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百度直接搜索关键词 】
七月十六,水师统帅来护儿、周法尚会师于洛口。
周法尚没有看到崔君肃,很是诧异,寒暄后便问,“高唐公何在?”
“高唐公留镇黎阳。”来护儿不动声色地说道。
周法尚愈发惊讶了,“黎阳有变故?现在水军已倾师而来,而杨玄感至今尚未突破潼关,形势对其已十分不利,这种局面下齐王还不死心,还要进京染指皇统?”
来护儿摇摇手,淡然笑道,“樵公误会了。齐王远比你想像得聪明,而这一次连某都对其刮目相看了。”
“误会?”周法尚若有所思,“难道他放弃了?抑或,他另有图谋?”
来护儿抚须颔首,神情严肃,“的确是另有图谋,而且是出乎意外的图谋。”
“愿闻其详。”
来护儿无意隐瞒,在推动圣主和中枢发动第三次东征这件事上他需要更多的助力,而周法尚的支持至关重要,于是他把自己到黎阳后,与齐王两次会面的过程做了详细述说。
“齐王主动要求北上戍边?”周法尚非常意外,但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之前齐王在政治上的表现实在太幼稚太愚蠢太任性,以致于大家过分轻视了他的才能,如今看来齐王经过那场政治风暴的无情打击后,的确长大成熟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在目前这个阶段,在中外大势日益恶化,南北危机日益严重的关键时刻,齐王政治上的成熟对圣主和中枢来说是个好事,最起码短期内大家为了中土和国祚的利益,可以暂时放弃争执搁置矛盾,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荣公的态度是什么?”周法尚问道。既然齐王把这等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机密告诉来护儿,当然是想赢得来护儿的支持和帮助,但齐王的身份太敏感,皇统之争的漩涡太可怕,而江左人与圣主又是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所以是否介入此事的确需要反复权衡,仔细斟酌,不能贸然决策。
“从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看,南北大战已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来儿义正严词地说道,“中土利益至上,国祚利益至上,为此我们应该支持齐王北上戍边。相信圣主也能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做出这一决策并无任何私心作祟。”
周法尚微微一笑,语含双关地说道,“荣公,之前许公(宇文述)到黎阳,也应该听到了齐王这番话。齐王利用这场兵变控制大运河,目的很明确,就是挟大运河来威胁圣主,讹诈自己所需要的利益,目前看来就是北上戍边了。但北上戍边对齐王来说,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前有汉王杨谅这个前车之鉴,后有南北大战这个现实威胁,如果齐王北上戍边后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或者拿北疆安危来要挟圣主和中枢,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宇文述不但不会给齐王任何承诺,相反更加坚定铲除齐王的决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然而,荣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而荣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立场,荣公的背后还有江左人,因此荣公能够果断做出与宇文述截然相反的决策,必然有重大原因,甚至……荣公是否被齐王抓住了什么把柄?”
来护儿笑了,手指周法尚,连连摇头,一副你个老家伙果然厉害的无奈表情,“某的确欠了齐王人情,好大一个人情。”
“是不是因为来渊、周仲、虞柔那批人?”
来护儿惊讶了,“你怎么知道?”
周法尚叹息,“某不但知道,还知道他们如今都藏身在白发贼的帐下,还知道白发贼带着一支精锐队伍参加了这场兵变。荣公,事情远比你想像得复杂?”
来护儿的脸色变了,难以置信地问道,“白发贼参加了这场兵变?不是说白发贼早就渡河北上逃亡太行了吗?你有确切证据?如果有确切证据,那对齐王就十分不利了,虽然还不能坐实他和杨玄感狼狈为奸联手叛乱,但最起码圣主和中枢会感受到他的威胁,会以最快速度铲除这个威胁。”言下之意,他对齐王北上戍边的支持就成了错误的决策,不但会连累他本人,还损害到江左人的利益。
“某没有确切证据,但有这样的猜测,而且对这个猜测有绝对把握。”
来护儿松了口气。没有确切证据就好,只要没有证据,那齐王即便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自己也还有机会帮助他彻底抹除这些“痕迹”。
“愿闻其详。”
周法尚娓娓道来。之前东都战场和荥阳战场上的诸多“痕迹”就可以证实他的猜测,现在又多了齐王积极北上戍边和齐王主动放弃黎阳这两大“证据”,再互相一佐证,一推敲,不难发现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阴谋事实存在,只不过我们都看不到而已。”周法尚最后说道,“之前某以为齐王是阴谋夺取皇统,但现在看来某还是轻视了齐王。齐王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对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也很清楚,所以他利用这场兵变控制黎阳,根本不是狂妄自大夺取皇统,而是谨慎小心谋求北上戍边,从绝望中夺取一线生机。”
来护儿连连点头,赞同周法尚的分析,“现在真相大白了,虽然齐王从大义上、从情理上都握有一些优势,但若想从圣主和中枢手中赢得一线生机,还是太难太难。”
周法尚摇摇手,神情严肃地说道,“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巨大、精妙、匪夷所思的谋划,出自何人之手?这肯定不是齐王想出来的,他对南北局势的了解非常有限,不可能突然跳出中土,从整个天下大势中寻找生机;也不是李子雄、韦福嗣、李浑、董纯、李善衡这些人能够拟制的,因为他们要么早已离开中枢核心,要么偏居卫府一隅,不论对中外大势还是南北关系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都知之甚少。”
来护儿心跳陡然一滞,眼神骤然森厉,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至,“樵公的意思是……”
“某是什么意思,你当然知道。”
来护儿有不可思议之感。这个谋划背后所蕴含的讯息量太大了,不但要知道中外大势的过ˊ和现在,还要对中外大势的未来趋势有精准的分析和推演,所以这个谋划只能来自中枢核心层,因为只有那些政治“大佬”才有可能掌握如此庞大的讯息量。而在所知的中枢高层中,熟悉中外大势并有能力拟制出如此庞大而复杂谋划的,唯有一人。当年圣主正是依据他的谋划,成功经略西土,不但分裂和削弱了西突厥,臣服了西域诸国,还灭亡了吐谷浑,把中土实际控制的疆域拓展到了遥远的西域腹地,帮助圣主建下了不朽武功。
“这可能吗?他会支持齐王?”来护儿质疑道。
“以他的谨慎,肯定不会介入皇统之争。”周法尚说道,“但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日益恶化,却与他有直接关系,更是他的职责所在,为此他理所当然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代价。”
“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日益恶化,与他的保守立场有直接关系。”来护儿愤然说道,“如果不是他处处迁就北虏,如果不是他坚持以夷制夷,我们可以直接发动北征,杀进大漠,乘着北虏尚未壮大之前予其以重创,又何须遭受东征之重挫?东征根本就是错误的决策,避实就虚实则就是投机取巧,结果自取其祸。”
周法尚断然举手阻止了来护儿的激烈之辞。
双方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又分属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军政两界,在国防和外交战略上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理念、立场和诉求,这很正常,但做为卫府最高统帅之一,因为两次东征失利就把罪责直接归结于国防策略上的错误,那就十分不妥了。
“从保守立场来说……”周法尚看了一眼来护儿,加重了语气,“就目前南北局势来说,也只有保守了,所以他的确有需要齐王镇戍北疆的理由。”
来护儿同意,“的确,齐王镇戍北疆,可以起到威慑北虏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旦我卫府军赢得了三到五年的恢复时间,南北大战即便爆发了,我中土也有绝对胜算。”旋即来护儿就想到了其他东西,“他对第二次东征并不积极,某记得他当时的意见是缓几年再打高句丽,可见他对国内局势十分悲观,于是在圣主做出第二次东征的决策后,开始预作部署以防不测,齐王估计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为他手上一枚重要棋子。由此推及,他必然会反对我们发动第三次东征。”
“必须发动第三次东征,彻底摧毁高句丽。”周法尚的态度非常坚决,“所以某认为,齐王也是我们手上的一枚棋子,我们可以挟齐王来迫使他做出让步。”
“善!”来护儿一锤定音,“便依樵公之计,对其前后夹击。”
=
=
=
七月十六,水师统帅来护儿、周法尚会师于洛口。
周法尚没有看到崔君肃,很是诧异,寒暄后便问,“高唐公何在?”
“高唐公留镇黎阳。”来护儿不动声色地说道。
周法尚愈发惊讶了,“黎阳有变故?现在水军已倾师而来,而杨玄感至今尚未突破潼关,形势对其已十分不利,这种局面下齐王还不死心,还要进京染指皇统?”
来护儿摇摇手,淡然笑道,“樵公误会了。齐王远比你想像得聪明,而这一次连某都对其刮目相看了。”
“误会?”周法尚若有所思,“难道他放弃了?抑或,他另有图谋?”
来护儿抚须颔首,神情严肃,“的确是另有图谋,而且是出乎意外的图谋。”
“愿闻其详。”
来护儿无意隐瞒,在推动圣主和中枢发动第三次东征这件事上他需要更多的助力,而周法尚的支持至关重要,于是他把自己到黎阳后,与齐王两次会面的过程做了详细述说。
“齐王主动要求北上戍边?”周法尚非常意外,但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之前齐王在政治上的表现实在太幼稚太愚蠢太任性,以致于大家过分轻视了他的才能,如今看来齐王经过那场政治风暴的无情打击后,的确长大成熟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在目前这个阶段,在中外大势日益恶化,南北危机日益严重的关键时刻,齐王政治上的成熟对圣主和中枢来说是个好事,最起码短期内大家为了中土和国祚的利益,可以暂时放弃争执搁置矛盾,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荣公的态度是什么?”周法尚问道。既然齐王把这等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机密告诉来护儿,当然是想赢得来护儿的支持和帮助,但齐王的身份太敏感,皇统之争的漩涡太可怕,而江左人与圣主又是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所以是否介入此事的确需要反复权衡,仔细斟酌,不能贸然决策。
“从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看,南北大战已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来儿义正严词地说道,“中土利益至上,国祚利益至上,为此我们应该支持齐王北上戍边。相信圣主也能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做出这一决策并无任何私心作祟。”
周法尚微微一笑,语含双关地说道,“荣公,之前许公(宇文述)到黎阳,也应该听到了齐王这番话。齐王利用这场兵变控制大运河,目的很明确,就是挟大运河来威胁圣主,讹诈自己所需要的利益,目前看来就是北上戍边了。但北上戍边对齐王来说,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前有汉王杨谅这个前车之鉴,后有南北大战这个现实威胁,如果齐王北上戍边后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或者拿北疆安危来要挟圣主和中枢,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宇文述不但不会给齐王任何承诺,相反更加坚定铲除齐王的决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然而,荣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而荣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立场,荣公的背后还有江左人,因此荣公能够果断做出与宇文述截然相反的决策,必然有重大原因,甚至……荣公是否被齐王抓住了什么把柄?”
来护儿笑了,手指周法尚,连连摇头,一副你个老家伙果然厉害的无奈表情,“某的确欠了齐王人情,好大一个人情。”
“是不是因为来渊、周仲、虞柔那批人?”
来护儿惊讶了,“你怎么知道?”
周法尚叹息,“某不但知道,还知道他们如今都藏身在白发贼的帐下,还知道白发贼带着一支精锐队伍参加了这场兵变。荣公,事情远比你想像得复杂?”
来护儿的脸色变了,难以置信地问道,“白发贼参加了这场兵变?不是说白发贼早就渡河北上逃亡太行了吗?你有确切证据?如果有确切证据,那对齐王就十分不利了,虽然还不能坐实他和杨玄感狼狈为奸联手叛乱,但最起码圣主和中枢会感受到他的威胁,会以最快速度铲除这个威胁。”言下之意,他对齐王北上戍边的支持就成了错误的决策,不但会连累他本人,还损害到江左人的利益。
“某没有确切证据,但有这样的猜测,而且对这个猜测有绝对把握。”
来护儿松了口气。没有确切证据就好,只要没有证据,那齐王即便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自己也还有机会帮助他彻底抹除这些“痕迹”。
“愿闻其详。”
周法尚娓娓道来。之前东都战场和荥阳战场上的诸多“痕迹”就可以证实他的猜测,现在又多了齐王积极北上戍边和齐王主动放弃黎阳这两大“证据”,再互相一佐证,一推敲,不难发现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阴谋事实存在,只不过我们都看不到而已。”周法尚最后说道,“之前某以为齐王是阴谋夺取皇统,但现在看来某还是轻视了齐王。齐王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对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也很清楚,所以他利用这场兵变控制黎阳,根本不是狂妄自大夺取皇统,而是谨慎小心谋求北上戍边,从绝望中夺取一线生机。”
来护儿连连点头,赞同周法尚的分析,“现在真相大白了,虽然齐王从大义上、从情理上都握有一些优势,但若想从圣主和中枢手中赢得一线生机,还是太难太难。”
周法尚摇摇手,神情严肃地说道,“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巨大、精妙、匪夷所思的谋划,出自何人之手?这肯定不是齐王想出来的,他对南北局势的了解非常有限,不可能突然跳出中土,从整个天下大势中寻找生机;也不是李子雄、韦福嗣、李浑、董纯、李善衡这些人能够拟制的,因为他们要么早已离开中枢核心,要么偏居卫府一隅,不论对中外大势还是南北关系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都知之甚少。”
来护儿心跳陡然一滞,眼神骤然森厉,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至,“樵公的意思是……”
“某是什么意思,你当然知道。”
来护儿有不可思议之感。这个谋划背后所蕴含的讯息量太大了,不但要知道中外大势的过ˊ和现在,还要对中外大势的未来趋势有精准的分析和推演,所以这个谋划只能来自中枢核心层,因为只有那些政治“大佬”才有可能掌握如此庞大的讯息量。而在所知的中枢高层中,熟悉中外大势并有能力拟制出如此庞大而复杂谋划的,唯有一人。当年圣主正是依据他的谋划,成功经略西土,不但分裂和削弱了西突厥,臣服了西域诸国,还灭亡了吐谷浑,把中土实际控制的疆域拓展到了遥远的西域腹地,帮助圣主建下了不朽武功。
“这可能吗?他会支持齐王?”来护儿质疑道。
“以他的谨慎,肯定不会介入皇统之争。”周法尚说道,“但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日益恶化,却与他有直接关系,更是他的职责所在,为此他理所当然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代价。”
“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日益恶化,与他的保守立场有直接关系。”来护儿愤然说道,“如果不是他处处迁就北虏,如果不是他坚持以夷制夷,我们可以直接发动北征,杀进大漠,乘着北虏尚未壮大之前予其以重创,又何须遭受东征之重挫?东征根本就是错误的决策,避实就虚实则就是投机取巧,结果自取其祸。”
周法尚断然举手阻止了来护儿的激烈之辞。
双方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又分属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军政两界,在国防和外交战略上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理念、立场和诉求,这很正常,但做为卫府最高统帅之一,因为两次东征失利就把罪责直接归结于国防策略上的错误,那就十分不妥了。
“从保守立场来说……”周法尚看了一眼来护儿,加重了语气,“就目前南北局势来说,也只有保守了,所以他的确有需要齐王镇戍北疆的理由。”
来护儿同意,“的确,齐王镇戍北疆,可以起到威慑北虏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旦我卫府军赢得了三到五年的恢复时间,南北大战即便爆发了,我中土也有绝对胜算。”旋即来护儿就想到了其他东西,“他对第二次东征并不积极,某记得他当时的意见是缓几年再打高句丽,可见他对国内局势十分悲观,于是在圣主做出第二次东征的决策后,开始预作部署以防不测,齐王估计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为他手上一枚重要棋子。由此推及,他必然会反对我们发动第三次东征。”
“必须发动第三次东征,彻底摧毁高句丽。”周法尚的态度非常坚决,“所以某认为,齐王也是我们手上的一枚棋子,我们可以挟齐王来迫使他做出让步。”
“善!”来护儿一锤定音,“便依樵公之计,对其前后夹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