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道督查使都派下去了,他们有重定刑案,监察地方官吏,以及奏事之权,放在刑部下面有点不合适,朕觉得不如立一个督查使司,由专人掌管,你们觉得如何?”
一句话下来,三个人都不说话了。
督查使是个新出现的职位,职责上看着有点像巡游御史,只不过他们不会走动,而是驻足于地方,品级上和各地总管并列,属于地方高官之列。
说起来他们并无实权,但他们说的话却可以直达朝中,是朝廷悬在地方官吏头上的一柄利剑,谁要是敢不拿他们当回事,那一定是吃饱了撑的,上赶着找死。
之所以有督查使之职,还在于皇帝在天下设道,于是督查使应运而生。
现在大家还看不出太多的东西,主要还是觉得有鉴于大业末年,地方豪族掌控官府,横行不法,设下督查使衙门,为的就是清除旧弊,让地方上的官员们都收敛一些。
督查使派下去,是由吏部和刑部共管,权责的解释权归于中书省,如果在朝中设下督查使司的话……
其他不说,御史们首先就要不乐意,大家的职能有很大的重叠之处,而刑部那边也有的话说,地方上的刑案以往直接可以报到刑部,复审之权则归于大理寺。
如果发生重大刑案,便由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共议,这也就是所谓的三司会审,能够来到这一步的,那就都不是一般人和一般案件,多数都是谋反,官场窝案之类的大案。
比如当年的刘文静案,杨文干谋反案,还有李破登基之后的高慎一案,都是这个待遇……
如今中间插进一个各道督查使,已经让刑部和地方隔了一层,若再设下督查使司,那不乱套了吗?
温彦博想了半天,开口道:“陛下,臣觉得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御史台检举枉法,弹劾百官,大理寺,刑部问案于官民,那督查使司做什么?”
李破笑笑,“那就把御史台和督查使司合在一处,另设都察院,以前朝中监察地方要派御史或重臣巡视,往往中间会有中断,让地方官员不知朝廷威严。
如今设下督查使,于朝中管理地方有所便利,可朝中管理起来还是有些乱,朕看和御史台合在一起倒也合适,你们说呢?”
几个人又沉默了下来,督查使并入御史台,御史台权责立时大增,这是皇帝早就想好了的事情还是临时起意?
他们不知道的是,都察院其实是后来王朝的机构,正是替代御史台所设,因鉴于贪腐盛行,于是加强了御史台的监察权力。
同时也是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之一……
李破确实已经想好了,主要还是着眼于科举不很完善,舞弊之事颇多,加之立国未久,官员们还没有收拢心思,想尽量的进行监督。
这会本来又该是封德彝发挥的时间了,可惜这厮喝多了,脑袋有点不清醒。
率先说话的换成了萧禹,“陛下圣明,此举正合其时,只是陛下能不能容臣等回去商量一下……尤其是都察院,陛下是怎么想到的这个名字?听着不很端严,设下之后难免有损其威吧?”
李破想了想道:“那卿等就回去议一议……”
………………
君臣吃吃喝喝,说的没几句闲话,等温彦博三人出了甘露殿的时候,温彦博和萧禹都是一脑门的官司,唯有封德彝比较轻省。
那些事和门下省大多没什么关联,门下省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很难涉及实务,一些重大的事情他们也带张嘴巴就成。
看着醉醺醺的封伦,晃晃悠悠的被人搀扶着走了,其他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羡慕。
……………………
楚国夫人府,待正厅。
大理寺卿长孙无忌正与自己的妹妹长孙氏说话。
长孙无忌来访,府中主人李秀宁只是露了一面便走了,留下了他们兄妹两人说话。
长孙无忌看了看妹妹,觉得她气色还不错,之前独居在自己府中的时候,总是恹恹的,什么都提不起兴致,久了肯定要生病。
此时看上去就要好了许多,他心里暗叹了一声,悔不当初啊,那时他在洛阳要是没有跟秦王李世民交从往来,妹妹也不会跟李世民相见。
本来是一桩很好的姻缘,万万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
他与妹妹自小相依为命,感情上那就不用说了,所以愈发觉得对不起妹子。
长孙氏……怎么说呢,身姿窈窕,本来还有些丰腴之态,经过这几年的波折之后,却是硬生生瘦了一圈,看上去便有些柔弱。
不过她是地道的鲜卑人长相,皮肤要比汉人白皙的多,五官深刻,眸有异色,她的骨架很大,身体凹凸有致,和寻常汉家女子比起来,足可称之为夸张。
而鲜卑人的血脉,总是隐藏着许多彪悍,暴戾的因子,所以她虽然看上去总是有点提不起精神,蔫蔫的,却和凄凄惨惨戚戚不沾边。
………………
长孙无忌问了问妹妹的饮食起居。
问的多了,长孙氏不由一笑道:“阿哥鲜有如此唠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这里受了什么委屈呢……阿哥今日来此,可是要接我回去的?”
长孙氏开口道,她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沙哑,音量却绝对不小,吐字清晰,好像有一种力量蕴含在里面,让人不得不来倾听。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什么都瞒不过阿妹,你在这里久住,我还是有些……也不很方便,不如随我归家……”
他的话随即便被妹妹打断,“阿哥与叔父和好了?”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道:“咱们看来要另立门户了,不过也没什么,这些年咱们与他们也没太多的往来,只要他们不来打扰,就当他们是陌路之人吧。”
这话可糊弄不了长孙氏,她毕竟是当过秦王妃的人,只是现在她对朝中局势不很了解罢了。
于是话题又转了回来,长孙氏斟酌着道:“阿哥还是自己保重一些吧,不用以我为念,我在这里住的挺好的……
阿哥应该晓得,国朝更替,多少人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虽然苦了些,可还有兄长在,老天对我已是不薄,不用奢求太多。
兄长以前常说些大道理,如今许是关心则乱,以阿哥与我的身份,现在还能平平安安的说些话,足可见当今的度量,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不用想的太多。
我现在帮不上阿哥什么,还让阿哥牵挂,唯望阿哥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那我在这里住的也就会安心一些,阿哥你说是不是?”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长孙无忌听了却是欲言又止,左右瞅了瞅,露出了些蟊贼模样,见没什么人,他才压低了声音道:“仕途之上不用阿妹费心,一切都还顺利,那边也已偃旗息鼓,不来与我为难了,所以才想接阿妹回去。
就是吧……”
长孙无忌抬头看了看侧耳倾听的妹子,这才尴尬的道:“就是陛下时常会来府中,我怕……”
长孙氏一下挺起腰身,胸前更显伟大,有些羞恼的瞪了兄长一眼,病弱之势立去,随即显露出了些威风。
“府中那么多女子,当年都是备受宠爱,凭什么我便会落在旁人眼中?阿哥还是想点别的吧……
这些日子舅父,阿姐都曾派人过来探望,那边既然断绝了往来,阿哥不如与舅家重新走动,我听说现在高氏,王氏也颇零落,正是结好之机。”
长孙无忌兄妹其实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
她们嫁的人可都不简单,长姐嫁的是前隋上柱国,魏国公王韶,晋阳王氏中人,如今王韶已殁,长子王士隆前些年也病殁于洛阳,但这一支的人还在。
另一位嫁给了左领军卫将军张琮,张琮是武威人,有冠于三军之勇,更是李渊的太原旧人之一。
他曾随李世民平薛举,薛仁杲父子,也曾转战蜀中,还领兵与汉王战于河畔过,是天策府将领之中很拔尖的一位。
在李渊时便受上开府,骠骑将军……
如今张琮和其他人差不多,都待在京师找寻机会,却一直不得外出领兵。
所以说长孙无忌兄妹现在看上去孤苦伶仃的没什么外援,可贵族就是这样,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之前不曾来往,那是因为不敢走近,生怕受了连累或者是连累于旁人,如今他们都仕途有所起色,风声也渐渐过去了,倒是可以走动起来。
比如说大家听说长孙氏住进了楚国夫人府,就算有所顾忌,自己不好出面,也都纷纷派人前来探望。
算不上什么雪中送炭,报团取暖的意味倒是很重。
看着妹子反过来为自己操心,长孙无忌很是心酸,不由暗自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再努力一些,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了,才能护得家小周全。
………………
长孙兄妹两个在这里窃窃私语,府中后宅当中,李秀宁也见到了一位远路归人。
一句话下来,三个人都不说话了。
督查使是个新出现的职位,职责上看着有点像巡游御史,只不过他们不会走动,而是驻足于地方,品级上和各地总管并列,属于地方高官之列。
说起来他们并无实权,但他们说的话却可以直达朝中,是朝廷悬在地方官吏头上的一柄利剑,谁要是敢不拿他们当回事,那一定是吃饱了撑的,上赶着找死。
之所以有督查使之职,还在于皇帝在天下设道,于是督查使应运而生。
现在大家还看不出太多的东西,主要还是觉得有鉴于大业末年,地方豪族掌控官府,横行不法,设下督查使衙门,为的就是清除旧弊,让地方上的官员们都收敛一些。
督查使派下去,是由吏部和刑部共管,权责的解释权归于中书省,如果在朝中设下督查使司的话……
其他不说,御史们首先就要不乐意,大家的职能有很大的重叠之处,而刑部那边也有的话说,地方上的刑案以往直接可以报到刑部,复审之权则归于大理寺。
如果发生重大刑案,便由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共议,这也就是所谓的三司会审,能够来到这一步的,那就都不是一般人和一般案件,多数都是谋反,官场窝案之类的大案。
比如当年的刘文静案,杨文干谋反案,还有李破登基之后的高慎一案,都是这个待遇……
如今中间插进一个各道督查使,已经让刑部和地方隔了一层,若再设下督查使司,那不乱套了吗?
温彦博想了半天,开口道:“陛下,臣觉得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御史台检举枉法,弹劾百官,大理寺,刑部问案于官民,那督查使司做什么?”
李破笑笑,“那就把御史台和督查使司合在一处,另设都察院,以前朝中监察地方要派御史或重臣巡视,往往中间会有中断,让地方官员不知朝廷威严。
如今设下督查使,于朝中管理地方有所便利,可朝中管理起来还是有些乱,朕看和御史台合在一起倒也合适,你们说呢?”
几个人又沉默了下来,督查使并入御史台,御史台权责立时大增,这是皇帝早就想好了的事情还是临时起意?
他们不知道的是,都察院其实是后来王朝的机构,正是替代御史台所设,因鉴于贪腐盛行,于是加强了御史台的监察权力。
同时也是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之一……
李破确实已经想好了,主要还是着眼于科举不很完善,舞弊之事颇多,加之立国未久,官员们还没有收拢心思,想尽量的进行监督。
这会本来又该是封德彝发挥的时间了,可惜这厮喝多了,脑袋有点不清醒。
率先说话的换成了萧禹,“陛下圣明,此举正合其时,只是陛下能不能容臣等回去商量一下……尤其是都察院,陛下是怎么想到的这个名字?听着不很端严,设下之后难免有损其威吧?”
李破想了想道:“那卿等就回去议一议……”
………………
君臣吃吃喝喝,说的没几句闲话,等温彦博三人出了甘露殿的时候,温彦博和萧禹都是一脑门的官司,唯有封德彝比较轻省。
那些事和门下省大多没什么关联,门下省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很难涉及实务,一些重大的事情他们也带张嘴巴就成。
看着醉醺醺的封伦,晃晃悠悠的被人搀扶着走了,其他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羡慕。
……………………
楚国夫人府,待正厅。
大理寺卿长孙无忌正与自己的妹妹长孙氏说话。
长孙无忌来访,府中主人李秀宁只是露了一面便走了,留下了他们兄妹两人说话。
长孙无忌看了看妹妹,觉得她气色还不错,之前独居在自己府中的时候,总是恹恹的,什么都提不起兴致,久了肯定要生病。
此时看上去就要好了许多,他心里暗叹了一声,悔不当初啊,那时他在洛阳要是没有跟秦王李世民交从往来,妹妹也不会跟李世民相见。
本来是一桩很好的姻缘,万万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
他与妹妹自小相依为命,感情上那就不用说了,所以愈发觉得对不起妹子。
长孙氏……怎么说呢,身姿窈窕,本来还有些丰腴之态,经过这几年的波折之后,却是硬生生瘦了一圈,看上去便有些柔弱。
不过她是地道的鲜卑人长相,皮肤要比汉人白皙的多,五官深刻,眸有异色,她的骨架很大,身体凹凸有致,和寻常汉家女子比起来,足可称之为夸张。
而鲜卑人的血脉,总是隐藏着许多彪悍,暴戾的因子,所以她虽然看上去总是有点提不起精神,蔫蔫的,却和凄凄惨惨戚戚不沾边。
………………
长孙无忌问了问妹妹的饮食起居。
问的多了,长孙氏不由一笑道:“阿哥鲜有如此唠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这里受了什么委屈呢……阿哥今日来此,可是要接我回去的?”
长孙氏开口道,她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沙哑,音量却绝对不小,吐字清晰,好像有一种力量蕴含在里面,让人不得不来倾听。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什么都瞒不过阿妹,你在这里久住,我还是有些……也不很方便,不如随我归家……”
他的话随即便被妹妹打断,“阿哥与叔父和好了?”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道:“咱们看来要另立门户了,不过也没什么,这些年咱们与他们也没太多的往来,只要他们不来打扰,就当他们是陌路之人吧。”
这话可糊弄不了长孙氏,她毕竟是当过秦王妃的人,只是现在她对朝中局势不很了解罢了。
于是话题又转了回来,长孙氏斟酌着道:“阿哥还是自己保重一些吧,不用以我为念,我在这里住的挺好的……
阿哥应该晓得,国朝更替,多少人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虽然苦了些,可还有兄长在,老天对我已是不薄,不用奢求太多。
兄长以前常说些大道理,如今许是关心则乱,以阿哥与我的身份,现在还能平平安安的说些话,足可见当今的度量,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不用想的太多。
我现在帮不上阿哥什么,还让阿哥牵挂,唯望阿哥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那我在这里住的也就会安心一些,阿哥你说是不是?”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长孙无忌听了却是欲言又止,左右瞅了瞅,露出了些蟊贼模样,见没什么人,他才压低了声音道:“仕途之上不用阿妹费心,一切都还顺利,那边也已偃旗息鼓,不来与我为难了,所以才想接阿妹回去。
就是吧……”
长孙无忌抬头看了看侧耳倾听的妹子,这才尴尬的道:“就是陛下时常会来府中,我怕……”
长孙氏一下挺起腰身,胸前更显伟大,有些羞恼的瞪了兄长一眼,病弱之势立去,随即显露出了些威风。
“府中那么多女子,当年都是备受宠爱,凭什么我便会落在旁人眼中?阿哥还是想点别的吧……
这些日子舅父,阿姐都曾派人过来探望,那边既然断绝了往来,阿哥不如与舅家重新走动,我听说现在高氏,王氏也颇零落,正是结好之机。”
长孙无忌兄妹其实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
她们嫁的人可都不简单,长姐嫁的是前隋上柱国,魏国公王韶,晋阳王氏中人,如今王韶已殁,长子王士隆前些年也病殁于洛阳,但这一支的人还在。
另一位嫁给了左领军卫将军张琮,张琮是武威人,有冠于三军之勇,更是李渊的太原旧人之一。
他曾随李世民平薛举,薛仁杲父子,也曾转战蜀中,还领兵与汉王战于河畔过,是天策府将领之中很拔尖的一位。
在李渊时便受上开府,骠骑将军……
如今张琮和其他人差不多,都待在京师找寻机会,却一直不得外出领兵。
所以说长孙无忌兄妹现在看上去孤苦伶仃的没什么外援,可贵族就是这样,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之前不曾来往,那是因为不敢走近,生怕受了连累或者是连累于旁人,如今他们都仕途有所起色,风声也渐渐过去了,倒是可以走动起来。
比如说大家听说长孙氏住进了楚国夫人府,就算有所顾忌,自己不好出面,也都纷纷派人前来探望。
算不上什么雪中送炭,报团取暖的意味倒是很重。
看着妹子反过来为自己操心,长孙无忌很是心酸,不由暗自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再努力一些,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了,才能护得家小周全。
………………
长孙兄妹两个在这里窃窃私语,府中后宅当中,李秀宁也见到了一位远路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