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吴建昌都尉。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因坏章,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乃突围求救于刘备,解围。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繇轻慈,不用之。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以礼降。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刘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慈猿臂善射,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187年,因得罪州刺史,避难辽东。
193年,自辽东归家。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围攻,因曾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其母遣其往救,单骑乘夜伺隙杀入城中,孔融欲求援,告急于公孙瓒任命的平原相刘备,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严装饱食,待天明之后,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著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兵马互出防备。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明晨亦复如此,外围下人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又明晨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再没有站起戒备,于是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待得群贼觉知,太史慈已越重围,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抵达平原后,向刘备游说,刘备问:“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刘备枭雄,遇赵云时一副明君礼贤下士之貌,而遇太史慈则因孔子嫡孙,当世名士孔融的看重而惊讶,恐怕就因这话引得太史慈反感,没有选择追随他。刘备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都昌,贼众闻知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孔融得济无事,更加重视太史慈,赞道:“卿吾之少友也(你真是我的少年朋友啊)。”待归家,母亲也赞道:“很庆幸有你能报答孔北海的恩惠啊!”
195年,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离开辽东回来后,未与之相见,于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视刘繇,未去而孙策已攻至东阿。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必会笑我不识用人。”是以只令太史慈侦视军情。及至神亭,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其后太史慈守护刘繇败奔豫章,遁走于芜湖,逃入山中,而称丹杨太守。同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惟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太史慈即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后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孙策见慈,即为其解缚,握著其手说:“尚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卿当时将我生获,你会怎样处置我?”太史慈说:“不可知也。”孙策大笑,说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授以兵权,拜折冲中郎将。
后来刘繇丧于豫章,其部下士众万馀人无人可附,孙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兵众。左右皆说:“太史慈必北去而不还了。”孙策却深具信心:“若子义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更替其饯行送别至昌门,临行把著太史慈的手腕问:“何时能够回来?”太史慈答道:“不过六十日。”果然如期而返。
时有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海昏、建昌作左右共六县,并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兼治海昏,并督诸将共拒刘磐。刘磐自此绝迹不复为寇。后来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遂委以南方诸大事。
太史慈的射术史上有名。他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贯穿手腕,更反牢牢钉在楼棼上,围外万人无不称善。
曹操闻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书信,以箧封之,内无多物,而放了少量当归,寓意太史慈应当向其投诚,其见重如此。
206年病卒,享年四十一岁。太史慈临亡之时,叹息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七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孙权知道慈死,十分悼惜。子太史享嗣任,享字元复,历尚书、吴郡太守。官至越骑校尉。
《江表传》上孙策问太史慈道:“闻知卿昔日为郡太守劫州章,赴助于孔文举(融),请援于刘玄德(备),都是有烈义的行为,真是天下间的智士,但所托却未得其人。射钩斩袪,古人不嫌(管仲原是齐公子纠的属下,曾引弓射中公子小白<齐桓公>的钩带,然而小白日后仍以管仲为相;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出走奔翟,晋献公遣寺人披追之,更斩下重耳的衣袖,然而重耳仍能容赦寺人披)。孤是卿的知己,卿千万别忧虑会不如意啊。”,《论衡校释》上孙策又说:“龙要高飞腾空,必先阶其尺木。(龙适与雷电俱在树木之侧,雷电去,龙随而上,故谓从树木之中升天也。”)
评价:
《三国志》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吴历》:“(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江表传》:“(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吴建昌都尉。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因坏章,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乃突围求救于刘备,解围。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繇轻慈,不用之。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以礼降。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刘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慈猿臂善射,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187年,因得罪州刺史,避难辽东。
193年,自辽东归家。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围攻,因曾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其母遣其往救,单骑乘夜伺隙杀入城中,孔融欲求援,告急于公孙瓒任命的平原相刘备,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严装饱食,待天明之后,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著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兵马互出防备。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明晨亦复如此,外围下人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又明晨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再没有站起戒备,于是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待得群贼觉知,太史慈已越重围,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抵达平原后,向刘备游说,刘备问:“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刘备枭雄,遇赵云时一副明君礼贤下士之貌,而遇太史慈则因孔子嫡孙,当世名士孔融的看重而惊讶,恐怕就因这话引得太史慈反感,没有选择追随他。刘备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都昌,贼众闻知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孔融得济无事,更加重视太史慈,赞道:“卿吾之少友也(你真是我的少年朋友啊)。”待归家,母亲也赞道:“很庆幸有你能报答孔北海的恩惠啊!”
195年,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离开辽东回来后,未与之相见,于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视刘繇,未去而孙策已攻至东阿。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必会笑我不识用人。”是以只令太史慈侦视军情。及至神亭,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其后太史慈守护刘繇败奔豫章,遁走于芜湖,逃入山中,而称丹杨太守。同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惟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太史慈即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后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孙策见慈,即为其解缚,握著其手说:“尚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卿当时将我生获,你会怎样处置我?”太史慈说:“不可知也。”孙策大笑,说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授以兵权,拜折冲中郎将。
后来刘繇丧于豫章,其部下士众万馀人无人可附,孙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兵众。左右皆说:“太史慈必北去而不还了。”孙策却深具信心:“若子义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更替其饯行送别至昌门,临行把著太史慈的手腕问:“何时能够回来?”太史慈答道:“不过六十日。”果然如期而返。
时有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海昏、建昌作左右共六县,并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兼治海昏,并督诸将共拒刘磐。刘磐自此绝迹不复为寇。后来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遂委以南方诸大事。
太史慈的射术史上有名。他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贯穿手腕,更反牢牢钉在楼棼上,围外万人无不称善。
曹操闻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书信,以箧封之,内无多物,而放了少量当归,寓意太史慈应当向其投诚,其见重如此。
206年病卒,享年四十一岁。太史慈临亡之时,叹息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七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孙权知道慈死,十分悼惜。子太史享嗣任,享字元复,历尚书、吴郡太守。官至越骑校尉。
《江表传》上孙策问太史慈道:“闻知卿昔日为郡太守劫州章,赴助于孔文举(融),请援于刘玄德(备),都是有烈义的行为,真是天下间的智士,但所托却未得其人。射钩斩袪,古人不嫌(管仲原是齐公子纠的属下,曾引弓射中公子小白<齐桓公>的钩带,然而小白日后仍以管仲为相;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出走奔翟,晋献公遣寺人披追之,更斩下重耳的衣袖,然而重耳仍能容赦寺人披)。孤是卿的知己,卿千万别忧虑会不如意啊。”,《论衡校释》上孙策又说:“龙要高飞腾空,必先阶其尺木。(龙适与雷电俱在树木之侧,雷电去,龙随而上,故谓从树木之中升天也。”)
评价:
《三国志》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吴历》:“(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江表传》:“(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