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对于这份圣旨,显然也有一些担心。
朱楼对于关中的打探,已经越来越频繁,朝中生了任何一些事,都瞒不过朱楼的耳目。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中的百官有许多人被清洗掉,也有不少韦氏的亲信被提拔上来,韦氏为了得到关中门阀的支持,将公主下嫁给了几个大族,同时让太子和皇子们娶了不少门阀的子弟,便是年纪最小的皇子,虽然年纪不过七岁,竟也已定下了亲事。
除此之外,她狠狠压制了关东士族在朝中的力量,这些空缺,也迅被关陇门阀的子弟取而代之。
一系列的举动,虽然没有完全收拢关陇门阀,可是此时的韦氏在朝中,几乎已经彻底的站稳了脚跟,关陇门阀也已成为韦氏的羽翼,军中的将军,要嘛和韦氏打成了一片,要嘛也被撤换,这种事,固然惹来不少人的不满,可是有旧人哭,终究会有新人笑,得到好处的人,少不得赞颂几句,失去了利益的人,也只好几句牢骚罢了。
现在的韦氏,和当初忍气吞声的韦氏早已不同了。
就在两个月前,韦家的几个子弟,俱都封为了王爵。 书书书一看
这些人未立寸功,且又不是李氏宗族,居然得以封王,而朝中,竟是无一人反对,更有一些州县地使君,居然厚颜无耻,上书狠狠的颂赞了一番,天下人都知道,当年武则天的篡位,本就是从武氏子弟鸡犬升天,纷纷封王开始,而如今,韦氏故技重施,这个女人,居然比当初的武则天更加轻巧。
朱楼那儿,不但有人专司打探,因为神策府给的钱粮足。上官辰也早已不满足于获取消息了。因为打探消息的地点,不再局限于洛阳,可是各地的舆情以及情况都有不同,因此朱楼里头。开始专门设置了舆情房,譬如关中生的事,会有一批对关中事务极为了解的人,将每一件事,结合关中复杂的脉络关系。提上自己的看法。
就如这一次韦氏封王,朱楼在关中方面的人,便进行了分析,认为韦氏封王,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主要的原因在于武则天当初的时候,因为执意要让武氏封王,而对反对者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如今武氏垮了,又轮到了韦氏。大家有了前车之鉴,反而不敢轻举妄动。
再有关中门阀,许多都从韦氏手里得到了好处,此番韦氏封王,看似是王爵即将泛滥,可是这也意味着,紧接着将会有更多的爵位分出去,关中门阀,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人心,关中的舆情很是复杂。此前大家的武氏封王,是为了维护李氏的利益,在这种号召之下,大家极力反对。甚至不惜冒着性命的危险。
可是如今,好不容易打垮了武氏,李氏依旧是如此不争气,甚至还远不如武氏当国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心灰意冷,就算反对了又如何。就算大家依旧奋不顾身,还政给了李氏,那又如何?从前会有武氏,现在有韦氏,将来天知道会是王氏还是赵氏。
某种程度来说,李氏依然得到了人心,只不过,大家早已心灰意冷。
正是利用了这样的人心,韦氏方才一步步的谋划,如今越来越猖狂。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召秦少游入京是什么用意呢?
王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绝不能入京。
很显然,这一次若是入京,极有可能羊入虎口,那韦氏早欲除秦少游而后快,如今大局已定,或许这一次,便是想要给秦少游一个了断的时候,至于神策府,一旦失去了秦少游这个主心骨,那么就意味着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可是杨炯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殿下,若是不去,岂不正好给了那韦家的口实,或许韦家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又是一个左右为难的抉择。
秦少游显得有些烦闷,他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韦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挟天子而令诸侯,稍有不顺,便可抡起大义的木棒。
秦少游沉吟片刻,淡淡道:“韦氏召本王去关中,无论如何,绝不能去。”
似乎这个时候,秦少游已经有了主意,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孤身入京,就算韦氏不杀自己,可是一旦将自己软禁于长安,神策府也是莫可奈何,秦少游可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让韦氏摆布。
想了想,秦少游道:“只不过眼下,却要思量的是该用什么借口和理由,这件事,就请杨先生费心。”
杨炯苦笑,秦少游让自己费心,想必是因为自己更加稳重一些吧,毕竟这种事,终究还是需要稳重一些的人来好,王琚是个怪才,不过却往往喜欢剑走偏锋,秦少游需要的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
秦少游随即皱眉:“那韦氏,或许已经决心动手了,朱楼那边打探来的消息,似乎也有这样的端倪,韦氏是绝不会容许本王在洛阳自在的,如今他们拿捏着天子,我们迟早就落入了任人宰割的局面,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转守为攻。”秦少游猛地抬眸:“如今河南府也非吴下阿蒙,真要逼急了,神策府也不必担心什么。”
说话的语气之中,带着杀伐之气。
如今的秦少游,已经有了儿子,正是因为有了儿子,那种保护自己家族的愿望才更加强烈,任何人威胁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秦少游绝不会妥协。
王琚和杨炯不由对视一眼,深深吸口气。
他们似乎明白,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如今风雨欲来,却不知这河南府,能不能承受的起。
只是这二人,也没有什么杂念,他们和秦少游的瓜葛已经太深太深,早已休戚与共。
秦少游说的没有错,就算逼急了,兔子还要咬人呢。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朱楼对于关中的打探,已经越来越频繁,朝中生了任何一些事,都瞒不过朱楼的耳目。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中的百官有许多人被清洗掉,也有不少韦氏的亲信被提拔上来,韦氏为了得到关中门阀的支持,将公主下嫁给了几个大族,同时让太子和皇子们娶了不少门阀的子弟,便是年纪最小的皇子,虽然年纪不过七岁,竟也已定下了亲事。
除此之外,她狠狠压制了关东士族在朝中的力量,这些空缺,也迅被关陇门阀的子弟取而代之。
一系列的举动,虽然没有完全收拢关陇门阀,可是此时的韦氏在朝中,几乎已经彻底的站稳了脚跟,关陇门阀也已成为韦氏的羽翼,军中的将军,要嘛和韦氏打成了一片,要嘛也被撤换,这种事,固然惹来不少人的不满,可是有旧人哭,终究会有新人笑,得到好处的人,少不得赞颂几句,失去了利益的人,也只好几句牢骚罢了。
现在的韦氏,和当初忍气吞声的韦氏早已不同了。
就在两个月前,韦家的几个子弟,俱都封为了王爵。 书书书一看
这些人未立寸功,且又不是李氏宗族,居然得以封王,而朝中,竟是无一人反对,更有一些州县地使君,居然厚颜无耻,上书狠狠的颂赞了一番,天下人都知道,当年武则天的篡位,本就是从武氏子弟鸡犬升天,纷纷封王开始,而如今,韦氏故技重施,这个女人,居然比当初的武则天更加轻巧。
朱楼那儿,不但有人专司打探,因为神策府给的钱粮足。上官辰也早已不满足于获取消息了。因为打探消息的地点,不再局限于洛阳,可是各地的舆情以及情况都有不同,因此朱楼里头。开始专门设置了舆情房,譬如关中生的事,会有一批对关中事务极为了解的人,将每一件事,结合关中复杂的脉络关系。提上自己的看法。
就如这一次韦氏封王,朱楼在关中方面的人,便进行了分析,认为韦氏封王,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主要的原因在于武则天当初的时候,因为执意要让武氏封王,而对反对者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如今武氏垮了,又轮到了韦氏。大家有了前车之鉴,反而不敢轻举妄动。
再有关中门阀,许多都从韦氏手里得到了好处,此番韦氏封王,看似是王爵即将泛滥,可是这也意味着,紧接着将会有更多的爵位分出去,关中门阀,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人心,关中的舆情很是复杂。此前大家的武氏封王,是为了维护李氏的利益,在这种号召之下,大家极力反对。甚至不惜冒着性命的危险。
可是如今,好不容易打垮了武氏,李氏依旧是如此不争气,甚至还远不如武氏当国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心灰意冷,就算反对了又如何。就算大家依旧奋不顾身,还政给了李氏,那又如何?从前会有武氏,现在有韦氏,将来天知道会是王氏还是赵氏。
某种程度来说,李氏依然得到了人心,只不过,大家早已心灰意冷。
正是利用了这样的人心,韦氏方才一步步的谋划,如今越来越猖狂。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召秦少游入京是什么用意呢?
王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绝不能入京。
很显然,这一次若是入京,极有可能羊入虎口,那韦氏早欲除秦少游而后快,如今大局已定,或许这一次,便是想要给秦少游一个了断的时候,至于神策府,一旦失去了秦少游这个主心骨,那么就意味着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可是杨炯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殿下,若是不去,岂不正好给了那韦家的口实,或许韦家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又是一个左右为难的抉择。
秦少游显得有些烦闷,他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韦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挟天子而令诸侯,稍有不顺,便可抡起大义的木棒。
秦少游沉吟片刻,淡淡道:“韦氏召本王去关中,无论如何,绝不能去。”
似乎这个时候,秦少游已经有了主意,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孤身入京,就算韦氏不杀自己,可是一旦将自己软禁于长安,神策府也是莫可奈何,秦少游可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让韦氏摆布。
想了想,秦少游道:“只不过眼下,却要思量的是该用什么借口和理由,这件事,就请杨先生费心。”
杨炯苦笑,秦少游让自己费心,想必是因为自己更加稳重一些吧,毕竟这种事,终究还是需要稳重一些的人来好,王琚是个怪才,不过却往往喜欢剑走偏锋,秦少游需要的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
秦少游随即皱眉:“那韦氏,或许已经决心动手了,朱楼那边打探来的消息,似乎也有这样的端倪,韦氏是绝不会容许本王在洛阳自在的,如今他们拿捏着天子,我们迟早就落入了任人宰割的局面,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转守为攻。”秦少游猛地抬眸:“如今河南府也非吴下阿蒙,真要逼急了,神策府也不必担心什么。”
说话的语气之中,带着杀伐之气。
如今的秦少游,已经有了儿子,正是因为有了儿子,那种保护自己家族的愿望才更加强烈,任何人威胁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秦少游绝不会妥协。
王琚和杨炯不由对视一眼,深深吸口气。
他们似乎明白,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如今风雨欲来,却不知这河南府,能不能承受的起。
只是这二人,也没有什么杂念,他们和秦少游的瓜葛已经太深太深,早已休戚与共。
秦少游说的没有错,就算逼急了,兔子还要咬人呢。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