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app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我现在就是缺这么一个写‘论’的高手。要高屋建瓴。要笔力如刀,不知大兄可否为我引荐一位?”
徐元春从徐元佐的描述中,看到了力由根起的手法,乃是“天心自我民心,天听自我民听”的煌煌正道。颇以为然。既然有益于大家的共同目标,那么自然要尽一臂之力。
“即便由我来写,恐怕笔力也是有些弱了。”徐元春眉头紧蹙,在脑中搜索是否有文坛领袖能引领此风。
“这篇文章最好能够五十年无人出其右。”徐元佐道:“的确是要当世大儒起笔。”
徐元春闻言,双手一击:“那就只有一个人才行了。”
“谁人?”
“王凤洲!”
徐元佐愣住了。
凤洲是王世贞的号,王世贞是谁人?
那是后七子领袖。执文坛牛耳,引领整个盛明文风的人啊!
后人更是评价说:嘉靖名曰七子,实则一雄!
更叫绝的是:凡地方上出了名震天下的人物,时人便以地方指称,表示此人名盖一方。为乡梓添色,就如徐华亭、张江陵、高新郑……而王世贞是太仓人,为何没人称他王太仓?因为王世贞有弇山园,故而自称“弇州山人”,于是人们称太仓为弇州。
一者人以地名,一者地因人名,可见一斑。
王凤洲这个名号在文坛上,就如徐阶徐华亭的名号在政坛上一样。
“能请得动么?”徐元佐怯怯问道。
徐元春倒似颇有把握。道:“当年王凤洲的父亲被严嵩害死,大父为其平反,结了一段善缘。若是由大父出面。王凤洲不会吝啬文字的。”
但是王世贞在自己书里没少非议徐老先生啊。
唔,对,现在大家都还不知道这事。
徐元佐还是有些忐忑,道:“若是真能得到凤洲先生的文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你可急么?”徐元春道:“若是着急,这就派人去苏州找大父和父亲。若是不急。就等大父回来再修书去浙江。”
“不急不急!”徐元佐连忙道:“我得先将此事原委写下来,必要跟大父、父亲说清楚才是。”
徐元春点头道:“是此道理。”
徐元佐为了不影响徐元春的修学。当夜连住都不住,便要回夏圩。既然内定了王世贞的文章。那么第二期的社论可以先放放,全当蓄力。
不过音乐会的事得立时见报,此谓乘热打铁也。
工匠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加上现成的板框,第二期的《曲苑杂谭》只三日功夫便刊印出来,旋即散发到了各个客户手中。
不过这回的印量可不止一百张,而是足足五百张,新增加的数量正是为府县学里的生员们所准备。
那么多出来的成本是谁承担呢?
却是祁家公子祁珏。
祁珏乃县学生员,却是附学生员。
这里却要分明:生员到了目下,却是分了三等。
第一等的生员名为廪膳生员,是国家发生活费的正经生员。
后来学子愈多,便有了增广生员,可以视作扩招生。
这附学生员乃是扩招的扩招生。
虽然也是生员,比之前面两类却好比后世大专生与本科生,以及211、985的本科生的区别。
祁珏家中颇有家资,简言之是不差钱,唯独好个文名,可惜才气有限,所以找清客代笔、印小册子乃是常事。这回自己的文名被人看重,特意约稿,焉有不应之理?别说拿稿费,祁公子还恨不得倒贴银子呢。
自己宣扬与别人认同而宣扬,那是天壤之别啊!
祁珏格外珍惜这个扬名的机会,特意赞助了《曲苑杂谭》编辑部五十两白银,请《曲苑杂谭》多印四百份,首先给学校里的同学人手一份,其次也要借助徐家的客栈,散发到商路上,好将文名散布到整个南直,乃至外省!
对于徐元佐而言,印一百份与五百份,增加的成本只是油墨、纸张、雕字磨损、刷印人工。五十两非但绰绰有余,就连前面一百份的成本都可以覆盖了。这不等于报纸一份未卖,而成本已经回笼了么?
这样的好事,岂能拒绝!
报纸发出之后,祁珏立时成了学校里的明星。
虽然文章平平,许多人都不看在眼里,能参与盛会却是一桩谈资,更何况徐元春这等著名学霸也在其中。
祁珏心中却觉得这是“以文会友”,全是因为自己的文章而来,尤其看到有人突然惊叹:“呦,原来还收了祁美玉的文章!”更觉得银子没有白花。
白纸黑字拿回家里,父母也是颇为高兴,大有名垂青史的即视感。
要不然我也办个报纸?
祁珏一度心中琢磨。
不过他到底商人之子,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节:《曲苑杂谭》是人家的报纸,刊登他的文章是肯定他的文才。若是自己办份报纸,刊登自己的文章,那岂不是又回到了自家印小册子送人的境地?
若是如此,就多送点银子给那边,省得他们亏钱不印了。
祁珏心中打定主意,又捧出报纸,对着“自己”的文章嘿嘿直乐。(未完待续)
ps:求月票,求推荐票~感谢大家支持!!!
...
徐元春从徐元佐的描述中,看到了力由根起的手法,乃是“天心自我民心,天听自我民听”的煌煌正道。颇以为然。既然有益于大家的共同目标,那么自然要尽一臂之力。
“即便由我来写,恐怕笔力也是有些弱了。”徐元春眉头紧蹙,在脑中搜索是否有文坛领袖能引领此风。
“这篇文章最好能够五十年无人出其右。”徐元佐道:“的确是要当世大儒起笔。”
徐元春闻言,双手一击:“那就只有一个人才行了。”
“谁人?”
“王凤洲!”
徐元佐愣住了。
凤洲是王世贞的号,王世贞是谁人?
那是后七子领袖。执文坛牛耳,引领整个盛明文风的人啊!
后人更是评价说:嘉靖名曰七子,实则一雄!
更叫绝的是:凡地方上出了名震天下的人物,时人便以地方指称,表示此人名盖一方。为乡梓添色,就如徐华亭、张江陵、高新郑……而王世贞是太仓人,为何没人称他王太仓?因为王世贞有弇山园,故而自称“弇州山人”,于是人们称太仓为弇州。
一者人以地名,一者地因人名,可见一斑。
王凤洲这个名号在文坛上,就如徐阶徐华亭的名号在政坛上一样。
“能请得动么?”徐元佐怯怯问道。
徐元春倒似颇有把握。道:“当年王凤洲的父亲被严嵩害死,大父为其平反,结了一段善缘。若是由大父出面。王凤洲不会吝啬文字的。”
但是王世贞在自己书里没少非议徐老先生啊。
唔,对,现在大家都还不知道这事。
徐元佐还是有些忐忑,道:“若是真能得到凤洲先生的文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你可急么?”徐元春道:“若是着急,这就派人去苏州找大父和父亲。若是不急。就等大父回来再修书去浙江。”
“不急不急!”徐元佐连忙道:“我得先将此事原委写下来,必要跟大父、父亲说清楚才是。”
徐元春点头道:“是此道理。”
徐元佐为了不影响徐元春的修学。当夜连住都不住,便要回夏圩。既然内定了王世贞的文章。那么第二期的社论可以先放放,全当蓄力。
不过音乐会的事得立时见报,此谓乘热打铁也。
工匠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加上现成的板框,第二期的《曲苑杂谭》只三日功夫便刊印出来,旋即散发到了各个客户手中。
不过这回的印量可不止一百张,而是足足五百张,新增加的数量正是为府县学里的生员们所准备。
那么多出来的成本是谁承担呢?
却是祁家公子祁珏。
祁珏乃县学生员,却是附学生员。
这里却要分明:生员到了目下,却是分了三等。
第一等的生员名为廪膳生员,是国家发生活费的正经生员。
后来学子愈多,便有了增广生员,可以视作扩招生。
这附学生员乃是扩招的扩招生。
虽然也是生员,比之前面两类却好比后世大专生与本科生,以及211、985的本科生的区别。
祁珏家中颇有家资,简言之是不差钱,唯独好个文名,可惜才气有限,所以找清客代笔、印小册子乃是常事。这回自己的文名被人看重,特意约稿,焉有不应之理?别说拿稿费,祁公子还恨不得倒贴银子呢。
自己宣扬与别人认同而宣扬,那是天壤之别啊!
祁珏格外珍惜这个扬名的机会,特意赞助了《曲苑杂谭》编辑部五十两白银,请《曲苑杂谭》多印四百份,首先给学校里的同学人手一份,其次也要借助徐家的客栈,散发到商路上,好将文名散布到整个南直,乃至外省!
对于徐元佐而言,印一百份与五百份,增加的成本只是油墨、纸张、雕字磨损、刷印人工。五十两非但绰绰有余,就连前面一百份的成本都可以覆盖了。这不等于报纸一份未卖,而成本已经回笼了么?
这样的好事,岂能拒绝!
报纸发出之后,祁珏立时成了学校里的明星。
虽然文章平平,许多人都不看在眼里,能参与盛会却是一桩谈资,更何况徐元春这等著名学霸也在其中。
祁珏心中却觉得这是“以文会友”,全是因为自己的文章而来,尤其看到有人突然惊叹:“呦,原来还收了祁美玉的文章!”更觉得银子没有白花。
白纸黑字拿回家里,父母也是颇为高兴,大有名垂青史的即视感。
要不然我也办个报纸?
祁珏一度心中琢磨。
不过他到底商人之子,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节:《曲苑杂谭》是人家的报纸,刊登他的文章是肯定他的文才。若是自己办份报纸,刊登自己的文章,那岂不是又回到了自家印小册子送人的境地?
若是如此,就多送点银子给那边,省得他们亏钱不印了。
祁珏心中打定主意,又捧出报纸,对着“自己”的文章嘿嘿直乐。(未完待续)
ps:求月票,求推荐票~感谢大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