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说,我辈读书人,当迎难而上,遇强则强吗?”张姓读书人看着李姓读书人前后不一的行径,整张脸都拧巴在了一起。
“张兄啊,你又着相了!”
“我是说过我辈读书人,当迎难而上,遇强则强。但也不能硬上啊,你得学会审时度势,不然不成愣头青了嘛?”
“你好生看看这一届的考生,没一个省油的灯。咱们暂避风头,等他们考完,下一年,妖孽不就没这么多了?咱们金榜题名的机会,岂不是大了许多?”
“我看你也不必纠结了,还是和我一道,收拾收拾,回乡再战为好。毕竟,这乾都城的客栈,可不便宜。”
张姓读书人闻言,更加纠结了。
李姓读书人说的很有道理,但不知为何,他心中总归是有些不得劲,有些...不舒心。
这能不能成,总归也要试过才知道。
赣州千年文脉,书院遍地,进士云集。但在千年前呢?想必也没有这等盛况吧。
颍州陈氏,百年世家,才子辈出。但百年前呢?何至于有如此规模。
若是祖先们也像他们今日这样畏缩不前,又何来的千年文脉,百年世家?
思虑至此,张姓读书人站起身来,摇了摇头,道:“李兄,我还是想留下再试一试,还望一路顺风。”
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去,直到走出天府酒楼,也不曾回头。
李姓读书人看着这一幕,不由得叹息一声,道:“唉,愣头青。”
……
在大乾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翘首以盼中,春闱会试,终于正式到来。
这些日子,乾都城分外的热闹。
颍州陈道,乘着家族的车辇,自颍州而来,自带百年世家的光鲜亮丽。
冀州李摩诘,自北方而来,眸子中透着坚韧不拔。自数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他凭借的,正是这股子好似韧竹的精神。
最为耀眼的,自然还是赣州贺太白。
他来乾都城的那一日,一袭白衣,城内近乎五成的读书人,皆来观摩,一时间,可谓万人空巷。
就连一些稍有名气的大儒,也会一并前来。
随后众人坐而论道,探讨文学。兴致来了,便即兴赋诗一首。
经此一役,贺太白之名几乎响彻整个乾都城。
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无不将之视为榜样,偶像。
就连老一辈,也称其尽负赣州千年文脉之才气,才气斐然也!
相比之下,原本还有不少人支持的张邯和李隆,便被不知不觉间比了下去。
连着一段时间,讨论他俩的人都变少了不少。
会试的那一天,和以往一样,李隆起了个大早。
吃了杨管家早早便准备好的早膳,随后拜别李长空,便踏上了征程。
说句老实话,这一次会试,他并无太大把握。
八股文他能刷题,但是策论,这是需要真才实学的。
不论贺太白还是陈道,都是出自名门。
白鹿洞书院和颍州陈氏,使得此二者皆见多识广,尤其是在国家大事的了解上,比起李隆这个乡下来的土包子,不知强了多少。
他也就这半年,靠着在乾都城距离近的优势,再加上恩府的关系,耳濡目染了些。
但真的和那些从小就受此熏陶者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不过,倒也无所谓了。
能中个进士,他便心满意足了。
毕竟此前他花了太多时间在西山,对于功课...确实是有些懈怠了。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他被李长空影响得很深,认为读书不过是进入朝堂的门路。
为官后,真正用来治理政务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知识和能力。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对他而言,进士和状元,也无甚大差别。
会试不同于乡试,乃是全天下的抡才大典。
于朝廷而言,也至关重要。
所以这一次会试的主考官,由当朝首辅贾平生亲自担任。
张子房、林瀚为副考官,共同辅佐之。
另外,又从翰林院挑选了十八位翰林侍讲,作为监肆。
声势规模,不可谓不浩大。
这一日,贾平生、张子房、林瀚等三人,高坐首位,威严肃穆。
来自全国各州的考生,不论知名如贺太白,亦或是如张姓读书人这样的籍籍无名之辈,皆是鱼贯而入。
在朝廷的抡才大典面前,众生平等。
至少在考场里,是这样的。
至于考场外是否平等,那就全看各自的造化了。
“发布考卷!”贾平生威严的声音响起,十八位翰林侍讲往返于各个考场之间,颁发考卷。
会试考场,是一个三平米的空间,除了进出房门以及一个小窗外,绝对密闭。
会试一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连起来,就是九天六夜。
这期间,吃喝拉撒,考生都要在这三平米大的考场内解决。
李隆倒还好,托了李长空的福,他带的食物都是镇国速食出产的罐头,泡面等产品。
吃起来口感甚佳。
其余人,怕是只能带些腌咸菜之类的了,而且平民百姓,哪怕是读书人,用的也只能是粗盐。
不说味道了,就连沙砾也不见得能除清。
那腌咸菜的味道,便可想而知。
所以会试,除了对知识的考验外,还是对体魄的考验。
每年都有不少的考生,考是考上了,金榜题名,但考试的九天里,身体却害了病,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及时就医,导致身死,浪费了大好功名。
毕竟,春寒料峭,现在虽说正在转暖,但...这九天六夜,还真不好受,尤其是晚上,温度极低。
若是之前的李隆,指不定也会犯病。
但现在,有了武陵侯府作为后盾,他的吃穿都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倒也不至于在这方面落后于人。
张邯、陈道、贺太白等人,更不必说,都是名门之后,吃穿不愁的主。
可即便如此,九天六夜的考试过后,一行人从考场中走出,也如同脱了层皮一般,脸色发黄,嘴唇泛白,更有甚者,已经是有气无力。
会试,难矣!
不过好在,大部分富贵人家,都提前派好了车辇在此等候,只等考生一出考场,便拉回家中,好生歇息。
来接李隆的,则是杨管家。
李隆看见后,还显得颇为诧异:“您怎么亲自来了?”
“会试是大事,我们武陵侯府,自然不能落了脸面。考得如何?题目可还难?”
“八股倒是还好,之前做过类似的题。至于策论,怕是只能听天由命了。”
杨管家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据说今年会试,策论的重要性,还在八股文之上。
李隆这么说,只怕是...
不过他也不好出言打击,便只好道:“考完了便不要再想了,快些上车,我接你回府休息。”
“有劳杨管家了。”李隆便上了车,回了武陵侯府。
“张兄啊,你又着相了!”
“我是说过我辈读书人,当迎难而上,遇强则强。但也不能硬上啊,你得学会审时度势,不然不成愣头青了嘛?”
“你好生看看这一届的考生,没一个省油的灯。咱们暂避风头,等他们考完,下一年,妖孽不就没这么多了?咱们金榜题名的机会,岂不是大了许多?”
“我看你也不必纠结了,还是和我一道,收拾收拾,回乡再战为好。毕竟,这乾都城的客栈,可不便宜。”
张姓读书人闻言,更加纠结了。
李姓读书人说的很有道理,但不知为何,他心中总归是有些不得劲,有些...不舒心。
这能不能成,总归也要试过才知道。
赣州千年文脉,书院遍地,进士云集。但在千年前呢?想必也没有这等盛况吧。
颍州陈氏,百年世家,才子辈出。但百年前呢?何至于有如此规模。
若是祖先们也像他们今日这样畏缩不前,又何来的千年文脉,百年世家?
思虑至此,张姓读书人站起身来,摇了摇头,道:“李兄,我还是想留下再试一试,还望一路顺风。”
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去,直到走出天府酒楼,也不曾回头。
李姓读书人看着这一幕,不由得叹息一声,道:“唉,愣头青。”
……
在大乾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翘首以盼中,春闱会试,终于正式到来。
这些日子,乾都城分外的热闹。
颍州陈道,乘着家族的车辇,自颍州而来,自带百年世家的光鲜亮丽。
冀州李摩诘,自北方而来,眸子中透着坚韧不拔。自数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他凭借的,正是这股子好似韧竹的精神。
最为耀眼的,自然还是赣州贺太白。
他来乾都城的那一日,一袭白衣,城内近乎五成的读书人,皆来观摩,一时间,可谓万人空巷。
就连一些稍有名气的大儒,也会一并前来。
随后众人坐而论道,探讨文学。兴致来了,便即兴赋诗一首。
经此一役,贺太白之名几乎响彻整个乾都城。
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无不将之视为榜样,偶像。
就连老一辈,也称其尽负赣州千年文脉之才气,才气斐然也!
相比之下,原本还有不少人支持的张邯和李隆,便被不知不觉间比了下去。
连着一段时间,讨论他俩的人都变少了不少。
会试的那一天,和以往一样,李隆起了个大早。
吃了杨管家早早便准备好的早膳,随后拜别李长空,便踏上了征程。
说句老实话,这一次会试,他并无太大把握。
八股文他能刷题,但是策论,这是需要真才实学的。
不论贺太白还是陈道,都是出自名门。
白鹿洞书院和颍州陈氏,使得此二者皆见多识广,尤其是在国家大事的了解上,比起李隆这个乡下来的土包子,不知强了多少。
他也就这半年,靠着在乾都城距离近的优势,再加上恩府的关系,耳濡目染了些。
但真的和那些从小就受此熏陶者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不过,倒也无所谓了。
能中个进士,他便心满意足了。
毕竟此前他花了太多时间在西山,对于功课...确实是有些懈怠了。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他被李长空影响得很深,认为读书不过是进入朝堂的门路。
为官后,真正用来治理政务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知识和能力。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对他而言,进士和状元,也无甚大差别。
会试不同于乡试,乃是全天下的抡才大典。
于朝廷而言,也至关重要。
所以这一次会试的主考官,由当朝首辅贾平生亲自担任。
张子房、林瀚为副考官,共同辅佐之。
另外,又从翰林院挑选了十八位翰林侍讲,作为监肆。
声势规模,不可谓不浩大。
这一日,贾平生、张子房、林瀚等三人,高坐首位,威严肃穆。
来自全国各州的考生,不论知名如贺太白,亦或是如张姓读书人这样的籍籍无名之辈,皆是鱼贯而入。
在朝廷的抡才大典面前,众生平等。
至少在考场里,是这样的。
至于考场外是否平等,那就全看各自的造化了。
“发布考卷!”贾平生威严的声音响起,十八位翰林侍讲往返于各个考场之间,颁发考卷。
会试考场,是一个三平米的空间,除了进出房门以及一个小窗外,绝对密闭。
会试一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连起来,就是九天六夜。
这期间,吃喝拉撒,考生都要在这三平米大的考场内解决。
李隆倒还好,托了李长空的福,他带的食物都是镇国速食出产的罐头,泡面等产品。
吃起来口感甚佳。
其余人,怕是只能带些腌咸菜之类的了,而且平民百姓,哪怕是读书人,用的也只能是粗盐。
不说味道了,就连沙砾也不见得能除清。
那腌咸菜的味道,便可想而知。
所以会试,除了对知识的考验外,还是对体魄的考验。
每年都有不少的考生,考是考上了,金榜题名,但考试的九天里,身体却害了病,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及时就医,导致身死,浪费了大好功名。
毕竟,春寒料峭,现在虽说正在转暖,但...这九天六夜,还真不好受,尤其是晚上,温度极低。
若是之前的李隆,指不定也会犯病。
但现在,有了武陵侯府作为后盾,他的吃穿都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倒也不至于在这方面落后于人。
张邯、陈道、贺太白等人,更不必说,都是名门之后,吃穿不愁的主。
可即便如此,九天六夜的考试过后,一行人从考场中走出,也如同脱了层皮一般,脸色发黄,嘴唇泛白,更有甚者,已经是有气无力。
会试,难矣!
不过好在,大部分富贵人家,都提前派好了车辇在此等候,只等考生一出考场,便拉回家中,好生歇息。
来接李隆的,则是杨管家。
李隆看见后,还显得颇为诧异:“您怎么亲自来了?”
“会试是大事,我们武陵侯府,自然不能落了脸面。考得如何?题目可还难?”
“八股倒是还好,之前做过类似的题。至于策论,怕是只能听天由命了。”
杨管家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据说今年会试,策论的重要性,还在八股文之上。
李隆这么说,只怕是...
不过他也不好出言打击,便只好道:“考完了便不要再想了,快些上车,我接你回府休息。”
“有劳杨管家了。”李隆便上了车,回了武陵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