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总的来说,九寺边缘化的进程不会就此反转,当年的大司农之职不可能再重现于世。
司农寺的其他职务最主要的还是为皇室服务。
比如说为皇家的祭祀,庆典之类进奉各种野物,畜产,果蔬等等,司农寺的京城苑监掌管着皇宫园林,四方苑监则监管各处行宫园林。
司竹监则掌植竹,苇等事,供宫中百司帘篚之属,岁以笋供尚食。
庆善,石门,温泉汤等监,也各有职司,都是为宫中服务的下监。
如果说户部是外朝大总管的话,太常寺,司农寺等就是围绕着宫中贵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角色。
即便权及于外朝,也是视情况而定,并不稳固。
鸿胪寺是个特例,不能等同视之,而且鸿胪寺也掌有皇家宴客之职。
当初李破重设司农寺的本意就是户部管的太多,分散了精神,于农事上做的不够好,便以司农寺分户部之权。
另外就是让苏亶那个官迷消停一些,别老是惦记着加官进爵,把本职工作做好,司农寺就是鞭策之用。
窦光大一个人还嫌单薄了些,跟苏亶打不了擂台,不过要是后面有皇帝背书的话,苏亶也就不敢明目张胆的为难司农寺了。
你看现在窦光大都来主动汇报今年农事的规划了,做的计划还挺详尽周全,并得到了户部的支持。
如果还是户部在管着,肯定得到二月的小朝会上才能见到这些东西,等到三月上大朝宣布,时间就很紧张,却已经成为了户部的惯例。
如今一旦交到司农寺手中,效率立马提了一格,这大致上就相当于鲶鱼效应了,李破很是满意。
至于园林……先让司农寺拿汉长安练练手吧,那边的园林很多,让窦诞派人过去整理一番。
新长安整个都建在龙首原上面,如今古迹不多,汉长安应该能发挥一下作用,文人墨客来到这里,总要有个抒发情绪的地方吧?
好像当初跟杜伏威说话的时候,杜伏威就曾提到过,说出去游玩踏青什么的,没找到什么好地方。
你瞅瞅,还是新长安太新鲜了,没有历史沉淀,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汉长安左近就很不错,所以他跟元朗说的那些都是真心话,把那里的宫殿群落从皇家禁苑中删除掉,开放给人们,应该是个好主意。
这会司农寺就能用得上了,那边的园林,温泉之类的遗址不少,让司农寺的人练练手,看看效果再说其他。
…………
正月里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别的,而是今年跟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的会盟之事,举办地点两边还没有商量好,大致上就是榆林方向了,两边离着都近。
时间很紧,会盟定下来之后,还要商议会盟期间两家需要议论的事项,没有谁愿意在这样的事情上搞什么突然袭击。
因为大方向上依旧是两家盟好,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进行友好磋商才是正经,你在盟会之上突然提出另外的条件,会被视作非常不友好的举动。
突厥人要是这么干了,李破便会当面质问突厥可汗,态度上会表现出完全的强硬姿态,大唐如果这么做了,估计对方的反应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那么会盟的主旨就会变了味道,双方猜忌之下,可能都以为对方有了翻脸的意思,那就太不美妙了。
会盟就此失去了意义,跑那么远去跟人吵一架,然后各操刀枪,恢复到以前的敌对状态,那还会个什么盟?
所以说两家在会盟之前都会提出建议,熟知对方所求,然后在会盟之地展开讨论,一件件的解决掉这些关乎两国的大事。
上次会盟的时候明显就很仓促,两边也没什么经验,各怀戒心,气氛实在算不上友好,最后还闹出了人命。
不过说实话,大唐表现的更好一些,因为中原归于一统,开国之君在位,所以对外的时候上下一心,辅佐君王成事。
突厥人那边就比较混乱,有人竟然还想破坏掉两国会盟,显示出来的就是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对内掌控力不足的问题。
时隔三载,两国君王再次会面,应该各有不同,只是面对蒸蒸日上的大唐,突厥那种松散的部落联盟的体制,缺陷之处估计会表露的更加明显。
一个帝国的崩溃,往往源于内部,突厥这种草原帝国不会有任何的例外。
当李破梳理好内部之后,他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既然短时间内两国不用刀兵相向,那么想方设法在内部瓦解对方……
…………
突厥比匈奴要强盛的多,因为它建立了初步的官僚体制,有了自己的语言,甚至可以说诞生了些文明的征兆。
这都是匈奴和柔然比不了的……
可话说回来,它同样和其他游牧帝国一样,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缺点,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并和中原王朝往来相争,本质上不在于其他什么,就在于地理环境和游牧民族的特性上面。
这无疑是个古老的话题,南北的人们却依旧无法摆脱他们的宿命,甚至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这个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没有了突厥人,还有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南边的中原王朝更是顽强,就算你得到我的人我的心,最终屹立在那片土地上的依旧是汉人,你说神奇不神奇?
…………
“两国接连会盟,可以商谈之事越来越多,鸿胪寺,礼部都要选些人出来,去突厥常驻,三五年一换。
北边的大事小情以后要探查明白,你们看突厥人做的就比咱们强,多年以前就派人到长安,一直没走。
你们啊,也不能总是觉得突厥人除了放牧,通商,骑着马到处抢掠就没什么别的事干了,你们可要知道,突厥王庭的主人是前朝公主。
她以一女子之身而御突厥各部,那是能用常理测度的吗?人家也在颁布政令,进行各种鼎革,想把突厥治理的欣欣向荣。
这就很不得了,派人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才能做到知己知彼,遇事也能有的放矢嘛……”
这就是李破在正月里临时举行的一次小朝会上发表的讲话。
此次小朝会是专门讨论夏天跟突厥会盟之事的,有了第一次会盟的经验,时间虽然紧迫了些,听到消息的时候臣下们大多也没什么准备。
然而大家却再无其他议论,不像第一次会盟时那样,该不该又有没有那个必要去与突厥可汗相见都是个需要仔细讨论的大问题。
当时有鉴于杨广东游西逛的恶劣先例,朝中反对的声音是不小的。
如今就没那么麻烦了,有些人甚至觉得与突厥人定期盟会是个不错的主意,在盟会上能够比较平和的解决两国争端,面对面的商谈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达成共识。
同时也能踏实两国交往的基础。
其实根本上还是没有了突厥汗国的威胁,这些年大唐进行的各种军事行动都很顺畅,尤其是东海战事。
突厥人只是稍稍拖了点后腿,李靖等人应对得当,并没有影响到战事的进程。
如果当年杨广能够善待始毕可汗,说不定……
好吧,历史没有如果,当年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也和突厥没多大关系。
可今时今日,以大唐的国力,东海战事的顺利结束,前提条件无可置疑,那就是与突厥修好,才能一举荡平东海。
没有人能够想到,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唐,开国之后的诸般战事都呈现出碾压式的模样,先破突厥,再回过头来扫清周边,同样能够缔造出一个强盛无比的大唐帝国。
不过皇位上换了人,执行的策略也就变了样子……
蝴蝶扇起的飓风,正在亚洲大陆上肆虐,并疯狂的向外蔓延,历史的进程已非不可动摇,正在渐渐而坚定的转变方向。
只是李破本身并非标新立异之人,一开始他便觉得想要自己的大唐和记忆中那个重合起来,最为省时省力的做法就是一切照旧。
有名有姓的那些人才该任用的任用,记得的那些政策该执行的执行,应该是不会错的。
毕竟人家李渊父子走出了一条八车道,你要是给弄成两车道,那就太坑人了,只有把八车道变成十六车道,才不枉他来这里走上一遭。
所以继承中掺杂了他自己的理解,也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上,看上去还不错,还是能给后人留下些丰厚的财产的。
…………
皇帝的指示毫不意外的得到了臣下们的拥护。
其实这些年去到突厥的人已经不少了,从宇文歆到高表仁,独孤开远,每次去到突厥王庭,都会留下点人作为联络之用。
只不过没那么正式,不足以跟突厥权贵们商议国事,因为他们没那个权力决定什么,最多就是送点礼物,在王庭中的权贵中间走动走动罢了。
这也和朝中高官不愿意跑到突厥吃风受苦有着关系,不过现在皇帝一声令下,那些想要建功,并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的人便会涌现出来……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