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夸大成果

    俸禄锐减的怨气不独崔澈一人,但杨坚也着实没有办法,国库入不敷出,他为此愁得寝食难安。

    至少在经济上,杨坚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去年三大总管叛乱,扰乱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使得国库收入锐减。

    哪一场又不是兴师动众,耗费大量钱粮用以平叛。

    战后犒赏将士,更是将国库险些折腾了个干净。

    今年二月杨坚代周建隋,京官要赏吧,对外地官员也得有所表示吧,军中将士更是不能置若罔闻,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若杨坚能够晚几年篡国,等国库有所恢复,自然不会有这般烦恼。

    但如今正是其威望最盛的时候,再晚几年,谁知道会不会又冒出一个尉迟迥来。

    杨坚才篡国便急着下诏清查田亩、隐户,说到底就是被糟糕的财政状况逼急了。

    改革俸禄更是如此,北周时期,高官们的巨额俸禄尚且能够勉力维持,但杨坚建国以后,对朝臣大加封赏,如李穆宗族百余人尽皆封官,其子孙,就连婴孩都是俸禄一万石的一品仪同。

    再不重定俸禄,财政当真要破产,当然,杨坚及其心腹这一手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削减高额俸禄的同时,提高了最低收入标准,施恩于下层官员。

    如七、八、九品的下层官员固然人数众多,每人也增加了几百石的收入,可其余但凡六品以及六品以上的官员,收入砍得可太狠了。

    澈哥儿从四品,原本4000石,被活生生砍成了960石。

    假设崔澈五十年后致仕,官位再未提升,每年少他3040石,累积下来,就得被杨坚抹去他15万2千石粟米,这谁遭得住。

    一颗不满的种子就此埋下,与格局无关。

    毕竟澈哥儿勤勤恳恳,殚精竭虑,给他们杨家打工,结果杨坚这个当老板的随手就让他工资缩水四倍。

    这要还能笑得出来,那真是群众喜迎油价上涨。

    总管府一众幕僚更是哀鸿遍野,没错,他们大部分都是七、八、九品的小官,看似属于得利人群。

    但作为随晋王出镇并州的官员,哪个不是大有前途,他们这群人,升官快得很,要不了几年就能窜上去,谁又稀罕在卑官阶段一年多拿的几百石。

    虽说崔澈在人前并未把俸禄被大幅削减的不满表现出来,在工作上也始终保持勤勉的态度,不曾懈怠,但心里着实是在滴血。

    杨广也察觉到了总管府一众幕僚们士气不振,但他也无可奈何,朝堂上主管财政的官员愁得夜不能寐,整天的掉头发,实在是变不出钱粮来。

    要是王朝中期,少了钱粮大不了找泥腿子伸手,苛捐杂税一顿摊派,也能解燃眉之急。

    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家草创,不施恩于民,反而剥削百姓的。

    杨广只得在官舍里召开宴席,抚慰僚佐。

    晋王还是那个人人称赞的贤王,众人也不敢对长安城里的杨坚有怨言,于是协助杨坚捣鼓出这一套俸禄制度的人就成了背锅对象。

    不仅是并州总管府幕僚,但凡六品及以上官员,没少在背后谩骂内史省官员

    内史省负责决策,这个锅当然得他们来背,也就澈哥儿逃得早,否则作为八舍人之一,也得跟着两位主官虞庆则、李德林遭人埋怨。

    只是有得必有失,给皇帝背了黑锅,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当然,李德林除外,没办法,由于反对屠戮宇文氏,在杨坚看来,李德林便不能与自己同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并州总管府下辖二十四州田亩清查与括户陆续完成,但数据提交上来,却惹得崔澈颇为生疑,总感觉这数据不大对劲。

    鉴于后世文献中的隋朝官方数据严重掺水,崔澈有心仔细核对。

    隋朝官方数据注水到了何种丧心病狂的程度,人口不能具体统计,但可以拿田亩举例说明。

    隋朝开皇九年,垦田4940万顷,而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人口达到峰值的这一年,有田1430万顷,不足隋朝开皇九年三分之一。

    到了隋炀帝中期,田亩数据更是达到骇人听闻的5585万顷,是2015年中国耕地面积两倍以上。

    而朝廷是要根据这些虚假的数据征纳税收,田税以外,还有人头税、户税等等。

    数据可以虚报,但国库收入不能少,最终不还是转嫁在了泥腿子们的头上,世家大族们可不受这份委屈。

    原本派去各州督促的总管府书吏,是担心各地州郡官员不肯尽心办事。

    只是没想到他们为了政绩,太过用心。

    得到书吏们回报,崔澈终于确定,这份清查数据,无论隐户,还是田亩,掺水都十分严重。

    在厢房里犹豫许久,他终于还是找到了杨广。

    “子澄是认为各州刺史弄虚作假?”

    “不敢欺瞒殿下,据书吏回禀,许多州郡存在夸大之词。”

    崔澈回答道。

    “子澄是想彻查此事?”

    杨广皱眉沉吟道。

    崔澈心中一紧,他当然明白其中关节,见杨广如此模样,便不再坚持:

    “澈此来只是告知殿下此事,至于如何行事,但听殿下吩咐。”

    杨广这才舒展了双眉,此间早已屏退佐吏,只有他们二人,杨广不惧与崔澈实言:

    “其中真伪,我并不在乎,重要的是能拿出一份让父皇满意的答卷。”

    说罢,在记录有清查数据的公文上盖下总管印信。

    崔澈了然,地方州郡官员虚报数据自是为了收获政绩,而杨广又何尝不是要向杨坚邀功。

    至于底层百姓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谁又在乎。

    朝廷还等着要钱咧。

    当今天子,那可是轻徭薄赋的好人,没见给每一亩田地,每一个丁口,订下的税额都不高么,至于百姓们实际上承担了多少税额,史书可不会写上去。

    崔澈拿着公文走出正厅,找了一名书吏命他找信使送往长安。

    多漂亮的一份答卷,想来杨坚与朝堂诸公都会满意的。

    崔澈知道不可能会有人拆台,否则开皇九年的夸张田亩又是怎么来的。

    只是长史厢房,崔澈低头看着自己这身四品官服,陷入了沉默。

    感冒好了。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章节目录

重生周隋之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采莲的何田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2章 夸大成果,重生周隋之际,笔趣阁并收藏重生周隋之际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