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百度直接搜索关键词 】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荐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后面!!
煤渣公路不同于现在意义上的公路,它也仅仅是将凹凸不平的地面铺设平整,在下雨天不至于让路面泥泞不堪,也很好的保证下雨过后路面的平整,但是这个煤渣路老一辈人估计都还有印象,那时候没啥好材料,煤渣铺路,成本低廉,不过一路走回家,到家门口就得换鞋了,不然你家也变成煤渣窝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看不出煤渣公路与现代公路有什么区别,但是当护卫队们走到中午的时候,鞋底上带的煤渣已经成为了抬脚的**烦,再加上每名士兵还要背负自己的被褥枪械以及三天的三天的伙食,负重已经达到了三十公斤,护卫队员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
徐卫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五,正值炎炎夏日的时候,再加上南方气候普遍的湿度大,行军容易中暑,不过第一天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几名护卫队员发生中暑事件,虽然这个比例相对于两万多人的总数来言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徐卫对此非常重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徐卫就改变了行军的方式,将行军的时间改为清晨和傍晚,甚至在夜间也要到夜里十点钟的时候才能够休息,而在中午最热的时候选择休息。
如果只按照地图上的直线距离,长沙距离花垣砦的路程大约是九百里,不过整个行程的地形却是不一样的,所以徐卫规定在一马平川的地方一日要行一百二十里,而在山路的地方只需要每日行程八十里就可以了。
与现代意义的长沙市不同,清朝的长沙府在地域上要大得多,与永绥直隶厅只隔着辰州府和乾州直隶厅,而由于电报人员的缺乏,湖南地区只有在府、州、直隶厅等县以上的行政区域才被拉上了电报,所以有一半的距离徐卫不得不予长沙和永绥直隶厅切断联系。
当徐卫到达辰州府的时候已经是第七天的上午,从辰州府的电报局中徐卫了解到在花垣砦的土匪已经聚集到了三万人,相对于此时只有八十多万人口的庞大的湘西地域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估计已经是湘西乃至四川和贵州东部所有的土匪势力了。
这三万人来自几百家势力,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有的是从以前平定苗乱的官军手中缴获的老式单打一火枪,还有的是从前明遗传下来的鸟枪、抬枪,更多的是刀枪剑戟等冷兵器,不过他们却有着比护卫队威力更大的武器,臼炮。
土匪的臼炮是一种老式的用**发射实弹的青铜炮,虽然只有两门,却是护卫队目前最大的威胁。
隋勇告诉徐卫,花垣砦外的土匪在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不过此时花垣砦已经有四千四百多人的护卫队和三百多条步枪以及八挺马克沁重机枪,所以土匪的试探性进攻不仅没有使一个护卫队员出现伤亡外,反而损失了几十个土匪,如果不是隋勇害怕暴漏重机枪这个王牌,或许土匪会死更多的人。
就在今天隋勇给徐卫发电报的时候,土匪刚结束了他们的第一次正式进攻,这次土匪也不知道是根据哪一个狗头军师的建议,竟然玩起了围三缺一的打法,将三万多的土匪分成三波分别布置在花垣砦的西南北三门,唯独留下让护卫队能够逃往长沙的东门。
土匪目前进攻花垣砦的方法依然是最老式的云梯攻城的方法,而前期到达的那些土匪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城外大肆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作为花垣砦的总指挥,隋勇也是第一指挥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他根据土匪的围攻方向,将三千六百护卫队分散在西南北三座城墙上,而在土匪暂时没有进攻的东门只安置了四百护卫队和二十多支步枪以及一挺马克沁重机枪,而剩余的四百人则被他编制为后备队。
由于缺少足够的步枪,护卫队虽然具有火力上的优势依然不能将蜂拥而来的土匪阻挡在城墙之外,进攻的土匪虽然没有什么进攻的章法,却悍不畏死,一度爬到花垣砦的城墙上,与手持木枪刺刀的护卫队短兵相接。
值得一提的是,徐卫让生活委员在护卫队内的洗脑非常成功,几乎所有的护卫队员都对徐卫的抚恤制度信任非常,都将徐卫视为再生父母,甘于为徐卫卖命。
这些护卫队员在面对对人的时候都是奋不顾身,尤其是在和土匪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更是超越了一个新兵应由的素养。
除了土匪的悍不畏死和护卫队缺少足够的枪械外,被徐卫寄予厚望的马克沁重机枪却没有表现出当年在南中非洲罗得西亚所表现的恐怖杀伤力。
当年英**队与南中非洲罗得西亚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一支五十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四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五千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三千多人,也就是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这一丰功伟绩,才使得徐卫冒险从欧洲订购这些枪械的。
根据隋勇发来的电报,马克沁重机枪虽然依然算得上是一个大杀器,但它的弹药消耗却是非常惊人的,就在上午土匪两个小时的进攻中,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将库存的五十万发子弹消耗了将近四十万,而消灭的土匪据初步估计也就只有三千人多点,其中还有步枪和刺刀杀伤的土匪,平均一百发子弹才能杀伤一名土匪,也不知道当年五十人的英国小队到底带了多少子弹才将麦塔比利·苏鲁士人消灭三千多人。
跟随徐卫到电报局的还有英国教官的队长布鲁斯,徐卫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告诉了这个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中校。
布鲁斯告诉徐卫,马克沁重机枪对射击手的熟练度要求非常高,护卫队之所以消耗这么多的子弹更多的是这些子弹被打在了空中和人的空隙之间,并且机枪手在瞄准和转移的时候依然在浪费着子弹,而且马克沁重机枪在扫射的时候大多都是只扫射到前面的敌人,后面的敌人就会在前面人员的掩护下进攻,就是因为马克沁有着这样的缺点,英国的军队才没有大规模装备它。
布鲁斯的话让徐卫暮然惊醒,此时全世界的军队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马克沁重机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尽管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崛起,大量的士兵受到的训练还是以步枪和刺刀来进行攻击。
攻击一方的士兵发起冲锋,越过双方战壕间的中间地带,抵达敌方战壕,在近身战斗中消灭敌人。
冲锋过程中的士兵,看似很容易被当时的马克沁机枪所射杀,其实不然,如果从正面向冲锋的士兵射击,收效甚微。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用二百五十个气球代表冲锋的士兵,将气球悬浮在一个不同的高度,每个气球相距两米,散布在一个一百多米宽,纵深几米的范围内,由一名熟练的机枪射手在四百米外用重机枪从正面射击二百五十发子弹。
结果二百五十发子弹仅仅打中了三十七个气球,很多子弹都打到了气球间的空缺中,并且射手在每击中一个气球后还要重新瞄准一次,在重新瞄准的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在真正的战斗中敌人会很快的冲上来的。
而把机枪摆放在这二百五十个气球的侧翼,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放眼望去,差别就相当的明显,二百五十个气球窄正面,长纵深,大大增加了目标的密集度,同样的一个射手,结果就是大屠杀,很多时候一发子弹就能击中几个气球,二百五十发子弹,击中了二百四十个气球。
用机枪从侧翼向冲锋的敌人射击,敌人插翅难逃,而如果用两挺机枪在左右两个侧翼射击,形成交叉火力,那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德国人首先把它运用到了战场。
1915年7月1日,英国和盟国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先发制人的用大炮轰击德军阵地,但德国机枪手藏在地堡里。
英国步兵发起冲锋时,德国人迅速进入预设位置,但并不立即射击,当英国步兵进入致命区域,也就是机枪手的侧翼和交叉火力范围时才开火,就这样英国步兵被侧翼的机枪交叉火力彻底消灭了。
索姆河战役首日造成英军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冲锋的英军全部冲进了交叉火力网里,两万名官兵丧生,冲锋成了自杀,从此世界大战坠落成血腥的僵局。
如果想让花垣砦的护卫队更多的杀伤土匪,那么护卫队的机枪必须安置在交叉位置,当然,以古人的聪明才智早就想到了这种交叉火力的防御模式,于是在城门上设置了一种可以交叉从三方面交叉进攻的瓮城,但是那只是在大城市中才有的设计,像花垣砦这样的小城,有的只是平直的城墙。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荐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后面!!
煤渣公路不同于现在意义上的公路,它也仅仅是将凹凸不平的地面铺设平整,在下雨天不至于让路面泥泞不堪,也很好的保证下雨过后路面的平整,但是这个煤渣路老一辈人估计都还有印象,那时候没啥好材料,煤渣铺路,成本低廉,不过一路走回家,到家门口就得换鞋了,不然你家也变成煤渣窝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看不出煤渣公路与现代公路有什么区别,但是当护卫队们走到中午的时候,鞋底上带的煤渣已经成为了抬脚的**烦,再加上每名士兵还要背负自己的被褥枪械以及三天的三天的伙食,负重已经达到了三十公斤,护卫队员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
徐卫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五,正值炎炎夏日的时候,再加上南方气候普遍的湿度大,行军容易中暑,不过第一天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几名护卫队员发生中暑事件,虽然这个比例相对于两万多人的总数来言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徐卫对此非常重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徐卫就改变了行军的方式,将行军的时间改为清晨和傍晚,甚至在夜间也要到夜里十点钟的时候才能够休息,而在中午最热的时候选择休息。
如果只按照地图上的直线距离,长沙距离花垣砦的路程大约是九百里,不过整个行程的地形却是不一样的,所以徐卫规定在一马平川的地方一日要行一百二十里,而在山路的地方只需要每日行程八十里就可以了。
与现代意义的长沙市不同,清朝的长沙府在地域上要大得多,与永绥直隶厅只隔着辰州府和乾州直隶厅,而由于电报人员的缺乏,湖南地区只有在府、州、直隶厅等县以上的行政区域才被拉上了电报,所以有一半的距离徐卫不得不予长沙和永绥直隶厅切断联系。
当徐卫到达辰州府的时候已经是第七天的上午,从辰州府的电报局中徐卫了解到在花垣砦的土匪已经聚集到了三万人,相对于此时只有八十多万人口的庞大的湘西地域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估计已经是湘西乃至四川和贵州东部所有的土匪势力了。
这三万人来自几百家势力,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有的是从以前平定苗乱的官军手中缴获的老式单打一火枪,还有的是从前明遗传下来的鸟枪、抬枪,更多的是刀枪剑戟等冷兵器,不过他们却有着比护卫队威力更大的武器,臼炮。
土匪的臼炮是一种老式的用**发射实弹的青铜炮,虽然只有两门,却是护卫队目前最大的威胁。
隋勇告诉徐卫,花垣砦外的土匪在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不过此时花垣砦已经有四千四百多人的护卫队和三百多条步枪以及八挺马克沁重机枪,所以土匪的试探性进攻不仅没有使一个护卫队员出现伤亡外,反而损失了几十个土匪,如果不是隋勇害怕暴漏重机枪这个王牌,或许土匪会死更多的人。
就在今天隋勇给徐卫发电报的时候,土匪刚结束了他们的第一次正式进攻,这次土匪也不知道是根据哪一个狗头军师的建议,竟然玩起了围三缺一的打法,将三万多的土匪分成三波分别布置在花垣砦的西南北三门,唯独留下让护卫队能够逃往长沙的东门。
土匪目前进攻花垣砦的方法依然是最老式的云梯攻城的方法,而前期到达的那些土匪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城外大肆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作为花垣砦的总指挥,隋勇也是第一指挥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他根据土匪的围攻方向,将三千六百护卫队分散在西南北三座城墙上,而在土匪暂时没有进攻的东门只安置了四百护卫队和二十多支步枪以及一挺马克沁重机枪,而剩余的四百人则被他编制为后备队。
由于缺少足够的步枪,护卫队虽然具有火力上的优势依然不能将蜂拥而来的土匪阻挡在城墙之外,进攻的土匪虽然没有什么进攻的章法,却悍不畏死,一度爬到花垣砦的城墙上,与手持木枪刺刀的护卫队短兵相接。
值得一提的是,徐卫让生活委员在护卫队内的洗脑非常成功,几乎所有的护卫队员都对徐卫的抚恤制度信任非常,都将徐卫视为再生父母,甘于为徐卫卖命。
这些护卫队员在面对对人的时候都是奋不顾身,尤其是在和土匪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更是超越了一个新兵应由的素养。
除了土匪的悍不畏死和护卫队缺少足够的枪械外,被徐卫寄予厚望的马克沁重机枪却没有表现出当年在南中非洲罗得西亚所表现的恐怖杀伤力。
当年英**队与南中非洲罗得西亚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一支五十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四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五千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三千多人,也就是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这一丰功伟绩,才使得徐卫冒险从欧洲订购这些枪械的。
根据隋勇发来的电报,马克沁重机枪虽然依然算得上是一个大杀器,但它的弹药消耗却是非常惊人的,就在上午土匪两个小时的进攻中,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将库存的五十万发子弹消耗了将近四十万,而消灭的土匪据初步估计也就只有三千人多点,其中还有步枪和刺刀杀伤的土匪,平均一百发子弹才能杀伤一名土匪,也不知道当年五十人的英国小队到底带了多少子弹才将麦塔比利·苏鲁士人消灭三千多人。
跟随徐卫到电报局的还有英国教官的队长布鲁斯,徐卫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告诉了这个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中校。
布鲁斯告诉徐卫,马克沁重机枪对射击手的熟练度要求非常高,护卫队之所以消耗这么多的子弹更多的是这些子弹被打在了空中和人的空隙之间,并且机枪手在瞄准和转移的时候依然在浪费着子弹,而且马克沁重机枪在扫射的时候大多都是只扫射到前面的敌人,后面的敌人就会在前面人员的掩护下进攻,就是因为马克沁有着这样的缺点,英国的军队才没有大规模装备它。
布鲁斯的话让徐卫暮然惊醒,此时全世界的军队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马克沁重机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尽管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崛起,大量的士兵受到的训练还是以步枪和刺刀来进行攻击。
攻击一方的士兵发起冲锋,越过双方战壕间的中间地带,抵达敌方战壕,在近身战斗中消灭敌人。
冲锋过程中的士兵,看似很容易被当时的马克沁机枪所射杀,其实不然,如果从正面向冲锋的士兵射击,收效甚微。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用二百五十个气球代表冲锋的士兵,将气球悬浮在一个不同的高度,每个气球相距两米,散布在一个一百多米宽,纵深几米的范围内,由一名熟练的机枪射手在四百米外用重机枪从正面射击二百五十发子弹。
结果二百五十发子弹仅仅打中了三十七个气球,很多子弹都打到了气球间的空缺中,并且射手在每击中一个气球后还要重新瞄准一次,在重新瞄准的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在真正的战斗中敌人会很快的冲上来的。
而把机枪摆放在这二百五十个气球的侧翼,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放眼望去,差别就相当的明显,二百五十个气球窄正面,长纵深,大大增加了目标的密集度,同样的一个射手,结果就是大屠杀,很多时候一发子弹就能击中几个气球,二百五十发子弹,击中了二百四十个气球。
用机枪从侧翼向冲锋的敌人射击,敌人插翅难逃,而如果用两挺机枪在左右两个侧翼射击,形成交叉火力,那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德国人首先把它运用到了战场。
1915年7月1日,英国和盟国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先发制人的用大炮轰击德军阵地,但德国机枪手藏在地堡里。
英国步兵发起冲锋时,德国人迅速进入预设位置,但并不立即射击,当英国步兵进入致命区域,也就是机枪手的侧翼和交叉火力范围时才开火,就这样英国步兵被侧翼的机枪交叉火力彻底消灭了。
索姆河战役首日造成英军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冲锋的英军全部冲进了交叉火力网里,两万名官兵丧生,冲锋成了自杀,从此世界大战坠落成血腥的僵局。
如果想让花垣砦的护卫队更多的杀伤土匪,那么护卫队的机枪必须安置在交叉位置,当然,以古人的聪明才智早就想到了这种交叉火力的防御模式,于是在城门上设置了一种可以交叉从三方面交叉进攻的瓮城,但是那只是在大城市中才有的设计,像花垣砦这样的小城,有的只是平直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