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会不会是你太紧张了。”
“按这几天的情况来看,这叛军就是一群散兵游勇啊!”
“按我的估计,要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进度,不出半个月,咱们都能班师回朝了。”朱犇撇了撇嘴,如是说道。
李长空瞪了他一眼,朱犇顿时就不敢说话了。
他对李长空还是很犯怵的。
刘裕简直,咳嗽一声,道:“不论怎么说,小心无大错。”
“现在势头是不错,但该注意的,都不能忘。”
“刘景和叛军,都得盯紧点,不容小觑。”
“知道了。”朱犇撇了撇嘴,有些无奈。
分明就是群流民嘛,之前平叛的那群人显然是能力不行,遇上咱,这不瞬间就摧枯拉朽了?
他是不明白太子殿下和老李为什么要如此谨慎。
而接下来几天的情况,也一如朱犇所想,在刘裕的带领下,再加上他和贾太岁这两员先锋大将,对上这些叛军,确确实实摧枯拉朽。
往往一轮冲锋,叛军就如同割麦子一般倒下。
这样的情况,一连持续了整整十天!
被俘虏的叛军,都快要超过五万之众了!
而乾军的伤亡,竟然只有区区几百!
这简直,是个难以想象的战损比。
朱犇甚至都难以想象,要是这一战传回乾都城,那些个大臣们,还有自己老爹,该是何等的目瞪口呆?
而且接近一比一百的战损比,若是传扬出去,他朱犇说不定都要被人尊为四方诸国的名将!
这叫什么?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等这一仗打完,他高低不得和老李一样,封个正五品的四安将军当当?
又是一次夜晚,只不过却不是篝火旁,而是帅营之中。
太子刘裕经过这十几日以来的历练,皮肤黑了些,眉眼间也多出了几分坚毅,少了几分轻率。
此刻的他,身披甲胄,腰佩长剑,坐在帅营主位,身前则摆放着堪舆图。
见人已经到齐,刘裕便开口道:“军务官何在?”
“末将在此。”一身披甲胄的中年男子站起身来。
“俘虏运送如何了?”
“启禀将军,新一批俘虏已成功运送至胶州城,当着盛晋的面完成的交接。”
“很好!”
“既然战俘都已押运完毕,那本将军的一万大军便可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叛军。”
刘裕的眼眸愈发明亮,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复了夷州大半的土地,剩下的小部分,多是荒芜之地,真正能耕种的土地不多。”
“算算日子,若是全力以赴,怕是三五日之内,便可收复夷州全境!”
“实乃大功一件也,到时候班师回朝,各位自然都有封赏。”
此言一出,帅营内的诸位,皆是面带喜色。
说句老实话,这次出来的当真不亏。
这功劳就跟捡的一样,含金量却是十足。
毕竟这是困扰了朝廷大半年的叛乱,盛晋何等名士?手足无措也!
张淮阳亦是军中老将,更是身死战场。
这么多大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偏偏被自己解决了!
这回去了,高低得是个光宗耀祖。
“但是!”就在此时,刘裕话锋一转,沉声道:“在收复夷州全境之前,我们还有一个最后的阻碍!”
刘裕眼眸微眯,伸出手,指向堪舆图中的某处。
众人定睛看去,喃喃道:“子午谷?”
“不错!子午谷!”
“此处地势险峻,且周围多是良田,是我们绕不开的枢要之处!”
“其余地方,虽说也有地势险要之处,却多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压根没有收复的必要。”
“所以,若是叛军想要做最后的决战,临死反扑,此处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且子午谷两面环山,一面临水,若不渡水而过,便只有一个出口!”
“那我军便从出口而入,将叛军堵截在这子午谷中,瓮中捉鳖,一举歼灭之!”朱犇兴奋道。
刘裕却是摇了摇头,沉声道:“没那么简单,尽管这些时日以来,叛军损失惨重,可直到今日,依旧有三万大军。”
“若是叛军首领指挥有方,让这三万将士背水一战,届时鹿死谁手,怕是还未可知。”
“人到绝境,潜力是无限的,这一点,不得不防。”
朱犇闻言,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就凭这群乌合之众,何来背水一战的决心?到时候大抵是四散而逃。”
此言一出,瞬间引起帅营中一连串的附和声。
这些时日以来,不曾间断的大胜,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的心态,将这些个叛军,视作一群不堪一击的散兵游勇。
刘裕闻言却是摇了摇头,朱犇没有意识到他的意思。
叛军虽说不堪一击,但还有个刘景啊!
这厮在这次平叛过程中,全程不显山不漏水,只是给他们打下手,帮着押送一些俘虏,或是等战斗结束了才出来帮忙围剿叛军余孽。
现如今平乱都快结束了,积攒的功劳怕是还没他们一半多。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回到乾都城,刘景怕是下场凄惨。
所以刘裕觉得,如果有机会,刘景肯定不介意在背后给他来上一刀。
也就是说,如果进入子午谷作战,他们这一万大军,不仅要面对有可能背水一战的三万叛军,还要提防背后有可能偷袭的刘景的一万人!
以一敌四,委实不是什么壮举。
“老李,你觉得呢?”刘裕点名道。
此刻的李长空眉眼间依旧萦绕着些许担忧,这几日以来的大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人,甚至包括刘裕这位主帅。
但不包括他!
因为在他心中,那一日胶州城下的诸多疑问,直到现在,依旧是一个也没有解开。
甚至叛军都快亡了,他们还没见过所谓的叛军首领李淮安。
再者说了,张淮阳也好,盛晋也罢,那都是长于军略的名士啊!
他们都在李淮安面前栽了大跟头,自己这群初出茅庐的人,何德何能,能让李淮安和一众叛军望风而降?
不对劲,简直不对劲到了极点!
所以这些天来,他每时每刻都不曾放松心神,时刻注意着叛军和刘景的动向。
但...结果却出奇地顺利,直到今天.....
“按这几天的情况来看,这叛军就是一群散兵游勇啊!”
“按我的估计,要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进度,不出半个月,咱们都能班师回朝了。”朱犇撇了撇嘴,如是说道。
李长空瞪了他一眼,朱犇顿时就不敢说话了。
他对李长空还是很犯怵的。
刘裕简直,咳嗽一声,道:“不论怎么说,小心无大错。”
“现在势头是不错,但该注意的,都不能忘。”
“刘景和叛军,都得盯紧点,不容小觑。”
“知道了。”朱犇撇了撇嘴,有些无奈。
分明就是群流民嘛,之前平叛的那群人显然是能力不行,遇上咱,这不瞬间就摧枯拉朽了?
他是不明白太子殿下和老李为什么要如此谨慎。
而接下来几天的情况,也一如朱犇所想,在刘裕的带领下,再加上他和贾太岁这两员先锋大将,对上这些叛军,确确实实摧枯拉朽。
往往一轮冲锋,叛军就如同割麦子一般倒下。
这样的情况,一连持续了整整十天!
被俘虏的叛军,都快要超过五万之众了!
而乾军的伤亡,竟然只有区区几百!
这简直,是个难以想象的战损比。
朱犇甚至都难以想象,要是这一战传回乾都城,那些个大臣们,还有自己老爹,该是何等的目瞪口呆?
而且接近一比一百的战损比,若是传扬出去,他朱犇说不定都要被人尊为四方诸国的名将!
这叫什么?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等这一仗打完,他高低不得和老李一样,封个正五品的四安将军当当?
又是一次夜晚,只不过却不是篝火旁,而是帅营之中。
太子刘裕经过这十几日以来的历练,皮肤黑了些,眉眼间也多出了几分坚毅,少了几分轻率。
此刻的他,身披甲胄,腰佩长剑,坐在帅营主位,身前则摆放着堪舆图。
见人已经到齐,刘裕便开口道:“军务官何在?”
“末将在此。”一身披甲胄的中年男子站起身来。
“俘虏运送如何了?”
“启禀将军,新一批俘虏已成功运送至胶州城,当着盛晋的面完成的交接。”
“很好!”
“既然战俘都已押运完毕,那本将军的一万大军便可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叛军。”
刘裕的眼眸愈发明亮,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复了夷州大半的土地,剩下的小部分,多是荒芜之地,真正能耕种的土地不多。”
“算算日子,若是全力以赴,怕是三五日之内,便可收复夷州全境!”
“实乃大功一件也,到时候班师回朝,各位自然都有封赏。”
此言一出,帅营内的诸位,皆是面带喜色。
说句老实话,这次出来的当真不亏。
这功劳就跟捡的一样,含金量却是十足。
毕竟这是困扰了朝廷大半年的叛乱,盛晋何等名士?手足无措也!
张淮阳亦是军中老将,更是身死战场。
这么多大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偏偏被自己解决了!
这回去了,高低得是个光宗耀祖。
“但是!”就在此时,刘裕话锋一转,沉声道:“在收复夷州全境之前,我们还有一个最后的阻碍!”
刘裕眼眸微眯,伸出手,指向堪舆图中的某处。
众人定睛看去,喃喃道:“子午谷?”
“不错!子午谷!”
“此处地势险峻,且周围多是良田,是我们绕不开的枢要之处!”
“其余地方,虽说也有地势险要之处,却多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压根没有收复的必要。”
“所以,若是叛军想要做最后的决战,临死反扑,此处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且子午谷两面环山,一面临水,若不渡水而过,便只有一个出口!”
“那我军便从出口而入,将叛军堵截在这子午谷中,瓮中捉鳖,一举歼灭之!”朱犇兴奋道。
刘裕却是摇了摇头,沉声道:“没那么简单,尽管这些时日以来,叛军损失惨重,可直到今日,依旧有三万大军。”
“若是叛军首领指挥有方,让这三万将士背水一战,届时鹿死谁手,怕是还未可知。”
“人到绝境,潜力是无限的,这一点,不得不防。”
朱犇闻言,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就凭这群乌合之众,何来背水一战的决心?到时候大抵是四散而逃。”
此言一出,瞬间引起帅营中一连串的附和声。
这些时日以来,不曾间断的大胜,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的心态,将这些个叛军,视作一群不堪一击的散兵游勇。
刘裕闻言却是摇了摇头,朱犇没有意识到他的意思。
叛军虽说不堪一击,但还有个刘景啊!
这厮在这次平叛过程中,全程不显山不漏水,只是给他们打下手,帮着押送一些俘虏,或是等战斗结束了才出来帮忙围剿叛军余孽。
现如今平乱都快结束了,积攒的功劳怕是还没他们一半多。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回到乾都城,刘景怕是下场凄惨。
所以刘裕觉得,如果有机会,刘景肯定不介意在背后给他来上一刀。
也就是说,如果进入子午谷作战,他们这一万大军,不仅要面对有可能背水一战的三万叛军,还要提防背后有可能偷袭的刘景的一万人!
以一敌四,委实不是什么壮举。
“老李,你觉得呢?”刘裕点名道。
此刻的李长空眉眼间依旧萦绕着些许担忧,这几日以来的大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人,甚至包括刘裕这位主帅。
但不包括他!
因为在他心中,那一日胶州城下的诸多疑问,直到现在,依旧是一个也没有解开。
甚至叛军都快亡了,他们还没见过所谓的叛军首领李淮安。
再者说了,张淮阳也好,盛晋也罢,那都是长于军略的名士啊!
他们都在李淮安面前栽了大跟头,自己这群初出茅庐的人,何德何能,能让李淮安和一众叛军望风而降?
不对劲,简直不对劲到了极点!
所以这些天来,他每时每刻都不曾放松心神,时刻注意着叛军和刘景的动向。
但...结果却出奇地顺利,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