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一个数字的钱明正,一点儿都开心不起来。(小说文学网)还有一种鼻子被气歪的他,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关于林正北的家底。区区五百两银子,着实让钱明正心底生出一种被对方打发的感觉。即便要林正北拿出五千两银子来,也丝毫不为过。在众目睽睽之下,身为四品知府的他,也是要脸面和名声的人,自然不好明目张胆的硬来。虽然自己姓钱,但是真不怎么爱钱。
与此同时,听到林正北说出“五百两银子”的李文轩,差一点儿把喝进嘴巴里面的茶水是给喷将出去。他心想,这一个数目的银子,就连自己都能毫无负担和压力的拿出来。如果自己要是钱明正,定然是会威逼利诱身为广信府首富的林正北,拿出五万两银子来赈灾。
要是自己同意了林正北捐出这五百两银子的钱明正,相信后面的人不会再有一人能够多过这一个数字。不想看见后面捐献者出得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几十两银子局面的他,还是没有忍住道:“林乡绅,你这捐出的银子数目是不是太不符合你广信府首富的身份?”
一张苦瓜脸的林正北,豁然站起身来是直摇头,口是心非道:“钱大人,你是有所不知。我这一个广信府的首辅其实是外强中干,完全不像坊间绘声绘sè传说的那一个样子。老朽的难处,还希望大人能够体谅。”
心里面早就骂起体谅个屁的钱明正,真想来一个硬xing摊派。不过,没有实行这一个念头的他,还是有所顾忌本地的豪强势力。除了今天意外,自己还需要和他们长期打交道。相当无奈的钱明正,好言相劝道:“林乡绅,本府希望你还是能够多多地体谅灾民才是。”
“既然钱大人看得起我林某人,那么我就再认捐五百两银子,凑足一千两纹银。”右手食指是伸了出来的林正北,算是给了对方一个面子道。
瞧他把话都说到这一份儿上的钱明正,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显得很是无奈的他,只好让坐在一旁的书办记下。接着,在场的每一人都依照各自在本地的实际地位和情况,一一地认了捐献。捐献出一百两银子的李文轩,和一小部分士绅是排在了全部认捐数额的最后面。
当然,在场的所有人中可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去抢那一个头名,毕竟需要拿出白花花地银子。小半个时辰过去,在书办的总计下来是一共收到了意向捐款,一万零八百两银子。正常年景,一两银子能购买两石jing米。按照明朝的计量方式,一石米约重5斤。这个斤不是现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6克的一斤,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92-94公斤左右。
不过,在当下的情况,一两银子要是能够购买到一石大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这一万零八百两银子能够买到的jing米,顶多也就是一万石出头的样子。如果要是把jing米换做糙米,自然是还能够更多。这一些粮食要是用于赈济以万计的灾民,恐怕是远远不够。
毕竟,这一个旱灾,不是一ri,两ri,就能够到此结束的。即便顺利度过了今年的旱灾,来年chun耕恢复生产,也是要好几个月的事。再要等到稻苗长大,成熟,打下粮食,还得经历好几个月。这前前后后一加起来,至少都得有半年时间。
半年时间里面,人总是要吃的。即便把维持生命的口粮压到最低限度,也是需要数量巨大的粮食作为供应。这其中,还不包括官吏的贪墨,层层地扒皮。心如明镜的李文轩,深深地感觉到什么叫做民生之苦。
感觉有总比无好的钱明正,这时手里面多出来的一万零八百两银子,着实有了一点儿底气的同时,还能稍微的松一口气。为官多年的他,不是不知道官府办事的效率。如果要是遇到上面的赈灾粮,不能及时到达他这里,也可以用此对付好一阵子,争取到更多时间,以免生出大乱子来影响到自身的政绩。
银子已经捐献出去的乡绅们,也不想在这里多坐,而钱明正同样是不愿意多留他们。于是没过多久,到场的乡绅们也就一起散了去。偌大一个屋子里面,就只剩下钱明正和自己的心腹书办二人。
经验丰富,脑子灵活的书办,起身就走到自家大人的身旁,刻意压低了声音,请示道:“如何记录,还望大人明示。”
听得出他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的钱明正,还真没有打算就此短斤少两的大捞一把,而是背靠在椅子上,淡淡道:“零头抹去,就记一万两银子的整数好了。”
“大人清廉。”浸泡在衙门里面许多年的书办,还真没有刻意的奉承,而是出于真心。确实觉得自家大人拿得太少的他,故意假装听错的重复了一下道:“收到林正北的捐献赈灾银八百两。”
一下子就被他抹掉了一万两银子的钱明正,十分明白他的心意。不过,不属于贪得无厌型的他,也不想在这一个节骨眼上出纰漏来影响到自己的仕途。没有点头同意这样做的他,及时纠正道:“是多就是多少。至于抹去的零头,就算是给下面跑腿,办事人的贴补好了。”
不敢相信他就这样放过这一次捞钱大好机会的书办,提醒道:“大人,你真决定那样做?”
为了稳妥期间,心意已决的钱明正,毫不含糊道:“不要再多言,按照本府说的去做。”
……
走出了知府衙门的李文轩,没有别得去处,于是就直接回了家。自己是刚刚一坐下,便瞧见苏媚娘是从外面走了进来。打发了跟在自己身后丫鬟下去的她,饶有兴趣道:“夫君,这一趟去知府衙门可有收获?”
翘起二郎腿,斜靠在圈椅中的李文轩,据实以告道:“收获没有,反倒是捐出了一百两银子。”
本以为他是去赚银钱的苏媚娘,听到的话却是和自己想得背道而驰,奇怪道:“难道,知府家还缺这么一点儿银子花?”
把经过是简要说了一遍的李文轩,耷拉起脑袋,看着她将会有什么反应。
心里面粗略合计了一下的苏媚娘,也是有机会略微读过了一点儿书的幸运儿。撇了一下嘴巴的她,自有另一番感慨道:“果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古人,果然是诚不欺我。这当官就是来钱容易,一个上午不到,就赚得盆满钵满。就是不知道那万把两银子会不会买来的粮食?也不知道将来朝廷的赈灾粮会有多少能够落进灾民的口中?”
同样有她这样猜测和想法的李文轩,平静道:“凡事不要都往坏处去想。以我对钱明正的多次接触和观察,感觉他应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官员。即使他称不上是清廉,也算得上是一位干员。除去这一次旱灾不提,广信府全境,还是较为平静的。”
有着不同看法的苏媚娘,不咸不淡的发表道:“依奴家看来,当官的人中间就没有几个是不爱银钱,而选择爱百姓的。即便他钱明正可以保证不贪,谁又能保证他下面的官吏不会乱伸手去拿呢?我大明的官吏真要是只靠俸禄活着,也不会是今天这一个局面了。”
“你要知道,各人有个人的难处。我大明的正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折合成现银也就几十两银子而已。迎来送往,人之常情。官吏是人,也自然不会例外。仅仅是依靠那一点儿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恐怕就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舍得出,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这种不要命的劲头读书了。”就事论事的李文轩,不针对任何人,设身处地道。
盯住他是看了好一会儿的苏媚娘,不解道:“当官的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么的为他们说话。”
“那么我问你,当官的是怎么得罪了你,使得你这么的恨他们。”情不自禁笑了起来的李文轩,依照她说话的方式是回应道。
凭借自己过去生活经验的苏媚娘,自是没有分清楚这官和吏之间的区别。把官和吏是混为了一谈的她,道明不白的一言概括道:“反正,当官的就知道贪赃枉法,欺压善良百姓。”
有另一番理解的李文轩,相应的解释道:“俸禄微薄而不贪的人,要么是思想道德觉悟极其高尚的人,要么就是真正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如若是两者都不具备的人,难免会不贪。我认为只要贪得不要太过分,还是可以理解的,而前提是要把各自的本职工作做好。对于那一些,既不干活儿,又乱伸手的官吏,自然就是要严厉打击,零容忍的蛀虫。”
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的苏媚娘,感觉云山雾绕一般,迷惑不解道:“夫君,你都说了一些什么跟什么哦?”
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是口不择言的李文轩,一笑而过道:“我说得都是胡话。”
与此同时,听到林正北说出“五百两银子”的李文轩,差一点儿把喝进嘴巴里面的茶水是给喷将出去。他心想,这一个数目的银子,就连自己都能毫无负担和压力的拿出来。如果自己要是钱明正,定然是会威逼利诱身为广信府首富的林正北,拿出五万两银子来赈灾。
要是自己同意了林正北捐出这五百两银子的钱明正,相信后面的人不会再有一人能够多过这一个数字。不想看见后面捐献者出得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几十两银子局面的他,还是没有忍住道:“林乡绅,你这捐出的银子数目是不是太不符合你广信府首富的身份?”
一张苦瓜脸的林正北,豁然站起身来是直摇头,口是心非道:“钱大人,你是有所不知。我这一个广信府的首辅其实是外强中干,完全不像坊间绘声绘sè传说的那一个样子。老朽的难处,还希望大人能够体谅。”
心里面早就骂起体谅个屁的钱明正,真想来一个硬xing摊派。不过,没有实行这一个念头的他,还是有所顾忌本地的豪强势力。除了今天意外,自己还需要和他们长期打交道。相当无奈的钱明正,好言相劝道:“林乡绅,本府希望你还是能够多多地体谅灾民才是。”
“既然钱大人看得起我林某人,那么我就再认捐五百两银子,凑足一千两纹银。”右手食指是伸了出来的林正北,算是给了对方一个面子道。
瞧他把话都说到这一份儿上的钱明正,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显得很是无奈的他,只好让坐在一旁的书办记下。接着,在场的每一人都依照各自在本地的实际地位和情况,一一地认了捐献。捐献出一百两银子的李文轩,和一小部分士绅是排在了全部认捐数额的最后面。
当然,在场的所有人中可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去抢那一个头名,毕竟需要拿出白花花地银子。小半个时辰过去,在书办的总计下来是一共收到了意向捐款,一万零八百两银子。正常年景,一两银子能购买两石jing米。按照明朝的计量方式,一石米约重5斤。这个斤不是现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6克的一斤,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92-94公斤左右。
不过,在当下的情况,一两银子要是能够购买到一石大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这一万零八百两银子能够买到的jing米,顶多也就是一万石出头的样子。如果要是把jing米换做糙米,自然是还能够更多。这一些粮食要是用于赈济以万计的灾民,恐怕是远远不够。
毕竟,这一个旱灾,不是一ri,两ri,就能够到此结束的。即便顺利度过了今年的旱灾,来年chun耕恢复生产,也是要好几个月的事。再要等到稻苗长大,成熟,打下粮食,还得经历好几个月。这前前后后一加起来,至少都得有半年时间。
半年时间里面,人总是要吃的。即便把维持生命的口粮压到最低限度,也是需要数量巨大的粮食作为供应。这其中,还不包括官吏的贪墨,层层地扒皮。心如明镜的李文轩,深深地感觉到什么叫做民生之苦。
感觉有总比无好的钱明正,这时手里面多出来的一万零八百两银子,着实有了一点儿底气的同时,还能稍微的松一口气。为官多年的他,不是不知道官府办事的效率。如果要是遇到上面的赈灾粮,不能及时到达他这里,也可以用此对付好一阵子,争取到更多时间,以免生出大乱子来影响到自身的政绩。
银子已经捐献出去的乡绅们,也不想在这里多坐,而钱明正同样是不愿意多留他们。于是没过多久,到场的乡绅们也就一起散了去。偌大一个屋子里面,就只剩下钱明正和自己的心腹书办二人。
经验丰富,脑子灵活的书办,起身就走到自家大人的身旁,刻意压低了声音,请示道:“如何记录,还望大人明示。”
听得出他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的钱明正,还真没有打算就此短斤少两的大捞一把,而是背靠在椅子上,淡淡道:“零头抹去,就记一万两银子的整数好了。”
“大人清廉。”浸泡在衙门里面许多年的书办,还真没有刻意的奉承,而是出于真心。确实觉得自家大人拿得太少的他,故意假装听错的重复了一下道:“收到林正北的捐献赈灾银八百两。”
一下子就被他抹掉了一万两银子的钱明正,十分明白他的心意。不过,不属于贪得无厌型的他,也不想在这一个节骨眼上出纰漏来影响到自己的仕途。没有点头同意这样做的他,及时纠正道:“是多就是多少。至于抹去的零头,就算是给下面跑腿,办事人的贴补好了。”
不敢相信他就这样放过这一次捞钱大好机会的书办,提醒道:“大人,你真决定那样做?”
为了稳妥期间,心意已决的钱明正,毫不含糊道:“不要再多言,按照本府说的去做。”
……
走出了知府衙门的李文轩,没有别得去处,于是就直接回了家。自己是刚刚一坐下,便瞧见苏媚娘是从外面走了进来。打发了跟在自己身后丫鬟下去的她,饶有兴趣道:“夫君,这一趟去知府衙门可有收获?”
翘起二郎腿,斜靠在圈椅中的李文轩,据实以告道:“收获没有,反倒是捐出了一百两银子。”
本以为他是去赚银钱的苏媚娘,听到的话却是和自己想得背道而驰,奇怪道:“难道,知府家还缺这么一点儿银子花?”
把经过是简要说了一遍的李文轩,耷拉起脑袋,看着她将会有什么反应。
心里面粗略合计了一下的苏媚娘,也是有机会略微读过了一点儿书的幸运儿。撇了一下嘴巴的她,自有另一番感慨道:“果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古人,果然是诚不欺我。这当官就是来钱容易,一个上午不到,就赚得盆满钵满。就是不知道那万把两银子会不会买来的粮食?也不知道将来朝廷的赈灾粮会有多少能够落进灾民的口中?”
同样有她这样猜测和想法的李文轩,平静道:“凡事不要都往坏处去想。以我对钱明正的多次接触和观察,感觉他应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官员。即使他称不上是清廉,也算得上是一位干员。除去这一次旱灾不提,广信府全境,还是较为平静的。”
有着不同看法的苏媚娘,不咸不淡的发表道:“依奴家看来,当官的人中间就没有几个是不爱银钱,而选择爱百姓的。即便他钱明正可以保证不贪,谁又能保证他下面的官吏不会乱伸手去拿呢?我大明的官吏真要是只靠俸禄活着,也不会是今天这一个局面了。”
“你要知道,各人有个人的难处。我大明的正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折合成现银也就几十两银子而已。迎来送往,人之常情。官吏是人,也自然不会例外。仅仅是依靠那一点儿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恐怕就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舍得出,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这种不要命的劲头读书了。”就事论事的李文轩,不针对任何人,设身处地道。
盯住他是看了好一会儿的苏媚娘,不解道:“当官的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么的为他们说话。”
“那么我问你,当官的是怎么得罪了你,使得你这么的恨他们。”情不自禁笑了起来的李文轩,依照她说话的方式是回应道。
凭借自己过去生活经验的苏媚娘,自是没有分清楚这官和吏之间的区别。把官和吏是混为了一谈的她,道明不白的一言概括道:“反正,当官的就知道贪赃枉法,欺压善良百姓。”
有另一番理解的李文轩,相应的解释道:“俸禄微薄而不贪的人,要么是思想道德觉悟极其高尚的人,要么就是真正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如若是两者都不具备的人,难免会不贪。我认为只要贪得不要太过分,还是可以理解的,而前提是要把各自的本职工作做好。对于那一些,既不干活儿,又乱伸手的官吏,自然就是要严厉打击,零容忍的蛀虫。”
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的苏媚娘,感觉云山雾绕一般,迷惑不解道:“夫君,你都说了一些什么跟什么哦?”
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是口不择言的李文轩,一笑而过道:“我说得都是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