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两仪殿,群臣已等候多时。
在他来之前,殿中很是热闹,三省六部的高官济济一堂,即便平日里有间隙的人,也能笑呵呵的聊上两句。
更何况大唐开国之初,还没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大家利益纠葛不深,谈说之间就更随意一些。
朝中大事可以拿来说一说,交情好些的还能说些长安中的八卦新闻,当然了,朝臣们都自重身份,他们口中说出来的八卦新闻自然不是些家长里短。
比如户部尚书苏亶就跟兵部尚书尉迟信鬼鬼祟祟的叨咕着,彩玉坊的名妓吕乡君攀上了成国夫人府,让陈氏的浪荡子吃了瘪,离着名动京师也不远了。
尉迟信就很有兴趣的回着,那得赶紧去瞧瞧,不然哪天被人收入府中咱岂不就看不到了?
他们两个在洛阳相识,一起去河北剿匪,然后又一道去了云内,这些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说话完全没什么顾忌,不时的嘿嘿笑上几声,再应付旁人几句,气氛很是欢快。
……………………
皇帝一到,众人纷纷起身施礼。
等看到封德彝跟在皇帝身边,众人心里都有些不适,多数要暗自道上一声老狐狸。
李破径自入座,按了按手笑道:“都坐下吧。”
待群臣落座,李破又道:“今日正逢佳节,朕便邀你们前来一聚,大家忙了也有多半年了,今日松泛一下心情,咱们君臣只开怀畅饮,不谈政务,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一阵轻松,这一年虽还没有过完,却着实让人有筋疲力尽之感。
大唐立国之后,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便彻底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眼见着继前隋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诞生了。
这本应该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可实际上则不然,短暂的欢乐过后,大家面对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善后工作。
其实从大业初开始,杨广滥用民力便已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动摇了大隋的统治根基,最终酿成了隋末战乱的苦果。
从那时起到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个年头,这可以说是一场空前的浩劫,严重的破坏了中原的社会架构,程度上甚至犹过于汉末战乱。
当天下再次恢复一统,面对的则是一地狼藉,朝臣们甚至还没怎么品尝到统一天下的美好滋味,就已经在皇帝的催促之下,埋身在了战后重建的纷繁事务之中。
大唐元贞三年这一年的事情太多了,年初的时候朝堂上下主要还是聚焦于河北一战,等河北一战而定,接下来的几个月什么科举选材之制,什么与突厥人会盟,什么修订隋史,什么订立唐典等等等等。
多少大事纷涌而至,朝中重臣一个个忙的连家都很少回去了,政事是如此的繁重,军事上也没落下,平定各处叛乱,西击吐蕃,北边还要跟突厥较劲。
另外人事上的变幻也堪称剧烈,诸侯降人纷纷入朝,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而年末赏功将至,到时人事上的变更无疑就会达到。
……………………
是该缓口气了,这是殿中大部分人的想法,除了几个工作狂之外。
而秋收即将结束,等冬天的第一场雪一下,朝中杂七杂八的事务就会少上许多,今晚皇帝将众人招来两仪殿赐宴,估计也有酬答众人之辛劳的意思在里面。
李破没有像以前那样短短几句话就结束,从近两年扫平诸侯的功绩说起,一直说到诸侯灭后,重整天下诸事。
可谓是滔滔不绝,众人也无任何不耐,都竖起耳朵听着,皇帝向来务实肯干,自夸功绩的时候不多,这可是以后拍马屁的好素材,要仔细听一听。
说的太多,李破有些口渴,饮了一口茶汤,继续来过。
他首先点了点温彦博,“如今朝中人才济济,已显政治清明之像,温大临与朕相遇于幽州,博览群书,雅好文事,既乃吾师,又为良辅。
为政十数载,敷奏详明,出纳惟允,掌知机务,缝补政事,国之利害,知无不言,汉之张良亦不过如此矣。”
温彦博此时已是惶然起身,这个惊喜有点突然,他先向李破施礼,再向其他众人环拜,再次落座时,惶恐已去,心中感激之余,也颇为自得。
其实只这一番话,便已轻松奠定了他一朝首辅的位置,无疑是皇帝对他这些年功绩的酬答。
即便以他的为人和城府,此时也不由暗自道了一句,中秋佳节,真是个好日子啊。
旁人都是羡慕不已,萧禹和封德彝心里多少便有了些苦涩,他们三人都是朝中正经的宰相,现在争的就是首辅之位。
现在温彦博无疑先行一步,唉,谁让人家是晋阳旧人呢,他们晚来了一些时候,可不就落后于人了嘛。
接下来李破是一口气挨个点了名,话语之中自然都是夸赞之语,即便是工部尚书云定兴也得了几句,让敬陪末座,基本没人搭理的他笑的连脸上的褶子都没了。
众人的兴致也被皇帝的评语给勾了起来,自古以来,皇帝很少会这么当众,而且如此正式,仔细的点评朝臣,叙说各人功绩。
这之后不但会被记入起居录等官方文录,而且一定会传于朝野,甚至在众人死后,今日皇帝说的这些都可能被加入到身后之评里面。
你说这对官员们有多重要?得的评语如果比别人少哪怕一句,都不免要肉疼一下,即便有人觉得如此并不妥当,却也希望皇帝能多夸自己两句。
李破也向来不会把公允二字放在心上,做事就喜欢分个亲疏远近。
跟他日久的比如温彦博,苏亶,尉迟信等人得到的评价就是要比旁人多上不少,像才晋门下侍郎没几天的杜楚,稍加点评就过去了,你说气不气人?
待点了一圈,李破道:“众卿贤达,皆人中之俊杰,今后更应心怀黎庶,为政以公……众人同心同德,助朕把这江山社稷治理的好些,朕也不需后人说什么元贞盛世之类,只要别把朕与杨广之流放在一处做比就好。”
众人都笑,纷纷劝皇帝放心,做的再坏还能比不过杨广那败家子?他们是不信的。
当然了,他们绝对想不到后来有很多人想给杨广翻案,只拿大运河来说事,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反而是那些古之明君在他们眼中毛病多的不得了,你说人心这东西是不是很有趣?
……………………
李破话说完了,气氛也烘托了起来,果断的摆手吩咐道:“来人,传宴。”
宫中的宴席还是那般,精致有余,丰盛不足,暴发户见了肯定觉得小气,朝中重臣们多出身世家,对此却极为欣赏。
实际上也是没办法的事,家底太薄,阔绰不起来啊,一直以来宫中在饮食和穿戴上,甚至还不如一些长安大阀。
表面上说的是皇帝要示天下以节俭,其实想不节俭都不成。
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宫中的库房近日充盈了一些,一部分是李破努力积攒的结果,另外就是楚国夫人李秀宁悄悄把府中的东西搬了一部分送入了宫中。
还在李破过去探望的时候跟他抱歉的说,府中一直没有多少收入,人还很多,要留下一些维持家用云云。
其实呢,就是把当初李渊挪到她府中的东西又给送了回来,还留下了一部分在手中,顺便向皇帝哭穷,没有进项嘛,可不是穷的厉害。
李破则心里明镜似的,这女人鸡贼的很,不见兔子不撒鹰,如今是眼瞅着将诞下孩儿,心里算是稍稍有了底,又怕节外生枝。
那些东西哪里是送给他的?简直就是交钱买个平安,至于向谁来买,那还用问吗?
所以今日大家饮的便都是积年陈酿了,只一送上来,便是酒香四溢,很是让好酒之人垂涎。
酒菜飘香,李破率先举杯,“朕登基两载有余,诸事多赖众卿辅佐,来,朕先与众卿同饮一盏,愿天下臣民能与朕同欢。”
众人纷纷举杯相祝,殿尾的云定兴大声道:“至尊时刻不忘天下,真明君也。”
好吧,这马屁精总能时不时的甩下尾巴,如今众人都已经习惯了,只当未闻,一杯饮尽,见皇帝开始动筷,便也哈着酒气动起了手,宴席正式开始。
趁着歌舞还未开始,按照品级,陆续向皇帝敬酒,祝词大家早就想好了,众人几乎张嘴就来,一轮走下来,宴会的气氛便有所松缓。
其实说起来,宫廷宴饮没多大意思,不管是皇帝还是臣下多数不会放浪形骸,不论多高兴,还是以严肃为主。
当然了,对于臣下来说,吃吃喝喝都在其次,主要是皇帝赐宴,对于他们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有时候也会比较精彩,皇帝和臣下们,以及臣下们之间会勾心斗角一番,偶尔唇枪舌剑,拍桌子,挽袖子则绝无仅有。
而皇帝的性情也决定了宫廷宴饮的娱乐性以及其程度。
比如说李渊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他喜欢时不时召一些人入宫来跟自己饮酒谈笑,气氛很轻松,世家出身的他也知道怎么好好的招待人,那会天下间遍传唐公仁厚之名,可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他来之前,殿中很是热闹,三省六部的高官济济一堂,即便平日里有间隙的人,也能笑呵呵的聊上两句。
更何况大唐开国之初,还没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大家利益纠葛不深,谈说之间就更随意一些。
朝中大事可以拿来说一说,交情好些的还能说些长安中的八卦新闻,当然了,朝臣们都自重身份,他们口中说出来的八卦新闻自然不是些家长里短。
比如户部尚书苏亶就跟兵部尚书尉迟信鬼鬼祟祟的叨咕着,彩玉坊的名妓吕乡君攀上了成国夫人府,让陈氏的浪荡子吃了瘪,离着名动京师也不远了。
尉迟信就很有兴趣的回着,那得赶紧去瞧瞧,不然哪天被人收入府中咱岂不就看不到了?
他们两个在洛阳相识,一起去河北剿匪,然后又一道去了云内,这些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说话完全没什么顾忌,不时的嘿嘿笑上几声,再应付旁人几句,气氛很是欢快。
……………………
皇帝一到,众人纷纷起身施礼。
等看到封德彝跟在皇帝身边,众人心里都有些不适,多数要暗自道上一声老狐狸。
李破径自入座,按了按手笑道:“都坐下吧。”
待群臣落座,李破又道:“今日正逢佳节,朕便邀你们前来一聚,大家忙了也有多半年了,今日松泛一下心情,咱们君臣只开怀畅饮,不谈政务,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一阵轻松,这一年虽还没有过完,却着实让人有筋疲力尽之感。
大唐立国之后,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便彻底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眼见着继前隋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诞生了。
这本应该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可实际上则不然,短暂的欢乐过后,大家面对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善后工作。
其实从大业初开始,杨广滥用民力便已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动摇了大隋的统治根基,最终酿成了隋末战乱的苦果。
从那时起到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个年头,这可以说是一场空前的浩劫,严重的破坏了中原的社会架构,程度上甚至犹过于汉末战乱。
当天下再次恢复一统,面对的则是一地狼藉,朝臣们甚至还没怎么品尝到统一天下的美好滋味,就已经在皇帝的催促之下,埋身在了战后重建的纷繁事务之中。
大唐元贞三年这一年的事情太多了,年初的时候朝堂上下主要还是聚焦于河北一战,等河北一战而定,接下来的几个月什么科举选材之制,什么与突厥人会盟,什么修订隋史,什么订立唐典等等等等。
多少大事纷涌而至,朝中重臣一个个忙的连家都很少回去了,政事是如此的繁重,军事上也没落下,平定各处叛乱,西击吐蕃,北边还要跟突厥较劲。
另外人事上的变幻也堪称剧烈,诸侯降人纷纷入朝,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而年末赏功将至,到时人事上的变更无疑就会达到。
……………………
是该缓口气了,这是殿中大部分人的想法,除了几个工作狂之外。
而秋收即将结束,等冬天的第一场雪一下,朝中杂七杂八的事务就会少上许多,今晚皇帝将众人招来两仪殿赐宴,估计也有酬答众人之辛劳的意思在里面。
李破没有像以前那样短短几句话就结束,从近两年扫平诸侯的功绩说起,一直说到诸侯灭后,重整天下诸事。
可谓是滔滔不绝,众人也无任何不耐,都竖起耳朵听着,皇帝向来务实肯干,自夸功绩的时候不多,这可是以后拍马屁的好素材,要仔细听一听。
说的太多,李破有些口渴,饮了一口茶汤,继续来过。
他首先点了点温彦博,“如今朝中人才济济,已显政治清明之像,温大临与朕相遇于幽州,博览群书,雅好文事,既乃吾师,又为良辅。
为政十数载,敷奏详明,出纳惟允,掌知机务,缝补政事,国之利害,知无不言,汉之张良亦不过如此矣。”
温彦博此时已是惶然起身,这个惊喜有点突然,他先向李破施礼,再向其他众人环拜,再次落座时,惶恐已去,心中感激之余,也颇为自得。
其实只这一番话,便已轻松奠定了他一朝首辅的位置,无疑是皇帝对他这些年功绩的酬答。
即便以他的为人和城府,此时也不由暗自道了一句,中秋佳节,真是个好日子啊。
旁人都是羡慕不已,萧禹和封德彝心里多少便有了些苦涩,他们三人都是朝中正经的宰相,现在争的就是首辅之位。
现在温彦博无疑先行一步,唉,谁让人家是晋阳旧人呢,他们晚来了一些时候,可不就落后于人了嘛。
接下来李破是一口气挨个点了名,话语之中自然都是夸赞之语,即便是工部尚书云定兴也得了几句,让敬陪末座,基本没人搭理的他笑的连脸上的褶子都没了。
众人的兴致也被皇帝的评语给勾了起来,自古以来,皇帝很少会这么当众,而且如此正式,仔细的点评朝臣,叙说各人功绩。
这之后不但会被记入起居录等官方文录,而且一定会传于朝野,甚至在众人死后,今日皇帝说的这些都可能被加入到身后之评里面。
你说这对官员们有多重要?得的评语如果比别人少哪怕一句,都不免要肉疼一下,即便有人觉得如此并不妥当,却也希望皇帝能多夸自己两句。
李破也向来不会把公允二字放在心上,做事就喜欢分个亲疏远近。
跟他日久的比如温彦博,苏亶,尉迟信等人得到的评价就是要比旁人多上不少,像才晋门下侍郎没几天的杜楚,稍加点评就过去了,你说气不气人?
待点了一圈,李破道:“众卿贤达,皆人中之俊杰,今后更应心怀黎庶,为政以公……众人同心同德,助朕把这江山社稷治理的好些,朕也不需后人说什么元贞盛世之类,只要别把朕与杨广之流放在一处做比就好。”
众人都笑,纷纷劝皇帝放心,做的再坏还能比不过杨广那败家子?他们是不信的。
当然了,他们绝对想不到后来有很多人想给杨广翻案,只拿大运河来说事,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反而是那些古之明君在他们眼中毛病多的不得了,你说人心这东西是不是很有趣?
……………………
李破话说完了,气氛也烘托了起来,果断的摆手吩咐道:“来人,传宴。”
宫中的宴席还是那般,精致有余,丰盛不足,暴发户见了肯定觉得小气,朝中重臣们多出身世家,对此却极为欣赏。
实际上也是没办法的事,家底太薄,阔绰不起来啊,一直以来宫中在饮食和穿戴上,甚至还不如一些长安大阀。
表面上说的是皇帝要示天下以节俭,其实想不节俭都不成。
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宫中的库房近日充盈了一些,一部分是李破努力积攒的结果,另外就是楚国夫人李秀宁悄悄把府中的东西搬了一部分送入了宫中。
还在李破过去探望的时候跟他抱歉的说,府中一直没有多少收入,人还很多,要留下一些维持家用云云。
其实呢,就是把当初李渊挪到她府中的东西又给送了回来,还留下了一部分在手中,顺便向皇帝哭穷,没有进项嘛,可不是穷的厉害。
李破则心里明镜似的,这女人鸡贼的很,不见兔子不撒鹰,如今是眼瞅着将诞下孩儿,心里算是稍稍有了底,又怕节外生枝。
那些东西哪里是送给他的?简直就是交钱买个平安,至于向谁来买,那还用问吗?
所以今日大家饮的便都是积年陈酿了,只一送上来,便是酒香四溢,很是让好酒之人垂涎。
酒菜飘香,李破率先举杯,“朕登基两载有余,诸事多赖众卿辅佐,来,朕先与众卿同饮一盏,愿天下臣民能与朕同欢。”
众人纷纷举杯相祝,殿尾的云定兴大声道:“至尊时刻不忘天下,真明君也。”
好吧,这马屁精总能时不时的甩下尾巴,如今众人都已经习惯了,只当未闻,一杯饮尽,见皇帝开始动筷,便也哈着酒气动起了手,宴席正式开始。
趁着歌舞还未开始,按照品级,陆续向皇帝敬酒,祝词大家早就想好了,众人几乎张嘴就来,一轮走下来,宴会的气氛便有所松缓。
其实说起来,宫廷宴饮没多大意思,不管是皇帝还是臣下多数不会放浪形骸,不论多高兴,还是以严肃为主。
当然了,对于臣下来说,吃吃喝喝都在其次,主要是皇帝赐宴,对于他们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有时候也会比较精彩,皇帝和臣下们,以及臣下们之间会勾心斗角一番,偶尔唇枪舌剑,拍桌子,挽袖子则绝无仅有。
而皇帝的性情也决定了宫廷宴饮的娱乐性以及其程度。
比如说李渊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他喜欢时不时召一些人入宫来跟自己饮酒谈笑,气氛很轻松,世家出身的他也知道怎么好好的招待人,那会天下间遍传唐公仁厚之名,可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