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
数十名声名显赫的高官勋贵齐聚狮子山南麓大营的检阅台,遥望插满战旗的整洁营区,兴致盎然地指指点点,高声评议。
两百余名低级官员与数百胥吏站立在高台两侧,热议不止,数以万计的市民环绕大营周围,吵吵嚷嚷地等待已成为舆论焦点的新军出场。
《江南时报》社长阮大钺组建了多达六十余人的采编集体,已经完成报纸印刷发行的所有准备,今日亲率十余名高级采编和画师早早到来,此刻端坐在校场东北面特意为他设立的高台上,紧张商议如何把新军亮相的规模、气势和不同于旧军队的气质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如何使其成为即将正式发行的《江南时报》首期头版最吸引人的大新闻。
随着嘹亮的军号吹响,检阅台上和大营周围熙熙攘攘的喧闹声很快停下。
此前一直不见踪影的新军,排着整齐的队列方阵,走出校场东面的营区,全副铠甲的总教官厉易良驾驭枣红色战马越过第一个方队飞奔而来,距离检阅台十余米忽然来了个漂亮的急转,战马敏捷地调整身躯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雄壮的嘶叫,博得围观民众的震天喝彩。
战马前蹄落下,厉易良拔出腰间雪亮的马刀,平胸举起,面对检阅台下骑着高大阿拉伯灰马的朱道临,大声禀报:
“报告将军,新军将士集结完毕,请将军训示!”
端坐高台上的数十文官一听全都愣住了,按规矩厉易良应该向江南军队最高统帅魏国公徐弘基禀报才合理,要是归属陆师的话,也应向陆师最高统帅隆平侯张拱薇禀报才对,怎么能让都督府一个区区四品指挥佥事做主?
没等文官们弄清楚状况,台下的朱道临说了声“稍息”便翻身下马,大步跑到高台侧面拾级而上,来到检阅台第一排正前方。立正转身,在一片惊愕的目光注视下举手敬礼:“禀报左都督、右都督,新军将士集结完毕,请二位大人检阅!”
徐弘基和隆平侯早已知道朱道临的新军效法天枢阁那一套。相视一笑相互推让,隆平侯实在推辞不过只好站了起来,绷住老脸,向全身戎装的朱道临大声下令:“开始吧。”
“遵命!”
朱道临再次回礼,原地转身。迈开正步走下高台,来到战马侧面一跃而上,稳稳骑在高高的马背上,和厉易良一起双双策马跑向东面的集结队伍,发布命令之后再次策马返回检阅台下,双双骑在马上伫立等候。
声声长短不一的军号声吹响,身材高大、全身盔甲的亲卫营长姜玉龙轻抖缰绳,在两名骑兵的护卫下,骑着白色战马,高举红底青龙的大明军旗越阵而出。由百余教官和执法队官兵组成的马军方队紧随其后,以整齐的阵列缓缓走向检阅台,难得一见的整齐方阵丝毫不乱,引发台上台下数百文武官员一片喝彩。
炮兵营长吴季诚率领炮兵方队紧随而来。
吴季诚在两名刀盾兵的护卫下,高举绣上一门火炮的炮兵旗帜,一马当先,身后4排共32门供教学用的佛郎机长管铜炮,全部架在了两轮马车上,450余名没打过一炮的炮兵组成的方队紧紧跟随,一个个挺胸拔背。威风凛凛,尚未到达检阅台下,全场已经是欢声雷动,惊叹不绝。
新军18个方队轮番出场。
新颖的阵列、统一的军装、整齐的步伐和旺盛的斗志。几乎每一样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个方阵通过检阅台,都会引发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喝彩。
激动振奋的围观民众,手舞足蹈,赞不绝口,检阅台上的文武官员同样连声感叹频频夸奖。徐弘基和张拱薇如同醉酒般满脸通红,不停地说把军队交给道临贤侄训练无比正确。
这一切落在朱道临眼里统统乏善可陈,他能理解民众和文武官员此时此刻的心情,知道饱受异族侵略的大明人几十年来没能挺起脊梁,军队一败再败,满清鞑子一次次如入无人之境的烧杀抢掠,斑斑血泪历历在目,让毫无反抗之力的大明人无比伤心绝望。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谁,无论好坏,都渴望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家卫国,都希望自己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外辱。
新军之所以获得民众长时间的喝彩,绝不是仅训练45天的新军官兵表现优秀,而是成千上万的民众把希望寄托在这支与众不同的年轻军队身上。
在朱道临眼里,新军官兵所展现出来的步伐、节奏、队形和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无法令他感到满意,哪怕把天朝的普通民兵拉出来遛一遛,都要比眼前的新军强上百倍。
五天前,接到徐弘基和张拱薇要求新军接受检阅的命令时,朱道临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写下大致的队列训练方法和出场方式交给总教官之后,他就把精力投入到亲卫营的训练上,任由厉易良率领数百教官和各营临时官长去折腾。
然而,朱道临再不满意也只能保持沉默,这是他的军队,今后还要仰仗这支军队保护他的财富,为他去征服四方,哪怕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加倍努力去弥补,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物力,把这支稚嫩的军队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铁血强军。
检阅结束。
九千余官兵整齐列队返回营房,围在营区外的上万民众仍旧兴致盎然不愿离去,台上看得眉飞色舞的文武官员还在三五成群交流感想,夸张地连呼如此强军前所未见、令人意想不到大开眼界云云。
围聚在朱道临周围的教官们个个神采飞扬,满脸都是自豪,倒让朱道临觉得自己有些不合时宜了。
送走了还要吟诗作赋以抒情怀的文官们,满脸是笑的徐弘基和张拱薇等人要求朱道临陪同参观营房,有话要和朱道临说的吴景贤也连声附和。
朱道临认为参观营房远比检阅更有益处,暗暗打定主意,借此机会向军权在握的勋贵们灌输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未完待续。)
数十名声名显赫的高官勋贵齐聚狮子山南麓大营的检阅台,遥望插满战旗的整洁营区,兴致盎然地指指点点,高声评议。
两百余名低级官员与数百胥吏站立在高台两侧,热议不止,数以万计的市民环绕大营周围,吵吵嚷嚷地等待已成为舆论焦点的新军出场。
《江南时报》社长阮大钺组建了多达六十余人的采编集体,已经完成报纸印刷发行的所有准备,今日亲率十余名高级采编和画师早早到来,此刻端坐在校场东北面特意为他设立的高台上,紧张商议如何把新军亮相的规模、气势和不同于旧军队的气质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如何使其成为即将正式发行的《江南时报》首期头版最吸引人的大新闻。
随着嘹亮的军号吹响,检阅台上和大营周围熙熙攘攘的喧闹声很快停下。
此前一直不见踪影的新军,排着整齐的队列方阵,走出校场东面的营区,全副铠甲的总教官厉易良驾驭枣红色战马越过第一个方队飞奔而来,距离检阅台十余米忽然来了个漂亮的急转,战马敏捷地调整身躯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雄壮的嘶叫,博得围观民众的震天喝彩。
战马前蹄落下,厉易良拔出腰间雪亮的马刀,平胸举起,面对检阅台下骑着高大阿拉伯灰马的朱道临,大声禀报:
“报告将军,新军将士集结完毕,请将军训示!”
端坐高台上的数十文官一听全都愣住了,按规矩厉易良应该向江南军队最高统帅魏国公徐弘基禀报才合理,要是归属陆师的话,也应向陆师最高统帅隆平侯张拱薇禀报才对,怎么能让都督府一个区区四品指挥佥事做主?
没等文官们弄清楚状况,台下的朱道临说了声“稍息”便翻身下马,大步跑到高台侧面拾级而上,来到检阅台第一排正前方。立正转身,在一片惊愕的目光注视下举手敬礼:“禀报左都督、右都督,新军将士集结完毕,请二位大人检阅!”
徐弘基和隆平侯早已知道朱道临的新军效法天枢阁那一套。相视一笑相互推让,隆平侯实在推辞不过只好站了起来,绷住老脸,向全身戎装的朱道临大声下令:“开始吧。”
“遵命!”
朱道临再次回礼,原地转身。迈开正步走下高台,来到战马侧面一跃而上,稳稳骑在高高的马背上,和厉易良一起双双策马跑向东面的集结队伍,发布命令之后再次策马返回检阅台下,双双骑在马上伫立等候。
声声长短不一的军号声吹响,身材高大、全身盔甲的亲卫营长姜玉龙轻抖缰绳,在两名骑兵的护卫下,骑着白色战马,高举红底青龙的大明军旗越阵而出。由百余教官和执法队官兵组成的马军方队紧随其后,以整齐的阵列缓缓走向检阅台,难得一见的整齐方阵丝毫不乱,引发台上台下数百文武官员一片喝彩。
炮兵营长吴季诚率领炮兵方队紧随而来。
吴季诚在两名刀盾兵的护卫下,高举绣上一门火炮的炮兵旗帜,一马当先,身后4排共32门供教学用的佛郎机长管铜炮,全部架在了两轮马车上,450余名没打过一炮的炮兵组成的方队紧紧跟随,一个个挺胸拔背。威风凛凛,尚未到达检阅台下,全场已经是欢声雷动,惊叹不绝。
新军18个方队轮番出场。
新颖的阵列、统一的军装、整齐的步伐和旺盛的斗志。几乎每一样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个方阵通过检阅台,都会引发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喝彩。
激动振奋的围观民众,手舞足蹈,赞不绝口,检阅台上的文武官员同样连声感叹频频夸奖。徐弘基和张拱薇如同醉酒般满脸通红,不停地说把军队交给道临贤侄训练无比正确。
这一切落在朱道临眼里统统乏善可陈,他能理解民众和文武官员此时此刻的心情,知道饱受异族侵略的大明人几十年来没能挺起脊梁,军队一败再败,满清鞑子一次次如入无人之境的烧杀抢掠,斑斑血泪历历在目,让毫无反抗之力的大明人无比伤心绝望。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谁,无论好坏,都渴望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家卫国,都希望自己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外辱。
新军之所以获得民众长时间的喝彩,绝不是仅训练45天的新军官兵表现优秀,而是成千上万的民众把希望寄托在这支与众不同的年轻军队身上。
在朱道临眼里,新军官兵所展现出来的步伐、节奏、队形和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无法令他感到满意,哪怕把天朝的普通民兵拉出来遛一遛,都要比眼前的新军强上百倍。
五天前,接到徐弘基和张拱薇要求新军接受检阅的命令时,朱道临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写下大致的队列训练方法和出场方式交给总教官之后,他就把精力投入到亲卫营的训练上,任由厉易良率领数百教官和各营临时官长去折腾。
然而,朱道临再不满意也只能保持沉默,这是他的军队,今后还要仰仗这支军队保护他的财富,为他去征服四方,哪怕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加倍努力去弥补,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物力,把这支稚嫩的军队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铁血强军。
检阅结束。
九千余官兵整齐列队返回营房,围在营区外的上万民众仍旧兴致盎然不愿离去,台上看得眉飞色舞的文武官员还在三五成群交流感想,夸张地连呼如此强军前所未见、令人意想不到大开眼界云云。
围聚在朱道临周围的教官们个个神采飞扬,满脸都是自豪,倒让朱道临觉得自己有些不合时宜了。
送走了还要吟诗作赋以抒情怀的文官们,满脸是笑的徐弘基和张拱薇等人要求朱道临陪同参观营房,有话要和朱道临说的吴景贤也连声附和。
朱道临认为参观营房远比检阅更有益处,暗暗打定主意,借此机会向军权在握的勋贵们灌输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