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调整,但是,对于粮食积压问题,还是必须要采取应对措施的。
如今,阿根廷和南非积压了400多万吨小麦,放在那儿,能够100万难民吃上20年。但是,小麦保存个三年的样子,差不多就坏了。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处理掉。
为此,阿方索安排人,在南非和阿根廷等地,建立了很多酿酒厂,用部分小麦,酿造麦酒,并提取酒精作为医用。
但这也耗费不了多少小麦,即使弄出很多美酒和酒精,能耗费10万吨小麦就很惊人了。看来,还得寻找市场。
阿方索暂时不想开拓欧洲市场,也怕引起欧洲人的注意。所以,他只能另想他法。
摊开世界地图,阿方索开始思考,要将小麦卖往哪里……
大明首先排除,大明粮价太低,把小麦从遥远的南非和阿根廷运到大明,刨去运费,加上价格低,基本不赚钱。而且,就算想把小麦运到大明南方和人换丝绸,可南方大明人吃的是稻米,不会要你小麦。
印度的话,和大明一样,粮价也很低,同样流行吃稻米,也可以排除。
那么……
嗯——中东地区貌似不错……
在这个年代,中东地区有两大强国——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这两个国家,都是顶级军事强国。经济上嘛,土耳其还不错,波斯就差了点。
但是,不管是土耳其,还是波斯,他们都有阿方索最需要的东西——战马和牛羊……
在土耳其和波斯,小麦的价格远没有欧洲那么高。土耳其的小麦价格只有欧洲的一半,波斯的小麦价格还要低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土耳其和波斯靠着粮食大国——印度。土耳其和波斯的商船,可以从印度运回粮食。
不过,因为土耳其和波斯的航海技术很落后,运费很高。因此,廉价的印度粮食,运到土耳其和波斯,价格也高了很多,达到了欧洲的一半左右。
但是,有一个情况就是——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比较喜欢吃面食。偏偏印度盛产稻米……
所以,虽然从印度进口了大量稻米,其实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不太满意——要是有小麦就更好了……
巧合的是,阿方索正打算把小麦卖到土耳其和波斯去。至于贸易线路,阿方索都想好了——直接从非洲东部海岸北上,去土耳其和波斯。
这条航线比较偏僻,因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去东方,和这条航线是有一段距离的。
荷兰人是经过马达加斯加岛东边的毛里求斯去东印度群岛的,而葡萄牙人,则是从科摩罗开始转向东北去,经过塞舌尔印度。
阿方索打算派船沿着非洲东海岸北上,然后去中东。当然,也考虑和非洲东海岸的国家进行贸易。
据说,东非国家的黄金和象牙等也很丰富来着……
没办法,积存的粮食太多了,阿方索不得不扩大销路,但凡有销售的机会,他都想把握住。
于是,他再度派人送信去南非,让开普敦总督佩德罗和德班总督洛菲斯,派遣数艘武装商船,去土耳其、波斯,以及非洲东岸地区寻找商机。
对于和土耳其及波斯的贸易,阿方索的要求很明确——主要换战马,普通马次之,接着就是换取牛羊。
阿方索打算在潘帕斯草原发展畜牧业,需要很多的牛。同时,也可以发展养羊业,羊毛和羊肉都是不错的商品。
至于东非地区,阿方索决定换一些黄金啊,象牙啊,香料啊之类的特产,这类商品在欧洲也是很受欢迎的。而且,貌似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一带养牛也比较多来着,可以去换一些回来。
东非地区貌似也缺粮,在后世,是世界著名的缺粮区。不过,东非地区,物产不丰,除了牛,黄金和象牙,貌似没啥令阿方索感兴趣的东西。
因此,贸易的核心,还是在土耳其所属的阿拉伯地区,和波斯地区。也就是后世的中东地区。
阿拉伯地区不用说,那是正宗的阿拉伯马的产地,比阿方索从北非贸易来的阿拉伯马的血统更为纯正。
至于波斯地区,波斯马的数量也非常大。波斯马的主要血统,在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渐渐以阿拉伯马为主。
另外,波斯马也掺入了中亚马的血统,比如汗血马等的血统等。所以,波斯马虽然综合性能上比阿拉伯马差一点,但其有个阿拉伯马不具备的属性——那就是耐寒。
阿拉伯马出生于酷热的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区,比较耐旱耐热。但是,因为生长于热带沙漠,属于热血马。它们对寒冷的抵抗性比较弱。
后世的纯正的阿拉伯马,在北方的爱马者家里,都要修建保暖的马屋来饲养的。
比如在大明的北方战场,阿拉伯马固然比蒙古马厉害很多,但怕冷也是个重大的缺陷。
骑着蒙古马一天只能赶路80公里(160华里)左右,但阿拉伯马,速度快,耐力也不差,每天可以赶路240里以上,厉害的每天可奔跑500里。
单从这个属性上,阿拉伯马比蒙古马强太多了。而且,阿拉伯马在战场上冲刺时,比蒙古马快多了。
不过,在东北亚地区,阿拉伯马这样的热血马,遭遇零下几十度的酷寒,非得冻死不可。
曾有小说说把阿拉伯马引入明末军中,对抗满清骑兵。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阿拉伯马怕冷啊,一到冬天,就怂了,只能养在室内,还怎么和骑着蒙古马的满清对抗?而且,北方冬天漫长,阿拉伯马有很长时间不能出战。
但打仗的时间,可不是固定的,随时都可能爆发。蒙古马耐操,大冷天照样可以出战。如果使用阿拉伯马与之对抗,冬天立马就没骑兵了……
不过,波斯马则不一样。波斯马有阿拉伯马的血统,也有适应类似中国西北的中亚气候的中亚马的血统。
所以,波斯马既能跑,也能耐寒,还能耐热。就全天候作战能力上来说,比阿拉伯马还要厉害些。
至于奔跑速度,那是肯定比蒙古马厉害的。蒙古马腿短,在速度上,比它快的马种太多了。至于耐力,波斯马因为有阿拉伯马血统,也是不会差的。
所以,阿方索决定——用大批的小麦,换来大量的阿拉伯马,以及波斯马,来壮大自己的军队。
如果马匹数量够多,阿方索甚至决定给精锐的骑兵配备双马甚至三马。这样豪华的配置,也只有马匹数量很多的游牧民族才能做到。像农业国家,一般每个骑兵只有一匹马,宝贝的不得了。而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因为马多,每人起码都是两三匹马,长途跋涉和行军非常方便,很适合长途奔袭。
而只有一匹马的骑兵,每奔跑一个小时,就要停下来,下马休息15分钟到30分钟,好给马匹恢复体力。毕竟,马驮着一百几十斤重的人,也是很累的。你让一个壮汉背着一百斤重的一袋大米试试?能背着一直跑么?也是要经常把米放下来休息的。
如果中途不断换马,保持奔跑的速度,每天赶路几百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单一的马,每奔跑一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所以,骑马赶路,其实不快,普通的蒙古马,载人一天只能赶路80公里左右。普通的阿拉伯马,每天赶路也不过120公里左右。
但如果一人两马或者三马的话,马匹轮流轻装休息(不载人也相当于变相休息了,至于奔跑,那是马的本能),休息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每天赶路的距离,可以提高很多。甚至,每人三马的蒙古骑兵,可以长途奔袭,千里迂回。
根据阿方索的计划,他手下的精锐骑兵,一般配备双马或三马,其中,一匹是战马,用于战斗时骑乘和冲锋。至于另外两匹,则可以是驮马,可以轮流骑着赶路。
这样的高级配置,要是花钱买,肯定需要花费很多钱。但是,如果用粮食换的话,则就好很多。
因为土耳其和波斯大部分区域都是干旱地区,只能放牧,不适合种粮食。所以,那边是很缺粮食的。小麦,肯定受到他们的欢迎。用来换马,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比如,明朝时期的蒙古诸部,就特别渴望和明朝互市,用蒙古的马匹,和明朝交换粮食、盐、铁和布匹。大明军中的战马,多半是这么来的。
因此,和土耳其及波斯之间,用小麦换战马,两国肯定不会拒绝。唯一所要考虑的,就是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了。
...
如今,阿根廷和南非积压了400多万吨小麦,放在那儿,能够100万难民吃上20年。但是,小麦保存个三年的样子,差不多就坏了。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处理掉。
为此,阿方索安排人,在南非和阿根廷等地,建立了很多酿酒厂,用部分小麦,酿造麦酒,并提取酒精作为医用。
但这也耗费不了多少小麦,即使弄出很多美酒和酒精,能耗费10万吨小麦就很惊人了。看来,还得寻找市场。
阿方索暂时不想开拓欧洲市场,也怕引起欧洲人的注意。所以,他只能另想他法。
摊开世界地图,阿方索开始思考,要将小麦卖往哪里……
大明首先排除,大明粮价太低,把小麦从遥远的南非和阿根廷运到大明,刨去运费,加上价格低,基本不赚钱。而且,就算想把小麦运到大明南方和人换丝绸,可南方大明人吃的是稻米,不会要你小麦。
印度的话,和大明一样,粮价也很低,同样流行吃稻米,也可以排除。
那么……
嗯——中东地区貌似不错……
在这个年代,中东地区有两大强国——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这两个国家,都是顶级军事强国。经济上嘛,土耳其还不错,波斯就差了点。
但是,不管是土耳其,还是波斯,他们都有阿方索最需要的东西——战马和牛羊……
在土耳其和波斯,小麦的价格远没有欧洲那么高。土耳其的小麦价格只有欧洲的一半,波斯的小麦价格还要低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土耳其和波斯靠着粮食大国——印度。土耳其和波斯的商船,可以从印度运回粮食。
不过,因为土耳其和波斯的航海技术很落后,运费很高。因此,廉价的印度粮食,运到土耳其和波斯,价格也高了很多,达到了欧洲的一半左右。
但是,有一个情况就是——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比较喜欢吃面食。偏偏印度盛产稻米……
所以,虽然从印度进口了大量稻米,其实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不太满意——要是有小麦就更好了……
巧合的是,阿方索正打算把小麦卖到土耳其和波斯去。至于贸易线路,阿方索都想好了——直接从非洲东部海岸北上,去土耳其和波斯。
这条航线比较偏僻,因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去东方,和这条航线是有一段距离的。
荷兰人是经过马达加斯加岛东边的毛里求斯去东印度群岛的,而葡萄牙人,则是从科摩罗开始转向东北去,经过塞舌尔印度。
阿方索打算派船沿着非洲东海岸北上,然后去中东。当然,也考虑和非洲东海岸的国家进行贸易。
据说,东非国家的黄金和象牙等也很丰富来着……
没办法,积存的粮食太多了,阿方索不得不扩大销路,但凡有销售的机会,他都想把握住。
于是,他再度派人送信去南非,让开普敦总督佩德罗和德班总督洛菲斯,派遣数艘武装商船,去土耳其、波斯,以及非洲东岸地区寻找商机。
对于和土耳其及波斯的贸易,阿方索的要求很明确——主要换战马,普通马次之,接着就是换取牛羊。
阿方索打算在潘帕斯草原发展畜牧业,需要很多的牛。同时,也可以发展养羊业,羊毛和羊肉都是不错的商品。
至于东非地区,阿方索决定换一些黄金啊,象牙啊,香料啊之类的特产,这类商品在欧洲也是很受欢迎的。而且,貌似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一带养牛也比较多来着,可以去换一些回来。
东非地区貌似也缺粮,在后世,是世界著名的缺粮区。不过,东非地区,物产不丰,除了牛,黄金和象牙,貌似没啥令阿方索感兴趣的东西。
因此,贸易的核心,还是在土耳其所属的阿拉伯地区,和波斯地区。也就是后世的中东地区。
阿拉伯地区不用说,那是正宗的阿拉伯马的产地,比阿方索从北非贸易来的阿拉伯马的血统更为纯正。
至于波斯地区,波斯马的数量也非常大。波斯马的主要血统,在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渐渐以阿拉伯马为主。
另外,波斯马也掺入了中亚马的血统,比如汗血马等的血统等。所以,波斯马虽然综合性能上比阿拉伯马差一点,但其有个阿拉伯马不具备的属性——那就是耐寒。
阿拉伯马出生于酷热的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区,比较耐旱耐热。但是,因为生长于热带沙漠,属于热血马。它们对寒冷的抵抗性比较弱。
后世的纯正的阿拉伯马,在北方的爱马者家里,都要修建保暖的马屋来饲养的。
比如在大明的北方战场,阿拉伯马固然比蒙古马厉害很多,但怕冷也是个重大的缺陷。
骑着蒙古马一天只能赶路80公里(160华里)左右,但阿拉伯马,速度快,耐力也不差,每天可以赶路240里以上,厉害的每天可奔跑500里。
单从这个属性上,阿拉伯马比蒙古马强太多了。而且,阿拉伯马在战场上冲刺时,比蒙古马快多了。
不过,在东北亚地区,阿拉伯马这样的热血马,遭遇零下几十度的酷寒,非得冻死不可。
曾有小说说把阿拉伯马引入明末军中,对抗满清骑兵。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阿拉伯马怕冷啊,一到冬天,就怂了,只能养在室内,还怎么和骑着蒙古马的满清对抗?而且,北方冬天漫长,阿拉伯马有很长时间不能出战。
但打仗的时间,可不是固定的,随时都可能爆发。蒙古马耐操,大冷天照样可以出战。如果使用阿拉伯马与之对抗,冬天立马就没骑兵了……
不过,波斯马则不一样。波斯马有阿拉伯马的血统,也有适应类似中国西北的中亚气候的中亚马的血统。
所以,波斯马既能跑,也能耐寒,还能耐热。就全天候作战能力上来说,比阿拉伯马还要厉害些。
至于奔跑速度,那是肯定比蒙古马厉害的。蒙古马腿短,在速度上,比它快的马种太多了。至于耐力,波斯马因为有阿拉伯马血统,也是不会差的。
所以,阿方索决定——用大批的小麦,换来大量的阿拉伯马,以及波斯马,来壮大自己的军队。
如果马匹数量够多,阿方索甚至决定给精锐的骑兵配备双马甚至三马。这样豪华的配置,也只有马匹数量很多的游牧民族才能做到。像农业国家,一般每个骑兵只有一匹马,宝贝的不得了。而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因为马多,每人起码都是两三匹马,长途跋涉和行军非常方便,很适合长途奔袭。
而只有一匹马的骑兵,每奔跑一个小时,就要停下来,下马休息15分钟到30分钟,好给马匹恢复体力。毕竟,马驮着一百几十斤重的人,也是很累的。你让一个壮汉背着一百斤重的一袋大米试试?能背着一直跑么?也是要经常把米放下来休息的。
如果中途不断换马,保持奔跑的速度,每天赶路几百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单一的马,每奔跑一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所以,骑马赶路,其实不快,普通的蒙古马,载人一天只能赶路80公里左右。普通的阿拉伯马,每天赶路也不过120公里左右。
但如果一人两马或者三马的话,马匹轮流轻装休息(不载人也相当于变相休息了,至于奔跑,那是马的本能),休息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每天赶路的距离,可以提高很多。甚至,每人三马的蒙古骑兵,可以长途奔袭,千里迂回。
根据阿方索的计划,他手下的精锐骑兵,一般配备双马或三马,其中,一匹是战马,用于战斗时骑乘和冲锋。至于另外两匹,则可以是驮马,可以轮流骑着赶路。
这样的高级配置,要是花钱买,肯定需要花费很多钱。但是,如果用粮食换的话,则就好很多。
因为土耳其和波斯大部分区域都是干旱地区,只能放牧,不适合种粮食。所以,那边是很缺粮食的。小麦,肯定受到他们的欢迎。用来换马,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比如,明朝时期的蒙古诸部,就特别渴望和明朝互市,用蒙古的马匹,和明朝交换粮食、盐、铁和布匹。大明军中的战马,多半是这么来的。
因此,和土耳其及波斯之间,用小麦换战马,两国肯定不会拒绝。唯一所要考虑的,就是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