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凌晨,当李子雄在大总管府焦急等待李风云与裴世矩谈判结果的时候,李浑也在馆驿中密切关注,而他的心情远比李子雄急切。
李浑非常了解安东方面绝无可能放弃自治权,这关系到以李风云、李子雄为首的反叛势力的生死,但圣主和中枢既要拿下安东,又不愿养虎为患,于是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
裴世矩面对这一困局,唯一办法就是以“牺牲”自己的政治利益来赢得双方的政治妥协,只是他有底线,不能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牺牲了,所以他不能上了李风云的“贼船”,被李风云所“绑架”,亦不能跳进圣主和改革派的陷阱,代圣主和中枢受过,由此不难推及到最终结果,裴世矩的对策必定把李平原推到“前台”,以大义“捆绑”李平原,以圣主和中枢承认、接受李平原统领安东军权来实现中土对安东的实际占领。
之前安东方面根本就不提李平原一事,在自治权上不作任何妥协,但李风云迫于形势危急,联盟处境艰难,还是给安东留了一条退路,想方设法把裴世矩“拉”进了安东这个危机四伏的政治泥沼,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借助裴世矩的力量给安东赢得一段缓冲时间,以便安东根据形势的急剧变化调整谈判策略,力争利益最大化。然而裴世矩位高权重,他来安东是解决问题的,岂能给李风云所利用,为安东做挡箭牌?所以李风云的图谋注定失败,如此一来,形势发展对齐王和李浑来说就非常不利了。
齐王、李浑、李子雄、李风云四股政治势力结盟合作,其显著特征就是一明一暗,一里一外,里应外合,互为声援,因此李风云和他所领的反叛大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缺了这一环,齐王和李浑就是孤立无援,不得不单打独斗,结果必定被动挨打,必定被圣主和改革派连皮带骨头一口吞了。
在以齐王、李浑为首的政治势力中,齐王是面“旗帜”,真正的核心人物是李浑、韦福嗣、李子雄、董纯等关陇权贵,是以陇西成纪李氏为首的关陇军功贵族集团,而在这一政治势力的背后,则是强大的西京保守力量。
如今西京和东都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在这一恶劣的政治背景下,圣主和改革派势必要打击甚至铲除以齐王为首的政治势力,以“皇统大战”之名诛杀以李浑、韦福嗣、李子雄、董纯等关陇权贵,重创以陇西李氏为首的关陇军功贵族集团,给西京保守力量以沉重一击。
李浑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看到了死亡阴影正迅速逼近陇西成纪李氏。
陇西成纪李氏有先帝所颁的免死诏,但免死对象是李浑的父亲李穆,还有李穆的继嗣血脉。继嗣血脉的“弹性”就大了,比如李浑是李穆的第十子,本无继嗣之可能,但在圣主和宇文述的帮助下就从长房长孙那里夺取了继嗣权。如今李浑与圣主、宇文述愈行愈远,背道而驰,圣主一旦要对陇西成纪李氏下手,首要诛杀对象就是李浑,当然也就不会承认他那本来就不合法的继嗣权。
李浑为此焦虑不安,虽然之前他已经有所预料,已经未雨绸缪,主动出击,但他现在被绑在齐王这条“船”上,被“困”在安东这块地方,距离陇西“大本营”遥不可及,虎落平阳被犬欺,他的腾挪余地太小,有效手段太少,唯有指望齐王或寄希望于安东,然而这两者可以给他的帮助又太少,这让他一筹莫展,无奈之余也只能对李风云抱有一丝侥幸了。
就在他心急火燎、惶恐不安之际,李子雄的亲信带来口讯,请其连夜过府密谈。
李浑总算看到了李风云的“真身”。今夏东都兵变,他与李风云从伊阙道就开始正面对阵,并在李珉的穿针引线下建立默契,但直到李风云攻破东都外郭,大肆洗劫后金蝉脱壳而走,两人都没有在战场上碰过头见过面,只能算是久闻其名、不见其人了。
两人“相识”已久,如今利益相联又各有所图,彼此都很客气,表现得很亲热,寒暄一番后,李风云又特意就东都战场上的默契合作表达了谢意,不动声色地把双方关系拉近了一步。
然而,李风云表现得越亲近,李浑的不祥之感就越强烈,于是也不客套了,开门见山,“今夜谈判,有何结果?”
李风云也不隐瞒,直言不讳,干净利落的三个字,“李平原。”
李浑神情凝重,目露寒光,一言不发。
果如所料,裴世矩是来解决问题的,不可能任由安东方面控制主动权拖延时间,于是形势的发展必然与自己所预料的一般急转直下。好在李风云还算仗义,李子雄也还顾全陇西李氏的大局,关键时刻没有出卖自己,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立即告知自己,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郕公,以裴世矩的果敢凌厉,既然他出手了,安东肯定难以抵挡,而某作茧自缚,束手无策,一旦既成事实,某便被其所胁迫,亦会被各方势力所裹挟,最终身不由己,徒呼奈何。”李风云叹息道,“此事已失控,裴世矩已夺取主动权,我们深陷被动,只能竭力防御,徐图后计。”
“徐图后计?”李浑冷笑,“除非没有第三次东征,否则安东大军到了东征战场上,深陷重围,一旦全军覆没,你哪来的后计?作茧自缚,某看你不是作茧自缚,而是处心积虑,蓄意为之,有意把裴世矩拉进安东,否则你在立足未稳之际,如何对抗中土的威胁?又如何应对突厥人的反击?你唯有借助裴世矩的力量,依靠裴世矩在中土的权势以及他对北虏的威慑力,有效抵御来自南北两方的巨大威胁,继而躲在裴世矩的羽翼下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是不是?某说得可对?”
李风云面无表情,不作解释。
李子雄欲言又止,但看到李浑因愤怒而濒临失态,言辞激烈,不得不冲着他摇摇手,示意他冷静下来,稍安勿躁,毕竟现在李风云还没有出卖他,还在想方设法寻求对策,意气用事翻脸成仇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李浑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说道,“当年榆林风暴,李平原以里通外国之事实直接把宇文述父子逼到了绝境,一大批政敌蜂拥而起,试图把宇文述一系斩尽杀绝,迫使圣主奋起反击,颠倒是非黑白杀了一大批功勋大臣,这才勉强保住了他们,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以及宇文述的很多门生故旧就此断绝了仕途,而圣主更是付出了威权严重受损之代价,两京斗争从此日益激烈,风暴更是接踵而至,政局亦是每况愈下。今日东都之困局,实与当年榆林风暴有直接关系,所以圣主、宇文述与李平原之间仇怨甚深,根本无从化解。虽然当前危局迫使圣主和宇文述不得不向安东做出妥协,但若想让他们正式承认和接受李平原,做出化干戈为玉帛之假象,不但裴世矩要向他们做出妥协,以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为首的山东豪门也要做出让步,至于李平原,更要付出不菲代价,而这个代价是什么,不言而喻。”
说到这里,李浑神情冰冷,目含杀机,“你说你身不由己,徒呼奈何,作何解释?是不是要违背承诺,背信弃义?当初你要北上发展,你要借助齐王和我们的力量千里转战,如今你成功了,马上就出尔反尔,反目成仇?”
李风云摇摇手,“郕公不要激动,某与建昌公连夜邀你相见,正是要群策群力商讨一个对策。但是,某必须告诉你,若想达成目标,就必须互相信任,尤其要信守承诺,不能出尔反尔。这一次我们取得重大战果,不但没有获得相应利益,反而陷入困境,丢掉主动权,原因就是齐王出尔反尔,没有兑现承诺。”
李浑眉头紧锁,沉默不语。这件事李子雄对他说过,李风云出塞前曾有设想,若出塞大军攻占安州后,齐王与飞狐留守军里应外合夺取燕北的控制权,于长城内外形成三方呼应之势,则必然可以迫使圣主和中枢妥协,从而诈取到最大利益,如此就能达成北上发展的初步目标,即齐王和二李都能立足北疆,且在安州回归后公开携手合作,就此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关键时刻齐王退缩了,不但拒绝与飞狐留守军合作,反而帮助圣主和中枢胁迫飞狐留守军立即出关,结果形势一边倒,齐王固然是一无所获,连累安东方面也是深陷被动。
李浑抬头看看李子雄,叹道,“你们决定了?”
李子雄点点头,“放弃齐王说起来容易,但齐王和我们早已是一个整体,放弃齐王却又要保全我们自己,太难了。”
李浑深有同感,“我们都在齐王这条船上,若倾尽全力支持齐王,高举齐王这杆大旗,尚有一战之力,反之,把齐王仍下船,我们失去大旗,孤军作战,必败无疑。”
“某倒是有一个办法。”李风云说道,“但前提是,郕公、当阳公(韦福嗣)、文城公(李善衡)、顺政公(董纯),你们几位必须达成一致。”
李浑若有所悟,“东征?”
李风云笑了,“齐王东征,岂不是有去无回?”
=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李浑非常了解安东方面绝无可能放弃自治权,这关系到以李风云、李子雄为首的反叛势力的生死,但圣主和中枢既要拿下安东,又不愿养虎为患,于是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
裴世矩面对这一困局,唯一办法就是以“牺牲”自己的政治利益来赢得双方的政治妥协,只是他有底线,不能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牺牲了,所以他不能上了李风云的“贼船”,被李风云所“绑架”,亦不能跳进圣主和改革派的陷阱,代圣主和中枢受过,由此不难推及到最终结果,裴世矩的对策必定把李平原推到“前台”,以大义“捆绑”李平原,以圣主和中枢承认、接受李平原统领安东军权来实现中土对安东的实际占领。
之前安东方面根本就不提李平原一事,在自治权上不作任何妥协,但李风云迫于形势危急,联盟处境艰难,还是给安东留了一条退路,想方设法把裴世矩“拉”进了安东这个危机四伏的政治泥沼,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借助裴世矩的力量给安东赢得一段缓冲时间,以便安东根据形势的急剧变化调整谈判策略,力争利益最大化。然而裴世矩位高权重,他来安东是解决问题的,岂能给李风云所利用,为安东做挡箭牌?所以李风云的图谋注定失败,如此一来,形势发展对齐王和李浑来说就非常不利了。
齐王、李浑、李子雄、李风云四股政治势力结盟合作,其显著特征就是一明一暗,一里一外,里应外合,互为声援,因此李风云和他所领的反叛大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缺了这一环,齐王和李浑就是孤立无援,不得不单打独斗,结果必定被动挨打,必定被圣主和改革派连皮带骨头一口吞了。
在以齐王、李浑为首的政治势力中,齐王是面“旗帜”,真正的核心人物是李浑、韦福嗣、李子雄、董纯等关陇权贵,是以陇西成纪李氏为首的关陇军功贵族集团,而在这一政治势力的背后,则是强大的西京保守力量。
如今西京和东都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在这一恶劣的政治背景下,圣主和改革派势必要打击甚至铲除以齐王为首的政治势力,以“皇统大战”之名诛杀以李浑、韦福嗣、李子雄、董纯等关陇权贵,重创以陇西李氏为首的关陇军功贵族集团,给西京保守力量以沉重一击。
李浑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看到了死亡阴影正迅速逼近陇西成纪李氏。
陇西成纪李氏有先帝所颁的免死诏,但免死对象是李浑的父亲李穆,还有李穆的继嗣血脉。继嗣血脉的“弹性”就大了,比如李浑是李穆的第十子,本无继嗣之可能,但在圣主和宇文述的帮助下就从长房长孙那里夺取了继嗣权。如今李浑与圣主、宇文述愈行愈远,背道而驰,圣主一旦要对陇西成纪李氏下手,首要诛杀对象就是李浑,当然也就不会承认他那本来就不合法的继嗣权。
李浑为此焦虑不安,虽然之前他已经有所预料,已经未雨绸缪,主动出击,但他现在被绑在齐王这条“船”上,被“困”在安东这块地方,距离陇西“大本营”遥不可及,虎落平阳被犬欺,他的腾挪余地太小,有效手段太少,唯有指望齐王或寄希望于安东,然而这两者可以给他的帮助又太少,这让他一筹莫展,无奈之余也只能对李风云抱有一丝侥幸了。
就在他心急火燎、惶恐不安之际,李子雄的亲信带来口讯,请其连夜过府密谈。
李浑总算看到了李风云的“真身”。今夏东都兵变,他与李风云从伊阙道就开始正面对阵,并在李珉的穿针引线下建立默契,但直到李风云攻破东都外郭,大肆洗劫后金蝉脱壳而走,两人都没有在战场上碰过头见过面,只能算是久闻其名、不见其人了。
两人“相识”已久,如今利益相联又各有所图,彼此都很客气,表现得很亲热,寒暄一番后,李风云又特意就东都战场上的默契合作表达了谢意,不动声色地把双方关系拉近了一步。
然而,李风云表现得越亲近,李浑的不祥之感就越强烈,于是也不客套了,开门见山,“今夜谈判,有何结果?”
李风云也不隐瞒,直言不讳,干净利落的三个字,“李平原。”
李浑神情凝重,目露寒光,一言不发。
果如所料,裴世矩是来解决问题的,不可能任由安东方面控制主动权拖延时间,于是形势的发展必然与自己所预料的一般急转直下。好在李风云还算仗义,李子雄也还顾全陇西李氏的大局,关键时刻没有出卖自己,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立即告知自己,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郕公,以裴世矩的果敢凌厉,既然他出手了,安东肯定难以抵挡,而某作茧自缚,束手无策,一旦既成事实,某便被其所胁迫,亦会被各方势力所裹挟,最终身不由己,徒呼奈何。”李风云叹息道,“此事已失控,裴世矩已夺取主动权,我们深陷被动,只能竭力防御,徐图后计。”
“徐图后计?”李浑冷笑,“除非没有第三次东征,否则安东大军到了东征战场上,深陷重围,一旦全军覆没,你哪来的后计?作茧自缚,某看你不是作茧自缚,而是处心积虑,蓄意为之,有意把裴世矩拉进安东,否则你在立足未稳之际,如何对抗中土的威胁?又如何应对突厥人的反击?你唯有借助裴世矩的力量,依靠裴世矩在中土的权势以及他对北虏的威慑力,有效抵御来自南北两方的巨大威胁,继而躲在裴世矩的羽翼下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是不是?某说得可对?”
李风云面无表情,不作解释。
李子雄欲言又止,但看到李浑因愤怒而濒临失态,言辞激烈,不得不冲着他摇摇手,示意他冷静下来,稍安勿躁,毕竟现在李风云还没有出卖他,还在想方设法寻求对策,意气用事翻脸成仇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李浑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说道,“当年榆林风暴,李平原以里通外国之事实直接把宇文述父子逼到了绝境,一大批政敌蜂拥而起,试图把宇文述一系斩尽杀绝,迫使圣主奋起反击,颠倒是非黑白杀了一大批功勋大臣,这才勉强保住了他们,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以及宇文述的很多门生故旧就此断绝了仕途,而圣主更是付出了威权严重受损之代价,两京斗争从此日益激烈,风暴更是接踵而至,政局亦是每况愈下。今日东都之困局,实与当年榆林风暴有直接关系,所以圣主、宇文述与李平原之间仇怨甚深,根本无从化解。虽然当前危局迫使圣主和宇文述不得不向安东做出妥协,但若想让他们正式承认和接受李平原,做出化干戈为玉帛之假象,不但裴世矩要向他们做出妥协,以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为首的山东豪门也要做出让步,至于李平原,更要付出不菲代价,而这个代价是什么,不言而喻。”
说到这里,李浑神情冰冷,目含杀机,“你说你身不由己,徒呼奈何,作何解释?是不是要违背承诺,背信弃义?当初你要北上发展,你要借助齐王和我们的力量千里转战,如今你成功了,马上就出尔反尔,反目成仇?”
李风云摇摇手,“郕公不要激动,某与建昌公连夜邀你相见,正是要群策群力商讨一个对策。但是,某必须告诉你,若想达成目标,就必须互相信任,尤其要信守承诺,不能出尔反尔。这一次我们取得重大战果,不但没有获得相应利益,反而陷入困境,丢掉主动权,原因就是齐王出尔反尔,没有兑现承诺。”
李浑眉头紧锁,沉默不语。这件事李子雄对他说过,李风云出塞前曾有设想,若出塞大军攻占安州后,齐王与飞狐留守军里应外合夺取燕北的控制权,于长城内外形成三方呼应之势,则必然可以迫使圣主和中枢妥协,从而诈取到最大利益,如此就能达成北上发展的初步目标,即齐王和二李都能立足北疆,且在安州回归后公开携手合作,就此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关键时刻齐王退缩了,不但拒绝与飞狐留守军合作,反而帮助圣主和中枢胁迫飞狐留守军立即出关,结果形势一边倒,齐王固然是一无所获,连累安东方面也是深陷被动。
李浑抬头看看李子雄,叹道,“你们决定了?”
李子雄点点头,“放弃齐王说起来容易,但齐王和我们早已是一个整体,放弃齐王却又要保全我们自己,太难了。”
李浑深有同感,“我们都在齐王这条船上,若倾尽全力支持齐王,高举齐王这杆大旗,尚有一战之力,反之,把齐王仍下船,我们失去大旗,孤军作战,必败无疑。”
“某倒是有一个办法。”李风云说道,“但前提是,郕公、当阳公(韦福嗣)、文城公(李善衡)、顺政公(董纯),你们几位必须达成一致。”
李浑若有所悟,“东征?”
李风云笑了,“齐王东征,岂不是有去无回?”
=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