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说,挑一个人学煮毛血旺、酸菜鱼、水煮活鱼三样菜,只要能把这三样菜都给学好了,就很不错了,至于以后,如果他们自己能根据这些自我创新,改进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了。【小说文学网】
不过,在教学中,王丫就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因为生活困苦,根本就没有受过教育,连简单的算数都要扳着手指头数,更不用说什么记账之类的了,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王丫对于自己的方法开始改进,所有要教授的东西全部停下来,还是先把一本三字经教完了再说,至于其他的,王丫打算挑出自己前世上学学过的那些古文再教一教,然后再交给这些孩子算数,会加减乘除。熟背九九乘法口诀。
听说要教他们读书写字,大家都很高兴,对于王丫发给他们的纸笔很珍惜,轻易不下笔,上午学习,他们下午继续帮忙做事,一边做事,一边背,互相考问,学习气氛又好,做事还不会枯燥,又热闹。
一眨眼,也到了四月份了,他们学习了一个月,终于把王丫要教给这些孩子的东西都学会了,接下来王丫就开始想要教给这些孩子什么?要怎么教?
这一个月,王丫也反思了一下,一下子教给这些孩子这么多东西,不说他们能马上学会吗,就说自己的资本也没有这么多能同时开好几家店,还不如先选出两个年级最大的先教会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开店,其他的人去帮忙,这样一来,也才不会忙的手忙脚乱的,人手也充足。
话是这么说。这个想法也是王丫跟王氏还有小青商量过的,郑思跟郑蓉就主要负责这一边了,而小青带的那些孩子,就有可能去新的店铺。
如果他们愿意留在这一边,王氏跟王丫也没有意见,但是问过了,只有一个愿意在这一边,当厨子,剩下的孩子都愿意出去外面闯一闯,而郑思跟郑蓉却是把客家客栈当家了。郑思甚至觉得就在这里成家立业也不错。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郑思也大概知道一些情况,如果王生考上了进士的话,王氏跟王丫肯定跟着他们去别的地方的,那么。这个五羊城大后方,肯定要有人留守的。郑思跟郑蓉留在这里。正好。
这么一来,基本上对于大家的安排,王氏、王丫和小青也有数了,另外一个有数的就是那些孩子自己,因为王丫他们的意见都是参照这些孩子的意愿。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现在要教授的。王丫先挑了其中的两个大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比较稳重的,其他的孩子也没有意见。
王丫教给其中一个孩子的就是做面,主要的是拉面。然后还有炸酱面、凉面,热干面,教给另外一个孩子就是炒菜了,这个就要比较多了,毕竟如果是你天天吃那几样炒菜也会腻,还不如换着来,王丫教给这个孩子就是十样炒菜两样汤,两样炒青菜,八样肉菜:土豆炖肉、京酱肉丝、红烧肉、香菇肉片、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红烧鱼、酸辣鱼,汤是老鸭汤或者是鱼汤。
相信这些东西就能让大家吃很久了,相对于这个世界菜式这么少,做法简单,王丫教给的几样菜的做法也不少了,换着做,也能撑很久。
王氏也没有闲着,王丫负责软件设施,王氏就负责硬件设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拿下了码头上的两家店,要价可不低,一家店铺就要五十两,两家店铺就要一百两,幸好这店铺确实是挺宽敞的,并且后面还有院子,自带一个水井,让王氏很满意,就是院子也不小,这样一来,那些孩子晚上如果太晚就可以直接住在这里,生活也方便。
其实,也是,在这里人来人往的,可不光是那些码头上扛货的人,或者是纤夫,还有不少是来往的旅人,比新开的官道人还多,生意自然是错不了的。
买下店铺,王氏又按照王丫的要求略微装修了一下,花了二两银子搞定。
这一次,王氏跟王丫忙的差点忘记去挖笋了,好在后面想起来了,就在村子里放出了风声,要老笋,一斤三文钱,但是要那个模样的老笋。
王氏还把发豆芽的法子教给了大家,虽然开了春,但是发豆芽大家都可以多道菜改善一下活计,大家也都乐意学,更何况,这个东西,如果做的好的话,还可以卖个那些大户人家。
牛二叔呢,则还是在客家客栈帮忙,工钱还是原来的那一些,不过,随着天热,肉丸子要的量也少了,恢复到原来的十斤,牛二叔自己做完也就半天的功夫,正好让这些孩子做些别的事情。
这一天,五月初一,王丫挑选的好日子,两家店铺,张灯结彩一下,奢侈的买了两窜鞭炮,噼里啪啦的,两家店铺同时开业了。
店面上的牌匾,一个写上拉面馆,一个写上快餐店,在底下都是写上客家两个字,代表着这些是客家的分店。
刚开始的两天,所有的孩子都去拉面馆跟快餐店帮忙了,毕竟是刚刚开业,就是本着新鲜,这两天客流量都会多。
做拉面生意的是小六子,别看叫小六子个头比小青还要高,力气也不小,做拉面生意最好,毕竟拉面这东西就是要整天拉面,还有一个帮厨的叫小三,个子矮矮的,年纪也小,从来跟小六子关系最好,所以,这一次,小三自我请愿,由他跟小六子共同管理这拉面馆,他做其他的不行,但是帮着捞一下拉面,加上佐料,端去给客人,也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两个人搭配起来,也不会很累,拉面生意,一开始要做的只是拉面,后面才会慢慢推出炸酱面、干拌面等等的面,即使是这样,在这冷热交替之际,吃上一碗带着微辣的热汤面,都是一件美事,而且,分量足,里面有肉,能吃的饱,有力气,味道还好,这样一碗拉面要八文钱,因为里面是高汤,肉也是大块的,这会儿王丫还不知道有牛肉,索性羊肉也是可以的,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也物美价廉了,而且里面的面条也是足足的,就是那些纤夫,吃上一碗,如果连汤都喝完了,一般的纤夫都要吃撑了,胃口大一些的,也完全能吃饱了,如果是一个妇人,只要吃上半碗多些就饱了,加上孩子的话,正好一碗够够的。
当然摸着也是因为这拉面做的生意主要是纤夫了,在这个生意做上半个月以后,王丫发现生意虽好,人群却出乎王丫的意料,来吃的竟然不是那些纤夫,而是来往的生意人,原因在于八文钱一碗拉面太贵了,倒是那些生意人,还有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喜欢点上这么一碗,一家三口吃上两碗,也就算是下馆子了。
对于这种,王丫是没有了法子了,还是小六子有一个建议,虽然像这种开店的,是王丫直接雇佣的,之前就签好了契约,没有什么分成一类的说法,但是小六子却也不藏私,直接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的事业,想出了法子,一碗拉面八文钱,确实是不贵,里面用的可是精细的面粉,但是里面却也不一定要专用面粉做成的,可以用便宜的高粱做料,掺上一些,也是可以的。
王丫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小六子自己不信邪实验了一番用高粱粉跟面粉混合做成的拉面,别说,另外带着一种滋味,虽然比之前的拉面糙了一点,但是味道上却完全不差的,并且还带着点qq的弹性,王丫这下不服都不行了,当即就同意了。
红高粱粉比面粉可便宜多了,一斤面粉堪比肉价,但是,买一斤面粉的钱却可以买上三斤高粱粉,这样一来,红高粱拉面一碗只要五文钱就够了,当然,这是里面肉跟菜不少的,如果有人只想要吃红高粱,里面不加肉的,就是三文钱一大碗,汤是不少的。
这么一来,来吃的纤夫就多了,他们也不需要其他的,只要来上这么一碗,就是非常美味的美食了,有的人还想要带回家去。
不过,有利就有弊,这样一来,来这里吃的人就是纤夫居多了,那些生意人、客商还有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就不爱来了,面对这种情况,小六子又出了新主意:反正店铺挺大的,那么就隔开,用木板隔开一层,商人这边的,虽然面积小一些,但是用的桌椅也精细一些,布置的环境也好,每个桌子中间都会擦上花,每次有客人走了以后,小三都会去把桌子擦干净,看着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都觉得上档次,专门卖的就是八文钱一碗的面粉拉面,另外一边,虽然宽敞,桌椅却不一样了,就是用王丫让人做的那种长条桌子长条櫈,大家面对面吃上一碗拉面,又有地方做,也没有差,而且纤夫在一起吃拉面,还显得热闹,更符合他们的生意。(未完待续。。)
不过,在教学中,王丫就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因为生活困苦,根本就没有受过教育,连简单的算数都要扳着手指头数,更不用说什么记账之类的了,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王丫对于自己的方法开始改进,所有要教授的东西全部停下来,还是先把一本三字经教完了再说,至于其他的,王丫打算挑出自己前世上学学过的那些古文再教一教,然后再交给这些孩子算数,会加减乘除。熟背九九乘法口诀。
听说要教他们读书写字,大家都很高兴,对于王丫发给他们的纸笔很珍惜,轻易不下笔,上午学习,他们下午继续帮忙做事,一边做事,一边背,互相考问,学习气氛又好,做事还不会枯燥,又热闹。
一眨眼,也到了四月份了,他们学习了一个月,终于把王丫要教给这些孩子的东西都学会了,接下来王丫就开始想要教给这些孩子什么?要怎么教?
这一个月,王丫也反思了一下,一下子教给这些孩子这么多东西,不说他们能马上学会吗,就说自己的资本也没有这么多能同时开好几家店,还不如先选出两个年级最大的先教会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开店,其他的人去帮忙,这样一来,也才不会忙的手忙脚乱的,人手也充足。
话是这么说。这个想法也是王丫跟王氏还有小青商量过的,郑思跟郑蓉就主要负责这一边了,而小青带的那些孩子,就有可能去新的店铺。
如果他们愿意留在这一边,王氏跟王丫也没有意见,但是问过了,只有一个愿意在这一边,当厨子,剩下的孩子都愿意出去外面闯一闯,而郑思跟郑蓉却是把客家客栈当家了。郑思甚至觉得就在这里成家立业也不错。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郑思也大概知道一些情况,如果王生考上了进士的话,王氏跟王丫肯定跟着他们去别的地方的,那么。这个五羊城大后方,肯定要有人留守的。郑思跟郑蓉留在这里。正好。
这么一来,基本上对于大家的安排,王氏、王丫和小青也有数了,另外一个有数的就是那些孩子自己,因为王丫他们的意见都是参照这些孩子的意愿。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现在要教授的。王丫先挑了其中的两个大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比较稳重的,其他的孩子也没有意见。
王丫教给其中一个孩子的就是做面,主要的是拉面。然后还有炸酱面、凉面,热干面,教给另外一个孩子就是炒菜了,这个就要比较多了,毕竟如果是你天天吃那几样炒菜也会腻,还不如换着来,王丫教给这个孩子就是十样炒菜两样汤,两样炒青菜,八样肉菜:土豆炖肉、京酱肉丝、红烧肉、香菇肉片、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红烧鱼、酸辣鱼,汤是老鸭汤或者是鱼汤。
相信这些东西就能让大家吃很久了,相对于这个世界菜式这么少,做法简单,王丫教给的几样菜的做法也不少了,换着做,也能撑很久。
王氏也没有闲着,王丫负责软件设施,王氏就负责硬件设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拿下了码头上的两家店,要价可不低,一家店铺就要五十两,两家店铺就要一百两,幸好这店铺确实是挺宽敞的,并且后面还有院子,自带一个水井,让王氏很满意,就是院子也不小,这样一来,那些孩子晚上如果太晚就可以直接住在这里,生活也方便。
其实,也是,在这里人来人往的,可不光是那些码头上扛货的人,或者是纤夫,还有不少是来往的旅人,比新开的官道人还多,生意自然是错不了的。
买下店铺,王氏又按照王丫的要求略微装修了一下,花了二两银子搞定。
这一次,王氏跟王丫忙的差点忘记去挖笋了,好在后面想起来了,就在村子里放出了风声,要老笋,一斤三文钱,但是要那个模样的老笋。
王氏还把发豆芽的法子教给了大家,虽然开了春,但是发豆芽大家都可以多道菜改善一下活计,大家也都乐意学,更何况,这个东西,如果做的好的话,还可以卖个那些大户人家。
牛二叔呢,则还是在客家客栈帮忙,工钱还是原来的那一些,不过,随着天热,肉丸子要的量也少了,恢复到原来的十斤,牛二叔自己做完也就半天的功夫,正好让这些孩子做些别的事情。
这一天,五月初一,王丫挑选的好日子,两家店铺,张灯结彩一下,奢侈的买了两窜鞭炮,噼里啪啦的,两家店铺同时开业了。
店面上的牌匾,一个写上拉面馆,一个写上快餐店,在底下都是写上客家两个字,代表着这些是客家的分店。
刚开始的两天,所有的孩子都去拉面馆跟快餐店帮忙了,毕竟是刚刚开业,就是本着新鲜,这两天客流量都会多。
做拉面生意的是小六子,别看叫小六子个头比小青还要高,力气也不小,做拉面生意最好,毕竟拉面这东西就是要整天拉面,还有一个帮厨的叫小三,个子矮矮的,年纪也小,从来跟小六子关系最好,所以,这一次,小三自我请愿,由他跟小六子共同管理这拉面馆,他做其他的不行,但是帮着捞一下拉面,加上佐料,端去给客人,也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两个人搭配起来,也不会很累,拉面生意,一开始要做的只是拉面,后面才会慢慢推出炸酱面、干拌面等等的面,即使是这样,在这冷热交替之际,吃上一碗带着微辣的热汤面,都是一件美事,而且,分量足,里面有肉,能吃的饱,有力气,味道还好,这样一碗拉面要八文钱,因为里面是高汤,肉也是大块的,这会儿王丫还不知道有牛肉,索性羊肉也是可以的,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也物美价廉了,而且里面的面条也是足足的,就是那些纤夫,吃上一碗,如果连汤都喝完了,一般的纤夫都要吃撑了,胃口大一些的,也完全能吃饱了,如果是一个妇人,只要吃上半碗多些就饱了,加上孩子的话,正好一碗够够的。
当然摸着也是因为这拉面做的生意主要是纤夫了,在这个生意做上半个月以后,王丫发现生意虽好,人群却出乎王丫的意料,来吃的竟然不是那些纤夫,而是来往的生意人,原因在于八文钱一碗拉面太贵了,倒是那些生意人,还有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喜欢点上这么一碗,一家三口吃上两碗,也就算是下馆子了。
对于这种,王丫是没有了法子了,还是小六子有一个建议,虽然像这种开店的,是王丫直接雇佣的,之前就签好了契约,没有什么分成一类的说法,但是小六子却也不藏私,直接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的事业,想出了法子,一碗拉面八文钱,确实是不贵,里面用的可是精细的面粉,但是里面却也不一定要专用面粉做成的,可以用便宜的高粱做料,掺上一些,也是可以的。
王丫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小六子自己不信邪实验了一番用高粱粉跟面粉混合做成的拉面,别说,另外带着一种滋味,虽然比之前的拉面糙了一点,但是味道上却完全不差的,并且还带着点qq的弹性,王丫这下不服都不行了,当即就同意了。
红高粱粉比面粉可便宜多了,一斤面粉堪比肉价,但是,买一斤面粉的钱却可以买上三斤高粱粉,这样一来,红高粱拉面一碗只要五文钱就够了,当然,这是里面肉跟菜不少的,如果有人只想要吃红高粱,里面不加肉的,就是三文钱一大碗,汤是不少的。
这么一来,来吃的纤夫就多了,他们也不需要其他的,只要来上这么一碗,就是非常美味的美食了,有的人还想要带回家去。
不过,有利就有弊,这样一来,来这里吃的人就是纤夫居多了,那些生意人、客商还有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就不爱来了,面对这种情况,小六子又出了新主意:反正店铺挺大的,那么就隔开,用木板隔开一层,商人这边的,虽然面积小一些,但是用的桌椅也精细一些,布置的环境也好,每个桌子中间都会擦上花,每次有客人走了以后,小三都会去把桌子擦干净,看着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都觉得上档次,专门卖的就是八文钱一碗的面粉拉面,另外一边,虽然宽敞,桌椅却不一样了,就是用王丫让人做的那种长条桌子长条櫈,大家面对面吃上一碗拉面,又有地方做,也没有差,而且纤夫在一起吃拉面,还显得热闹,更符合他们的生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