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私 文件时出错
律大石派人急报李虎,契丹皇帝耶律延禧杀了萧太后]t后的一帮官员随即逃亡而去,他也被抓了起来,后经耶律马哥极力劝谏,皇帝才把他放了。【文学网yunlaige.net】萧太后是李虎的岳母,她的存在非常关键,现在耶律延禧不顾大局,为了泄愤把她杀了,必然引来李虎的报复,契丹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李虎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直娘贼,杀人也不看对象,这下正好,你既然给我杀你的借口,老子成全你。
二月十二,李虎命令侯概、张高儿率军镇戍奉圣州,其余军队火速赶赴杀虎口,准备攻击云内。
折彦直和他一起返回大同。折家的这位后代出自长房,年纪比折可求还大,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粗黑的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颌下长须飘洒,气度不凡,大概因为出身于名门望族,而且少年得志,到了中年更是位居大宋宰执,成为西北将门的翘楚人物,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所以神态倨傲,气势凌人。
李虎第一眼看到他就不喜欢,觉得这个人气势太盛,城府太深,就象藏在密林里的狼,狡诈而残忍,让人心生惧意,相比起来,折可求、折可存和折可致等人就象西北这块厚实的土地,淳朴而诚恳,踏踏实实的,再加上西北人的骠悍和豪爽,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李虎不喜欢折彦直,折彦直也不喜欢他。在折彦直的眼里,李虎不过是个造反起家的汉虏,根本没有资格和折家联姻。
折家和李虎联姻,那是折可求的主意,事先并没有告之折彦直,折彦直为此非常生气,唯恐遭到皇帝的责斥,好在郓王及时出面帮他了一把,否则肯定有麻烦。现在折彦直在汴京的日子非常难过,做为西北将门的代表性人物,皇帝需要他,太子和郓王也需要他,他不是掉进了皇统之争的漩涡,而是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已经背上了灭顶之祸。将来不管是王胜出还是太子登基,都会重击折家,因为折家在这次皇统之争中充分表露出它对汴京的影响力,虽然折家是被皇统之争强行拉进来的,但既然掉进了漩涡,那迟早都有灭顶之祸。
折家的人怨怪折彦直,折彦直委屈,他也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考个进士,摆脱了武人身份的桎梏,并且榜上了郓王这颗大树,原以为可以光宗耀祖,哪料到郓王竟然要争夺皇统,把自己也拖了进去。他很矛盾,挣扎吧,担心遭到郓王的记恨,反受其害,跟着郓王一条道走到黑吧,又担心郓王失败,患得患失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蔡京和郑居中设下的陷阱,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太子一系,暗地里成了一个脚踏两条船的骑墙派,这下形势更严峻了。
不过蔡京也罢,郑居中也罢,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帮助太子登基,而是借此来要挟皇帝,打算把童贯、王之流赶出中枢,让自己人来控制权柄,也就是说,折彦直还有翻身的机会,那就是紧紧跟在蔡京和郑居中的后面。只要这帮人不倒,不管最后谁做皇帝,折家即使不能保住现有的地位和实力,但最起码可以保住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大宋对将门世家采取的策略是一代代削弱,让他们的后代有官当、有财发、有好日子过,逐渐把将门演变为一个平庸的对大宋没有任何威胁的像寄生虫一样的世家大族。
折彦直不敢奢望过多,只求折家不会倾覆就行了,然而,这个小小的希望却被李虎彻底击毁了。
李虎不愧是在北方呼风唤雨地人物。他在极度恶劣地幽燕局势中。断然舍弃燕京。就此扭转了不利局面。给了汴京沉重一击。在汴京皇帝和大臣们地眼里。李虎千辛万苦拿下幽燕。根本不可能放弃。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个错误地判断导致汴京做出了错误地决策。结果搬石头砸自己地脚。皇帝地目地没有实现。激烈斗争地朝堂派系也大失所望。一切又回到了**。唯一地成绩就是把童贯推下了台。但童贯和蔡京一样。他最终还是通过谈判收复了幽燕。因此他可以体面地下台。可以带着功勋致仕回家。他在汴京地实力一如往昔。
汴京地皇统之争因为这次北伐而到了白热化地地步。皇帝地态度很明确。他要废嫡立庶。皇帝地这种态度在北伐基本上失败地情况下直接激化了汴京朝堂上地权利争斗。童贯下台表明皇帝已经向主和派让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各方争斗会变得更加血腥残忍。折家在这个厉啸地漩涡中旦夕不保。
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推了折家一把。让折家注定要遭受灭顶之灾。
这次北伐中。
门出工不出力。这和他们在西北战场地骁勇相比。简\别。这也暴露了西北将门对汴京地不满。暴露了他们有意要挟汴京为自己谋利地打算。汴京先是撤了种师道。接着又把刘延庆下大狱。双方地矛盾因此骤然激烈。仇怨也越积越深。这种情况下发动西征。前景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悲观。汴京对此有一定地认识。所以皇帝退让了一步。叫折彦直到陕西出任西北军地统帅。试图缓解汴京和西北将门地矛盾。
折彦直非常清楚西北将门现在地心态。几十年前。有党项人地例子。如今有李虎地例子。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大宋赵氏皇帝就是要把武人踩到脚底下。我需要你地时候。我就拿出来用用。不需要了。听话地留着。不听话地就杀。兔死狗烹。说句难听地话。假若不是契丹人屡屡南下。假若澶渊之盟缔结后。西夏人没有分裂建国。西北将门估计已经没有了。都被赵氏皇帝一锅端了。
西北将门若想生存,折家要想继续四百余年的辉煌,唯一的办法就是养寇自重,也就是说,西夏国要存在,李虎这个藩镇要存在,大宋要有持续的长期的威胁存在,然后他们这些武人才能生存,才有一口饭吃,否则就要紧随对手之后,一起完蛋。
汴京的确希望发动西征,的确希望利用西征削弱李虎,收复西陲,但西北将门不希望发动西征。这些年他们打了太多的仗,西北军损耗严重,急需补充兵源,西征之策可以让他们有机会重建军队,重建军队的战斗力,不过,打仗他们就不愿意了,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童贯非常聪明,急流勇退,借着北伐失败的理由,不干了。东西两府的宰执们也非常聪明,联手把折彦直推到了西北军统帅的位置上,他想推托都找不到理由。这仗如果打败了,折家和西北将门就要倒霉,打赢了……不可能,这仗不可能打赢,打赢了,李虎的实力就更强了,将来如何控制他?所以这一仗的真正目的就是重创李虎,所以折彦直这个西北军统帅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都没有好下场。
这是汴京对西北将门的一个警告,你们这帮武人不要自作聪明,更不要以为自己读了点书就能影响大宋决策。同时,这也是蔡京和童贯先后下台的一个必然,折彦直之所以上位,是因为蔡京和童贯的权利争斗,现在蔡京回家了,童贯也马上要致仕了,折彦直当然也要随之离开中枢。另外,皇帝和王因为北伐大败对西北将门更加警惕了,他们当然不会再让折彦直位居中枢。
折彦直努力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地位,但昙花一现,很快就下台了,为此他愤怒,他怨恨,但他不是仇恨蔡京、童贯和西北这些将门,而是把一腔怒气都撒在了李虎头上,他认为是李虎的狡诈狠毒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把折家推进了败亡的深渊。
西北一战怎么打?怎么打才能摆脱困境?这是折彦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李虎主动放弃燕京,金国主动把燕京和山前诸州还给大宋,给大宋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李虎惧怕大宋,女真人也惧怕大宋,李虎和女真人迫于自己的实力不得不向大宋低头。金国把幽燕还给大宋的条件太优惠了,没有讹诈,也没有要挟,而李虎则借助金人的帮助,向大宋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金国和李虎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形势所迫,他们双方联手劝请大宋发动西征,目的正是借此机会赢得发展的时间。
大宋也做出了让步。
这次北伐,大宋两战两败,暴露了军队作战能力低下,河北缺乏镇戍军等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李虎洗劫了燕京,大宋为了稳定和安抚幽燕人,需要给予大量的援助。大宋建立燕山镇戍军要钱,重建燕山路各级机构要钱,安抚幽燕百姓也要钱,但大宋国库早就严重亏空了,这些钱从哪来?如何筹集?所以大宋同样需要时间。
这次西征规模巨大,而且战场距离中原太远,军需消耗肯定要超过北伐,但北伐大败,大宋短期内已经无力筹集这么多的军需,所以大宋承诺西征,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就是欺骗金国和李虎,就是拿西北军和西北将门的生命开玩笑,但汴京无所谓,西北军将士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就象路边的野草一样,没有任何价值。死了就死了,大宋可以再征兵,再重建西北军,很简单。
律大石派人急报李虎,契丹皇帝耶律延禧杀了萧太后]t后的一帮官员随即逃亡而去,他也被抓了起来,后经耶律马哥极力劝谏,皇帝才把他放了。【文学网yunlaige.net】萧太后是李虎的岳母,她的存在非常关键,现在耶律延禧不顾大局,为了泄愤把她杀了,必然引来李虎的报复,契丹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李虎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直娘贼,杀人也不看对象,这下正好,你既然给我杀你的借口,老子成全你。
二月十二,李虎命令侯概、张高儿率军镇戍奉圣州,其余军队火速赶赴杀虎口,准备攻击云内。
折彦直和他一起返回大同。折家的这位后代出自长房,年纪比折可求还大,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粗黑的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颌下长须飘洒,气度不凡,大概因为出身于名门望族,而且少年得志,到了中年更是位居大宋宰执,成为西北将门的翘楚人物,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所以神态倨傲,气势凌人。
李虎第一眼看到他就不喜欢,觉得这个人气势太盛,城府太深,就象藏在密林里的狼,狡诈而残忍,让人心生惧意,相比起来,折可求、折可存和折可致等人就象西北这块厚实的土地,淳朴而诚恳,踏踏实实的,再加上西北人的骠悍和豪爽,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李虎不喜欢折彦直,折彦直也不喜欢他。在折彦直的眼里,李虎不过是个造反起家的汉虏,根本没有资格和折家联姻。
折家和李虎联姻,那是折可求的主意,事先并没有告之折彦直,折彦直为此非常生气,唯恐遭到皇帝的责斥,好在郓王及时出面帮他了一把,否则肯定有麻烦。现在折彦直在汴京的日子非常难过,做为西北将门的代表性人物,皇帝需要他,太子和郓王也需要他,他不是掉进了皇统之争的漩涡,而是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已经背上了灭顶之祸。将来不管是王胜出还是太子登基,都会重击折家,因为折家在这次皇统之争中充分表露出它对汴京的影响力,虽然折家是被皇统之争强行拉进来的,但既然掉进了漩涡,那迟早都有灭顶之祸。
折家的人怨怪折彦直,折彦直委屈,他也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考个进士,摆脱了武人身份的桎梏,并且榜上了郓王这颗大树,原以为可以光宗耀祖,哪料到郓王竟然要争夺皇统,把自己也拖了进去。他很矛盾,挣扎吧,担心遭到郓王的记恨,反受其害,跟着郓王一条道走到黑吧,又担心郓王失败,患得患失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蔡京和郑居中设下的陷阱,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太子一系,暗地里成了一个脚踏两条船的骑墙派,这下形势更严峻了。
不过蔡京也罢,郑居中也罢,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帮助太子登基,而是借此来要挟皇帝,打算把童贯、王之流赶出中枢,让自己人来控制权柄,也就是说,折彦直还有翻身的机会,那就是紧紧跟在蔡京和郑居中的后面。只要这帮人不倒,不管最后谁做皇帝,折家即使不能保住现有的地位和实力,但最起码可以保住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大宋对将门世家采取的策略是一代代削弱,让他们的后代有官当、有财发、有好日子过,逐渐把将门演变为一个平庸的对大宋没有任何威胁的像寄生虫一样的世家大族。
折彦直不敢奢望过多,只求折家不会倾覆就行了,然而,这个小小的希望却被李虎彻底击毁了。
李虎不愧是在北方呼风唤雨地人物。他在极度恶劣地幽燕局势中。断然舍弃燕京。就此扭转了不利局面。给了汴京沉重一击。在汴京皇帝和大臣们地眼里。李虎千辛万苦拿下幽燕。根本不可能放弃。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个错误地判断导致汴京做出了错误地决策。结果搬石头砸自己地脚。皇帝地目地没有实现。激烈斗争地朝堂派系也大失所望。一切又回到了**。唯一地成绩就是把童贯推下了台。但童贯和蔡京一样。他最终还是通过谈判收复了幽燕。因此他可以体面地下台。可以带着功勋致仕回家。他在汴京地实力一如往昔。
汴京地皇统之争因为这次北伐而到了白热化地地步。皇帝地态度很明确。他要废嫡立庶。皇帝地这种态度在北伐基本上失败地情况下直接激化了汴京朝堂上地权利争斗。童贯下台表明皇帝已经向主和派让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各方争斗会变得更加血腥残忍。折家在这个厉啸地漩涡中旦夕不保。
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推了折家一把。让折家注定要遭受灭顶之灾。
这次北伐中。
门出工不出力。这和他们在西北战场地骁勇相比。简\别。这也暴露了西北将门对汴京地不满。暴露了他们有意要挟汴京为自己谋利地打算。汴京先是撤了种师道。接着又把刘延庆下大狱。双方地矛盾因此骤然激烈。仇怨也越积越深。这种情况下发动西征。前景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悲观。汴京对此有一定地认识。所以皇帝退让了一步。叫折彦直到陕西出任西北军地统帅。试图缓解汴京和西北将门地矛盾。
折彦直非常清楚西北将门现在地心态。几十年前。有党项人地例子。如今有李虎地例子。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大宋赵氏皇帝就是要把武人踩到脚底下。我需要你地时候。我就拿出来用用。不需要了。听话地留着。不听话地就杀。兔死狗烹。说句难听地话。假若不是契丹人屡屡南下。假若澶渊之盟缔结后。西夏人没有分裂建国。西北将门估计已经没有了。都被赵氏皇帝一锅端了。
西北将门若想生存,折家要想继续四百余年的辉煌,唯一的办法就是养寇自重,也就是说,西夏国要存在,李虎这个藩镇要存在,大宋要有持续的长期的威胁存在,然后他们这些武人才能生存,才有一口饭吃,否则就要紧随对手之后,一起完蛋。
汴京的确希望发动西征,的确希望利用西征削弱李虎,收复西陲,但西北将门不希望发动西征。这些年他们打了太多的仗,西北军损耗严重,急需补充兵源,西征之策可以让他们有机会重建军队,重建军队的战斗力,不过,打仗他们就不愿意了,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童贯非常聪明,急流勇退,借着北伐失败的理由,不干了。东西两府的宰执们也非常聪明,联手把折彦直推到了西北军统帅的位置上,他想推托都找不到理由。这仗如果打败了,折家和西北将门就要倒霉,打赢了……不可能,这仗不可能打赢,打赢了,李虎的实力就更强了,将来如何控制他?所以这一仗的真正目的就是重创李虎,所以折彦直这个西北军统帅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都没有好下场。
这是汴京对西北将门的一个警告,你们这帮武人不要自作聪明,更不要以为自己读了点书就能影响大宋决策。同时,这也是蔡京和童贯先后下台的一个必然,折彦直之所以上位,是因为蔡京和童贯的权利争斗,现在蔡京回家了,童贯也马上要致仕了,折彦直当然也要随之离开中枢。另外,皇帝和王因为北伐大败对西北将门更加警惕了,他们当然不会再让折彦直位居中枢。
折彦直努力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地位,但昙花一现,很快就下台了,为此他愤怒,他怨恨,但他不是仇恨蔡京、童贯和西北这些将门,而是把一腔怒气都撒在了李虎头上,他认为是李虎的狡诈狠毒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把折家推进了败亡的深渊。
西北一战怎么打?怎么打才能摆脱困境?这是折彦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李虎主动放弃燕京,金国主动把燕京和山前诸州还给大宋,给大宋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李虎惧怕大宋,女真人也惧怕大宋,李虎和女真人迫于自己的实力不得不向大宋低头。金国把幽燕还给大宋的条件太优惠了,没有讹诈,也没有要挟,而李虎则借助金人的帮助,向大宋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金国和李虎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形势所迫,他们双方联手劝请大宋发动西征,目的正是借此机会赢得发展的时间。
大宋也做出了让步。
这次北伐,大宋两战两败,暴露了军队作战能力低下,河北缺乏镇戍军等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李虎洗劫了燕京,大宋为了稳定和安抚幽燕人,需要给予大量的援助。大宋建立燕山镇戍军要钱,重建燕山路各级机构要钱,安抚幽燕百姓也要钱,但大宋国库早就严重亏空了,这些钱从哪来?如何筹集?所以大宋同样需要时间。
这次西征规模巨大,而且战场距离中原太远,军需消耗肯定要超过北伐,但北伐大败,大宋短期内已经无力筹集这么多的军需,所以大宋承诺西征,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就是欺骗金国和李虎,就是拿西北军和西北将门的生命开玩笑,但汴京无所谓,西北军将士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就象路边的野草一样,没有任何价值。死了就死了,大宋可以再征兵,再重建西北军,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