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看着苏秦与儿女都十分陌生,也为苏秦难过,她招呼苏玉和苏瑞到自己的身旁,两个孩子都怯生生地挣脱苏秦的手,一起去到她的旁边,他们拉住了魏佳的手,显得甚是熟悉和亲热。
苏秦暗想:“才刚一个多月,魏佳与自己两个孩子相处得竟然比自己这个父亲还要熟络,看来她可真有一套。”
苏秦没想到的是,魏佳对苏秦的两个孩子特别好,她感觉这两个孩子与自己和弟弟的命运有些相似,也是从小爹娘不在身边。
所不同的是,苏玉和苏瑞还有其他家人在,而自己与弟弟却近前没有一个亲人,还要刻意隐瞒身份,比他们还要更加艰辛一些。同病相怜,魏佳细心地照顾起苏玉与苏瑞,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真心,自然也与她亲近。
一众人依次进入了中间那间稍大一些的正屋,苏代将这间屋子设成了厅堂,在厅堂上铺上了一尺高的地板,地板上铺着蒲草编织的细草席,一些几案放在厅堂的西北角。
苏代见今天人比较多,于是将闲置的几案全部摆了出来,有八个之多,大家纷纷找到一个几案跪坐了下来。
魏佳和高妍两个女人到厨房里,端来了一大壶梅浆,它是一种用梅子和米汤熬制而成的浆水,给每人倒了一耳杯。苏秦饮了一口,觉得酸甜怡口,舒爽无比,赞不绝口。
高妍说道:“都是魏佳姐姐的手艺好,熬制这种梅浆,她最拿手了,我不过是边上帮忙烧烧火而已。”
魏佳羞怯地笑了一下,谦虚说道:“哪里哪里,是我和高妍一起出的主意,我以前听人家说过,不过是照猫画虎去做,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宁钧大大地喝了一口梅浆,看着魏佳,眼神中明显带着歆慕,故意高声赞美道:“天下的美味,不过此杯浆水。比那大鱼大肉味道都好。”
宁钧的话显然是要讨好魏佳,魏佳岂能听不出来?但她看都没看宁钧一眼,脸色沉静,继续给众人续着梅浆。
高妍听出宁钧的话语的弦外之音,又瞧着魏佳不理不睬,为宁钧找台阶说道:“宁将军快人快语,但是夸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嘛,明明是清雅芬芳的浆水,何必比作那胡吃海塞的鱼肉呀。”
宁钧没听出高妍的插话之意,还以为自己的比喻是真不合适,他挠了挠头,想着:“自己是一个军人,从没有细想过这些,不过是怎么想就怎么说罢了,难道得罪了魏佳姑娘。”他不好意思地看着魏佳,可魏佳却依然不动神色。
宁钧的言行,苏秦都看在眼里,他发觉宁钧好像对魏佳有了一点儿爱慕,然而魏佳却不冷不热的样子,也不知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两人在一起,倒也是绝妙的一对儿。
苏秦又问起了苏代和高妍的婚事,这次苏秦的儿女兴奋起来,他们毕竟是小孩子,喜欢热闹,一五一十地说开了。原来就在十几天前,苏父已经给他们二人举行了婚礼,场面十分浩大,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来了不下五百人。
苏玉和苏瑞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盛大场景,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迄今为止经过的最令人兴奋的事件。因此他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苏代和高妍毕竟仍处于新婚期间,说起婚礼来,还很害羞,两个人同坐在一个几案后,低着头,拉着手,任凭苏玉和苏瑞添油加醋地叙述着。
苏秦乐呵呵地听着苏玉和苏瑞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他有些小小的遗憾:自己未能参加疼爱的堂弟的婚礼,但更多的是高兴:他们俩经过了爱情的波折,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苏秦也感激自己的父亲,他知道苏父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对堂弟苏代又视同己出,所以才在第一时间就给他俩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之后,苏代和高妍就名正言顺地一起生活,组成一个单独门户。
苏秦想念起自己的老父,他提出要回苏家大院去看父亲,众人也都劝他尽快前去。于是,饮过梅浆后不久,苏秦就携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在堂弟苏代的陪伴下,一起向苏家大院走去。
一路上,苏玉和苏瑞与苏秦明显熟悉了起来,两人不仅让苏秦拉着他们的手,有时他们还好奇地问苏秦的游历生活和所见所闻。
苏秦自然是有问必答,言语间温柔有加,透出了浓浓的父爱。
苏家大院位于洛阳城的西南部,门前是一条通衢大道,院子的围墙足有一丈多高,显得很是气派。
苏代见府门并没有关上,就直接推开进去,两个孩子紧接着快步跟了上去,苏秦最后一个跨入了自己曾经那么熟悉的大院子里。
苏家大院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每一进都有六间正房,十几间厢房,都是二层建筑。第一进院子现在是哥哥苏喜和嫂嫂居住,第二进院子由苏父居住。
苏秦未离家时,住在第二进的偏西的三间正房里。苏秦走后,妻子也紧接着回了娘家,人去楼空。苏秦的儿女都和爷爷住在一起。
苏秦的哥哥苏喜不在家中,苏嫂正在屋中闲坐,她瞥见苏代和两个孩子进了大院,坐着没动窝,再一看又一个人影进到大院里,定睛看时,发现是自己的小叔子苏秦。只见他风尘仆仆,衣衫不整,心里难免生出厌恶之情。
苏嫂是小家碧玉出身,料理家务,甚至帮忙打点苏家的生意,都是一把好手。苏喜比苏秦大五岁,苏嫂进苏家门时,苏秦还是个少年,那时苏秦与嫂嫂的关系还不错。
自从苏秦结婚以来,两家就因为生意上和家庭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时发生争执和冲突。苏秦和自己哥哥苏喜还比较忍让,但是苏秦的原配妻子范菡和苏嫂之间变成了水火不容,
苏秦毅然离家游历天下后,范菡因为心中有气更是指桑骂槐,整天介一副不满表情,一家人都忍气吞声,惟有苏嫂偏不忍让,两人经常爆发骂战。最后,范菡也干脆回了娘家,再也不回来,将一双儿女扔给了苏父。
苏父有时难免要苏嫂帮孩子做些买衣做饭之类的事情,苏嫂因为与苏秦一家的不睦,十分不愿,经常给冷脸看。苏父无奈之下,只好亲自照料孩子,直至苏代远归,才由苏代接手。
苏秦暗想:“才刚一个多月,魏佳与自己两个孩子相处得竟然比自己这个父亲还要熟络,看来她可真有一套。”
苏秦没想到的是,魏佳对苏秦的两个孩子特别好,她感觉这两个孩子与自己和弟弟的命运有些相似,也是从小爹娘不在身边。
所不同的是,苏玉和苏瑞还有其他家人在,而自己与弟弟却近前没有一个亲人,还要刻意隐瞒身份,比他们还要更加艰辛一些。同病相怜,魏佳细心地照顾起苏玉与苏瑞,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真心,自然也与她亲近。
一众人依次进入了中间那间稍大一些的正屋,苏代将这间屋子设成了厅堂,在厅堂上铺上了一尺高的地板,地板上铺着蒲草编织的细草席,一些几案放在厅堂的西北角。
苏代见今天人比较多,于是将闲置的几案全部摆了出来,有八个之多,大家纷纷找到一个几案跪坐了下来。
魏佳和高妍两个女人到厨房里,端来了一大壶梅浆,它是一种用梅子和米汤熬制而成的浆水,给每人倒了一耳杯。苏秦饮了一口,觉得酸甜怡口,舒爽无比,赞不绝口。
高妍说道:“都是魏佳姐姐的手艺好,熬制这种梅浆,她最拿手了,我不过是边上帮忙烧烧火而已。”
魏佳羞怯地笑了一下,谦虚说道:“哪里哪里,是我和高妍一起出的主意,我以前听人家说过,不过是照猫画虎去做,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宁钧大大地喝了一口梅浆,看着魏佳,眼神中明显带着歆慕,故意高声赞美道:“天下的美味,不过此杯浆水。比那大鱼大肉味道都好。”
宁钧的话显然是要讨好魏佳,魏佳岂能听不出来?但她看都没看宁钧一眼,脸色沉静,继续给众人续着梅浆。
高妍听出宁钧的话语的弦外之音,又瞧着魏佳不理不睬,为宁钧找台阶说道:“宁将军快人快语,但是夸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嘛,明明是清雅芬芳的浆水,何必比作那胡吃海塞的鱼肉呀。”
宁钧没听出高妍的插话之意,还以为自己的比喻是真不合适,他挠了挠头,想着:“自己是一个军人,从没有细想过这些,不过是怎么想就怎么说罢了,难道得罪了魏佳姑娘。”他不好意思地看着魏佳,可魏佳却依然不动神色。
宁钧的言行,苏秦都看在眼里,他发觉宁钧好像对魏佳有了一点儿爱慕,然而魏佳却不冷不热的样子,也不知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两人在一起,倒也是绝妙的一对儿。
苏秦又问起了苏代和高妍的婚事,这次苏秦的儿女兴奋起来,他们毕竟是小孩子,喜欢热闹,一五一十地说开了。原来就在十几天前,苏父已经给他们二人举行了婚礼,场面十分浩大,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来了不下五百人。
苏玉和苏瑞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盛大场景,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迄今为止经过的最令人兴奋的事件。因此他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苏代和高妍毕竟仍处于新婚期间,说起婚礼来,还很害羞,两个人同坐在一个几案后,低着头,拉着手,任凭苏玉和苏瑞添油加醋地叙述着。
苏秦乐呵呵地听着苏玉和苏瑞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他有些小小的遗憾:自己未能参加疼爱的堂弟的婚礼,但更多的是高兴:他们俩经过了爱情的波折,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苏秦也感激自己的父亲,他知道苏父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对堂弟苏代又视同己出,所以才在第一时间就给他俩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之后,苏代和高妍就名正言顺地一起生活,组成一个单独门户。
苏秦想念起自己的老父,他提出要回苏家大院去看父亲,众人也都劝他尽快前去。于是,饮过梅浆后不久,苏秦就携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在堂弟苏代的陪伴下,一起向苏家大院走去。
一路上,苏玉和苏瑞与苏秦明显熟悉了起来,两人不仅让苏秦拉着他们的手,有时他们还好奇地问苏秦的游历生活和所见所闻。
苏秦自然是有问必答,言语间温柔有加,透出了浓浓的父爱。
苏家大院位于洛阳城的西南部,门前是一条通衢大道,院子的围墙足有一丈多高,显得很是气派。
苏代见府门并没有关上,就直接推开进去,两个孩子紧接着快步跟了上去,苏秦最后一个跨入了自己曾经那么熟悉的大院子里。
苏家大院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每一进都有六间正房,十几间厢房,都是二层建筑。第一进院子现在是哥哥苏喜和嫂嫂居住,第二进院子由苏父居住。
苏秦未离家时,住在第二进的偏西的三间正房里。苏秦走后,妻子也紧接着回了娘家,人去楼空。苏秦的儿女都和爷爷住在一起。
苏秦的哥哥苏喜不在家中,苏嫂正在屋中闲坐,她瞥见苏代和两个孩子进了大院,坐着没动窝,再一看又一个人影进到大院里,定睛看时,发现是自己的小叔子苏秦。只见他风尘仆仆,衣衫不整,心里难免生出厌恶之情。
苏嫂是小家碧玉出身,料理家务,甚至帮忙打点苏家的生意,都是一把好手。苏喜比苏秦大五岁,苏嫂进苏家门时,苏秦还是个少年,那时苏秦与嫂嫂的关系还不错。
自从苏秦结婚以来,两家就因为生意上和家庭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时发生争执和冲突。苏秦和自己哥哥苏喜还比较忍让,但是苏秦的原配妻子范菡和苏嫂之间变成了水火不容,
苏秦毅然离家游历天下后,范菡因为心中有气更是指桑骂槐,整天介一副不满表情,一家人都忍气吞声,惟有苏嫂偏不忍让,两人经常爆发骂战。最后,范菡也干脆回了娘家,再也不回来,将一双儿女扔给了苏父。
苏父有时难免要苏嫂帮孩子做些买衣做饭之类的事情,苏嫂因为与苏秦一家的不睦,十分不愿,经常给冷脸看。苏父无奈之下,只好亲自照料孩子,直至苏代远归,才由苏代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