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猜测
火光摇曳,宁安三人的影子随之舞动。
检查粮仓当然要打开仓盖,看看里面的粮食有多少。
宁安和杜如初对视一眼,扶着梯子爬了上去。
这些圆柱形的储藏仓由木头构成,像个木桶,大约两米多高。
站在梯子顶端,二人费力挪开厚重的仓盖,宁安和杜如初见到里面装满了白花花的米。
一个接一个,宁安和杜如初将储粮仓全部查了一遍。
十六个储粮仓的米全都是满的。
“怎么样?我没有骗你吧?粮仓的米白日用多少,晚上便会补多少,杜侍郎一定是想多了。”青年巡粮官摇了摇头。
杜如初闻言,恼道,“我爹才不会凭白冤枉人!”
巡粮官见杜如初发火,冷笑一声,不再说话。
宁安没有理会二人,他是真的糊涂了。
账目是对的,粮仓也是满的,那问题到底出在了什么地方?
从储粮仓下来,宁安皱眉苦思。
青年巡粮官担心露馅,不一会儿便催促二人快走。
宁安只能随他出去,然后就在他出去的瞬间的,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想法,目光投向储粮仓底部。
接着,他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出了粮仓,巡粮官径自离去。
宁安和杜如初返回了王府。
“殿下,这可怎么办?粮仓里也没有任何证据。”一进王府,杜如初便抱着头蹲在头上。
“或许我们找到了证据。”宁安有些不确定。
“真的吗?”杜如初大喜,“只是我怎么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宁安笑了笑,“如果那么容易就让你猜出来,卢琦早就去皇上面前自首了。”
顿了下,他继续道,“不过本王也不是有十成的把握,但如果他们真的贪墨了粮草,他们使用这个手段可能极大。”
杜如初略微失望,不过至少不像以前那样没有一丝希望了。
忽然,他向宁安深深一恭,言辞恳切,“不管成与不成,还望殿下能在皇上面前为家父伸冤。”
宁安扶起杜如初,“你父亲的案子本就是皇上给众位皇子的考题,中秋家宴上,本王会提醒父皇,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杜如初点点头,东海王的想法没有错。
如果现在提,万一猜错了,难免尚书卢琦又给东海王安一个污蔑的罪名,还会让对方警惕起来。
但中秋家宴,畅所欲言,即便错了,也只是应付皇帝宁淳的考校而已,卢琦等人也不会惊心,便于他们之后继续查案。
定下此事,杜如初又趁夜回去了。
宁安想了一会儿,也回去睡了。
现今社会资讯发达,让普通人也能够掌握大量的碎片信息。
虽然这些信息不能让人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但却能够令普通人见识广博。
他的灵感便是来自接触过的一个碎片信息。
这个信息中提及到古代一桩盗粮案,其诡秘玄奇与这桩案子不分伯仲。
加之他在粮仓中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他认为很可能卢琦等官员也同样采取了这个办法。
隔日。
宁安照常起床,开始了一天的晨跑,练武,骑马,射箭。
不过由于护卫数量大增,王府前院已然容不下。
宁安专门挑选了一个宅院,把院子里的建筑拆了,只剩下空地让护卫们平日训练。
因为宁安的亲和,后来的护卫们同老护卫一样,很快与宁安打成了一片,护卫队伍其乐融融。
训练结束,宁安去了商行。
虽然上官嫣然答应帮忙了,但报社仅仅依靠她可不行。
还需要招募大宁版的“记者”负责采编新闻,以及卖报送报的报童,印刷工等等。
不过他不准备一蹴而就。
因为在大宁没有人懂什么是报纸,即便搞出一版报纸拿去卖,只怕也没多少人要。
所以,在发行报纸之前,他需要给报纸打出名气。
而想要有名气,就得让报纸有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这个东西,他心里已经有了。
“印刷工也找些底子干净的人,活字印刷法,本王还不想过早暴露。”宁安吩咐素水,“至于报童没有什么要求,卖一份报纸,给一份提成就行了。”
素水连连点头,将宁安说的记下。
商业方面他与宁安沟通没有障碍,包括一些新奇的词汇宁安也教过她。
他正说着,忽然余钱从楼下上来,满脸笑意,“殿下,上官姑娘来了,正在王府等候殿下。”
宁安怔了下,暗道上官嫣然对报社的事情倒是挺上心,这么积极。
不过这也好,她越上心,报社就能办的越好。
回到王府,上官嫣然已经等在那里。
见到宁安,上官嫣然福了一礼,盈盈一笑,隐含羞涩,说道,“殿下,小女子叨扰了。”
“没有,没有,本王还要多谢上官姑娘不嫌弃,愿意为报社出一份力。”宁安摇手。
随即,他引着上官嫣然到了书房,将自己绘制的报纸版面拿给她看,同时又细细讲解什么是报纸,报纸上需要刊登什么内容。
上官嫣然面容认真,脑海中关于报纸的图像越来越清晰。
将报纸的结构说清楚了,宁安开始同上官嫣然正式讨论第一版报纸的内容。
“第一版的其他内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印在第四面上的《红楼梦》。”宁安缓缓说道。
没错,他拿来吸引大宁读书人的法宝正是这部古典四大名著。
这部名著诞生之初,便在文人中引起了极大了轰动,引得读书人争相阅读。
他相信如果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这部名著,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此,他的报纸便可以打响第一枪了。
之后,他便可以在报纸上加其他东西,慢慢让人们接受报纸。
不过尽管他还记得故事的内容,但却无法百分百还原。
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想起了上官嫣然。
由他复述,上官嫣然润笔,或许就可以在大宁再现这部名著。
他也不期望百分百还原,但只要达到九成,绝对就很厉害了。
当然,他也不占曹雪芹的便宜,会让上官嫣然加上原作者的署名。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火光摇曳,宁安三人的影子随之舞动。
检查粮仓当然要打开仓盖,看看里面的粮食有多少。
宁安和杜如初对视一眼,扶着梯子爬了上去。
这些圆柱形的储藏仓由木头构成,像个木桶,大约两米多高。
站在梯子顶端,二人费力挪开厚重的仓盖,宁安和杜如初见到里面装满了白花花的米。
一个接一个,宁安和杜如初将储粮仓全部查了一遍。
十六个储粮仓的米全都是满的。
“怎么样?我没有骗你吧?粮仓的米白日用多少,晚上便会补多少,杜侍郎一定是想多了。”青年巡粮官摇了摇头。
杜如初闻言,恼道,“我爹才不会凭白冤枉人!”
巡粮官见杜如初发火,冷笑一声,不再说话。
宁安没有理会二人,他是真的糊涂了。
账目是对的,粮仓也是满的,那问题到底出在了什么地方?
从储粮仓下来,宁安皱眉苦思。
青年巡粮官担心露馅,不一会儿便催促二人快走。
宁安只能随他出去,然后就在他出去的瞬间的,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想法,目光投向储粮仓底部。
接着,他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出了粮仓,巡粮官径自离去。
宁安和杜如初返回了王府。
“殿下,这可怎么办?粮仓里也没有任何证据。”一进王府,杜如初便抱着头蹲在头上。
“或许我们找到了证据。”宁安有些不确定。
“真的吗?”杜如初大喜,“只是我怎么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宁安笑了笑,“如果那么容易就让你猜出来,卢琦早就去皇上面前自首了。”
顿了下,他继续道,“不过本王也不是有十成的把握,但如果他们真的贪墨了粮草,他们使用这个手段可能极大。”
杜如初略微失望,不过至少不像以前那样没有一丝希望了。
忽然,他向宁安深深一恭,言辞恳切,“不管成与不成,还望殿下能在皇上面前为家父伸冤。”
宁安扶起杜如初,“你父亲的案子本就是皇上给众位皇子的考题,中秋家宴上,本王会提醒父皇,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杜如初点点头,东海王的想法没有错。
如果现在提,万一猜错了,难免尚书卢琦又给东海王安一个污蔑的罪名,还会让对方警惕起来。
但中秋家宴,畅所欲言,即便错了,也只是应付皇帝宁淳的考校而已,卢琦等人也不会惊心,便于他们之后继续查案。
定下此事,杜如初又趁夜回去了。
宁安想了一会儿,也回去睡了。
现今社会资讯发达,让普通人也能够掌握大量的碎片信息。
虽然这些信息不能让人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但却能够令普通人见识广博。
他的灵感便是来自接触过的一个碎片信息。
这个信息中提及到古代一桩盗粮案,其诡秘玄奇与这桩案子不分伯仲。
加之他在粮仓中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他认为很可能卢琦等官员也同样采取了这个办法。
隔日。
宁安照常起床,开始了一天的晨跑,练武,骑马,射箭。
不过由于护卫数量大增,王府前院已然容不下。
宁安专门挑选了一个宅院,把院子里的建筑拆了,只剩下空地让护卫们平日训练。
因为宁安的亲和,后来的护卫们同老护卫一样,很快与宁安打成了一片,护卫队伍其乐融融。
训练结束,宁安去了商行。
虽然上官嫣然答应帮忙了,但报社仅仅依靠她可不行。
还需要招募大宁版的“记者”负责采编新闻,以及卖报送报的报童,印刷工等等。
不过他不准备一蹴而就。
因为在大宁没有人懂什么是报纸,即便搞出一版报纸拿去卖,只怕也没多少人要。
所以,在发行报纸之前,他需要给报纸打出名气。
而想要有名气,就得让报纸有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这个东西,他心里已经有了。
“印刷工也找些底子干净的人,活字印刷法,本王还不想过早暴露。”宁安吩咐素水,“至于报童没有什么要求,卖一份报纸,给一份提成就行了。”
素水连连点头,将宁安说的记下。
商业方面他与宁安沟通没有障碍,包括一些新奇的词汇宁安也教过她。
他正说着,忽然余钱从楼下上来,满脸笑意,“殿下,上官姑娘来了,正在王府等候殿下。”
宁安怔了下,暗道上官嫣然对报社的事情倒是挺上心,这么积极。
不过这也好,她越上心,报社就能办的越好。
回到王府,上官嫣然已经等在那里。
见到宁安,上官嫣然福了一礼,盈盈一笑,隐含羞涩,说道,“殿下,小女子叨扰了。”
“没有,没有,本王还要多谢上官姑娘不嫌弃,愿意为报社出一份力。”宁安摇手。
随即,他引着上官嫣然到了书房,将自己绘制的报纸版面拿给她看,同时又细细讲解什么是报纸,报纸上需要刊登什么内容。
上官嫣然面容认真,脑海中关于报纸的图像越来越清晰。
将报纸的结构说清楚了,宁安开始同上官嫣然正式讨论第一版报纸的内容。
“第一版的其他内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印在第四面上的《红楼梦》。”宁安缓缓说道。
没错,他拿来吸引大宁读书人的法宝正是这部古典四大名著。
这部名著诞生之初,便在文人中引起了极大了轰动,引得读书人争相阅读。
他相信如果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这部名著,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此,他的报纸便可以打响第一枪了。
之后,他便可以在报纸上加其他东西,慢慢让人们接受报纸。
不过尽管他还记得故事的内容,但却无法百分百还原。
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想起了上官嫣然。
由他复述,上官嫣然润笔,或许就可以在大宁再现这部名著。
他也不期望百分百还原,但只要达到九成,绝对就很厉害了。
当然,他也不占曹雪芹的便宜,会让上官嫣然加上原作者的署名。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