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朝廷惊扰多时的河南之贼,居然被林纯鸿以区区五千士卒逐回山西,崇祯大喜,暗自将林纯鸿的名字记于屏风之上,并且令河南巡抚严防死守,务必防止贼寇再次窜入河南。*文学网*
崇祯的高兴劲还未过,一击重拳将他打得晕头转向:李自成回到山西后,趁着宣大总督张宗衡和总兵尤世禄追缴紫金梁王自用之机,一举攻破辽州!
攻破辽州的李自成不仅获得大量的粮草军资,还汇合了八金刚、满天星周清等部,声势大振,隐隐有威胁北直隶广平府之势。
张宗衡羞愧交加,立即令总兵尤世禄围剿辽州之贼寇,这给了紫金梁王自用喘息的机会,一举摆脱官军,翻越太行山,进入了北直隶顺德府。
京畿受敌,朝廷又陷入了混乱!
刚刚摆脱政治危机的周延儒面对盛怒的崇祯帝,心力交瘁,更何况,他身后还有虎视眈眈的温体仁。
“周延儒背靠东林,还真有点树大根深的意思,温阁老请看,贼寇仅仅跑到河南转了一圈,又是左良玉、又是邓玘,就连荆州的乡巴佬也来凑热闹!”兵部尚书梁廷栋叹道。
温体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问道:“弹劾邓玘的奏章上了吗?”
梁廷栋点头道:“早上了,这次够周延儒忙一顿了,如果能顺利剪除邓玘,好歹也除了一爪牙。”
温体仁又摇了摇头,沉吟不语。
梁廷栋疑惑不解,忍不住问道:“难道弹劾邓玘虐民还不能置之于死地?”
温体仁说道:“贼寇威胁京畿,朝廷有难啊!”
恍然大悟的梁廷栋点了点头,问道:“我们就看着周延儒唇风得意?”
温体仁微闭的双眼陡然睁大,说道:“如果给圣上造成一种印象,前方掌军之人都是东林之爪牙?圣上会如何?”
梁廷栋猛拍大腿,大呼道:“妙!奇思妙想啊!”一时之间心痒难耐,恨不得马上找人弹劾东林结党掌军权之事,他说道:“事不宜迟,弹劾奏章明日就上达圣听!”
温体仁微笑道:“我们不能弹劾,我们只能建言!”
这话让梁廷栋摸不着头脑,露出疑惑之色。
“贼寇入京畿,圣上急着救火,我们上弹劾奏章,圣上就会认为我们只会拆台。周延儒前些天不是得意非凡嘛,这次我们就建言成立三省总督,督办山西、陕西和河南的军务!如果圣上采纳,自然会考虑谁合适,这样,圣上就会自己觉察到东林结党掌军之事!嘿嘿!”
说完,温体仁冷笑不已,周阁老啊周阁老,屁股底下的火已经不少了,现在再给你添一把火!
周延儒忙着灭火,与温体仁定下应对之策的梁廷栋也不阻拦,调左良玉至涉县扼守,令马凤仪部受邓玘节制,与邓玘共镇顺德府,防止王自用东窜。甚至为了让周延儒屁股上的火更旺盛,还将两千昌平兵调至左良玉麾下,极大的增强了左部的实力。
崇祯帝端坐于龙椅上,严肃的扫视着众卿家,眉目之间隐隐透出怒气。
此时正在进行廷议,刚议论到邓玘虐民一事。正当崇祯准备下令将邓玘严肃查办时,冯元飚的一句话差点将他呛得翻白眼,冯元飚的话非常简单:“无粮无饷,找生民拿了点粮食,实属无奈之举!”
崇祯差点破口大骂:nainai的,军纪不严,掠夺斯民,仅仅就是用“拿了点粮食”一笔带过?还说什么无奈之举!崇祯拼命按捺住内心的愤怒,将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将近七十,满头的白发,担任户部尚书将近十年,早已经耗尽了他的心血,在千疮百孔的大明,能勉强维持财政,实属一个异数。毕自严老态龙钟,缓缓出列奏道:“邓玘平登莱之乱后,就未领过钱粮,此情属实,但户部不仅连一个子都拿不出,还亏空了一百二十三万两银子!”
崇祯哀叹不已,这样的家,如何当啊?
众卿家都沉默,期待着崇祯能拿出内帑。明代有个很匪夷所思的制度,户部名誉上掌控着帝国财政,但他们并不知道能有多少钱用于国计民生,更别谈制定详细的财政预算。对于皇帝的私房钱内帑,他们永远不知道有多少。
崇祯内帑确实有一些,但还要用于宫廷开销,还要给京营的将士发饷银,也不可能拿出来救急。毕竟,京营的稳定涉及到京师的安危,岂能草率从事?
最终,崇祯皇帝咬牙答应拿出五万两白银,先发一部分欠饷,命户部挤出一部分粮草,解邓玘的燃眉之急。同时,下圣谕严厉斥责邓玘,命其戴罪立功。
接着开始商议三省总督之事。
崇祯皇帝刚抛出话题,给事中祖重晔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臣子赋权过重,取乱之道也!这恐非朝廷之福啊……”
祖重晔言辞恳切,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其忠心日月可昭!
紧接着,源源不断的臣子出列言不可,列举设立三省总督的害处,让崇祯犹豫不决。
原来,周延儒对温体仁的用意洞若观火,当然不肯坐以待毙,组织大量的人手狙击该提议。
梁廷栋出列奏道:“贼寇流窜于陕西,继而扩散至山西,现在又窜入河南、京畿之地。剿匪之官兵不可谓不用心矣,然疲于奔命,致使贼势愈演愈烈,乃未统一事权之故也!臣请圣上立即设立三省之督,统一事权,则贼寇覆灭指日可待!”
说完,又转头看着刚才发言的几人,厉声喝道:“若贼寇不能灭,皆诸位之责也!”
崇祯听闻,心里一动,又有点倾向于设立三省总督。但想到这几日观《太祖实录》,太祖苦口婆心告诫之事,心里大为纠结,无法下决断。
至始至终,周延儒和温体仁未发一言,现在还轮不到两人亲自上阵肉搏,除非崇祯点名二人发表意见。
最终,廷议没有达成一致,只好散朝。
周延儒寒着脸,径直前往文渊阁,温体仁甚为有礼,微笑着躬身道:“周阁老,慢慢走,下面的将士还嗷嗷待哺呢,这些都要仰仗阁老了!”
这话让周延儒更为心烦,下面的骄兵悍将的确帮助他了,但他们需要回报!更何况,这帮将士个个都不省心,总是闹出一堆事情需要他擦屁股!
当初,周延儒是真心想得到温体仁的配合,两人和舟共济,这是每个一把手的自然想法。奈何温体仁根本不上道,还在暗地里不停的递刀子,两人反目成仇,斗得你死我活。
温体仁彬彬有礼,周延儒也不能失了宰相风范,微微点了点头,道:“这些事也需温阁老多多费心,将士用命,总不能空着肚子……”
说完,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温体仁盯着周延儒的背景,眉头渐渐皱起,由微笑变成了冷笑。
廷议之后,崇祯在乾清宫里转来转去,心神不定。看着案台上摆设整齐的奏章,叹了口气,看了起来。
“职所尾之贼系紫金梁等,而闯将等系西河之贼,不知为何放松,令其蹂躏东向。惟恐有破巢覆卵之患,于是不暇顾所尾之贼,急拟走辽州应援,以全疆土……”
这份奏章乃总兵尤世禄所上,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还把李自成攻破辽州的责任推到陕西的将士身上。这份奏章让崇祯疑心大起,难道前线的将士真的是以邻为壑,只管门前雪?
如果能设立三省总督,当能避免各自为战,事权不统一的弊端!崇祯沉思着。
排除政争的目的,温体仁提出的方案可谓谋国之言,只可惜,目的不同,方案再好,也变了味道。尤世禄的奏章让崇祯读到的时机恰到好处,正是温体仁操纵的结果。
但是臣子的权力过大,很可能有尾大甩不掉的隐患。
如果这个臣子衷心体国,或者声名不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这个隐患。
那么哪个臣子既晓畅军事,又公忠体国呢?
崇祯将一帮臣子放在心里一一考量……
崇祯第一个想到了侯恂,侯恂镇昌平、通州多年,晓畅军事应该没问题,左良玉乃侯恂之爱将,林纯鸿、邓玘和马凤仪均为他推荐,驾驭也没问题……
不对,前线的战将怎么大部都出自侯恂一系……正如温体仁所料,崇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结党!
“立即宣骆养性……”崇祯急切的对身边的太监说道。
骆养性的汇报让崇祯心里稍稍放了心,侯恂与朝堂上的重臣交集并不多,但结党控兵权的疑虑如毒蛇一般咬噬着他的内心,让他几乎疯狂!
掌权五年以来,崇祯对群臣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多次切身体会到这帮臣子欺上瞒下,无所不为的秉性!
左思右想的崇祯做出了抉择:不设三省总督,派出太监监军!太监乃家奴,无根无家,除了宫中,无处可去,太监监军不也同样统一了事权?而且事权统一在自己手中!崇祯不免有点得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太监陈大奎、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分赴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和邓玘军中,担负起监视、督促之责。
三省总督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温体仁成功的使崇祯更加嫌恶周延儒及东林一系。
崇祯的高兴劲还未过,一击重拳将他打得晕头转向:李自成回到山西后,趁着宣大总督张宗衡和总兵尤世禄追缴紫金梁王自用之机,一举攻破辽州!
攻破辽州的李自成不仅获得大量的粮草军资,还汇合了八金刚、满天星周清等部,声势大振,隐隐有威胁北直隶广平府之势。
张宗衡羞愧交加,立即令总兵尤世禄围剿辽州之贼寇,这给了紫金梁王自用喘息的机会,一举摆脱官军,翻越太行山,进入了北直隶顺德府。
京畿受敌,朝廷又陷入了混乱!
刚刚摆脱政治危机的周延儒面对盛怒的崇祯帝,心力交瘁,更何况,他身后还有虎视眈眈的温体仁。
“周延儒背靠东林,还真有点树大根深的意思,温阁老请看,贼寇仅仅跑到河南转了一圈,又是左良玉、又是邓玘,就连荆州的乡巴佬也来凑热闹!”兵部尚书梁廷栋叹道。
温体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问道:“弹劾邓玘的奏章上了吗?”
梁廷栋点头道:“早上了,这次够周延儒忙一顿了,如果能顺利剪除邓玘,好歹也除了一爪牙。”
温体仁又摇了摇头,沉吟不语。
梁廷栋疑惑不解,忍不住问道:“难道弹劾邓玘虐民还不能置之于死地?”
温体仁说道:“贼寇威胁京畿,朝廷有难啊!”
恍然大悟的梁廷栋点了点头,问道:“我们就看着周延儒唇风得意?”
温体仁微闭的双眼陡然睁大,说道:“如果给圣上造成一种印象,前方掌军之人都是东林之爪牙?圣上会如何?”
梁廷栋猛拍大腿,大呼道:“妙!奇思妙想啊!”一时之间心痒难耐,恨不得马上找人弹劾东林结党掌军权之事,他说道:“事不宜迟,弹劾奏章明日就上达圣听!”
温体仁微笑道:“我们不能弹劾,我们只能建言!”
这话让梁廷栋摸不着头脑,露出疑惑之色。
“贼寇入京畿,圣上急着救火,我们上弹劾奏章,圣上就会认为我们只会拆台。周延儒前些天不是得意非凡嘛,这次我们就建言成立三省总督,督办山西、陕西和河南的军务!如果圣上采纳,自然会考虑谁合适,这样,圣上就会自己觉察到东林结党掌军之事!嘿嘿!”
说完,温体仁冷笑不已,周阁老啊周阁老,屁股底下的火已经不少了,现在再给你添一把火!
周延儒忙着灭火,与温体仁定下应对之策的梁廷栋也不阻拦,调左良玉至涉县扼守,令马凤仪部受邓玘节制,与邓玘共镇顺德府,防止王自用东窜。甚至为了让周延儒屁股上的火更旺盛,还将两千昌平兵调至左良玉麾下,极大的增强了左部的实力。
崇祯帝端坐于龙椅上,严肃的扫视着众卿家,眉目之间隐隐透出怒气。
此时正在进行廷议,刚议论到邓玘虐民一事。正当崇祯准备下令将邓玘严肃查办时,冯元飚的一句话差点将他呛得翻白眼,冯元飚的话非常简单:“无粮无饷,找生民拿了点粮食,实属无奈之举!”
崇祯差点破口大骂:nainai的,军纪不严,掠夺斯民,仅仅就是用“拿了点粮食”一笔带过?还说什么无奈之举!崇祯拼命按捺住内心的愤怒,将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将近七十,满头的白发,担任户部尚书将近十年,早已经耗尽了他的心血,在千疮百孔的大明,能勉强维持财政,实属一个异数。毕自严老态龙钟,缓缓出列奏道:“邓玘平登莱之乱后,就未领过钱粮,此情属实,但户部不仅连一个子都拿不出,还亏空了一百二十三万两银子!”
崇祯哀叹不已,这样的家,如何当啊?
众卿家都沉默,期待着崇祯能拿出内帑。明代有个很匪夷所思的制度,户部名誉上掌控着帝国财政,但他们并不知道能有多少钱用于国计民生,更别谈制定详细的财政预算。对于皇帝的私房钱内帑,他们永远不知道有多少。
崇祯内帑确实有一些,但还要用于宫廷开销,还要给京营的将士发饷银,也不可能拿出来救急。毕竟,京营的稳定涉及到京师的安危,岂能草率从事?
最终,崇祯皇帝咬牙答应拿出五万两白银,先发一部分欠饷,命户部挤出一部分粮草,解邓玘的燃眉之急。同时,下圣谕严厉斥责邓玘,命其戴罪立功。
接着开始商议三省总督之事。
崇祯皇帝刚抛出话题,给事中祖重晔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臣子赋权过重,取乱之道也!这恐非朝廷之福啊……”
祖重晔言辞恳切,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其忠心日月可昭!
紧接着,源源不断的臣子出列言不可,列举设立三省总督的害处,让崇祯犹豫不决。
原来,周延儒对温体仁的用意洞若观火,当然不肯坐以待毙,组织大量的人手狙击该提议。
梁廷栋出列奏道:“贼寇流窜于陕西,继而扩散至山西,现在又窜入河南、京畿之地。剿匪之官兵不可谓不用心矣,然疲于奔命,致使贼势愈演愈烈,乃未统一事权之故也!臣请圣上立即设立三省之督,统一事权,则贼寇覆灭指日可待!”
说完,又转头看着刚才发言的几人,厉声喝道:“若贼寇不能灭,皆诸位之责也!”
崇祯听闻,心里一动,又有点倾向于设立三省总督。但想到这几日观《太祖实录》,太祖苦口婆心告诫之事,心里大为纠结,无法下决断。
至始至终,周延儒和温体仁未发一言,现在还轮不到两人亲自上阵肉搏,除非崇祯点名二人发表意见。
最终,廷议没有达成一致,只好散朝。
周延儒寒着脸,径直前往文渊阁,温体仁甚为有礼,微笑着躬身道:“周阁老,慢慢走,下面的将士还嗷嗷待哺呢,这些都要仰仗阁老了!”
这话让周延儒更为心烦,下面的骄兵悍将的确帮助他了,但他们需要回报!更何况,这帮将士个个都不省心,总是闹出一堆事情需要他擦屁股!
当初,周延儒是真心想得到温体仁的配合,两人和舟共济,这是每个一把手的自然想法。奈何温体仁根本不上道,还在暗地里不停的递刀子,两人反目成仇,斗得你死我活。
温体仁彬彬有礼,周延儒也不能失了宰相风范,微微点了点头,道:“这些事也需温阁老多多费心,将士用命,总不能空着肚子……”
说完,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温体仁盯着周延儒的背景,眉头渐渐皱起,由微笑变成了冷笑。
廷议之后,崇祯在乾清宫里转来转去,心神不定。看着案台上摆设整齐的奏章,叹了口气,看了起来。
“职所尾之贼系紫金梁等,而闯将等系西河之贼,不知为何放松,令其蹂躏东向。惟恐有破巢覆卵之患,于是不暇顾所尾之贼,急拟走辽州应援,以全疆土……”
这份奏章乃总兵尤世禄所上,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还把李自成攻破辽州的责任推到陕西的将士身上。这份奏章让崇祯疑心大起,难道前线的将士真的是以邻为壑,只管门前雪?
如果能设立三省总督,当能避免各自为战,事权不统一的弊端!崇祯沉思着。
排除政争的目的,温体仁提出的方案可谓谋国之言,只可惜,目的不同,方案再好,也变了味道。尤世禄的奏章让崇祯读到的时机恰到好处,正是温体仁操纵的结果。
但是臣子的权力过大,很可能有尾大甩不掉的隐患。
如果这个臣子衷心体国,或者声名不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这个隐患。
那么哪个臣子既晓畅军事,又公忠体国呢?
崇祯将一帮臣子放在心里一一考量……
崇祯第一个想到了侯恂,侯恂镇昌平、通州多年,晓畅军事应该没问题,左良玉乃侯恂之爱将,林纯鸿、邓玘和马凤仪均为他推荐,驾驭也没问题……
不对,前线的战将怎么大部都出自侯恂一系……正如温体仁所料,崇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结党!
“立即宣骆养性……”崇祯急切的对身边的太监说道。
骆养性的汇报让崇祯心里稍稍放了心,侯恂与朝堂上的重臣交集并不多,但结党控兵权的疑虑如毒蛇一般咬噬着他的内心,让他几乎疯狂!
掌权五年以来,崇祯对群臣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多次切身体会到这帮臣子欺上瞒下,无所不为的秉性!
左思右想的崇祯做出了抉择:不设三省总督,派出太监监军!太监乃家奴,无根无家,除了宫中,无处可去,太监监军不也同样统一了事权?而且事权统一在自己手中!崇祯不免有点得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太监陈大奎、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分赴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和邓玘军中,担负起监视、督促之责。
三省总督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温体仁成功的使崇祯更加嫌恶周延儒及东林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