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app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
“《中华好歌曲》的口号是尊重原创、寻找原创、支持原创,作为一个曾经的音乐制作人,我对这档节目抱有很高的期待值。今天节目第一期播出,我仔细地从头看到尾,其精彩程度居然超乎了我的预料。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叶诚的《东风破》。我可以大胆地说,它的出现,将会给华语乐坛带来巨大的惊喜。
我们平时总听到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管在课堂、选秀场,或是节庆晚会上,一看到京剧、昆曲、杂耍节目,往往就有人高喊口号,什么保护传统文化之类的,再来上一句不咸不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一转头大家还是该听摇滚听摇滚,该看大片看大片。
我们的传统音乐是座宝库,可惜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还没能加工成优质的商品。传统艺术再精美、再璀璨,它们还保持着过去的形态,难以寄托当下的情感、融入日常的生活。
扯远一点,先说说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经济已经迈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文化上还无法摆脱面对欧洲时的不自信。那时的美国被视为艺术的荒蛮之地,在欧洲乐坛混不下去的草台班子,跑到美国演出都会被奉为上宾。后来美国音乐家开始关注本土音乐,关注那些被主流圈子忽视的民族音乐,比如布鲁斯、黑面人游艺歌曲、黑人福音歌曲等等。在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分析、再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家们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又对不利于推广传播的部分进行修改,使之在格式上符合当时的传媒渠道……
美国民族音乐世俗化、商品化的过程,很值得中国流行音乐借鉴。我们有丰富的传统音乐宝藏,还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供我们使用的素材太多了。但素材还是要加工的,否则再好的食材,把半成品端上桌子也没法吃。
音乐素材中该如何取舍?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这是所有中国音乐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我们回过头来说《东风破》,这是一首中国元素和流行歌曲融合得让人非常舒服的歌。钢琴和吉他作为主伴奏,确立了现代的、西式的音乐曲风,而将琵琶音作为主旋律,则为这首歌染上了一层中国色彩……
《东风破》的歌名,应该取自中国古代一种民间曲式,叫做曲破。歌词看似仿古,其实字面表达浅白,既有古意,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在东方,目前只有日本、印度等国家,把传统艺术融进了流行音乐工业当中。中国的这类歌曲只能算是特色,尚未成为一个类别,因此我们应该向探索者致敬,感谢叶诚为华语乐坛带来这首《东风破》。”
王晓磊的这篇乐评,将《东风破》拔得很高,甚至高到这首歌无法承受的地步。由于他在圈子里和网络上的知名度,这篇乐评一发表,就立即被各种关注、转发。
质疑者有之,赞同者更不少。但不管是质疑还是赞同,都大大地为叶诚和《东风破》刷了一把热度。
“王老师把《东风破》和《中华好歌曲》吹得这么神,到底是收了节目方多少营销费?”
“肯定收钱了,这篇乐评我看着都脸红,从头到尾全在帮《东风破》吹牛比。”
“说收钱的那些人,你们真的听过《东风破》?”
“听了,感觉还不错,但没王晓磊吹得那么神。”
“我觉得王老师的乐评一点没夸张,这首《东风破》我已经单曲循环了20多遍,根本停不下来。”
“真的假的,我去听听。”
“大家别上当,王晓磊就是节目方请来的营销狗。”
“楼上嘴巴干净点,王老师招你惹你了?”
“听你们讨论得这么热闹,我刚去搜来听了一下,《东风破》确实是难得的好歌。”
“话说这叶诚哪里冒出来的,居然是《漂洋过海来看你》的词曲作者。”
“亏你还混蚕豆音乐版块,你去查下叶诚的百科资料就清楚了。”
“我那个去,原来《当你老了》也是叶诚唱的,我女朋友都迷疯了。”
“刚去把叶诚的歌都听了个遍,这哥们儿超吊。”
“《老子名叫赵日天》是什么鬼?我怎么搜叶诚搜出来这首歌?”
“黑历史,绝对是黑历史,那首《赵日天》也太俗了,歌词里还有脏话。”
“我经常看玄幻小说,怎么感觉《赵日天》是在讽刺那些小白文?”
“……”
《中华好歌曲》的营销推广实在做得太好,第一期节目的几位学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网络和现实中火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叶诚。
隔日各大门户网站,以及传统的纸质媒体,铺天盖地的都在报道这档节目,而叶诚则成为了《中华好歌曲》的招牌人物。
王晓磊的那篇乐评,甚至被权威音乐杂志《先锋乐刊》转载,改了个标题叫做:华语新音乐的探索者——叶诚和他的《东风破》。
这个玩笑就开大了,王晓磊的乐评发表在网上,争议再大也仅是一家之言。而《先锋乐刊》的纸质转载,则代表了传统媒体对叶诚的推崇和肯定。此举不仅为叶诚刷了把脸,也给他招来大波的黑子——黑子们的逻辑很简单,你小子才玩几天的音乐?乳臭未干就敢自诩音乐探索者了,简直狂妄自大!
现实中的媒体黑得还没那么明显,只是说没必要把一首歌拔得那么高。但网络上可没那么多顾忌,好些自认为很牛逼的家伙,把叶诚和《东风破》喷得一无是处。这种人往往是半吊子的音乐爱好者,以及自以为是的年轻人,真正的音乐圈大腕儿反而没有发表任何负面意见。
在这个商业社会,名气往往意味着金钱。
叶诚一夜爆红,立马有人赶着送钱过来,柯良那边忙活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东风破》作为《中华好歌曲》的表演曲目,根据录制前的协议,这首歌的任何版权都不能乱动。但叶诚的其他歌却不在此例,wowo音乐网算是捡了大便宜,仅以八万元的低价就买断了叶诚五首歌的网络版权。现在叶诚突然红起来,那这五首歌的商业价值就大了,wowo音乐连忙加大了对叶诚歌曲的推广力度。
虽然歌曲电子版权被贱卖,但叶诚其实没有吃亏,甚至现在的这种情况,都还在柯良的预料之中。
有《中华好歌曲》作为助力,又有wowo音乐趁机不遗余力地推广,《爱之初体验》、《当你老了》等五首歌迅速爆红。然后商机就来了,神州通讯公司、易行通信公司、米米手机、完美游戏公司等二十多家单位主动联系,柯良恨不得把自己辟成几瓣,用影分身术和那些单位进行谈判。
最后,那五首歌的彩铃使用权、手机铃声版权、游戏音乐使用权等等,被柯良整整卖出了400多万。
风云娱乐工作室和叶诚的腰包,一下子都鼓起来了!
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笔记本又罢工了,老王准备在二手东配一台机子,单子一列出来居然6600,本吊丝感觉好贵,迟迟没下决心付款。
另外,本章的乐评拷贝了宋柯老师的部分文字,在这里做个说明。
书评区有读者说40万人看直播太离谱,呃,老王解释一下吧。某鱼tv若风带angelababy及其闺蜜开黑那次直播,老王记得最高纪录有350万人观看。有人评估过,某鱼的观众水分在七成以上,按这个比例来刨去水份,那场直播都有90万观众。
...
“《中华好歌曲》的口号是尊重原创、寻找原创、支持原创,作为一个曾经的音乐制作人,我对这档节目抱有很高的期待值。今天节目第一期播出,我仔细地从头看到尾,其精彩程度居然超乎了我的预料。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叶诚的《东风破》。我可以大胆地说,它的出现,将会给华语乐坛带来巨大的惊喜。
我们平时总听到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管在课堂、选秀场,或是节庆晚会上,一看到京剧、昆曲、杂耍节目,往往就有人高喊口号,什么保护传统文化之类的,再来上一句不咸不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一转头大家还是该听摇滚听摇滚,该看大片看大片。
我们的传统音乐是座宝库,可惜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还没能加工成优质的商品。传统艺术再精美、再璀璨,它们还保持着过去的形态,难以寄托当下的情感、融入日常的生活。
扯远一点,先说说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经济已经迈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文化上还无法摆脱面对欧洲时的不自信。那时的美国被视为艺术的荒蛮之地,在欧洲乐坛混不下去的草台班子,跑到美国演出都会被奉为上宾。后来美国音乐家开始关注本土音乐,关注那些被主流圈子忽视的民族音乐,比如布鲁斯、黑面人游艺歌曲、黑人福音歌曲等等。在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分析、再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家们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又对不利于推广传播的部分进行修改,使之在格式上符合当时的传媒渠道……
美国民族音乐世俗化、商品化的过程,很值得中国流行音乐借鉴。我们有丰富的传统音乐宝藏,还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供我们使用的素材太多了。但素材还是要加工的,否则再好的食材,把半成品端上桌子也没法吃。
音乐素材中该如何取舍?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这是所有中国音乐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我们回过头来说《东风破》,这是一首中国元素和流行歌曲融合得让人非常舒服的歌。钢琴和吉他作为主伴奏,确立了现代的、西式的音乐曲风,而将琵琶音作为主旋律,则为这首歌染上了一层中国色彩……
《东风破》的歌名,应该取自中国古代一种民间曲式,叫做曲破。歌词看似仿古,其实字面表达浅白,既有古意,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在东方,目前只有日本、印度等国家,把传统艺术融进了流行音乐工业当中。中国的这类歌曲只能算是特色,尚未成为一个类别,因此我们应该向探索者致敬,感谢叶诚为华语乐坛带来这首《东风破》。”
王晓磊的这篇乐评,将《东风破》拔得很高,甚至高到这首歌无法承受的地步。由于他在圈子里和网络上的知名度,这篇乐评一发表,就立即被各种关注、转发。
质疑者有之,赞同者更不少。但不管是质疑还是赞同,都大大地为叶诚和《东风破》刷了一把热度。
“王老师把《东风破》和《中华好歌曲》吹得这么神,到底是收了节目方多少营销费?”
“肯定收钱了,这篇乐评我看着都脸红,从头到尾全在帮《东风破》吹牛比。”
“说收钱的那些人,你们真的听过《东风破》?”
“听了,感觉还不错,但没王晓磊吹得那么神。”
“我觉得王老师的乐评一点没夸张,这首《东风破》我已经单曲循环了20多遍,根本停不下来。”
“真的假的,我去听听。”
“大家别上当,王晓磊就是节目方请来的营销狗。”
“楼上嘴巴干净点,王老师招你惹你了?”
“听你们讨论得这么热闹,我刚去搜来听了一下,《东风破》确实是难得的好歌。”
“话说这叶诚哪里冒出来的,居然是《漂洋过海来看你》的词曲作者。”
“亏你还混蚕豆音乐版块,你去查下叶诚的百科资料就清楚了。”
“我那个去,原来《当你老了》也是叶诚唱的,我女朋友都迷疯了。”
“刚去把叶诚的歌都听了个遍,这哥们儿超吊。”
“《老子名叫赵日天》是什么鬼?我怎么搜叶诚搜出来这首歌?”
“黑历史,绝对是黑历史,那首《赵日天》也太俗了,歌词里还有脏话。”
“我经常看玄幻小说,怎么感觉《赵日天》是在讽刺那些小白文?”
“……”
《中华好歌曲》的营销推广实在做得太好,第一期节目的几位学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网络和现实中火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叶诚。
隔日各大门户网站,以及传统的纸质媒体,铺天盖地的都在报道这档节目,而叶诚则成为了《中华好歌曲》的招牌人物。
王晓磊的那篇乐评,甚至被权威音乐杂志《先锋乐刊》转载,改了个标题叫做:华语新音乐的探索者——叶诚和他的《东风破》。
这个玩笑就开大了,王晓磊的乐评发表在网上,争议再大也仅是一家之言。而《先锋乐刊》的纸质转载,则代表了传统媒体对叶诚的推崇和肯定。此举不仅为叶诚刷了把脸,也给他招来大波的黑子——黑子们的逻辑很简单,你小子才玩几天的音乐?乳臭未干就敢自诩音乐探索者了,简直狂妄自大!
现实中的媒体黑得还没那么明显,只是说没必要把一首歌拔得那么高。但网络上可没那么多顾忌,好些自认为很牛逼的家伙,把叶诚和《东风破》喷得一无是处。这种人往往是半吊子的音乐爱好者,以及自以为是的年轻人,真正的音乐圈大腕儿反而没有发表任何负面意见。
在这个商业社会,名气往往意味着金钱。
叶诚一夜爆红,立马有人赶着送钱过来,柯良那边忙活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东风破》作为《中华好歌曲》的表演曲目,根据录制前的协议,这首歌的任何版权都不能乱动。但叶诚的其他歌却不在此例,wowo音乐网算是捡了大便宜,仅以八万元的低价就买断了叶诚五首歌的网络版权。现在叶诚突然红起来,那这五首歌的商业价值就大了,wowo音乐连忙加大了对叶诚歌曲的推广力度。
虽然歌曲电子版权被贱卖,但叶诚其实没有吃亏,甚至现在的这种情况,都还在柯良的预料之中。
有《中华好歌曲》作为助力,又有wowo音乐趁机不遗余力地推广,《爱之初体验》、《当你老了》等五首歌迅速爆红。然后商机就来了,神州通讯公司、易行通信公司、米米手机、完美游戏公司等二十多家单位主动联系,柯良恨不得把自己辟成几瓣,用影分身术和那些单位进行谈判。
最后,那五首歌的彩铃使用权、手机铃声版权、游戏音乐使用权等等,被柯良整整卖出了400多万。
风云娱乐工作室和叶诚的腰包,一下子都鼓起来了!
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笔记本又罢工了,老王准备在二手东配一台机子,单子一列出来居然6600,本吊丝感觉好贵,迟迟没下决心付款。
另外,本章的乐评拷贝了宋柯老师的部分文字,在这里做个说明。
书评区有读者说40万人看直播太离谱,呃,老王解释一下吧。某鱼tv若风带angelababy及其闺蜜开黑那次直播,老王记得最高纪录有350万人观看。有人评估过,某鱼的观众水分在七成以上,按这个比例来刨去水份,那场直播都有90万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