投入到无尽的强制学习中去。这一方面是尽可能培养有一定实学素养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纠正很多大明百姓的坏习惯,比如说赌博与游手好闲,当业余时间都被强制着去接受学习,而这些学习又与个人实际利益密切相关后,他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用在赌博上了。
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可以在新襄立足了,但要做出一番事业,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听得那一万多昌化和耽罗来的百姓,短短的半年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能接受新襄的各种要求,众人都是讶然。
“这不足为奇,华夏百姓,实在是最为通情达理的,只要真心为其好,哪怕是严厉一些,他们最终也能接受。至于那种喜欢闹事的,根本用不着我们,官人说过,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自然会有他们身边之人将之教育过来。”
“实在教不过来的呢?”有人忍不住问道,却是茅元仪。
“呵呵。”顾家明没有回答。
茅元仪也不需要他的答案,教不过来的,那就是自绝于新襄体系之外,这样的人,新襄当然不需要,他们若是有违法行为,自然要服刑,没有的话,便会被驱逐。
“那么,象这样的工作组,我们能组织多少个?”俞国振问道。
这个问题不是顾家明能回答的,众人面面相觑,事实上,谁也无法回答出来。
当实为了组成工作组,俞国振从各处抽调精兵强将,可以说,这样的工作组在新襄,也最多只有一个罢了。
“我是这样想,准备十个工作组,五千人。”俞国振慢慢地道:“做好同时接收十万难民的准备,然后每个月组建一个工作组。”
众人都是吸了口气,然后神态各异!
虎卫系统的个个都是面带喜色,宋献策也是脸露得意,而茅元仪则是神情略尴尬,章篪则显露出几分忧色。
俞国振的话语意思很明显,他准备接受宋献策的提议!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为天下板荡已经在推波助澜。”俞国振道:“献贼在南,闯王在北,都闹得风起云涌,我让二柱做了调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新襄物产对百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件事,在新襄高层已经不是秘密了,自从方孔炤提起上海寡妇自尽之事后,俞国振让高二柱做过相关调查,情形极不乐观,在江浙原本手工业甚为发达的地方,约有三成的家庭手工业者因为新襄产品而破产,其余七成也因之影响到了生计。
“现在情形已经很明显,原本我们希望朝廷能站在进步的一方,能站在华夏未来发展方向一方,能全力支持我们。结果,朝廷为一群只顾私利之人所控制,上自天子,下及臣躬,贤者斥退,小人当道。朝廷已经站在了华夏前进的对立面,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无法替朝廷考虑了。”
俞国振用很轻松的语气说出了在过往是大逆不道的话语,章篪对这段话早有心理准备,他惊讶地发觉,自己听得俞国振这样说时,不但没有气愤或者想要斥责,相反,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新襄的前是,原本就不该拖着一个叫作大明的包袱!
“在夏粮收起之时,拨一百万石粮食,至江`西、湖广出售。”俞国振眼中闪烁着尖锐的光芒,说出了一句让人绝对没有想到的话。
“主公!”章篪有些急了。
宋献策却拍手鼓掌:“好计,好计!”
众人看向他二人,然后又看向俞国振,俞国振肃穆地道:“接下来我说的话不许记录。朝廷行一条鞭法以来,百姓需要将收获的粮食换成银子缴纳,我就是要将粮价打压下去,让江`西、湖广两大粮仓的农民破产,让大量的农民不得不逃亡——二柱,你要注意引导这二地百姓,逃往新襄。”
“是!”高二柱起身道。
俞国振的布署,根本不是针对郑家,而是对着整个大明来的!
众人在愕然、感佩之后,不禁想到这个问题,显然,在俞国振的眼中,郑芝龙根本不是对手,哪怕他搅起了如此风雨,但郑家本身实力有限、目光短浅,就决定了他们不会是俞国振的真正敌人。
真正的敌人,还是外敌,而要能集中力量对付外敌,就必须先扫除后顾之忧。即使以新襄如今的实力,尚不足以也没有必要玩蛇吞象的把戏,吞掉整个大明,却尽可能收纳更多人口,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却是可以做到的!
在郑芝龙看来,他钩织出了一张天罗地网,可在俞国振看来,只要把大明的一步棋走活了,任何罗网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一面蜘蛛网,可以困住蚊蝇,但能困得住蛟龙猛虎?
“做好与荷兰人在海面决战的准备。”俞国振又道:“至于德川幕府,挑起各强藩分离,当德川幕府出兵时弄得他后院起火首尾难顾就行,这件事,我会交给将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