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天晚上,吴世恭又回想起了白天的谈话。【小说文学网】突然,“债券”、“土地”、“期货”等字眼跃入了他的脑海,吴世恭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他立刻从床上蹦了起来,反复推算着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于是一下子兴奋地跳了起来。这时候,吴世恭就迫不及待地想早日回到汝宁,他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
“十四弟,刚才廷议的时候,二哥他们说的话是重了一些。可是朕知晓你的功劳,战阵损伤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你也别往心里去。”皇太极和颜悦色地安慰多尔衮道。
多尔衮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磕头谢恩道:“多谢皇上!”
当多尔衮的大军回到盛京后,满清八旗上下先为这么丰厚的缴获而欢呼,接着就为此次入关大军的伤亡而感到震惊。而盛京的风议也逐渐地对多尔衮不利了,尤其是各旗、各固山、各甲喇、各牛录的旗主、额真,八旗的这次大损失都让他们的兵源大大的减少了。而在刚才的廷议中,各旗旗主又围攻多尔衮,要让他为此次清军的损失负责。到了最后,还是皇太极制止了这种无意义的指责,匆匆结束了廷议,并把多尔衮单独留下进行抚慰。
皇太极虚扶,让多尔衮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别人不知,可朕很明白。如你不战,咱们清国就带不回来这么多的好处。不过十四弟,你真没夸大那支明军的实力吗?”皇太极问道。
“臣弟在皇上面前绝无虚言。”多尔衮连忙保证道。
这已经是近几天皇太极第四次询问多尔衮同样的问题了。在多尔衮出关以后,他当然在对皇太极的奏报中声称:此战是清军大胜。那理由也相当充分,清军入关的缴获未失分毫。而且为了鼓舞士气,满清也只公布了自己旗丁的损失——伤亡了七百多人,并把汝宁军的伤亡提高了一倍虚报。
在清军旗丁的伤亡上。满清倒也没有隐瞒。要知道,此次满清入关的大军虽然超过了三万,可其中八旗的旗丁也只有四千人,大多数伤亡的都是他的仆从部队和包衣。不过在满清的高层,他们当然知道清军的实际损失数字。
可就是这样带水分的数字,满清高层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觉得大明朝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部队,所以皇太极一直对那支创造奇迹的明军很关心。
“你可知那支明军的主帅?那支明军来自何处?”皇太极又询问道。
“只知其来自河南,其余的臣弟并不知晓。”多尔衮回答道。其实多尔衮一回来就打听过吴世恭和他的汝宁军,也知道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可是由于吴世恭和汝宁军在大明朝廷一直不怎么起眼。所以一直不是满清探子侦察的重点,所以满清那里也只有吴世恭和汝宁军的一些基本情况。
“你可知晓?与你对敌的那位明将年不满三十,是明国一位侯爷的庶子,还入赘至他家。其人一直名声不扬。可朕让人查了他以往的战报,臣弟知道朕查到了些什么吗?”皇太极微笑着问道。对于情报的掌握,皇太极肯定比多尔衮知道许多。
“臣弟不知!”
“那员明将很不简单啊!出道以后未尝一败。近十年。几乎是百战百胜。连三顺王都在他的手里吃过大亏。”
“啊?可为何咱们以前没听说过他啊?”多尔衮立刻是满脸惊讶。
“当时的朕也感到相当奇怪,为什么那明将其名不扬?为什么明国昏君不重用那员明将?后来仔细寻找,才让朕发现了原因。臣弟你可知为何吗?”看着多尔衮满脸疑问,皇太极就立刻笑着说出了答案:“他是一个蒙人!”
“啊?怪不得啊!”听了皇太极的话,让多尔衮的心情立刻是好了许多。毕竟折损于蒙人手中比折损于汉人手中,让多尔衮的面子上好看了许多。
而这时候的多尔衮。他的脑子也飞快地转动了起来:“皇上,是否可以让关内的探子传播谣言,让明国的昏君杀掉那员明将?是否咱们也可以联系联系那员明将,只要他投了咱们清国。荣华富贵咱们都可以给他。”在短时间内,多尔衮就想到了两条对付吴世恭的方法。
皇太极笑着摆摆手,道:“此事从长计议吧!不过此次你带回的铁甲和火铳就很好。铁甲也就算了,造起来太麻烦,耗费也大,也只有明国这么富的地方才可以造得那么多。不过那火铳朕已经让佟养性看过了,制造简单,威力还大了,朕已经让他大量仿造。明国那里还是人才多啊!唯一可惜的是你所说的那种行驶方便,开炮速度快的火炮。如果能得到一门,那就太好了。”
“臣弟知罪!”多尔衮连忙告罪道。
“这不关你的事。”皇太极连忙安慰道,“你做的已经不错了。不过这次各旗的损失确实大了一些。朕已经下令,让各旗多把一些包衣抬旗,还让济尔哈朗到北面多抓些野人(生女真),增强我们八旗的实力。有了那新造的火铳,再加上咱们国族健儿,下次遇上那支明军绝不会吃亏。”
当多尔衮回辽东以后,满清高层也曾经分析过此战的得失,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清军与汝宁军的唯一差距就是火器。而这次有了仿造的汝宁军火铳,于是他们都相信:这将让清军的实力更上一个台阶。
“白猪!过来!”牛录额真向田里劳作的白猪招手道。
白猪立刻扔下锄头,小跑着来到牛录额真跟前,跪下行礼道:“奴才给额真老爷问安。”
等到白猪行礼完,牛录额真斟酌了一下,说道:“本来这次爷想为你这个奴才抬旗,可你家奶奶死活不同意。爷也没法子了。不过爷想办法把你算进四媳妇的嫁妆里,到时候成了爷家中的人,再给你这个奴才想办法吧!”
……
直到牛录额真远去,白猪还是待在原地一片茫然。
“十四弟,刚才廷议的时候,二哥他们说的话是重了一些。可是朕知晓你的功劳,战阵损伤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你也别往心里去。”皇太极和颜悦色地安慰多尔衮道。
多尔衮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磕头谢恩道:“多谢皇上!”
当多尔衮的大军回到盛京后,满清八旗上下先为这么丰厚的缴获而欢呼,接着就为此次入关大军的伤亡而感到震惊。而盛京的风议也逐渐地对多尔衮不利了,尤其是各旗、各固山、各甲喇、各牛录的旗主、额真,八旗的这次大损失都让他们的兵源大大的减少了。而在刚才的廷议中,各旗旗主又围攻多尔衮,要让他为此次清军的损失负责。到了最后,还是皇太极制止了这种无意义的指责,匆匆结束了廷议,并把多尔衮单独留下进行抚慰。
皇太极虚扶,让多尔衮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别人不知,可朕很明白。如你不战,咱们清国就带不回来这么多的好处。不过十四弟,你真没夸大那支明军的实力吗?”皇太极问道。
“臣弟在皇上面前绝无虚言。”多尔衮连忙保证道。
这已经是近几天皇太极第四次询问多尔衮同样的问题了。在多尔衮出关以后,他当然在对皇太极的奏报中声称:此战是清军大胜。那理由也相当充分,清军入关的缴获未失分毫。而且为了鼓舞士气,满清也只公布了自己旗丁的损失——伤亡了七百多人,并把汝宁军的伤亡提高了一倍虚报。
在清军旗丁的伤亡上。满清倒也没有隐瞒。要知道,此次满清入关的大军虽然超过了三万,可其中八旗的旗丁也只有四千人,大多数伤亡的都是他的仆从部队和包衣。不过在满清的高层,他们当然知道清军的实际损失数字。
可就是这样带水分的数字,满清高层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觉得大明朝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部队,所以皇太极一直对那支创造奇迹的明军很关心。
“你可知那支明军的主帅?那支明军来自何处?”皇太极又询问道。
“只知其来自河南,其余的臣弟并不知晓。”多尔衮回答道。其实多尔衮一回来就打听过吴世恭和他的汝宁军,也知道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可是由于吴世恭和汝宁军在大明朝廷一直不怎么起眼。所以一直不是满清探子侦察的重点,所以满清那里也只有吴世恭和汝宁军的一些基本情况。
“你可知晓?与你对敌的那位明将年不满三十,是明国一位侯爷的庶子,还入赘至他家。其人一直名声不扬。可朕让人查了他以往的战报,臣弟知道朕查到了些什么吗?”皇太极微笑着问道。对于情报的掌握,皇太极肯定比多尔衮知道许多。
“臣弟不知!”
“那员明将很不简单啊!出道以后未尝一败。近十年。几乎是百战百胜。连三顺王都在他的手里吃过大亏。”
“啊?可为何咱们以前没听说过他啊?”多尔衮立刻是满脸惊讶。
“当时的朕也感到相当奇怪,为什么那明将其名不扬?为什么明国昏君不重用那员明将?后来仔细寻找,才让朕发现了原因。臣弟你可知为何吗?”看着多尔衮满脸疑问,皇太极就立刻笑着说出了答案:“他是一个蒙人!”
“啊?怪不得啊!”听了皇太极的话,让多尔衮的心情立刻是好了许多。毕竟折损于蒙人手中比折损于汉人手中,让多尔衮的面子上好看了许多。
而这时候的多尔衮。他的脑子也飞快地转动了起来:“皇上,是否可以让关内的探子传播谣言,让明国的昏君杀掉那员明将?是否咱们也可以联系联系那员明将,只要他投了咱们清国。荣华富贵咱们都可以给他。”在短时间内,多尔衮就想到了两条对付吴世恭的方法。
皇太极笑着摆摆手,道:“此事从长计议吧!不过此次你带回的铁甲和火铳就很好。铁甲也就算了,造起来太麻烦,耗费也大,也只有明国这么富的地方才可以造得那么多。不过那火铳朕已经让佟养性看过了,制造简单,威力还大了,朕已经让他大量仿造。明国那里还是人才多啊!唯一可惜的是你所说的那种行驶方便,开炮速度快的火炮。如果能得到一门,那就太好了。”
“臣弟知罪!”多尔衮连忙告罪道。
“这不关你的事。”皇太极连忙安慰道,“你做的已经不错了。不过这次各旗的损失确实大了一些。朕已经下令,让各旗多把一些包衣抬旗,还让济尔哈朗到北面多抓些野人(生女真),增强我们八旗的实力。有了那新造的火铳,再加上咱们国族健儿,下次遇上那支明军绝不会吃亏。”
当多尔衮回辽东以后,满清高层也曾经分析过此战的得失,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清军与汝宁军的唯一差距就是火器。而这次有了仿造的汝宁军火铳,于是他们都相信:这将让清军的实力更上一个台阶。
“白猪!过来!”牛录额真向田里劳作的白猪招手道。
白猪立刻扔下锄头,小跑着来到牛录额真跟前,跪下行礼道:“奴才给额真老爷问安。”
等到白猪行礼完,牛录额真斟酌了一下,说道:“本来这次爷想为你这个奴才抬旗,可你家奶奶死活不同意。爷也没法子了。不过爷想办法把你算进四媳妇的嫁妆里,到时候成了爷家中的人,再给你这个奴才想办法吧!”
……
直到牛录额真远去,白猪还是待在原地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