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哪里能想到,这一切的发生,正因为一场醋海滔天的发作,在赵希满是醋意的心理作用之下,一场本来已经平淡的感情纠葛,竟能惹起这么大的事端。
人在冲动和情感面前,往往都会失去了左右自己的能力,赵希也非圣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他已经忘记了曾与苏秦的约定,暂且搁置分歧,支持赵国参与合纵联盟。
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再加上了长久以来的政见分歧,才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政治发难。
从太子和赵希二人的脸上,苏秦看到了山雨欲来的阴沉,赵侯赵语好像还是比较平静,但也不如以往那么有亲近感。他暗自思忖:“今日之事,看来很难轻易过关。”
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在合纵联盟洹水大会即将召开的前五天,万事具备,却有可能被迫戛然而止。正好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大宴会,所邀请的客人已经在路上了,主人却要临时闭门谢客。
这一心为主家张罗宴会的人,所有的邀请都是由他来发出的,宾客们也都是冲着他的邀请而来的,但是,突然他又要食言而肥,谢绝宾客。
在这一刻,苏秦难免感到了一丝内心的凉意,就像屋外的深秋的天色,冰凉如水。他正如一个处在夹板中的人,两头受气,一方面是赵国的阻力,另一方面是东方诸侯本来就不很积极的态度。
如果此时赵侯变了卦,那么苏秦的合纵大业,就会变成了千古的一个大笑话。当然,承受损失的绝不是苏秦自己,那赵侯和赵国,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啊。
赵希率先向苏秦发难,苏秦见他翻了脸,自己也不想当个老好人,他反唇相讥道:“太子在霍太山遇险,我当然是知情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派兵去救。至于我宴请宾客,那些宾客都是在救太子的行动中立下战功的人,你说我该不该酬谢一下他们呢?”
“须知你赵大夫恐怕也是不怕死的那些勇士们搭救出来的吧?难不成赵大夫如此健忘,才不过两三天的工夫,你就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吗?太子那里,我自然会去问安,但是眼下政务繁忙,我向太子也不会计较这点礼节的先后,而耽误了军国的大事吧。”
赵希话里有话,苏秦当仁不让地予以驳斥,他话匣子一打开,就口若悬河地一通连酸带损,把赵希给挖苦得够呛。
饶是赵希是个善于应变的能言善辩之人,但是在苏秦这个天下大辩才面前,也被说得一时反应不过来。赵希闹了一个大红脸,他急着手指乱颤,情绪很激动。
赵侯在一旁看着,他一点儿参与辩论的意思都没有,今天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判官,他也一直想听一听这合纵联盟究竟能不能给赵国带来实惠,如今正好让一贯反对合纵的赵希和坚定主张合纵的苏秦辩论一下。
赵希想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没有苏丞相所谓的合纵大会,太子也不会连带着受到了袭击,你派去的军队解救太子有功,但从根源上讲,这场祸端到底是你的合纵主张带来的。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我看不到合纵联盟会给赵国带来什么好处,只怕是会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为赵国树了更多的敌人。”
苏秦哈哈大笑了两声,回道:“我起初在桃花园中宴请赵大夫你,记得当时你也是理解了我的合纵主张的,没想到现在却又变成了另外一套说辞,你这前后反复不同,难道是有什么内在的根由吗?不知赵大夫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一下。”
苏秦话中藏着机锋,他有意揭出了赵希反对合纵的动机,前后态度不一,可能正是因为自身的需要,而并不是他一贯标榜的所谓的为了国家利益。
赵侯岂能听不出苏秦话中暗藏深意,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心里赞同苏秦的观察。
他是一个君主,不能随便再大臣面前表态,如果他不是这个特殊身份,而只是一个平民,他一定会不由自主地为苏秦叫个好。
作为一国之君,他见赵希的各种表演,都是习惯了的,对于这类人,他当然有自己的看法。赵希所显露出来的正直和直言,也不过是演出的一场场戏,做给别人看,引导着朝廷的舆论,其实他还是主要为了自己的图谋和利益。
高调也是有的人喜欢的做官方式,但于国家的实际政务却反而有害无益。一国之君,稍具眼光者,大多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不会跟着他们的节奏乱舞。
赵侯不喜欢赵希的老谋深算和故作姿态,这也是赵希为什么民望极高,但是一直不能得到赵侯实质性的任用的根本原因,赵侯一般只给他虚职和闲差,像是陪同太子祭祭祖什么的。
苏秦揭出了赵希想要索求自身的利益,故而在此关键时刻,发生了态度的根本性大转变,赵侯刚才就觉得赵希所谋者是丞相之位,这时更是暗叫:“没错,赵希的确是想要趁乱谋取赵国丞相职位,所以才紧紧抓着苏秦合纵招致太子遇险这个把柄,实际上,他还不是要取代苏秦而自己当赵国丞相?”
赵希被苏秦戳到了痛处,他失去了平静,愤怒写在脸上,他连着咳嗽了几声,引得太子赵雍多看了他几眼,心想:“赵希大夫这时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没见过他如此失态的呀。”
赵希总是振振有辞的样子,很少露出如此窘态,有些不淡然了。但是他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过了一会儿,恢复了以往的姿态。
他再次振作起来,依旧高调地说道:“我赵希能有什么私利,我毫无杂念,所有的不过是对赵国前景的忧虑而已。”
他鞠躬再拜赵侯,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一片忠心,万死难鉴,惟望君侯察之。”
赵侯白了他一眼,没置可否,转眼望向了天花板。赵希见赵侯不是很买自己的帐,但是他仍然不改初衷地高调。
他又转向苏秦,再次发难说道:“你这是转移话题,你先莫要管我究竟是何居心,你还未回答我的问题,那就是合纵迄今为止,带给赵国的只是灾难,我说得对也不对?”
赵希认为抓住了苏秦的弱处,脸上又浮现了得意之色,他没料到苏秦立即回击道:
“赵希大夫有没有听说过民间所传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辽阔。你如果仅仅从眼下的蝇头小利来衡量,当然可以得出合纵联盟无益于赵国的结论,但是如果放眼天下大局呢?”
苏秦侃侃而谈:“赵国百年以来在诸侯间无所作为,屡受欺凌,难道还不是因为坐视其他诸侯联合起来,限制赵国的扩展空间么?既然是一场分化联合的游戏,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即便你不去打别人,你能保证别人不打你吗?”
赵侯再次听到了苏秦的这番言论,不住地颔首,他再次认同苏秦的话有道理,刚才因赵希和太子所进言而有所动摇的合纵决心,心中的天平开始再次倾向于苏秦。
苏秦又道:“赵国是在安邑之战和渑池之战中付出了比其它诸侯更多的代价,但是,赵国赢得了什么?那就是赵国成为了合纵联盟的主导者,作为主导者,就会占据有利的位置,当然是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是主要的制定者。姑且不论赵国主导了合纵联盟,自然会赢得合纵联盟之下的和平安定之利。”
“试想一下,与赵国接壤的燕、齐、魏、韩、秦五个国家,哪个国家也不敢擅自单独对赵国动武,因为会担心赵国利用交好于周边邻国的条件,联合其它诸侯对付它,这难道还不是最大的利益?”
苏秦向赵侯一拱手,也学着赵希那般,高调地说道:“安邑之战和渑池之战中赵国尽管付出了努力,但是换来了这样的有利局面,微臣认为,事半功倍,所得大于所失。望君侯细察!”
苏秦与赵希之间,形成了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的确给赵侯和太子都造成了困扰。赵侯倾向于苏秦,但太子从感情出发,倾向于赵希。尽管他们都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心中各有主意。
赵希急了,他手指着苏秦,说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所谓的赵国利益,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反而是造成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拿这次太子遇险来说,国之储君,本是国家安危所系,可是由于你的主张却险遭屠戮,这个损失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
赵希说着这番话的时候,眼睛不住地望着太子,他再一次以太子作为挡箭牌,希望太子能帮他说几句话,这样更增加了自己话语的份量。
赵侯也望着自己的儿子,这个被立为储君的太子,需要有察人之明。他再等待着太子的答案,这也是对太子的一次考验。
人在冲动和情感面前,往往都会失去了左右自己的能力,赵希也非圣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他已经忘记了曾与苏秦的约定,暂且搁置分歧,支持赵国参与合纵联盟。
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再加上了长久以来的政见分歧,才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政治发难。
从太子和赵希二人的脸上,苏秦看到了山雨欲来的阴沉,赵侯赵语好像还是比较平静,但也不如以往那么有亲近感。他暗自思忖:“今日之事,看来很难轻易过关。”
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在合纵联盟洹水大会即将召开的前五天,万事具备,却有可能被迫戛然而止。正好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大宴会,所邀请的客人已经在路上了,主人却要临时闭门谢客。
这一心为主家张罗宴会的人,所有的邀请都是由他来发出的,宾客们也都是冲着他的邀请而来的,但是,突然他又要食言而肥,谢绝宾客。
在这一刻,苏秦难免感到了一丝内心的凉意,就像屋外的深秋的天色,冰凉如水。他正如一个处在夹板中的人,两头受气,一方面是赵国的阻力,另一方面是东方诸侯本来就不很积极的态度。
如果此时赵侯变了卦,那么苏秦的合纵大业,就会变成了千古的一个大笑话。当然,承受损失的绝不是苏秦自己,那赵侯和赵国,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啊。
赵希率先向苏秦发难,苏秦见他翻了脸,自己也不想当个老好人,他反唇相讥道:“太子在霍太山遇险,我当然是知情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派兵去救。至于我宴请宾客,那些宾客都是在救太子的行动中立下战功的人,你说我该不该酬谢一下他们呢?”
“须知你赵大夫恐怕也是不怕死的那些勇士们搭救出来的吧?难不成赵大夫如此健忘,才不过两三天的工夫,你就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吗?太子那里,我自然会去问安,但是眼下政务繁忙,我向太子也不会计较这点礼节的先后,而耽误了军国的大事吧。”
赵希话里有话,苏秦当仁不让地予以驳斥,他话匣子一打开,就口若悬河地一通连酸带损,把赵希给挖苦得够呛。
饶是赵希是个善于应变的能言善辩之人,但是在苏秦这个天下大辩才面前,也被说得一时反应不过来。赵希闹了一个大红脸,他急着手指乱颤,情绪很激动。
赵侯在一旁看着,他一点儿参与辩论的意思都没有,今天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判官,他也一直想听一听这合纵联盟究竟能不能给赵国带来实惠,如今正好让一贯反对合纵的赵希和坚定主张合纵的苏秦辩论一下。
赵希想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没有苏丞相所谓的合纵大会,太子也不会连带着受到了袭击,你派去的军队解救太子有功,但从根源上讲,这场祸端到底是你的合纵主张带来的。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我看不到合纵联盟会给赵国带来什么好处,只怕是会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为赵国树了更多的敌人。”
苏秦哈哈大笑了两声,回道:“我起初在桃花园中宴请赵大夫你,记得当时你也是理解了我的合纵主张的,没想到现在却又变成了另外一套说辞,你这前后反复不同,难道是有什么内在的根由吗?不知赵大夫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一下。”
苏秦话中藏着机锋,他有意揭出了赵希反对合纵的动机,前后态度不一,可能正是因为自身的需要,而并不是他一贯标榜的所谓的为了国家利益。
赵侯岂能听不出苏秦话中暗藏深意,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心里赞同苏秦的观察。
他是一个君主,不能随便再大臣面前表态,如果他不是这个特殊身份,而只是一个平民,他一定会不由自主地为苏秦叫个好。
作为一国之君,他见赵希的各种表演,都是习惯了的,对于这类人,他当然有自己的看法。赵希所显露出来的正直和直言,也不过是演出的一场场戏,做给别人看,引导着朝廷的舆论,其实他还是主要为了自己的图谋和利益。
高调也是有的人喜欢的做官方式,但于国家的实际政务却反而有害无益。一国之君,稍具眼光者,大多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不会跟着他们的节奏乱舞。
赵侯不喜欢赵希的老谋深算和故作姿态,这也是赵希为什么民望极高,但是一直不能得到赵侯实质性的任用的根本原因,赵侯一般只给他虚职和闲差,像是陪同太子祭祭祖什么的。
苏秦揭出了赵希想要索求自身的利益,故而在此关键时刻,发生了态度的根本性大转变,赵侯刚才就觉得赵希所谋者是丞相之位,这时更是暗叫:“没错,赵希的确是想要趁乱谋取赵国丞相职位,所以才紧紧抓着苏秦合纵招致太子遇险这个把柄,实际上,他还不是要取代苏秦而自己当赵国丞相?”
赵希被苏秦戳到了痛处,他失去了平静,愤怒写在脸上,他连着咳嗽了几声,引得太子赵雍多看了他几眼,心想:“赵希大夫这时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没见过他如此失态的呀。”
赵希总是振振有辞的样子,很少露出如此窘态,有些不淡然了。但是他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过了一会儿,恢复了以往的姿态。
他再次振作起来,依旧高调地说道:“我赵希能有什么私利,我毫无杂念,所有的不过是对赵国前景的忧虑而已。”
他鞠躬再拜赵侯,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一片忠心,万死难鉴,惟望君侯察之。”
赵侯白了他一眼,没置可否,转眼望向了天花板。赵希见赵侯不是很买自己的帐,但是他仍然不改初衷地高调。
他又转向苏秦,再次发难说道:“你这是转移话题,你先莫要管我究竟是何居心,你还未回答我的问题,那就是合纵迄今为止,带给赵国的只是灾难,我说得对也不对?”
赵希认为抓住了苏秦的弱处,脸上又浮现了得意之色,他没料到苏秦立即回击道:
“赵希大夫有没有听说过民间所传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辽阔。你如果仅仅从眼下的蝇头小利来衡量,当然可以得出合纵联盟无益于赵国的结论,但是如果放眼天下大局呢?”
苏秦侃侃而谈:“赵国百年以来在诸侯间无所作为,屡受欺凌,难道还不是因为坐视其他诸侯联合起来,限制赵国的扩展空间么?既然是一场分化联合的游戏,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即便你不去打别人,你能保证别人不打你吗?”
赵侯再次听到了苏秦的这番言论,不住地颔首,他再次认同苏秦的话有道理,刚才因赵希和太子所进言而有所动摇的合纵决心,心中的天平开始再次倾向于苏秦。
苏秦又道:“赵国是在安邑之战和渑池之战中付出了比其它诸侯更多的代价,但是,赵国赢得了什么?那就是赵国成为了合纵联盟的主导者,作为主导者,就会占据有利的位置,当然是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是主要的制定者。姑且不论赵国主导了合纵联盟,自然会赢得合纵联盟之下的和平安定之利。”
“试想一下,与赵国接壤的燕、齐、魏、韩、秦五个国家,哪个国家也不敢擅自单独对赵国动武,因为会担心赵国利用交好于周边邻国的条件,联合其它诸侯对付它,这难道还不是最大的利益?”
苏秦向赵侯一拱手,也学着赵希那般,高调地说道:“安邑之战和渑池之战中赵国尽管付出了努力,但是换来了这样的有利局面,微臣认为,事半功倍,所得大于所失。望君侯细察!”
苏秦与赵希之间,形成了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的确给赵侯和太子都造成了困扰。赵侯倾向于苏秦,但太子从感情出发,倾向于赵希。尽管他们都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心中各有主意。
赵希急了,他手指着苏秦,说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所谓的赵国利益,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反而是造成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拿这次太子遇险来说,国之储君,本是国家安危所系,可是由于你的主张却险遭屠戮,这个损失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
赵希说着这番话的时候,眼睛不住地望着太子,他再一次以太子作为挡箭牌,希望太子能帮他说几句话,这样更增加了自己话语的份量。
赵侯也望着自己的儿子,这个被立为储君的太子,需要有察人之明。他再等待着太子的答案,这也是对太子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