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百度直接搜索关键词 】
七月初八,深夜,齐王急召武贲郎将李善衡。
“文城公,如果荥阳战事紧张,需要我们紧急支援,我们是否具备支援的条件?大概能出动多少兵力?明天能否出发?”
李善衡本来就忐忑不安。宇文述乃当世第一权臣,完全可以代表圣主说话,完全可以把齐王哄骗得团团乱转,一旦齐王上当受骗,跟随宇文述进京,那就完了。现在齐王一开口,李善衡就知道坏事了,齐王果然抵挡不住诱惑,这个标准的“皇三代”果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也难怪圣主看不上他,不敢把国祚交到他的手上,这个人的意志力太薄弱,不堪一击,宇文述随便哄哄就把他迷惑得不知东南西北了。
“大王,没听说荥阳战事紧张啊?”李善衡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副茫然表情,“昨日顺政公(董纯)报奏,说白发已到金堤关,要催促白发突围。今日尚无报奏,应该是没有异常发生,否则顺政公早就告急了,不至于现在还没消
齐王知道李善衡佯作糊涂,十分不满,不过关键时刻,他急切需要身边支持者的建议,只能把不满放在心里,“孤是说如果,并没有说马上去支援荥阳。”
“荥阳战场远在四百余里外,如果战事紧张,我们也是鞭长莫及啊。”李善衡毫不客气地回复道,“再说,如果荥阳战事紧张,通济渠的恢复就更遥遥无期,黎阳仓和永济渠的安全就更重要,以大王帐下的这点兵力,保住黎阳仓尚可,保全永济渠就远远不足了。大王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荥阳战场?”
齐王目露失望之色。虽然他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但那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这支军队的统兵权控制在李善衡手上,而这是圣主的安排,圣主诏令李善衡“监控”齐王,所以齐王能否控制这支军队,关键在于李善衡的态度。如果李善衡坚决反对出兵荥阳,甚至不惜与齐王决裂,齐王当真是一筹莫展。
“大王为何有此假设?”李善衡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是不是许公(宇文述)看到黎阳局势稳定,误会大王有隔岸观火之嫌?”
齐王犹豫了少许,果断决定把自己与宇文述之间的谈话和盘托出。与其遮遮掩掩,徒增误会,倒不如公开了,即便你脚踩两条船,即便你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卖孤,但好歹你有一只脚踩在孤的船上,如果孤的船沉了,你再想独善其身也是千难万难,孤临死也要拉你垫背。
齐王说完之后,心情反而轻松了,思维也敏捷了一些,也意识到宇文述这个老狐狸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但那个坑“金碧辉煌”,绚丽夺目,太诱人了,自己根本抵挡不住,即便是死,自己也想死在那个梦幻般的坑里,而不是死在冰冷荒芜的大漠上。
“进京?”李善衡啼笑皆非,嗤之以鼻,“许公没有做出任何许诺,大王为何进京?”
“爱卿,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善衡无语,忍不住都要爆粗口了,“大王,你知道圣主为何放任你居外剿贼?居外剿贼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有多大你忘了?杨玄感兵变,你见死不救,有罪;你风风火火跑去救了,一头栽进陷阱,必死无疑;于是你只能选择第三条路,杀到黎阳,控制大运河,挟大运河以胁圣主,逼着他放你一条生路。你的生路在哪?难道进京是你的生路?既然进京是你的生路,为何当初你还要逃出东都?”
齐王面色阴晴不定,眼神阴戾,良久才冒出一句,“此一时彼一时。”
李善衡怒极而笑,“当年圣主之所以能够赢得皇统,功劳不在于许公(宇文述),也不在于老越公(杨素),而在于他雄霸江左。大王知道雄霸江左代表了甚?代表了强大的实力,强大到足以凌驾于东宫之上的实力。如果没有实力,任凭许公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也无法赢得老越国公的支持,同样如果没有实力,即便老越国公有三头六臂,也斗不过以高颍u为首的武川人。”
李善衡强忍怒气,望着齐王,劝谏道,“大王,在皇统之争中,你已处在绝对的下风,距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你若想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唯一的机会就是去北疆,雄霸北疆。只要大王有了强大实力,有了所向无敌、挡者披靡的实力,谁能阻挡你赢得皇统?再退一步说,如果此刻你实力强横,你可以决定这场兵变的成败,你可以控制这场风暴的走向,你还用得着向许公卑躬屈膝?你还需要乞求圣主的怜悯,给你一条生路?”
忠言逆耳,李善衡这些话等于当面打脸,打得齐王“鼻青脸肿”,齐王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李善衡也是怒气冲天地离开了,为防止宇文述联手齐王抢夺自己的军权,李善衡紧急下令,诸府团旅所有正职军官,连夜赶赴黎阳仓军议,并命令所有留守营寨的军官,没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出军营,违者杀无赦。
七月初九,凌晨,辗转难眠、焦虑不安的齐王把李百药请到了内堂。
李百药知道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到了,也知道深夜李善衡于黎阳仓紧急军议,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足以说明齐王在既定决策上再次动摇了。宇文述肯定许诺了齐王一大堆好处,而李善衡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帮助齐王对抗圣主,早已赔上了身家性命,这时候如果齐王出尔反尔,李善衡就彻底玩完,所以李善衡不得不以武力威胁齐王,做出了玉石俱焚之态。
“局势艰难,孤宿夜难眠,心中异常烦躁。”齐王请李百药坐到自己对面,忧心忡忡地说道,“卿精研国史,不妨说上一段,让孤有所借鉴。”
李百药本来就想劝谏齐王,不料尚未张嘴,齐王就摆出了洗耳恭听之势,这让李百药暗自心喜。
李百药是典型的,因此得罪圣主,绝了仕途,人生艰难坎坷,可谓是刻骨铭心之痛,所以李百药很自然就选择了前朝的皇统之争,把历史事实、政治博弈和切肤之痛混合到一起,述说、分析和推演起来当真是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刻骨三分。
圣主能够最终赢得皇统,有两个根本原因。之前李善衡只说到了一个,那就是实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政治理念。圣主不但实力强横,其政治理念更符合大一统改革的需要,而这才是先帝最终选择了圣主,而太子杨勇和高颍等武川权贵最终败北的根本原因所在。
齐王的政治理念是什么?齐王自己心里有算,他是反对激进改革的,反对一刀砍掉豪门世家,虽然门阀士族制度不可能与中央集权制度相共存,但一个制度取代一个制度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代人的时间肯定不够。然而从先帝晚期开始,改革的步伐就越来越快,到了圣主登基后,更是风驰电挚了,结果便是矛盾越来越激烈,政治风暴越来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政治环境急骤恶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祚的稳定和统一大业。
杨玄感兵变是改革和保守这对根本矛盾大爆发了。这是个深刻的教训丨对执政者尤其如此,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必须做出调整。齐王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他也有宏图壮志,他认为这是最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首先可以证明自己的政治理念是对的,其次自己一旦入主东宫,掌握实际权力,可以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思路付诸实践。
齐王的想法还是好的,很多理念和思路也是可行的,虽然在政治上过于理想化,但不能因此说他天真幼稚。做为皇三代,对政治博弈的残酷性还是清楚的,只是“皇三代”继承了圣主的某些性格,比如在政治上过于理想化,就是一个致命要害。圣主受害甚深,齐王亦是如此。
在李百药看来,性格相近的父子,往往在政治上的冲突也最为激烈。先帝和前太子杨勇就是如此,实际上父子两人都是现实派,都坚持循序渐进的温和改革思路,只是一个偏激进,一个偏保守,结果父子反目,大打出手。圣主和齐王也是如此,父子两人都是理想派,但一个偏激进,一个更保守,结果也是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大王镇戍北疆,等于十万大军卫戍长城,在军事上可以极大地威慑北虏。”
李百药此言一出,齐王内心剧烈震颤。东都就是他的一切,父爱母爱亲情爱情,各种至爱最爱,突然就被自己无情地活生生地剥夺了,那种痛楚深入骨髓,让他忍不住黯然泪下。
在军事上,他的确可以代替十万大军,但在政治上,这就是自我放逐,这种“自我放逐”在两京政坛上所释放出来的信号非常强烈,这说明他彻底放弃了皇统,最起码短期内他是彻底放弃了对皇统的争夺,而齐王远离两京,远离政治中枢,不但可以有效缓解父子矛盾,更有助于迅速稳定两京政局,而稳定的政局对政治上极度被动的圣主和中枢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再发动一次政治风暴或者再酝酿一次政治风暴,对危机四伏的东都政局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李百药悄然告退。
为什么所有的痛苦都由孤一人承担?
齐王再难控制情绪,失声痛哭。
=
七月初八,深夜,齐王急召武贲郎将李善衡。
“文城公,如果荥阳战事紧张,需要我们紧急支援,我们是否具备支援的条件?大概能出动多少兵力?明天能否出发?”
李善衡本来就忐忑不安。宇文述乃当世第一权臣,完全可以代表圣主说话,完全可以把齐王哄骗得团团乱转,一旦齐王上当受骗,跟随宇文述进京,那就完了。现在齐王一开口,李善衡就知道坏事了,齐王果然抵挡不住诱惑,这个标准的“皇三代”果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也难怪圣主看不上他,不敢把国祚交到他的手上,这个人的意志力太薄弱,不堪一击,宇文述随便哄哄就把他迷惑得不知东南西北了。
“大王,没听说荥阳战事紧张啊?”李善衡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副茫然表情,“昨日顺政公(董纯)报奏,说白发已到金堤关,要催促白发突围。今日尚无报奏,应该是没有异常发生,否则顺政公早就告急了,不至于现在还没消
齐王知道李善衡佯作糊涂,十分不满,不过关键时刻,他急切需要身边支持者的建议,只能把不满放在心里,“孤是说如果,并没有说马上去支援荥阳。”
“荥阳战场远在四百余里外,如果战事紧张,我们也是鞭长莫及啊。”李善衡毫不客气地回复道,“再说,如果荥阳战事紧张,通济渠的恢复就更遥遥无期,黎阳仓和永济渠的安全就更重要,以大王帐下的这点兵力,保住黎阳仓尚可,保全永济渠就远远不足了。大王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荥阳战场?”
齐王目露失望之色。虽然他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但那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这支军队的统兵权控制在李善衡手上,而这是圣主的安排,圣主诏令李善衡“监控”齐王,所以齐王能否控制这支军队,关键在于李善衡的态度。如果李善衡坚决反对出兵荥阳,甚至不惜与齐王决裂,齐王当真是一筹莫展。
“大王为何有此假设?”李善衡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是不是许公(宇文述)看到黎阳局势稳定,误会大王有隔岸观火之嫌?”
齐王犹豫了少许,果断决定把自己与宇文述之间的谈话和盘托出。与其遮遮掩掩,徒增误会,倒不如公开了,即便你脚踩两条船,即便你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卖孤,但好歹你有一只脚踩在孤的船上,如果孤的船沉了,你再想独善其身也是千难万难,孤临死也要拉你垫背。
齐王说完之后,心情反而轻松了,思维也敏捷了一些,也意识到宇文述这个老狐狸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但那个坑“金碧辉煌”,绚丽夺目,太诱人了,自己根本抵挡不住,即便是死,自己也想死在那个梦幻般的坑里,而不是死在冰冷荒芜的大漠上。
“进京?”李善衡啼笑皆非,嗤之以鼻,“许公没有做出任何许诺,大王为何进京?”
“爱卿,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善衡无语,忍不住都要爆粗口了,“大王,你知道圣主为何放任你居外剿贼?居外剿贼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有多大你忘了?杨玄感兵变,你见死不救,有罪;你风风火火跑去救了,一头栽进陷阱,必死无疑;于是你只能选择第三条路,杀到黎阳,控制大运河,挟大运河以胁圣主,逼着他放你一条生路。你的生路在哪?难道进京是你的生路?既然进京是你的生路,为何当初你还要逃出东都?”
齐王面色阴晴不定,眼神阴戾,良久才冒出一句,“此一时彼一时。”
李善衡怒极而笑,“当年圣主之所以能够赢得皇统,功劳不在于许公(宇文述),也不在于老越公(杨素),而在于他雄霸江左。大王知道雄霸江左代表了甚?代表了强大的实力,强大到足以凌驾于东宫之上的实力。如果没有实力,任凭许公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也无法赢得老越国公的支持,同样如果没有实力,即便老越国公有三头六臂,也斗不过以高颍u为首的武川人。”
李善衡强忍怒气,望着齐王,劝谏道,“大王,在皇统之争中,你已处在绝对的下风,距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你若想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唯一的机会就是去北疆,雄霸北疆。只要大王有了强大实力,有了所向无敌、挡者披靡的实力,谁能阻挡你赢得皇统?再退一步说,如果此刻你实力强横,你可以决定这场兵变的成败,你可以控制这场风暴的走向,你还用得着向许公卑躬屈膝?你还需要乞求圣主的怜悯,给你一条生路?”
忠言逆耳,李善衡这些话等于当面打脸,打得齐王“鼻青脸肿”,齐王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李善衡也是怒气冲天地离开了,为防止宇文述联手齐王抢夺自己的军权,李善衡紧急下令,诸府团旅所有正职军官,连夜赶赴黎阳仓军议,并命令所有留守营寨的军官,没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出军营,违者杀无赦。
七月初九,凌晨,辗转难眠、焦虑不安的齐王把李百药请到了内堂。
李百药知道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到了,也知道深夜李善衡于黎阳仓紧急军议,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足以说明齐王在既定决策上再次动摇了。宇文述肯定许诺了齐王一大堆好处,而李善衡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帮助齐王对抗圣主,早已赔上了身家性命,这时候如果齐王出尔反尔,李善衡就彻底玩完,所以李善衡不得不以武力威胁齐王,做出了玉石俱焚之态。
“局势艰难,孤宿夜难眠,心中异常烦躁。”齐王请李百药坐到自己对面,忧心忡忡地说道,“卿精研国史,不妨说上一段,让孤有所借鉴。”
李百药本来就想劝谏齐王,不料尚未张嘴,齐王就摆出了洗耳恭听之势,这让李百药暗自心喜。
李百药是典型的,因此得罪圣主,绝了仕途,人生艰难坎坷,可谓是刻骨铭心之痛,所以李百药很自然就选择了前朝的皇统之争,把历史事实、政治博弈和切肤之痛混合到一起,述说、分析和推演起来当真是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刻骨三分。
圣主能够最终赢得皇统,有两个根本原因。之前李善衡只说到了一个,那就是实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政治理念。圣主不但实力强横,其政治理念更符合大一统改革的需要,而这才是先帝最终选择了圣主,而太子杨勇和高颍等武川权贵最终败北的根本原因所在。
齐王的政治理念是什么?齐王自己心里有算,他是反对激进改革的,反对一刀砍掉豪门世家,虽然门阀士族制度不可能与中央集权制度相共存,但一个制度取代一个制度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代人的时间肯定不够。然而从先帝晚期开始,改革的步伐就越来越快,到了圣主登基后,更是风驰电挚了,结果便是矛盾越来越激烈,政治风暴越来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政治环境急骤恶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祚的稳定和统一大业。
杨玄感兵变是改革和保守这对根本矛盾大爆发了。这是个深刻的教训丨对执政者尤其如此,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必须做出调整。齐王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他也有宏图壮志,他认为这是最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首先可以证明自己的政治理念是对的,其次自己一旦入主东宫,掌握实际权力,可以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思路付诸实践。
齐王的想法还是好的,很多理念和思路也是可行的,虽然在政治上过于理想化,但不能因此说他天真幼稚。做为皇三代,对政治博弈的残酷性还是清楚的,只是“皇三代”继承了圣主的某些性格,比如在政治上过于理想化,就是一个致命要害。圣主受害甚深,齐王亦是如此。
在李百药看来,性格相近的父子,往往在政治上的冲突也最为激烈。先帝和前太子杨勇就是如此,实际上父子两人都是现实派,都坚持循序渐进的温和改革思路,只是一个偏激进,一个偏保守,结果父子反目,大打出手。圣主和齐王也是如此,父子两人都是理想派,但一个偏激进,一个更保守,结果也是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大王镇戍北疆,等于十万大军卫戍长城,在军事上可以极大地威慑北虏。”
李百药此言一出,齐王内心剧烈震颤。东都就是他的一切,父爱母爱亲情爱情,各种至爱最爱,突然就被自己无情地活生生地剥夺了,那种痛楚深入骨髓,让他忍不住黯然泪下。
在军事上,他的确可以代替十万大军,但在政治上,这就是自我放逐,这种“自我放逐”在两京政坛上所释放出来的信号非常强烈,这说明他彻底放弃了皇统,最起码短期内他是彻底放弃了对皇统的争夺,而齐王远离两京,远离政治中枢,不但可以有效缓解父子矛盾,更有助于迅速稳定两京政局,而稳定的政局对政治上极度被动的圣主和中枢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再发动一次政治风暴或者再酝酿一次政治风暴,对危机四伏的东都政局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李百药悄然告退。
为什么所有的痛苦都由孤一人承担?
齐王再难控制情绪,失声痛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