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气腾腾的大锅边,秀娘忙得浑身是汗,腰酸背痛,但她仍是微笑地为饥民们施粥。
一个个饥民从她手上接过粥后,都是千恩万谢地离开。
郭威见着叹了口气,对林氏道:
“秀儿乐意施舍,就让她继续施粥吧,不过,到了晚间,太子有可能会过来,让她早些洗漱打扮一下。”
“怎么,太子今晚不返回宫里?”林氏惊呼道。
“殿下说暂不回,明一早,他还要到邻近郡县巡视。”
“可如此危险啊?”
“无妨,除了樊虎的三百千牛卫,我让瑞儿率二千禁军随行,安防没问题。”郭威胸有成竹。
“哦,那就好。”林氏点了点头,跟在郭威身后,往粥厂走去。
……
暮色降临。
城东门外,无论是官吏衙役、军士、赈灾人士,还是几万灾民,都在各自帐篷里外喝粥,啃窝头。
在一片坐着喝粥的饥民群中,忽然有一老者站了起来。
这老者须眉皓然,一身灰色破长衫遮身,脚上一双草鞋,头上顶着一个‘恩深德厚’的木牌子,慢慢走到太子帐篷前沿,转身面向饥民大声道: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吾辈受当今太子爷恩泽,何以补报?今后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接着,他慷慨而歌,应该是当地民谣,歌声悲切!
在场数千上万人,莫不潸然泪下。
元智听了也是心里一酸。
“苍天无情,民生多艰,吾等饱读圣贤书,却无所作为,惭愧啊惭愧!”
在饥民安置棚区的边上,此时正远远地站着几个儒生。
为首一名男子,年近五十,戴着四方平定巾,穿着一身的直裰儒衫,虽是沉旧,却清洗得十分干净,三络长须,脸容清隽。
灾民中那老者歌声传来,他双目含泪,只是仰天长叹。
在他身旁,站着两个中年男子,皆是四十上下,听着悲歌,也是动容。
其中一儒生叹道:
“确实,数十万灾民,若不是太子爷振臂高呼,朝廷上下,名门望族纷纷施粥,后果不堪设想啊。”
“看眼下的饥民数量,怕是数个州府的灾民,加起来有数百万之众哦,不知那些灾民如何?”
见两位儒生自责叹息,另一位中年儒生劝道:
“孔先生,方先生,你们又何必自责,这些时日我等奔波劳苦有目共睹,儒生们无愧于心。”
这三人正是京师大学堂里的大儒,为首的是儒学学正孔学思。
也就是太子元智在传济桥粮市口,瞧见的那位‘抠门’买粮人。
他的身边两位,是大学堂儒学训导方致尧与许竹心。
自饥民刚云集于京师城下,孔学思便率先发动大学堂里儒学师生,在京城内四处奔波,呼吁官府富户在城外设立粥厂济民。
自己则与十数位儒生,集资搭建粥棚,救济灾民。
这些日子里,为了筹备救灾钱粮,孔学思可是遭受了无数白眼。
那城南李家本为望族富户,城外州府良田万顷,在京城州府内还有众多米铺,李家家主李虎臣还是位员外郎,三品勋官。
可孔学思找到李虎臣后,他却以家口众多,自己力有不及给予拒绝。
连饱读圣贤书的员外郎,都是这种态度,那些少读书的商贾之辈更是一毛不拔,还乘机哄抬物价。
所以孔学思等人奔波良久,收获寥寥。
他感叹世态炎凉,民不聊生。
还就是太子爷,他振臂一呼,军神之后郭氏积极响应,朝廷跟随之,这个局面豁然打开了。
以前听说太子爷残暴无德,血腥杀戮。
可眼前一片赈灾景象,有序井然,让孔学思等难以置信。
若不是亲眼目睹,打死也不会相信。
为此,他派出不少儒生,到城郊离京师距离远点的郊县去瞧瞧,不要光做表面文章。
几人一路而来,在路上,却惊讶地发现该地秩序井然。
以往每年的灾月间,地狱般的饥民场景,现基本不见。
这里巡逻的兵丁不断,所有遗尸骨骸皆有掩埋,饥民们只是扶老携幼,眼中带着希望,往灾民安置点集聚。
所谓饥民,都是操着各种口音道:“当今太子爷仁义,在各地设立粥厂,我等都是前往活命!”
到了京师城东门口,看到更大规模的饥民,人数怕有近十万,却是人人安乐,每人皆可救济活命。
未来的太子妃,还亲自施粥,几人都是吃惊,又听到老者的悲歌民谣,孔学思自是有感而叹。
这时,太子爷闻讯走出中军营帐,首先看到了孔学思几人。
他不由得吃了一惊。
为首的那个儒生,不就是前几日在粮市见过。
“孤认得这位京师大学堂的儒学学正,他叫什么名字?”太子问。
“殿下,臣认得,他叫孔学思,是京师里的大儒之一。”
徐辛春禀告。
“走,随孤上前去拜见这位大儒。”
说着,元智带着众臣出帐篷口,向孔学思三人走去。
尊师重教,这是历朝历代为君者的德行,也是一种收买民心的最好时机。
何况,这位大儒学正的风骨,元智从心底里十分敬佩。
孔学思没见过太子爷,不过观这架势,又是从太子营帐中出来,就知是太子本人亲自来了。
“京师学堂孔学思等,拜见太子殿下。”孔学思等三人,没等太子爷走近,便双膝下跪,行君臣大礼。
“先生请起。”
元智上前两步,伸出双手弯下腰来,亲自将孔学思扶起。
徐辛春等见状,连忙上前将方致尧和许竹心两位扶起。
“几位先生亲临灾区赈济灾民,对孤触动很大,表明朝廷为民做的实事,还是不足啊。”
元智当面感叹,还作出自我检讨,真是难能可贵,在场的群臣,都面显惊愕之色。
太子乃一国储君,又代天子监国,如此屈尊虚心,礼贤下士,实属罕见。
孔学思见状,连忙对太子爷深施一礼,朗声道:
“太子殿下不必自责,如此赈灾场景,老夫这辈子从未见过,至此,老夫代这些灾民谢过太子殿下,殿下年轻有为,如此高恩厚举,解救数十、上百万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是厚德大义,将誉满天下!”
一个个饥民从她手上接过粥后,都是千恩万谢地离开。
郭威见着叹了口气,对林氏道:
“秀儿乐意施舍,就让她继续施粥吧,不过,到了晚间,太子有可能会过来,让她早些洗漱打扮一下。”
“怎么,太子今晚不返回宫里?”林氏惊呼道。
“殿下说暂不回,明一早,他还要到邻近郡县巡视。”
“可如此危险啊?”
“无妨,除了樊虎的三百千牛卫,我让瑞儿率二千禁军随行,安防没问题。”郭威胸有成竹。
“哦,那就好。”林氏点了点头,跟在郭威身后,往粥厂走去。
……
暮色降临。
城东门外,无论是官吏衙役、军士、赈灾人士,还是几万灾民,都在各自帐篷里外喝粥,啃窝头。
在一片坐着喝粥的饥民群中,忽然有一老者站了起来。
这老者须眉皓然,一身灰色破长衫遮身,脚上一双草鞋,头上顶着一个‘恩深德厚’的木牌子,慢慢走到太子帐篷前沿,转身面向饥民大声道: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吾辈受当今太子爷恩泽,何以补报?今后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接着,他慷慨而歌,应该是当地民谣,歌声悲切!
在场数千上万人,莫不潸然泪下。
元智听了也是心里一酸。
“苍天无情,民生多艰,吾等饱读圣贤书,却无所作为,惭愧啊惭愧!”
在饥民安置棚区的边上,此时正远远地站着几个儒生。
为首一名男子,年近五十,戴着四方平定巾,穿着一身的直裰儒衫,虽是沉旧,却清洗得十分干净,三络长须,脸容清隽。
灾民中那老者歌声传来,他双目含泪,只是仰天长叹。
在他身旁,站着两个中年男子,皆是四十上下,听着悲歌,也是动容。
其中一儒生叹道:
“确实,数十万灾民,若不是太子爷振臂高呼,朝廷上下,名门望族纷纷施粥,后果不堪设想啊。”
“看眼下的饥民数量,怕是数个州府的灾民,加起来有数百万之众哦,不知那些灾民如何?”
见两位儒生自责叹息,另一位中年儒生劝道:
“孔先生,方先生,你们又何必自责,这些时日我等奔波劳苦有目共睹,儒生们无愧于心。”
这三人正是京师大学堂里的大儒,为首的是儒学学正孔学思。
也就是太子元智在传济桥粮市口,瞧见的那位‘抠门’买粮人。
他的身边两位,是大学堂儒学训导方致尧与许竹心。
自饥民刚云集于京师城下,孔学思便率先发动大学堂里儒学师生,在京城内四处奔波,呼吁官府富户在城外设立粥厂济民。
自己则与十数位儒生,集资搭建粥棚,救济灾民。
这些日子里,为了筹备救灾钱粮,孔学思可是遭受了无数白眼。
那城南李家本为望族富户,城外州府良田万顷,在京城州府内还有众多米铺,李家家主李虎臣还是位员外郎,三品勋官。
可孔学思找到李虎臣后,他却以家口众多,自己力有不及给予拒绝。
连饱读圣贤书的员外郎,都是这种态度,那些少读书的商贾之辈更是一毛不拔,还乘机哄抬物价。
所以孔学思等人奔波良久,收获寥寥。
他感叹世态炎凉,民不聊生。
还就是太子爷,他振臂一呼,军神之后郭氏积极响应,朝廷跟随之,这个局面豁然打开了。
以前听说太子爷残暴无德,血腥杀戮。
可眼前一片赈灾景象,有序井然,让孔学思等难以置信。
若不是亲眼目睹,打死也不会相信。
为此,他派出不少儒生,到城郊离京师距离远点的郊县去瞧瞧,不要光做表面文章。
几人一路而来,在路上,却惊讶地发现该地秩序井然。
以往每年的灾月间,地狱般的饥民场景,现基本不见。
这里巡逻的兵丁不断,所有遗尸骨骸皆有掩埋,饥民们只是扶老携幼,眼中带着希望,往灾民安置点集聚。
所谓饥民,都是操着各种口音道:“当今太子爷仁义,在各地设立粥厂,我等都是前往活命!”
到了京师城东门口,看到更大规模的饥民,人数怕有近十万,却是人人安乐,每人皆可救济活命。
未来的太子妃,还亲自施粥,几人都是吃惊,又听到老者的悲歌民谣,孔学思自是有感而叹。
这时,太子爷闻讯走出中军营帐,首先看到了孔学思几人。
他不由得吃了一惊。
为首的那个儒生,不就是前几日在粮市见过。
“孤认得这位京师大学堂的儒学学正,他叫什么名字?”太子问。
“殿下,臣认得,他叫孔学思,是京师里的大儒之一。”
徐辛春禀告。
“走,随孤上前去拜见这位大儒。”
说着,元智带着众臣出帐篷口,向孔学思三人走去。
尊师重教,这是历朝历代为君者的德行,也是一种收买民心的最好时机。
何况,这位大儒学正的风骨,元智从心底里十分敬佩。
孔学思没见过太子爷,不过观这架势,又是从太子营帐中出来,就知是太子本人亲自来了。
“京师学堂孔学思等,拜见太子殿下。”孔学思等三人,没等太子爷走近,便双膝下跪,行君臣大礼。
“先生请起。”
元智上前两步,伸出双手弯下腰来,亲自将孔学思扶起。
徐辛春等见状,连忙上前将方致尧和许竹心两位扶起。
“几位先生亲临灾区赈济灾民,对孤触动很大,表明朝廷为民做的实事,还是不足啊。”
元智当面感叹,还作出自我检讨,真是难能可贵,在场的群臣,都面显惊愕之色。
太子乃一国储君,又代天子监国,如此屈尊虚心,礼贤下士,实属罕见。
孔学思见状,连忙对太子爷深施一礼,朗声道:
“太子殿下不必自责,如此赈灾场景,老夫这辈子从未见过,至此,老夫代这些灾民谢过太子殿下,殿下年轻有为,如此高恩厚举,解救数十、上百万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是厚德大义,将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