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见状,连忙拍了拍皇后的手背,劝慰道:“皇后莫要胡思乱想。(小说文学网)我皇儿福薄,却也是早日脱离了这尘世苦海。世人都道皇帝好,又有谁知道当皇帝的心酸?即便是自己的亲兄弟也……”
“皇上是想起了……”皇后止住了伤感情坏,反过來劝说皇帝,“皇上你身子不好,就不要去想这些陈年旧事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这一次,缙南小王爷随大军出征,方才梁王在大殿上也极力进言,赫连长君在此战中立下关键大功,想來这缙南的实力,又要再胜从前了。”
“正是如此,朕才想起了当年的事情啊。如若缙南的势力再膨胀,恐怕要对付他们,就更难了。功高盖主,又是同出于皇室血脉,不得不防啊!否则,朕当年也不会……人老了,总是想起年轻时候欠下的那些债,当年先帝云归之前,也是这样,心心念念着一点一滴的小事。朕这是在走先帝的老路啊。”皇帝又叹了口气。
“皇上怎可这般胡思乱想?您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只是近來天气不好,您又忧心国事,所以才有些抱恙而已。如今前方战事结束了,国家稳定下來,皇上您也可以少操些心了。不过,若是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替皇上分担朝政,臣妾看,皇上便可安心休养,也未必不是好事。”皇后建议说。
皇帝得了些安慰,倒是沒那么忧愁,却还是皱着眉头问道:“那皇后以为,朝中谁人适合担此重任?”
“这……臣妾乃是后宫之人,不便插手朝政。这些事情,还是要皇上自己定夺才是,臣妾万万不敢多言。”皇后连忙推脱。
“如今以缙南为首的诸侯国日渐强大,江湖上又有不少庞大的流寇组织对我朝虎视眈眈,若是朕将朝政大权放手于外人,难保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真想要保险,还是交给自己人來做。朕最信任之人,也只有皇后你了。不过,皇后乃后宫之主,要忙于六宫事务,插手朝政又恐引起朝中非议。这倒是让朕……”皇帝为难地连声叹气,一副忧愁的模样。
“既然如此,那皇上何不考虑,再次立储呢?”皇后试探着问。
“立储?”皇帝对这个话題似乎颇有兴味,好像皇后这一句话正中他下怀,他便让皇后继续说下去。
见皇帝并未对这个话題表示反感,皇后也就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皇上不是担心诸侯国强大,影响到国之根本吗?依臣妾愚见,这各路诸侯蠢蠢欲动,究其原因怕也是关于皇上久未立储。这历史上有过皇位旁传的先例,若是皇上一日沒有定下太子,那同姓诸侯都是有机会的,他们自然也就虎视眈眈。若皇上定下储君人选,一來可以让诸侯断了念头,他们若是再有什么动静,那便是想造反,到时候要讨伐他们,师出有名,正中我们下怀。他们若是安安分分的,那对我们來说,也是一件好事。二來,国家战事刚刚平定,若是能早日定下储君,也可安定民心。”
皇后所言,句句正中皇帝心意,他不断地点头,肯定皇后的话。只是末了,他却还是无法决断,继而问道:“这个问題,朕不是沒有想过。自太子早夭之后,储位空悬多年,朕心里一直放不下。现在,朕的身体每况愈下,若是再不立储,日后朕要是有个什么意外,那岂不是要朝政大乱?朕在九泉之下,也无颜面对先祖啊!”
“皇上慎言!您乃真龙天子,有天神庇佑,万万不可往不好的方面想。皇上立储,不过是为了断绝诸侯的念头,稳定朝纲罢了。”皇后连忙说。
皇帝摇了摇头,也不多说,只是问道:“那皇后认为,朕的几位皇子之中,谁才是最适合储君之人呢?”
“这……立储乃国之大事,臣妾一介妇人,恐怕不变多言。”皇后仍是推脱说。
“皇后不必惶恐。这就是我们夫妻关起门來说的话,与朝政无关。朕只是想听听你对这些孩子的看法,给朕做做参考罢了,并未说就要因此盖棺定论。你是一国之母,而且,日后这些孩子无论是谁登上皇位,你都是顺理成章的西宫皇太后,所以,你的意见才是最中肯的,朕不愿去听那些嫔妃之言,你当是理解朕的苦心才是。”皇帝坚持说。
“皇上如此说來,臣妾倒是想到,那三殿下自小聪慧伶俐,其母柔妃也是温柔贤淑,深得皇上宠爱。三殿下勤奋好学,自身又有冲劲儿,朝堂上下无不对他夸赞有加呢。”皇后笑道。
“嗯。”皇帝点点头。“老三的确很聪明,对朝政也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就是有时候莽撞了一些,不过他做人做事果决狠辣,是兄弟们之中的佼佼者,这一点,倒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风范。”
“三殿下性子坚毅,臣妾也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选。那皇上为何还久久沒有下定决心?是什么困扰皇上呢?”皇后不解地追问道。
“老三手段毒辣,心性狭隘,朕是怕有朝一日,他一旦得势,这手足相残的悲剧,恐怕又要再次在我皇室上演了。都是朕的骨肉,朕就算在九泉之下,又怎么忍心……”皇帝唏嘘叹息了一声,很是无奈。
“可是,三殿下在朝上朝下的呼声都很高,就连臣妾这久居深宫之人也有耳闻。听说,民间还有人对三殿下直呼九千岁了,都说三殿下立储是迟早的事了。”皇后话音未落,皇帝忽然拔高了声调,反问一句:“九千岁?他区区一个皇子,竟然敢以九千岁自居?他倒是立过什么了不得的功劳,敢把这样的名头往自己身上搁?”
皇后沒想皇帝会突然震怒,连忙请罪:“是臣妾多嘴了。这些也都是从宫里的太监丫鬟们口中道听途说得來,信不得真。臣妾倒是觉得,三殿下是个可造之才,皇上万不可听信谣言,就错怪了三殿下。”
“哼!连宫中都有了这样的谣言?他的势力,倒是伸到朕的眼皮子底下來了!九千岁?朕还沒死,他都快跟朕同寿了,朕看他是急不可耐啊!他如此心浮气躁,朕看,要是让他打理朝政,朝堂还不得乱成什么样?哼。方才朕听梁王议事,也是头头是道,不如让梁王來试试,皇后你多多费心,从旁辅佐一下。以朕看來,这梁王倒也不像朕从前以为的那么无为。这孩子,稍作调,教,或许能够大有所为!”皇帝说罢,拂袖而去。
皇后抬起头來,看着皇帝怒气冲冲的背影,脸上掠过一丝冷笑。
“皇上是想起了……”皇后止住了伤感情坏,反过來劝说皇帝,“皇上你身子不好,就不要去想这些陈年旧事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这一次,缙南小王爷随大军出征,方才梁王在大殿上也极力进言,赫连长君在此战中立下关键大功,想來这缙南的实力,又要再胜从前了。”
“正是如此,朕才想起了当年的事情啊。如若缙南的势力再膨胀,恐怕要对付他们,就更难了。功高盖主,又是同出于皇室血脉,不得不防啊!否则,朕当年也不会……人老了,总是想起年轻时候欠下的那些债,当年先帝云归之前,也是这样,心心念念着一点一滴的小事。朕这是在走先帝的老路啊。”皇帝又叹了口气。
“皇上怎可这般胡思乱想?您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只是近來天气不好,您又忧心国事,所以才有些抱恙而已。如今前方战事结束了,国家稳定下來,皇上您也可以少操些心了。不过,若是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替皇上分担朝政,臣妾看,皇上便可安心休养,也未必不是好事。”皇后建议说。
皇帝得了些安慰,倒是沒那么忧愁,却还是皱着眉头问道:“那皇后以为,朝中谁人适合担此重任?”
“这……臣妾乃是后宫之人,不便插手朝政。这些事情,还是要皇上自己定夺才是,臣妾万万不敢多言。”皇后连忙推脱。
“如今以缙南为首的诸侯国日渐强大,江湖上又有不少庞大的流寇组织对我朝虎视眈眈,若是朕将朝政大权放手于外人,难保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真想要保险,还是交给自己人來做。朕最信任之人,也只有皇后你了。不过,皇后乃后宫之主,要忙于六宫事务,插手朝政又恐引起朝中非议。这倒是让朕……”皇帝为难地连声叹气,一副忧愁的模样。
“既然如此,那皇上何不考虑,再次立储呢?”皇后试探着问。
“立储?”皇帝对这个话題似乎颇有兴味,好像皇后这一句话正中他下怀,他便让皇后继续说下去。
见皇帝并未对这个话題表示反感,皇后也就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皇上不是担心诸侯国强大,影响到国之根本吗?依臣妾愚见,这各路诸侯蠢蠢欲动,究其原因怕也是关于皇上久未立储。这历史上有过皇位旁传的先例,若是皇上一日沒有定下太子,那同姓诸侯都是有机会的,他们自然也就虎视眈眈。若皇上定下储君人选,一來可以让诸侯断了念头,他们若是再有什么动静,那便是想造反,到时候要讨伐他们,师出有名,正中我们下怀。他们若是安安分分的,那对我们來说,也是一件好事。二來,国家战事刚刚平定,若是能早日定下储君,也可安定民心。”
皇后所言,句句正中皇帝心意,他不断地点头,肯定皇后的话。只是末了,他却还是无法决断,继而问道:“这个问題,朕不是沒有想过。自太子早夭之后,储位空悬多年,朕心里一直放不下。现在,朕的身体每况愈下,若是再不立储,日后朕要是有个什么意外,那岂不是要朝政大乱?朕在九泉之下,也无颜面对先祖啊!”
“皇上慎言!您乃真龙天子,有天神庇佑,万万不可往不好的方面想。皇上立储,不过是为了断绝诸侯的念头,稳定朝纲罢了。”皇后连忙说。
皇帝摇了摇头,也不多说,只是问道:“那皇后认为,朕的几位皇子之中,谁才是最适合储君之人呢?”
“这……立储乃国之大事,臣妾一介妇人,恐怕不变多言。”皇后仍是推脱说。
“皇后不必惶恐。这就是我们夫妻关起门來说的话,与朝政无关。朕只是想听听你对这些孩子的看法,给朕做做参考罢了,并未说就要因此盖棺定论。你是一国之母,而且,日后这些孩子无论是谁登上皇位,你都是顺理成章的西宫皇太后,所以,你的意见才是最中肯的,朕不愿去听那些嫔妃之言,你当是理解朕的苦心才是。”皇帝坚持说。
“皇上如此说來,臣妾倒是想到,那三殿下自小聪慧伶俐,其母柔妃也是温柔贤淑,深得皇上宠爱。三殿下勤奋好学,自身又有冲劲儿,朝堂上下无不对他夸赞有加呢。”皇后笑道。
“嗯。”皇帝点点头。“老三的确很聪明,对朝政也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就是有时候莽撞了一些,不过他做人做事果决狠辣,是兄弟们之中的佼佼者,这一点,倒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风范。”
“三殿下性子坚毅,臣妾也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选。那皇上为何还久久沒有下定决心?是什么困扰皇上呢?”皇后不解地追问道。
“老三手段毒辣,心性狭隘,朕是怕有朝一日,他一旦得势,这手足相残的悲剧,恐怕又要再次在我皇室上演了。都是朕的骨肉,朕就算在九泉之下,又怎么忍心……”皇帝唏嘘叹息了一声,很是无奈。
“可是,三殿下在朝上朝下的呼声都很高,就连臣妾这久居深宫之人也有耳闻。听说,民间还有人对三殿下直呼九千岁了,都说三殿下立储是迟早的事了。”皇后话音未落,皇帝忽然拔高了声调,反问一句:“九千岁?他区区一个皇子,竟然敢以九千岁自居?他倒是立过什么了不得的功劳,敢把这样的名头往自己身上搁?”
皇后沒想皇帝会突然震怒,连忙请罪:“是臣妾多嘴了。这些也都是从宫里的太监丫鬟们口中道听途说得來,信不得真。臣妾倒是觉得,三殿下是个可造之才,皇上万不可听信谣言,就错怪了三殿下。”
“哼!连宫中都有了这样的谣言?他的势力,倒是伸到朕的眼皮子底下來了!九千岁?朕还沒死,他都快跟朕同寿了,朕看他是急不可耐啊!他如此心浮气躁,朕看,要是让他打理朝政,朝堂还不得乱成什么样?哼。方才朕听梁王议事,也是头头是道,不如让梁王來试试,皇后你多多费心,从旁辅佐一下。以朕看來,这梁王倒也不像朕从前以为的那么无为。这孩子,稍作调,教,或许能够大有所为!”皇帝说罢,拂袖而去。
皇后抬起头來,看着皇帝怒气冲冲的背影,脸上掠过一丝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