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阮飞走后,晁盖宋江等众弟兄年纪既长,都免不了谋职立业,操持家务,每日里勤练武功。晁盖老成持重,继其父被推为当地保正,仍然做着木业本行生意。宋江自幼饱读诗书,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做到了郓城县押司。吴用成了教书先生,武松开了武教馆,阮氏兄弟打鱼舟运,众家弟兄各有所务,常相聚首,互多往来。
一日,大家又在晁盖家里吃酒,各家兄弟聚齐了,少不了一顿畅饮。席间武松看晁盖闷闷不乐,眉宇间多有隐忧,不由问道:“哥哥闷闷不乐,可有什么事吗?说出弟兄们听听。”
晁盖道:“我家受众乡亲抬爱,自高祖以来,几辈人均作保正。保正这等小官,一则做官差,一则处分村中邻里与族间琐事,左右调和,上下应付,热络些人与事,其实是一个闲差。我朝自来税收不重,老百姓日子向来好过,即便是真宗天禧三年,我们郓城县因洪水猛涨,积水愈多,虽然淹了许多良田,田亩更少,好在官府不仅给以赈济,还免去许多税赋,也没有耽误当年老百姓日子好过,保正也好做。但当前我们这里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我这保正也是愈加难做。
“那奸相王安石施政熙宁新法之前,普通百姓土地被大户人家收买去颇多,缺地少亩,虽然收成不多,但也并不纳多少税,却可做些其它营生过活。大户人家土地虽多,但因为本朝规矩一百亩地只缴四亩地的租子,亩税又仅一斗,土地又瞒报了不少,税收极少。太祖皇帝立国之初就普遍减免前代各种杂税,连历来征收的农器税也被彻底免了,山林、川泽、陂塘的出产,任民采摘不收税,且沟路、坟墓等具不在征收之列,老百姓日子当真好过。王安石熙宁新法一出,什么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均劳民伤财,再有章惇、蔡京奸相一茬接一茬,执着新法更加变本加厉,弄得越发民不聊生。”
阮小二听得分明,自一旁道:“晁盖哥哥说得对。原先我朝定下的船大力者不收税的规矩也被坏了,以后怕要收税了。听人说郓州要将这大片梁山水泊收归官有,川泽出产不收税的规矩也要变了,若是官家刻意要收,定然少不了。咱家祖祖辈辈打鱼行船为生,虽不积大财,但不愁生计,总能逍遥快活,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说完兀自恨恨不已。
吴用大声骂道:“王安石逆天而作,举国怨声载道,两次任相,幸好都是灰溜溜而退,先是被司马相爷极力反对,后来因死了长子王雱,自感天怒人怨知难而退,这期间还加了一个吕惠卿胡作非为。以后再经章惇为相,与蔡卞、曾布同为新党,三个人内斗不息,与元祐旧党更是外斗不止,后来新党再有蔡京反复为相,日前如此世道都是拜这几个变戏法的奸相所赐。”吴用是个老学究,向来深恶新法,在他嘴里新法也变成戏法了。
其实大宋立国以来,“然凡百亩之田,起税止四亩,亩产多在一石至四石之间”,且“亩税一斗者,天下之通法”,这就使得宋初“今代之税,视什一为轻矣”,其实三十税一都不到,又兼以免除许多税种,税种少,税赋轻,百姓极是好过。至仁宗皇帝再经英宗短暂一世,更是仁义天下,士大夫亲爱待民。再至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更呈盛世景象,天下太平,物产颇丰,百姓富庶,老百姓更加称颂。
但“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大宋为政之流弊于庆历之前早露端倪,呈入“衰世”之象,不免历代盛极之伤。
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自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而致“冗员”。
为防辽与西夏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兵士虽多但不精而致“冗兵”。
“冗员”、“冗兵”更致财政开支激增,官府入不敷出,更有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再致“冗费”。外看大宋繁华盛世、百姓安居富庶,那只是见其虚有之表,而“冗员”、“冗兵”、“冗费”三冗紧密相联,终成朝廷积贫积弱之里。
此等情形有识之士早已看得清楚,所以早在王安石新法之前庆历年间,就有人提出要变法,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范仲淹。一则朝廷着令文正公行使新法,亦是当今为政所必须,绝非毫无缘由;一则由他来主持,道德文章天下闻名,其实为世人所企盼。
时范文正公正于陕主持对西夏之防,自陕至京,其间过洛阳,拜会了一位告老宰相。此旧相问及,“大家都期待着你能够将这个国家医治好,你有何良药?”范仲淹胸有成竹,将打算和盘托出,恭请指教。这位宰相沉吟半晌,问道:“定当如此?”范仲淹当即点头。那位宰相道:“那好,今日我在此设家宴款待你,明年今日,仍是如此”。范仲淹一头疑惑:“何以如此?”那旧相道:“明年定当如此”。
范仲淹到了汴京,新法频出,但兴一利却出多弊。才知当今为政之流弊皆有所出,树大根深,或拔之不净,或伤及无辜。猛药治之,触犯众怒,既得利者因利受损不满;欲得利者因不得兑而不满。众怒既犯,上亦不满,文正公因此被贬邓州,只是不知是否又去洛阳喝酒。后当王安石变法,范仲淹深知其难,“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亦反其铺陈过速、使力过猛。
庆历时已然如此,熙宁、元丰年间于王安石行新法更是如此,早已进入了“衰世”,流弊更重。处衰世是不容易的,王安石面临的压力、阻力更大,而后被反对新法的高太后用司马光为相所废止,以致两度为相,两度下野。再后来又由哲宗亲政,着令章惇、蔡卞、曾布等复行之,再至当今道君皇帝着令蔡京等再行新法。反反复复,既可见新法之艰难,更可见新法之舍不得。
却说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熙宁变法以后,政局变故百出,百姓少见其利多见其害,虽国库银两迅速充实,但百姓负担徒然加重。到了极力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几乎废尽新法,百姓稍感心安,国库却又吃紧,以致于反对新法的苏轼、范纯仁又谨慎维护新法。
到了哲宗再任章惇为相,矫正新法中不适用的,恢复其原有可行之处,天下所出增多,对外开拓大片疆土,国家又得以强盛一时。但维护新法的章惇、蔡卞、曾布三人内斗不止,虽然章惇对内调整了新法,实施大有成效,但蔡卞既为王安石之婿,为尽复荆公旧望,坚执其法,打击元祐党人不免过甚,且曾布又在哲宗与章惇间首鼠两端,加以外斗难息,难免让章惇捉襟见肘,诸事难协。
再时至当今道君皇帝赵佶,正如章惇所料,轻佻不适君天下,却又用蔡京为相,再复新法。蔡京才智有之,而德行不足,顶新法之名,行败乱之实,勾结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高俅,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对布帛开始禁榷,收归官家买卖,多少诸如布匹的小买卖不能做了。铸当十大钱,币制混乱不堪,致天下大乱,也给黎民百姓带来更大灾难,不免民怨沸腾。
阮小二想想自己生计无奈,又恨声道:“章惇、蔡京祸国殃民,胡作非为,自己坏了国家大事,还一门心思迫害忠臣,章惇要鞭尸司马相爷,蔡京又要将反对他们的人写在奸臣碑上。和王安石几个人一道,都是祸乱一时,贻害万世。蔡卞大人还好。”
宋江笑道:“为什么蔡卞大人还好,是因为蔡卞大人与我们师门有旧吗?”
阮小二不好意思道:“但章惇欲鞭尸司马相爷,未免过分。蔡卞大人与师父有旧,我不免偏爱些。”
宋江直视着阮小二,小二心中不禁疑惑,道:“哥哥何故如此看我?”
宋江道:“其实蔡卞大人执着新法,还不如章惇后来便宜行事,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事。那章惇与我们师门关系更深,但我却不是因他与师门渊源而回护于他。”
小二奇怪道:“我却不管如何执着新法还是便宜行事,只想问我们师门与章惇何故?”
宋江不再单独理会小二,听得晁盖、吴用、小二将王安石、章惇、蔡京等人俱骂得狗血喷头,站起身来,整整衣衫,向各家兄弟拱拱手,道:“宋江这里有僭了!”
目光缓缓向在座各位一一扫视到,众家兄弟见他突然郑重其事,大为不解。
只听他朗声说道:“我现在要说本门长者讳事,在座没有任一外人,听到都在自己心里,半点不可向外人提起。
“我们师祖尚有一妹,因始终未嫁,人皆不得其名,都唤作阮逸女,当年以一首《花心动.春词》名动京师。”
说到此处,宋江略整装束,正色沉吟: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
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
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
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
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
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
一日,大家又在晁盖家里吃酒,各家兄弟聚齐了,少不了一顿畅饮。席间武松看晁盖闷闷不乐,眉宇间多有隐忧,不由问道:“哥哥闷闷不乐,可有什么事吗?说出弟兄们听听。”
晁盖道:“我家受众乡亲抬爱,自高祖以来,几辈人均作保正。保正这等小官,一则做官差,一则处分村中邻里与族间琐事,左右调和,上下应付,热络些人与事,其实是一个闲差。我朝自来税收不重,老百姓日子向来好过,即便是真宗天禧三年,我们郓城县因洪水猛涨,积水愈多,虽然淹了许多良田,田亩更少,好在官府不仅给以赈济,还免去许多税赋,也没有耽误当年老百姓日子好过,保正也好做。但当前我们这里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我这保正也是愈加难做。
“那奸相王安石施政熙宁新法之前,普通百姓土地被大户人家收买去颇多,缺地少亩,虽然收成不多,但也并不纳多少税,却可做些其它营生过活。大户人家土地虽多,但因为本朝规矩一百亩地只缴四亩地的租子,亩税又仅一斗,土地又瞒报了不少,税收极少。太祖皇帝立国之初就普遍减免前代各种杂税,连历来征收的农器税也被彻底免了,山林、川泽、陂塘的出产,任民采摘不收税,且沟路、坟墓等具不在征收之列,老百姓日子当真好过。王安石熙宁新法一出,什么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均劳民伤财,再有章惇、蔡京奸相一茬接一茬,执着新法更加变本加厉,弄得越发民不聊生。”
阮小二听得分明,自一旁道:“晁盖哥哥说得对。原先我朝定下的船大力者不收税的规矩也被坏了,以后怕要收税了。听人说郓州要将这大片梁山水泊收归官有,川泽出产不收税的规矩也要变了,若是官家刻意要收,定然少不了。咱家祖祖辈辈打鱼行船为生,虽不积大财,但不愁生计,总能逍遥快活,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说完兀自恨恨不已。
吴用大声骂道:“王安石逆天而作,举国怨声载道,两次任相,幸好都是灰溜溜而退,先是被司马相爷极力反对,后来因死了长子王雱,自感天怒人怨知难而退,这期间还加了一个吕惠卿胡作非为。以后再经章惇为相,与蔡卞、曾布同为新党,三个人内斗不息,与元祐旧党更是外斗不止,后来新党再有蔡京反复为相,日前如此世道都是拜这几个变戏法的奸相所赐。”吴用是个老学究,向来深恶新法,在他嘴里新法也变成戏法了。
其实大宋立国以来,“然凡百亩之田,起税止四亩,亩产多在一石至四石之间”,且“亩税一斗者,天下之通法”,这就使得宋初“今代之税,视什一为轻矣”,其实三十税一都不到,又兼以免除许多税种,税种少,税赋轻,百姓极是好过。至仁宗皇帝再经英宗短暂一世,更是仁义天下,士大夫亲爱待民。再至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更呈盛世景象,天下太平,物产颇丰,百姓富庶,老百姓更加称颂。
但“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大宋为政之流弊于庆历之前早露端倪,呈入“衰世”之象,不免历代盛极之伤。
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自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而致“冗员”。
为防辽与西夏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兵士虽多但不精而致“冗兵”。
“冗员”、“冗兵”更致财政开支激增,官府入不敷出,更有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再致“冗费”。外看大宋繁华盛世、百姓安居富庶,那只是见其虚有之表,而“冗员”、“冗兵”、“冗费”三冗紧密相联,终成朝廷积贫积弱之里。
此等情形有识之士早已看得清楚,所以早在王安石新法之前庆历年间,就有人提出要变法,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范仲淹。一则朝廷着令文正公行使新法,亦是当今为政所必须,绝非毫无缘由;一则由他来主持,道德文章天下闻名,其实为世人所企盼。
时范文正公正于陕主持对西夏之防,自陕至京,其间过洛阳,拜会了一位告老宰相。此旧相问及,“大家都期待着你能够将这个国家医治好,你有何良药?”范仲淹胸有成竹,将打算和盘托出,恭请指教。这位宰相沉吟半晌,问道:“定当如此?”范仲淹当即点头。那位宰相道:“那好,今日我在此设家宴款待你,明年今日,仍是如此”。范仲淹一头疑惑:“何以如此?”那旧相道:“明年定当如此”。
范仲淹到了汴京,新法频出,但兴一利却出多弊。才知当今为政之流弊皆有所出,树大根深,或拔之不净,或伤及无辜。猛药治之,触犯众怒,既得利者因利受损不满;欲得利者因不得兑而不满。众怒既犯,上亦不满,文正公因此被贬邓州,只是不知是否又去洛阳喝酒。后当王安石变法,范仲淹深知其难,“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亦反其铺陈过速、使力过猛。
庆历时已然如此,熙宁、元丰年间于王安石行新法更是如此,早已进入了“衰世”,流弊更重。处衰世是不容易的,王安石面临的压力、阻力更大,而后被反对新法的高太后用司马光为相所废止,以致两度为相,两度下野。再后来又由哲宗亲政,着令章惇、蔡卞、曾布等复行之,再至当今道君皇帝着令蔡京等再行新法。反反复复,既可见新法之艰难,更可见新法之舍不得。
却说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熙宁变法以后,政局变故百出,百姓少见其利多见其害,虽国库银两迅速充实,但百姓负担徒然加重。到了极力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几乎废尽新法,百姓稍感心安,国库却又吃紧,以致于反对新法的苏轼、范纯仁又谨慎维护新法。
到了哲宗再任章惇为相,矫正新法中不适用的,恢复其原有可行之处,天下所出增多,对外开拓大片疆土,国家又得以强盛一时。但维护新法的章惇、蔡卞、曾布三人内斗不止,虽然章惇对内调整了新法,实施大有成效,但蔡卞既为王安石之婿,为尽复荆公旧望,坚执其法,打击元祐党人不免过甚,且曾布又在哲宗与章惇间首鼠两端,加以外斗难息,难免让章惇捉襟见肘,诸事难协。
再时至当今道君皇帝赵佶,正如章惇所料,轻佻不适君天下,却又用蔡京为相,再复新法。蔡京才智有之,而德行不足,顶新法之名,行败乱之实,勾结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高俅,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对布帛开始禁榷,收归官家买卖,多少诸如布匹的小买卖不能做了。铸当十大钱,币制混乱不堪,致天下大乱,也给黎民百姓带来更大灾难,不免民怨沸腾。
阮小二想想自己生计无奈,又恨声道:“章惇、蔡京祸国殃民,胡作非为,自己坏了国家大事,还一门心思迫害忠臣,章惇要鞭尸司马相爷,蔡京又要将反对他们的人写在奸臣碑上。和王安石几个人一道,都是祸乱一时,贻害万世。蔡卞大人还好。”
宋江笑道:“为什么蔡卞大人还好,是因为蔡卞大人与我们师门有旧吗?”
阮小二不好意思道:“但章惇欲鞭尸司马相爷,未免过分。蔡卞大人与师父有旧,我不免偏爱些。”
宋江直视着阮小二,小二心中不禁疑惑,道:“哥哥何故如此看我?”
宋江道:“其实蔡卞大人执着新法,还不如章惇后来便宜行事,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事。那章惇与我们师门关系更深,但我却不是因他与师门渊源而回护于他。”
小二奇怪道:“我却不管如何执着新法还是便宜行事,只想问我们师门与章惇何故?”
宋江不再单独理会小二,听得晁盖、吴用、小二将王安石、章惇、蔡京等人俱骂得狗血喷头,站起身来,整整衣衫,向各家兄弟拱拱手,道:“宋江这里有僭了!”
目光缓缓向在座各位一一扫视到,众家兄弟见他突然郑重其事,大为不解。
只听他朗声说道:“我现在要说本门长者讳事,在座没有任一外人,听到都在自己心里,半点不可向外人提起。
“我们师祖尚有一妹,因始终未嫁,人皆不得其名,都唤作阮逸女,当年以一首《花心动.春词》名动京师。”
说到此处,宋江略整装束,正色沉吟: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
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
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
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
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
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