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水很凉吗?”总不能像个电线杆一样站在那里,在城市里相亲,至少还可以,大大方方的谈谈爱好之类的话题,那一套在农村却行不通。
农村长大的人,生活的轨迹基本上一样,没有所谓的环游世界,以及在城市里那一大堆可以自由选择的爱好,农村没那个条件。
从小时候开始,大多数父母,只是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从来不会问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父母给孩子什么就是什么,生活上可以将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精神层面却是一片空白。
农村的大多数父母,都是从大锅饭时代,和七十年代的混乱走过来的,吃饱肚子成了奢望,更不用说上学的事情。那时候每家的孩子都很多,每个家庭所能分配的资源,也就更少了。
等到他们为人父母,有了自己孩子的时候,衣食住行便被放在第一位,其他的全都被忽略不计。
“还行。”小萍露出一口白牙,羞赧的一笑。
张唯已经知道,小萍只是高中毕业,在农村,这也算是父母比较开明的家庭,一般的女孩子能上到初中就不错了。
张唯拾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河中,咕咚一声,溅起一小团水花。河面太小,水太浅,要不然就是个漂亮的水漂了。“你觉得农村怎么样?”
张唯问这话是有目的的,一个对农村不抱希望,一心想着往城市跑的人,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将搓好的衣服在水中摆了摆,洗衣粉的泡沫,顺水而下。“我觉得吧,只要好好干,找对了方向,在哪都是一样的,在城市里也未必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之所以那么多人往城市里跑,只是农村没有机会而已。”
张唯认同的点点头,这和自己的想法没有多少差别。
河边的两人,一个洗衣服,另一个不时的站在河边说几句,等小萍洗完了衣服,张唯端着洗脸盆,两人并排走上了公路。
中午吃饭的时候,全都是两家自家人,两家人围了一桌,平时不上桌吃饭的小萍和她母亲姚桂花,也坐在了桌子上。
桌上的四个老爷们都喝了点酒,这个日子不喝酒不像话,没有人推辞。
谢长山和小萍的哥哥谢小鹏,酒量都不是一般的好。
张唯心里暗暗叫苦,自己酒量不咋样,以后逢年过节,带着小萍回娘家,那时候不喝都不行了,看来要抓紧练一下酒量了。
下午的时候,来拉五味子的车,装载完毕,只有张清林一个人离开了,明天是农村结婚大幕正式拉开的开场戏。
男方和女方谈妥了,女方家里人,一般都是至亲带着女孩,去男方家里看看基本情况,名为“看家”,字面意思也说得通,也就是去男方家里看看。
张唯今天不回去,明天张唯带着小萍和她的哥哥去自己家。
这是既定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相比之前,现在农村结婚流程少了很多,以前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长跑。
一整个下午,张唯没闲着,以准老丈人家为根据地,陆续的有人前来卖五味子,小萍帮忙着过秤记账,一下午,也收了一百多斤。
“喝点水吧。”坐在场院里休息,小萍给他端来了新泡的热茶。
张唯放下手中的账本,摸了一把脑门上的汗:“你们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是啊,都出去打工去了。”
夕阳西沉,喝着杯中的茶,看着面前的小萍,张唯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轻松淡然,以往在城市里,根本感受不到的东西,他似乎对当初选择农村的决定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生活,或许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老婆孩子热坑头,这是在城市里赚了多少钱,住多大房子,有几个明星一般的二、奶三奶,小三小四,所无法比拟的。
晚上,吃了饭,依然是在门前的场院里纳凉,这一晚上,和准岳父这一家人聊了很多,他们也问了很多问题,张唯都一一回答。
第二天吃了早餐,一行三人便出发了。
昨天收的那一百多斤五味子,已经给**成打过电话了,中午的时候开着摩托车拉回去。
听说张唯结婚的事情成了,堂屋里,门口场院里,七八个大姑娘小媳妇,说说笑笑的等着三人到来。
为首的范二巧认识小萍,就拉着小萍说话去了。
家里该准备的,老妈李雪梅昨天晚上就准备好了。
看完了热闹,堂屋里的人都离开了,串串跑去玩了,刚回来走进堂屋,看到小萍,她也知道这是舅舅的媳妇。
小丫头走过去,一开口,就是一阵欢乐的哄笑:“姐姐,你要和我舅舅结婚吗?”
张唯刚走进屋里去搬椅子,差点晃荡一下撞到门框上,这差着辈呢,不能随便乱叫。
看着大人们都看着她笑,小丫头一脸的不解,我没说错啊,串串是个很有礼貌的好孩子,见了人,知道很有礼貌的喊人。妈妈说过,年轻的女人喊姐姐,年龄大点的喊阿姨,要是再大点,那就是奶奶,她没喊错啊!
李雪梅笑着将串串拉到一边,郑重其事告诉她:“应该喊妗子(舅妈)。”
小丫头也是满脸的认真:“姥姥,我记住了。”
“看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基本上是走个过场。这个流程结束之后,那就是至关重要的“定准”了。
两家人坐下来,商量一下结婚的流程,定下日期,有点相当于订婚,定准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随份子送礼也算是为婚礼预热。
在这中间有半年到两年不等的时间,男女双方,通过这段时间加深了解,能走到一起那是顺理成章,出了意外分道扬镳,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最后没有走到一起,还有一个流程那就是“算账”,将在这期间,男方所花的钱退给男方,将所有的事情都算的清清楚楚。
农村长大的人,生活的轨迹基本上一样,没有所谓的环游世界,以及在城市里那一大堆可以自由选择的爱好,农村没那个条件。
从小时候开始,大多数父母,只是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从来不会问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父母给孩子什么就是什么,生活上可以将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精神层面却是一片空白。
农村的大多数父母,都是从大锅饭时代,和七十年代的混乱走过来的,吃饱肚子成了奢望,更不用说上学的事情。那时候每家的孩子都很多,每个家庭所能分配的资源,也就更少了。
等到他们为人父母,有了自己孩子的时候,衣食住行便被放在第一位,其他的全都被忽略不计。
“还行。”小萍露出一口白牙,羞赧的一笑。
张唯已经知道,小萍只是高中毕业,在农村,这也算是父母比较开明的家庭,一般的女孩子能上到初中就不错了。
张唯拾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河中,咕咚一声,溅起一小团水花。河面太小,水太浅,要不然就是个漂亮的水漂了。“你觉得农村怎么样?”
张唯问这话是有目的的,一个对农村不抱希望,一心想着往城市跑的人,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将搓好的衣服在水中摆了摆,洗衣粉的泡沫,顺水而下。“我觉得吧,只要好好干,找对了方向,在哪都是一样的,在城市里也未必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之所以那么多人往城市里跑,只是农村没有机会而已。”
张唯认同的点点头,这和自己的想法没有多少差别。
河边的两人,一个洗衣服,另一个不时的站在河边说几句,等小萍洗完了衣服,张唯端着洗脸盆,两人并排走上了公路。
中午吃饭的时候,全都是两家自家人,两家人围了一桌,平时不上桌吃饭的小萍和她母亲姚桂花,也坐在了桌子上。
桌上的四个老爷们都喝了点酒,这个日子不喝酒不像话,没有人推辞。
谢长山和小萍的哥哥谢小鹏,酒量都不是一般的好。
张唯心里暗暗叫苦,自己酒量不咋样,以后逢年过节,带着小萍回娘家,那时候不喝都不行了,看来要抓紧练一下酒量了。
下午的时候,来拉五味子的车,装载完毕,只有张清林一个人离开了,明天是农村结婚大幕正式拉开的开场戏。
男方和女方谈妥了,女方家里人,一般都是至亲带着女孩,去男方家里看看基本情况,名为“看家”,字面意思也说得通,也就是去男方家里看看。
张唯今天不回去,明天张唯带着小萍和她的哥哥去自己家。
这是既定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相比之前,现在农村结婚流程少了很多,以前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长跑。
一整个下午,张唯没闲着,以准老丈人家为根据地,陆续的有人前来卖五味子,小萍帮忙着过秤记账,一下午,也收了一百多斤。
“喝点水吧。”坐在场院里休息,小萍给他端来了新泡的热茶。
张唯放下手中的账本,摸了一把脑门上的汗:“你们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是啊,都出去打工去了。”
夕阳西沉,喝着杯中的茶,看着面前的小萍,张唯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轻松淡然,以往在城市里,根本感受不到的东西,他似乎对当初选择农村的决定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生活,或许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老婆孩子热坑头,这是在城市里赚了多少钱,住多大房子,有几个明星一般的二、奶三奶,小三小四,所无法比拟的。
晚上,吃了饭,依然是在门前的场院里纳凉,这一晚上,和准岳父这一家人聊了很多,他们也问了很多问题,张唯都一一回答。
第二天吃了早餐,一行三人便出发了。
昨天收的那一百多斤五味子,已经给**成打过电话了,中午的时候开着摩托车拉回去。
听说张唯结婚的事情成了,堂屋里,门口场院里,七八个大姑娘小媳妇,说说笑笑的等着三人到来。
为首的范二巧认识小萍,就拉着小萍说话去了。
家里该准备的,老妈李雪梅昨天晚上就准备好了。
看完了热闹,堂屋里的人都离开了,串串跑去玩了,刚回来走进堂屋,看到小萍,她也知道这是舅舅的媳妇。
小丫头走过去,一开口,就是一阵欢乐的哄笑:“姐姐,你要和我舅舅结婚吗?”
张唯刚走进屋里去搬椅子,差点晃荡一下撞到门框上,这差着辈呢,不能随便乱叫。
看着大人们都看着她笑,小丫头一脸的不解,我没说错啊,串串是个很有礼貌的好孩子,见了人,知道很有礼貌的喊人。妈妈说过,年轻的女人喊姐姐,年龄大点的喊阿姨,要是再大点,那就是奶奶,她没喊错啊!
李雪梅笑着将串串拉到一边,郑重其事告诉她:“应该喊妗子(舅妈)。”
小丫头也是满脸的认真:“姥姥,我记住了。”
“看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基本上是走个过场。这个流程结束之后,那就是至关重要的“定准”了。
两家人坐下来,商量一下结婚的流程,定下日期,有点相当于订婚,定准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随份子送礼也算是为婚礼预热。
在这中间有半年到两年不等的时间,男女双方,通过这段时间加深了解,能走到一起那是顺理成章,出了意外分道扬镳,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最后没有走到一起,还有一个流程那就是“算账”,将在这期间,男方所花的钱退给男方,将所有的事情都算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