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讨价
“兹事体大,儿臣不敢妄言,一切全由父皇定夺。”
宁安心里的想法当然是和齐王是一样的。
北塞三关之战如果不是藩军的数目过少,岂会战死那么多将士。
而且正如齐王所言,下次金国大军再度南下,必然准备的会更加充分。
没有了乃蛮的威胁,金国出手定会极为凶狠。
更何况,长安府已经陷落。
西戎占领长安府后,必在潼关之侧驻扎重兵,与金国相互配合。
当下以朝廷兵马的数量,能同时对付大陈和西戎就不错了。
到时候金国来犯,根本不可能有余力支援。
“这御书房里只有你我二人,就不要装腔作势了,以前你在朕面前不是什么混账话都敢说吗?”宁淳瞪了眼宁安。
宁安怔了下,宁淳这话倒是不假。
以前的废太子的确如此。
不等宁安说话,宁淳忽然转移话题,问道,“在长安的时候,朕没有来得及问你,你以六万藩军击败了完颜宗泽,所用的火器与盔甲究竟从何而来?”
宁安暗道,这一问到底还是来了。
这件事本就不可能瞒得过大宁的群臣。
毕竟北塞三关一战,金人全部见识了,消息不走露是不可能的。
针对这一问,在前往长安前,他便有了底稿,于是道,“王昌龄教的。”
“王昌龄,果然有此人?”宁淳吃了一惊。
至今有许多人在怀疑东海王得到了高人指点。
他也有所怀疑,只是迟迟查不到证据,便只能半信半疑。
“有,不过他来去无踪,本王也摸不准他的行迹。”宁安说谎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
他觉得也只有这个借口能让皇帝宁淳信服。
而从皇帝宁淳的表情来看,他的确是信了。
知子莫若父,如果宁安承认是自己的本事,这位帝王就要怀疑了。
这位嫡子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他是能掂量出来的。
宁安也需要这个借口,今后他还要鼓捣出更多东西的。
“遇到如此化外高人,乃是你的福气。”宁淳神色羡慕。
他很是可惜这位王昌龄不能为己所用。
撇过这件事遗憾的事,他一队眼睛盯着宁安,缓缓说道,“这特殊的雷火与盔甲于你的藩军大有裨益,若用于朝廷禁军,想必也是如虎添翼。”
说完,他似乎期待着什么。
宁安很想翻白眼,宁淳的意思简单,想要他把雷火和板甲的技艺交出来。
这他也同样早有计较。
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长叹口气,说起了其他的东西,“父皇,过了黄河,往北而去,越往北越是人烟罕至。”
“刚到晋州的时候,儿臣还见到许多人家,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因为晋州百姓大量外逃,晋州府衙每年收到的赋税无法应付当年的开支……”
宁安就这么说着,宁淳嘴角渐渐泛起冷笑。
他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宁安道,“父皇,儿臣去了晋州已经够苦了,这稍微有点能拿出手的东西,总不能就这么白白送出吧?”
“大胆,这整个天下都是朕的,什么东西又不是朕的,你的自然也是朕的。”宁淳呵斥道。
宁安终于忍不住翻了白眼,“父皇,那你这是明抢了,要是这样,你还不如把儿臣的脑袋砍了,那真是什么都是父皇得了。”
“你这个混……”宁淳见自己这位嫡子一副抵死不从的样子,也没了招。
以前,他吓唬东海王总能见效,这次竟然没用。
想到宁安刚刚说的,他沉吟了一会儿,又打起了其他注意,“你说不能白白送给朕,那么就是想与朕交换喽?”
宁安点点头,“制造雷火的法子简单,儿臣可以拱手交给父皇,不过板甲的锻造技艺,恕儿臣不能。”
“而且,儿臣以为,不交板甲技艺的好处,要大于交出技艺的好处。”
宁淳“哦?”了一声。
宁安继续道,“父皇真正想要的是板甲,那么朝廷只需向儿臣采买即可。”
“而一旦交出技艺,儿臣保证过不了多久,西戎,金国,大陈便都会掌握。”
宁淳闻言,缓缓点头,显然认同了宁安的说法。
西戎,金国在大宁的暗探无数,难保不会有内鬼出卖盔甲的锻造技艺。
萧关他们尚且能出卖,还有什么他们不能卖的。
这么一想,他倒是觉得东海王说的极为有道理。
技艺学来,工匠也要耗费时间学习,采买材料锻造,还要承担丢失技艺的风险。
而向东海王采购,快速便捷,可谓造不如买。
宁安一直在打量宁淳的表情,见宁淳微微点头,他心里松了口气。
这场博弈,他赢了。
“这样倒也合情合理。”宁淳背负双手,向前走了几步,“不过,你可不要狮子大开口,否则朕饶不了你。”
“不会,不会,儿臣保证每套板甲的价格比兵仗司匠人锻造的便宜。”宁安道。
兵仗司的匠人手工锻造板甲,一套成本至少要三十两。
而晋州锻造板甲的一套流程已经相当成熟,成本可能只有其一半。
他卖三十两,赚十五两不过分吧?
想到这,宁安嘴角露出奸商独有的笑容。
宁淳自然不懂其中的弯弯绕。
宁安说的这么真诚,他也就信了。
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挥手让宁安回去。
随即,他在韦山的侍奉下,再次回到了承庆殿。
这时,大殿上的争吵还未结束。
齐王撸起袖子,就要上前打人的样子。
宁淳猛拍龙椅,喝道,“肃静。”
众人见皇帝发怒,回到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皇帝发话。
目光在群臣脸上一一扫过,宁淳道,“在长安之时,朕召见东海王与齐王,欲就北塞三关之事,论功行赏。”
“此事因迁都耽搁了,今日便再次提起,刚刚,东海王在御书房又将雷火的工艺交出,同时愿意向朝廷供应战胜金人的盔甲,这又是一功。”
“双功叠加,朕欲给与东海王六万藩军名额,今后其可掌兵十二万,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一直在注意杨为先等人。
见他们又惊又怒,马上要出言反对,便立刻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接下来,他自有一番言语将他们打发了。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兹事体大,儿臣不敢妄言,一切全由父皇定夺。”
宁安心里的想法当然是和齐王是一样的。
北塞三关之战如果不是藩军的数目过少,岂会战死那么多将士。
而且正如齐王所言,下次金国大军再度南下,必然准备的会更加充分。
没有了乃蛮的威胁,金国出手定会极为凶狠。
更何况,长安府已经陷落。
西戎占领长安府后,必在潼关之侧驻扎重兵,与金国相互配合。
当下以朝廷兵马的数量,能同时对付大陈和西戎就不错了。
到时候金国来犯,根本不可能有余力支援。
“这御书房里只有你我二人,就不要装腔作势了,以前你在朕面前不是什么混账话都敢说吗?”宁淳瞪了眼宁安。
宁安怔了下,宁淳这话倒是不假。
以前的废太子的确如此。
不等宁安说话,宁淳忽然转移话题,问道,“在长安的时候,朕没有来得及问你,你以六万藩军击败了完颜宗泽,所用的火器与盔甲究竟从何而来?”
宁安暗道,这一问到底还是来了。
这件事本就不可能瞒得过大宁的群臣。
毕竟北塞三关一战,金人全部见识了,消息不走露是不可能的。
针对这一问,在前往长安前,他便有了底稿,于是道,“王昌龄教的。”
“王昌龄,果然有此人?”宁淳吃了一惊。
至今有许多人在怀疑东海王得到了高人指点。
他也有所怀疑,只是迟迟查不到证据,便只能半信半疑。
“有,不过他来去无踪,本王也摸不准他的行迹。”宁安说谎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
他觉得也只有这个借口能让皇帝宁淳信服。
而从皇帝宁淳的表情来看,他的确是信了。
知子莫若父,如果宁安承认是自己的本事,这位帝王就要怀疑了。
这位嫡子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他是能掂量出来的。
宁安也需要这个借口,今后他还要鼓捣出更多东西的。
“遇到如此化外高人,乃是你的福气。”宁淳神色羡慕。
他很是可惜这位王昌龄不能为己所用。
撇过这件事遗憾的事,他一队眼睛盯着宁安,缓缓说道,“这特殊的雷火与盔甲于你的藩军大有裨益,若用于朝廷禁军,想必也是如虎添翼。”
说完,他似乎期待着什么。
宁安很想翻白眼,宁淳的意思简单,想要他把雷火和板甲的技艺交出来。
这他也同样早有计较。
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长叹口气,说起了其他的东西,“父皇,过了黄河,往北而去,越往北越是人烟罕至。”
“刚到晋州的时候,儿臣还见到许多人家,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因为晋州百姓大量外逃,晋州府衙每年收到的赋税无法应付当年的开支……”
宁安就这么说着,宁淳嘴角渐渐泛起冷笑。
他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宁安道,“父皇,儿臣去了晋州已经够苦了,这稍微有点能拿出手的东西,总不能就这么白白送出吧?”
“大胆,这整个天下都是朕的,什么东西又不是朕的,你的自然也是朕的。”宁淳呵斥道。
宁安终于忍不住翻了白眼,“父皇,那你这是明抢了,要是这样,你还不如把儿臣的脑袋砍了,那真是什么都是父皇得了。”
“你这个混……”宁淳见自己这位嫡子一副抵死不从的样子,也没了招。
以前,他吓唬东海王总能见效,这次竟然没用。
想到宁安刚刚说的,他沉吟了一会儿,又打起了其他注意,“你说不能白白送给朕,那么就是想与朕交换喽?”
宁安点点头,“制造雷火的法子简单,儿臣可以拱手交给父皇,不过板甲的锻造技艺,恕儿臣不能。”
“而且,儿臣以为,不交板甲技艺的好处,要大于交出技艺的好处。”
宁淳“哦?”了一声。
宁安继续道,“父皇真正想要的是板甲,那么朝廷只需向儿臣采买即可。”
“而一旦交出技艺,儿臣保证过不了多久,西戎,金国,大陈便都会掌握。”
宁淳闻言,缓缓点头,显然认同了宁安的说法。
西戎,金国在大宁的暗探无数,难保不会有内鬼出卖盔甲的锻造技艺。
萧关他们尚且能出卖,还有什么他们不能卖的。
这么一想,他倒是觉得东海王说的极为有道理。
技艺学来,工匠也要耗费时间学习,采买材料锻造,还要承担丢失技艺的风险。
而向东海王采购,快速便捷,可谓造不如买。
宁安一直在打量宁淳的表情,见宁淳微微点头,他心里松了口气。
这场博弈,他赢了。
“这样倒也合情合理。”宁淳背负双手,向前走了几步,“不过,你可不要狮子大开口,否则朕饶不了你。”
“不会,不会,儿臣保证每套板甲的价格比兵仗司匠人锻造的便宜。”宁安道。
兵仗司的匠人手工锻造板甲,一套成本至少要三十两。
而晋州锻造板甲的一套流程已经相当成熟,成本可能只有其一半。
他卖三十两,赚十五两不过分吧?
想到这,宁安嘴角露出奸商独有的笑容。
宁淳自然不懂其中的弯弯绕。
宁安说的这么真诚,他也就信了。
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挥手让宁安回去。
随即,他在韦山的侍奉下,再次回到了承庆殿。
这时,大殿上的争吵还未结束。
齐王撸起袖子,就要上前打人的样子。
宁淳猛拍龙椅,喝道,“肃静。”
众人见皇帝发怒,回到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皇帝发话。
目光在群臣脸上一一扫过,宁淳道,“在长安之时,朕召见东海王与齐王,欲就北塞三关之事,论功行赏。”
“此事因迁都耽搁了,今日便再次提起,刚刚,东海王在御书房又将雷火的工艺交出,同时愿意向朝廷供应战胜金人的盔甲,这又是一功。”
“双功叠加,朕欲给与东海王六万藩军名额,今后其可掌兵十二万,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一直在注意杨为先等人。
见他们又惊又怒,马上要出言反对,便立刻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接下来,他自有一番言语将他们打发了。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