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到张良这话时,钟离眜还以为他是在敷衍地宽慰自己这个败军之将,毕竟,煌煌如旭日东升的汉王朝,怎么会需要他出言相助呢?



    而此刻,在单于王帐亮如白昼的羊油灯火映照下,他终于明白了,缘太山之阿、蹶石伐木的风,竟是由草原上一颗沙砾的掉落生成的。



    张良他们,何止料敌于先,简直是敌人肚子里的蛔虫,钟离眜暗暗寻思,自己当初败在这些人手上,不冤,一点都不冤。



    至于眼前的匈奴,虽然强悍,但以刘季朝堂上的人才济济,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人尽其用,定能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汉匈之争上,你竟然不帮着汉人说话吗?”



    冒顿蓦地发问,笑里藏刀。



    “号令全国追捕我的刘季,难道不是汉人吗?



    与您联络的燕王臧荼,难道又是匈奴人吗?



    什么汉人、匈人之别,无非是利益的选择罢了。”



    钟离眜无所谓地笑笑,这个问题,早就在他的准备之中。



    秦律严苛,动辄断手断脚,而匈奴律法简单,甚至不设什么监狱,杀人者偿命,偷盗者抄家,仅此而已。



    因此,许多生活在边地的平民,或受不了汉地严刑律法,或为了逃税逃役,都会借着边塞管理的漏洞,宁可忍受草原恶劣的环境,也要遁入匈奴。



    冒顿缓缓颔首,认为他的答案也算合情合理。



    毕竟,多年以来,逃入匈奴的汉人的确不少,甚至最近,都有不少从遥远的赵国潜逃来的逃犯,他手下人尚未得空一一进行甄别。



    他又转头看着太子稽粥,



    “你怎么看?”



    太子稽粥一脸稚气,目光不太敢与冒顿相接,略想了片刻,才小声说,



    “反正马也卖了,咱们已赚了一笔,接下来再等一等,看看汉朝与臧荼的战事,咱们倒也不吃亏。”



    单于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



    这天的洛阳,乌云压城,大雨自清晨便滂沱而下,天地之间茫茫分不清楚,只剩一个昏黄灰暗的水世界。



    谁都没想到,皇帝会毫无征兆地冒雨前来北宫找吕雉。



    连接南北宫的复道盖着层层雕花屋檐,又有黄门紧随左右,撑着巨大的苫布雨盖,刘季进殿时,身上深衣竟纹丝不乱,干爽如常。



    他烦躁地摆摆手,宫人们察言观色,忙纷纷退下,一时间,偌大的殿内,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



    如此着急,想必是出大事了。



    吕雉迎了他坐在榻上,自己则动手搬了把椅子,气定神闲坐到他的对面,方问,



    “陛下匆忙前来,有什么要紧事?”



    “要亲征了,过几日就动身。”



    刘季话音刚落,一道耀眼的白光撕开黑压压的云层,天边似着了火。



    紧接着便是雷声隆隆,连大殿顶上雕着芙蕖莲花纹的藻井,仿佛都随着惊雷在簇簇震动。



    “亲征臧荼?”



    她侧了侧身子,略一抬眼,竟不太不意外。



    关于刘季征臧荼的过程,太史公在《史记》里只用了寥寥数语便草草带过。



    这场讨逆,以刘季摧枯拉朽的胜利而告终,但她却始终不知道,在太史公语焉不详的遮掩下,究竟埋藏了什么样的细节。



    “对,亲征臧荼。”



    刘季咬着牙,自喉咙深处蹦出了这几个字。



    “他已经挑明了?”



    臧荼手脚倒快,建国才半年就急着反,可见与刘季的势同水火,以及对他的不信任。



    燕国远在帝国的北边,与匈奴接壤,真可谓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估计他在国内厉兵秣马,早已不止一日了。



    这便是她所谓的必反之人,没有任何招抚的必要,因此,对于刘季杀鸡儆猴般的剿灭,她是赞同并支持的。



    “臧荼前一阵,从匈奴进了一批良马。



    更有甚者,他前几日宣布,封锁燕国与代地、赵国的边界,一切人马皆不放行,算是挑明了吧。



    还有,呃,温疥和昭涉掉尾,也早来过信儿了。



    这桩桩件件,我一直压着,没找到时机同你讲。”



    什么没找到时机,只不过是你认为,后宫中皆是无用之辈,和她们说不着罢了。



    吕雉想着,从刘季这番千头万绪的话中,敏锐筛出了一条新的线索,



    “哦,原来燕丞相温疥,与大将昭涉掉尾,都是你的人啊。



    想当初,他们二人,都是老燕王韩广一手提拔起来的吧?”



    ***



    吕雉恍然大悟,一下子拨云见日,想通了所有的关节——



    原来,这又是一个忍辱负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故事。



    而且,无巧不成书,燕国的丞相温疥,居然还称得上是她自己恍如隔世的熟人。



    温疥这个名字,她在上一世曾听过几次,却未经留意。



    因为,在九百年中,太原温氏最出名的人才,是东晋的名臣、两救晋室于倒悬的温峤,以及,她父亲武士彟的老朋友,温家三兄弟。



    温大雅、温大临(即温彦博)与温大有三兄弟,在唐初可谓风头无两,被世人尊称为“温氏三雄”。



    隋末大乱,他们与武士彟一道,共同追随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东征西讨,立功无数,是响当当的从龙之臣。



    父亲在家中闲话时曾说,有一次,他看见李渊握着温大雅的手,语重心长地感激道,



    “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若是没有你家,我简直成不了事。



    如此功勋卓著,三兄弟在武德元年,同时出任中书侍郎,职掌机要,故又称“温氏三公”。



    而印象中汉初的温疥,只是作为温氏这一望族中最早载入史册的先祖,在家族渊源中轻描淡写地留了个名。



    “温疥,我好像没见过,他长什么模样?”



    “一个长脸,挺白的,瘦高瘦高。”



    刘季有些许诧异,又觉可笑,果然是妇道人家的见识,净关心些没用的。



    吕雉也笑了,看来,温氏后裔的长相,在九百年中居然没什么变化,父亲口中的温家三兄弟,也是一副白净清瘦的大儒样子。



    而且,没想到,温家审时度势的大智慧,竟可以追溯到眼前的温疥,可谓家学渊源。



    “既然如此,那我便没什么可替陛下忧虑的了。



    温疥是丞相,昭涉掉尾是头号大将,他二人若与陛下一心,那臧荼的造反,无异于一场贻笑大方的儿戏。”



    刘季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默认,



    “罢了,说正事。



    我若亲征,必定还是盈儿这个太子监国,你身为皇后,从旁辅政。



    我不会带萧何走,遇到事情,你要多与他商量。”

章节目录

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酒酿番茄番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六章 燕国丞相温疥,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笔趣阁并收藏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