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
那就是宋安宁的父亲,原本也是庶出,是宋老太爷的一个姨娘所生。
只是那个姨娘的家世原本不错,后来家道中落,没办法了,为了给弟弟治病才嫁给了他,算是良妾。
可即便如此,这些年,也受了主母不少磋磨。
宋父更是年少时就尽受苦难,不仅在资源上比二房和大房的人差很多,就连父亲的宠爱,也分得很少。
自己受过这样的煎熬,他又怎么可能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再走自己娘亲的老路?
宋父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冬青和茯苓虽说都是宋家的家生子,也知道宋父是庶出,但她们从不知道宋父的生母当年所受的苦难,所以猜不到这层也很正常。
宋安宁淡定的继续喝茶。
而这边,蒋华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青州。
他上午出发,到达青州城外的时候已是晚上。
进了城,来到了宋家,接待他的自然是宋父宋母。
早在宋夫人回来时,就将在冀州城所发生的一切都跟宋父说了,宋父自然也知道,可是这次当着蒋华的面,却并没有表现出来,权当自己还什么都没听说,热络的请他喝茶。
蒋华知道时间不能耽搁,若等这边的情况传回京城,再说什么都晚了。
于是当下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同时,呈上一大堆礼物和好处,并且承诺若自己登上世子之位,绝对不会亏待宋家,以后宋家在京城的生意往来,他也会多加照拂。
他没有指望宋世清能同意。
原本来这边就是走个过场,重点要攻略的,是住在大房那边的宋老太爷。
然而,却还是没想到,宋世清的反应会这么过激。
一听说他居然要让自己本已经嫁他为妻的女儿给他当妾,宋世清当即气得抓起杯子就朝他砸过来。
蒋华吓了一跳。
宋世清骂骂咧咧,怒发冲冠,宋母虽然一直阻拦着,不让他打蒋华,可话里话外,却也对蒋华充满了恨意。
拦着,只不过是顾及蒋华的身份,不好让宋父真打了他而已。
蒋华灰溜溜的从宋家出来。
紧接着,他又连夜去拜访了宋家大房那边。
宋老太爷是个耳根子软的,本想同意,可这时,却有仆人飞快过来禀报,说宋世清带着状纸去了青州衙门,要状告蒋华停妻再娶。
宋老太爷吓得脸色大变。
这竖子,岂能胡闹?
虽说安远侯府权高势重,这事儿若没有闹开,倒也好解决,可一旦告到衙门,以宋世清如今在青州的乡绅威望,事情不可能轻易平息,那到时候即便宋家同意,这消息传回了京城,李相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可能再把女儿嫁给他了。
开玩笑,真嫁了,那岂不真成了他们仗着权势夺人夫婿?
李相虽然权倾朝野,但也并非没有政敌,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蒋华,把自己的把柄递出去。
所以,这婚事非告吹不可。
不仅是宋老太爷,连蒋华也慌了神,连忙离开,去路上拦住宋世清。
好在宋世清也没想做得太绝。
毕竟他现在还摸不清自己女儿的心思。
他不过是想为女儿撑腰,并不是想跟蒋华结仇,若女儿以后不想跟他过了,可以回来,但若还想过,他此时把事做得越绝,对女儿的将来就越不好。
因此,宋世清虽然仍旧骂骂咧咧,却还是听从蒋华的劝诫,回来了。
只是很没好气的跟他说,他的女儿是绝不会给人做妾的。
蒋华若是这样打算,那可以不必来了!
宋家没有被人如此拿捏的道理,他们挥之即来,呼之即去,把他家女儿当什么?
老太爷那边要是敢同意,那他宋世清就吊死在他们大房家的大门口,告诉世人,他们欺辱三房,贱卖孙女,为了跪舔权贵,不惜将自家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逼良为妾!
看他们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行走!
老太爷听完这话,气得不清。
却也不敢再逼迫他。
蒋华更是知道此事无望,心头虽然沉重,却也不敢再多耽搁,自己没有回冀州,想着留下多磨几日,或许会有希望,同时,如老太太所交待的,连夜写了封书信派人送了回去。
第二日。
老太太收到蒋华的书信,面色发沉。
秦氏低声问:“母亲,华儿在信中说了什么?”
老太太叹了口气,将信拿给她。
“你自己看吧。”
秦氏接过信一看,气得当下破口大骂起来。
“还不肯做妾,只当正妻,她凭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了!简直胡搅蛮缠!”
老太太有些头疼。
她抬了抬手,自有丫鬟走过来轻轻为她按着头,她沉声道:“也怪我们当初太贪心,现今尾大不掉,若真的摆脱不了宋家,华儿在京中的婚事必定会受影响,为今之计,只有行下下策了。”
秦氏眼皮子一跳。
她当然知道这下下策是什么。
只是没想到老太太真能下定决心。
像是想到什么,秦氏低声道:“明儿庄子上该收租子了,如今府中一应大小事务都由宋安宁掌管,收租子的事,也该她去,虽说以往都有管事的代为收了一起呈上来,但最近府中银钱紧张,下面的人办事,又不知道会克扣多少油水过去,所以我看还是由自己人去收得好。”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
随后缓缓点头。
“你说得是,庄子路远,且城南城北有好多处,得绕好几天呢,就安排宋安宁去吧,左右华儿现在也没回来,她呆在府中也没什么事。”
秦氏顿时笑了起来。
“诶,那儿媳现在就去安排。”
宋安宁是下午知道老太太让她去各大田庄巡视收租的消息的。
她倒没有多想,现在府中的中馈由她掌管,这事儿本就应该她去做。
只是天气渐凉,出行多有不便,冬青和茯苓不放心她的身体,硬是出去采买了许多暖炉和银丝炭在马车上放着,供她可以随时取暖,一行人这才出发。
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次随她一起出发的人中,还有一个老熟人。
那个藏在蒋府当中的雍王乱党——裴恒。
那就是宋安宁的父亲,原本也是庶出,是宋老太爷的一个姨娘所生。
只是那个姨娘的家世原本不错,后来家道中落,没办法了,为了给弟弟治病才嫁给了他,算是良妾。
可即便如此,这些年,也受了主母不少磋磨。
宋父更是年少时就尽受苦难,不仅在资源上比二房和大房的人差很多,就连父亲的宠爱,也分得很少。
自己受过这样的煎熬,他又怎么可能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再走自己娘亲的老路?
宋父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冬青和茯苓虽说都是宋家的家生子,也知道宋父是庶出,但她们从不知道宋父的生母当年所受的苦难,所以猜不到这层也很正常。
宋安宁淡定的继续喝茶。
而这边,蒋华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青州。
他上午出发,到达青州城外的时候已是晚上。
进了城,来到了宋家,接待他的自然是宋父宋母。
早在宋夫人回来时,就将在冀州城所发生的一切都跟宋父说了,宋父自然也知道,可是这次当着蒋华的面,却并没有表现出来,权当自己还什么都没听说,热络的请他喝茶。
蒋华知道时间不能耽搁,若等这边的情况传回京城,再说什么都晚了。
于是当下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同时,呈上一大堆礼物和好处,并且承诺若自己登上世子之位,绝对不会亏待宋家,以后宋家在京城的生意往来,他也会多加照拂。
他没有指望宋世清能同意。
原本来这边就是走个过场,重点要攻略的,是住在大房那边的宋老太爷。
然而,却还是没想到,宋世清的反应会这么过激。
一听说他居然要让自己本已经嫁他为妻的女儿给他当妾,宋世清当即气得抓起杯子就朝他砸过来。
蒋华吓了一跳。
宋世清骂骂咧咧,怒发冲冠,宋母虽然一直阻拦着,不让他打蒋华,可话里话外,却也对蒋华充满了恨意。
拦着,只不过是顾及蒋华的身份,不好让宋父真打了他而已。
蒋华灰溜溜的从宋家出来。
紧接着,他又连夜去拜访了宋家大房那边。
宋老太爷是个耳根子软的,本想同意,可这时,却有仆人飞快过来禀报,说宋世清带着状纸去了青州衙门,要状告蒋华停妻再娶。
宋老太爷吓得脸色大变。
这竖子,岂能胡闹?
虽说安远侯府权高势重,这事儿若没有闹开,倒也好解决,可一旦告到衙门,以宋世清如今在青州的乡绅威望,事情不可能轻易平息,那到时候即便宋家同意,这消息传回了京城,李相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可能再把女儿嫁给他了。
开玩笑,真嫁了,那岂不真成了他们仗着权势夺人夫婿?
李相虽然权倾朝野,但也并非没有政敌,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蒋华,把自己的把柄递出去。
所以,这婚事非告吹不可。
不仅是宋老太爷,连蒋华也慌了神,连忙离开,去路上拦住宋世清。
好在宋世清也没想做得太绝。
毕竟他现在还摸不清自己女儿的心思。
他不过是想为女儿撑腰,并不是想跟蒋华结仇,若女儿以后不想跟他过了,可以回来,但若还想过,他此时把事做得越绝,对女儿的将来就越不好。
因此,宋世清虽然仍旧骂骂咧咧,却还是听从蒋华的劝诫,回来了。
只是很没好气的跟他说,他的女儿是绝不会给人做妾的。
蒋华若是这样打算,那可以不必来了!
宋家没有被人如此拿捏的道理,他们挥之即来,呼之即去,把他家女儿当什么?
老太爷那边要是敢同意,那他宋世清就吊死在他们大房家的大门口,告诉世人,他们欺辱三房,贱卖孙女,为了跪舔权贵,不惜将自家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逼良为妾!
看他们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行走!
老太爷听完这话,气得不清。
却也不敢再逼迫他。
蒋华更是知道此事无望,心头虽然沉重,却也不敢再多耽搁,自己没有回冀州,想着留下多磨几日,或许会有希望,同时,如老太太所交待的,连夜写了封书信派人送了回去。
第二日。
老太太收到蒋华的书信,面色发沉。
秦氏低声问:“母亲,华儿在信中说了什么?”
老太太叹了口气,将信拿给她。
“你自己看吧。”
秦氏接过信一看,气得当下破口大骂起来。
“还不肯做妾,只当正妻,她凭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了!简直胡搅蛮缠!”
老太太有些头疼。
她抬了抬手,自有丫鬟走过来轻轻为她按着头,她沉声道:“也怪我们当初太贪心,现今尾大不掉,若真的摆脱不了宋家,华儿在京中的婚事必定会受影响,为今之计,只有行下下策了。”
秦氏眼皮子一跳。
她当然知道这下下策是什么。
只是没想到老太太真能下定决心。
像是想到什么,秦氏低声道:“明儿庄子上该收租子了,如今府中一应大小事务都由宋安宁掌管,收租子的事,也该她去,虽说以往都有管事的代为收了一起呈上来,但最近府中银钱紧张,下面的人办事,又不知道会克扣多少油水过去,所以我看还是由自己人去收得好。”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
随后缓缓点头。
“你说得是,庄子路远,且城南城北有好多处,得绕好几天呢,就安排宋安宁去吧,左右华儿现在也没回来,她呆在府中也没什么事。”
秦氏顿时笑了起来。
“诶,那儿媳现在就去安排。”
宋安宁是下午知道老太太让她去各大田庄巡视收租的消息的。
她倒没有多想,现在府中的中馈由她掌管,这事儿本就应该她去做。
只是天气渐凉,出行多有不便,冬青和茯苓不放心她的身体,硬是出去采买了许多暖炉和银丝炭在马车上放着,供她可以随时取暖,一行人这才出发。
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次随她一起出发的人中,还有一个老熟人。
那个藏在蒋府当中的雍王乱党——裴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