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振宜从鸿运楼出来后,并没有立刻回家,他本就身着便装,坐的一抬二人小轿,此刻小轿离开跑马大街,来到旁边一条茶肆街,停在一座不大的茶楼前。



    他一个人下了轿,走进茶楼,茶楼里一个衣着普通的中年人似乎在等他,看到他后立刻迎上来。两人说了几句话,中年人领着季振宜绕到茶楼后门,打开门见到另一抬二人小轿,季振宜坐上后,中年人带着小轿迅速离开。



    小轿七拐八拐,来到一座僻静宅院,中年人上前一敲门,门马上开了,小轿直接抬进院子,中年人在门外四下张望一阵,确定没人跟踪后才走进院子,关上门。



    季振宜下了轿,中年人已经赶上来,引着他到了后院,走到正屋门口,中年人轻声对屋里道:“潘先生,人到了。”然后推开屋门,请季振宜进了屋。屋内站起一人迎接季振宜,却是化名袁仲谋,真名潘耒的那个人。



    二人见礼后坐下,季振宜开门见山地问道:“我不能久留,潘先生急着见我有什么事吗?”



    潘耒道:“是我家主人得知魏启可能马上要进京,希望季大人尽快行动。”



    季振宜道:“我今夜就已经开始布置了,很快就会有人上书。但这些人人微言轻,起不了什么大用,大员里面靠我一个也是人单力孤,王爷还是要联络其它力量,一起发力。”



    这个潘耒就是金陵王魏理的得力幕宾,他在襄樊把冒襄送走后,就来到上京城,负责联络各方,为金陵王世子魏综立为太子争取最后的机会。



    早在靖安帝最后一个儿子病亡后,金陵王魏理便动了让自己的世子过继给靖安帝,最终继位大随皇帝的心思。起初魏理并不着急,因为无论地位高低、血缘亲疏,魏综都是不二人选,况且魏综在他的几个儿子里本就出类拔萃,好学知书、礼贤下士,在东南号称贤王,朝中许多大臣都极为推许。



    没想到过了好几年,靖安帝都没有流露出一丝立魏综为太子的意思,反而从前年开始,传出了一些风声,说是前弘治皇帝的独生子魏启没有死,而是流落在民间。魏理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按照顺位,如果当年魏启没有死,如今的靖安帝都没有资格做皇帝。于是魏理调动所有的关系,终于打探出靖安帝一直在秘密寻找魏启,但也一直没有找到。魏理决定加快行动,如果在魏启被找到之前,靖安帝能够立魏综为太子,那就大局已定,即使魏启以后再出现,也改变不了现实。



    所以从前年开始,朝廷出现一拨又一拨的声音,希望靖安帝尽快确立储君。直到年底,靖安帝大动干戈,才暂时压制住这个声势,过后靖安帝干脆躲起来不见大臣。魏理无法可想,正巧有人传给他一个绝密的消息,巡检司查探到魏启可能隐藏在襄樊。他马上布置人去往襄樊,利用五斗米教,想先行一步找到魏启。当然,魏理从没想过杀了魏启,毕竟那是他的亲侄子,而且对于二哥和二嫂,魏理有很深的感情,对他们的死,也是伤心欲绝,绝不忍心杀了他们唯一的骨血。魏理计划找到魏启后,把他带到江南,送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养起来,待魏综继位成为皇帝后,再封魏启一个亲王,也算对得起二哥二嫂。



    没想到五斗米教闹的声势太大,虽然找到冒襄,以为他就是魏启,但最终引起朝廷警觉,巡检司提前关押了冒襄,鬼使神差地把真正的魏启也一起拘押。最后魏理决定铤而走险,从巡检司手里抢走冒襄,但得手后却得到京城密报,冒襄不是魏启,而是巡检司故意露出的鱼饵,就是为了吊他这条大鱼。幸亏消息及时,冒襄被转送给五斗米教,随后魏理命令切断与五斗米教的一切联系,让巡检司无法顺藤摸瓜,找到自己查找魏启的证据。



    虽然侥幸脱险,但魏理已经知道,冒襄身边的那个王逸就是魏启,而且靖安帝肯定会把魏启带回京城,那么谁会成为靖安帝选中的太子,就成了很大问题。一般而言,作为先皇弘治帝的独子,肯定应该继承弘治的皇位,如果不是当时传言已死,靖安帝都无法名正言顺地继位。如今魏启既然还在,靖安帝又无子,让魏启继位则是理所当然。然而魏理实在不甘心,苦苦等了5-6年,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皇位居然要飞了,如果当初就没有希望,现在就不会那么绝望。魏理就像一个红了眼的赌徒,准备孤注一掷,他派人到京城,动员一切力量,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的宝座。



    潘耒听完季振宜的话,点头道:“季大人所言极是,你放心,我主人已有安排,不会让你一个人孤军奋战。只是季大人得打头阵,把声势造大后,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出来。”



    季振宜沉吟道:“打头阵风险最大,开弓没有回头箭。”



    潘耒道:“但功劳也最大,我主人说了,季大人无论资历、才识都是一时之选,此次成功以后,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季振宜精神一振,声音也提高了道:“多谢王爷赏识,下官本就以为世子贤明,熟稔政务,将来一定会是位明君。况且过继给皇上,情理皆和,实在是我大随一桩善事。”



    潘耒拿出一叠银票,放在桌上推给季振宜道:“我主人还说了,季大人为官清廉,此次联络上下人等,难免会有花销,不能让他被钱所累。这点银子季大人先花着,不够我再派人送去。”



    季振宜瞥了一眼,见上面一张是1000两面额的,心里窃喜,口里却道:“无需如此,为王爷办事就是为大随办事,贴几两银子也是应当。”



    潘耒道:“钱是英雄胆,我主人无非就是让季大人少些后顾之忧,事成之后,整个大随都是我主人家的,还会缺银子吗?请季大人不用推辞。”



    季振宜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拿起银票放进袖中,接着说道:“潘先生能否明示,还有哪些与我意见一致的大员,我好和他们协商步骤。”



    潘耒道:“季大人可自行联络,商议国事本属大人职责之内。如果我告知了大人,难免朋比之嫌,无私也变成有私了。”



    季振宜想了想道:“也对,我只凭自己真心,为我大随国运奔走,不计私利。好吧,我该走了。”



    潘耒道:“为避嫌疑,我会尽量少和季大人联络,季大人如有急事,可派人到那茶楼知会一声,我马上安排与大人见面。”



    说完,潘耒打开门,让那个中年人原路送季振宜回去。



    巡检司内,胡敬听完那个从鸿运楼出来的查子的报告,拿起记录着官衔、人名的几页纸,仔细又看了一边,对那名查子说道:“你下去吧。”等查子出门后,他问旁边的于易简:“季振宜后来去哪了?”



    于易简答道:“去了茶肆街一家叫清逸的茶楼,人不见了,好久才又从茶楼出来,直接回府再没出来。”



    胡敬追问道:“在茶楼里人不见了?”



    于易简道:“轿子停在门口,我们的人进去找了一圈,没发现人,茶楼里的伙计十分警觉,我们的人不敢暴露,只好退出来在外面监视。”



    胡敬道:“这茶楼什么背景?”



    于易简道:“查过了,就是普通的茶楼。但经营的是高档茶,人不多,所以不好探查。”



    胡敬点头道:“看来对手也精于此道,所以选了这么个地方。”



    于易简道:“我已经安排专人调查、监视这家茶楼,再有几次就能发现门道。”



    胡敬道:“对手十分警觉,一两次以后就会换地方。算了,你让你手下的奉御盯着吧,你我的当务之急是把启皇子安全地接回来,你说说想法。”



    于易简道:“宗亲府、礼部的大队人马直接去西安郡王府,到那里提前安排好一切事宜。我跟着司公去麓川山庄,除了必要的护卫外,轻车简从,陈彝带了大队的飞鱼卫士守在各个路口,安全应该没有问题。”



    胡敬问道:“你说那个叶七十分厉害?”



    于易简道:“她是神雪峰空空真人的关门弟子,空空真人的神羿弓和虹影剑都给了她。不瞒司公,要不是了然和尚拦着,我这条命差点送在她手上。”



    胡敬点头道:“空空真人号称西南第一人,她的关门弟子自然厉害,怪不得她一个人就能在陈彝手上劫走启皇子。”



    于易简道:“陈彝说他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对手,一点反应都来不及,人就没了。不过叶七出手很有分寸,被她打倒的卫士后来一点伤也没有。”



    胡敬道:“高手就是如此。启皇子有这么个表妹护在身边,真是福气,但如果启皇子不愿到京城,这个叶七就是大麻烦。”



    于易简道:“下官以为绝不能动手,且不说叶七,就是对启皇子我们也不可逼迫。我与启皇子也算交往多次,皇子是恂恂君子,极为仁义,只为冒家对他有恩,便陪着冒襄游学,受到牵连被捕,也毫无怨言。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一定会顾全大局。”



    胡敬冷冰冰地道:“话虽如此,但不能不考虑万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巡检司不能因为一个叶七或是空空真人就束手束脚,当年东山帮号称北方第一门派,高手如云,还不是被我们给灭了。巡检司在叶七手上丢了一次脸,不能再丢一次。”



    于易简低头道:“是。”



    这时,门外有人低呼:“禀司公,宿卫处主事曹大人到。”



    胡敬道:“进来。”



    门开处,曹锡宝走了进来,对胡敬抱拳施礼,胡敬道:“你在宿卫处亲自挑100个人,随我去接启皇子,今后就作为皇子的护卫。记住,要武功好的。”



    曹锡宝道:“是,什么时候出发?”



    胡敬道:“明天人就集中,随时出发。”



    迎接魏启的大队人马出发后,上京城里开始流传一首童谣“金陵王,王中王,迟早要做太上王。”由于是在弘治皇子魏启现世的特殊时期,这首童谣迅速传遍京城,不仅仅市井民间,整个官场都关注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名尚宝丞司丞上书,请立金陵王世子魏综为大随太子。尚宝丞司丞虽是六品,却是无足轻重的闲职,官员们谁都没有过于重视,但随后又有几名六部里的主事、员外郎接连上书,也是请立魏综为太子,直到一名吏科给事中上书后,整个朝堂都开始议论纷纷。因为给事中与御史一般,属言官序列,专职纠劾言事,这表明都察院也介入其中。



    左振昆得知消息,立即招来这名给事中责问此事,这名给事中振振有词,说朝廷未禁官员上书立储一事,作为言官,理当建言。左振昆气的无话可说,却也无可奈何。



    奇怪的是,靖安帝没有任何表示,奏本由通政司递进以后,原封不动地转给政事堂。按例,皇帝会对奏本有个大致意见,政事堂根据皇帝意见召集有司研究具体办法,经皇帝最后批准,再下发执行。如今皇上没有表态,就是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政事堂,让丞相先做出表示。



    吕夷初如坐针毡,几十年宦海生涯、十年的丞相宝座,他经历过许多危机,但从不象这一次有了束手无策的感觉。也许是自己真的老了,吕夷初慨叹一声,让人召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堂官到政事堂会商,同时派人去请安国公贾远。很快,除了礼部因为尚书薛家壁去了西安,由左侍郎代替外,其余大九卿们纷纷来到,但贾远却说身子不舒服没来。吕夷初心里暗骂:“这个狐狸。”却也无可奈何。



    等大九卿们落座以后,吕夷初把情况简要介绍一遍,然后请大家发表意见,政事堂中一片寂静。吕夷初连催几次,仍是没有一个人说话,他生气道:“那就请部里有官员上书的堂官先说。”接着点名道:“孝直,你先说说。”



    左振昆无奈道:“丞相,我找过吏科给事中,他说朝廷未禁就此事上书,我也不好说什么。”



    其余几个有下属官员上书的堂官纷纷点头道:“是啊,我们都责问过此事,说的和左大人一样,我们有啥办法?”



    吕夷初道:“我是问此事如何处理。”



    左振昆道:“我的意见是政事堂明白晓谕,不得就立储一事上书。”



    季振宜立即道:“皇上并没有明谕,政事堂不得无故截留奏本。”



    左振昆道:“请丞相立刻见驾,请皇上的旨。”



    吕夷初叹道:“请过旨了,可皇上不见。”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好长时间,吏部尚书才道:“那我们怎么议啊?”



    吕夷初道:“政事堂必须就这几个奏本,拿出意见上呈陛下。”



    左振昆坚决地说:“一律驳回,下旨切责,朝臣不得妄议国储一事。”



    季振宜道:“是否过激了些,毕竟皇上没有明确表示。”



    左振昆道:“国储一事,本就该圣心独断,朝臣参与其中,极易造成朋比攀连的弊端,是大患。丞相,政事堂应该明确此态度,请皇上下旨!”



    其余多数人纷纷点头,道:“左大人说得对,没有明旨,朝臣不应参与其中。”。



    吕夷初道:“那就按照这个意思拟给皇上,请下旨切责,严禁官员再就此事上书。”季振宜看此情形,不敢再说什么。



    很快,靖安帝同意了政事堂的意见,下旨斥责了几个上书的官员,却也没有进行处罚,只是明确规定,不许朝臣就国储发表意见。风波看似轻描淡写地平定了,但那首童谣的传播和一批官员拥护金陵王世子魏综的事,在朝野上下激起的影响远没有消除,好似薄薄冰面下面涌动的激流,随时可能破冰而出。

章节目录

灯影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作家b2hcxN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一章 富贵险中求,灯影王朝,笔趣阁并收藏灯影王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