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孝宽之疾
崔澈在后方纳妾,前线局势也没紧张到哪里去。
七月,尉迟惇进军武陟(河南焦作)与韦孝宽对峙于河阳,但局势却僵持起来,平叛大军势众,尉迟惇不敢轻易动作,而韦孝宽也称病,无法统一指挥各部,向朝廷请求派遣监军。
消息传回邺城,崔达拏大喜过望,赶忙向尉迟迥进言,应该趁着敌军主将患病不能理事的时机,催促前线作战,一如争夺徐州时,北周各军趁吴明彻患病,完成对南陈军队的包围。
然而尉迟迥却并未听从,崔达拏自感腹有良谋,却不被主所用,垂头丧气的回到衙署。
崔澈正为他处理后勤诸事,见堂兄颓丧,问其缘故,崔达拏于是大吐苦水,崔澈听他说完才笑着解释道:
“兄长焉知韦孝宽是真的病了?”
崔达拏闻言一愣,疑惑道:
“难不成韦孝宽是故意称病,引我军去攻?”
“堂兄又想岔了。”
崔澈摇头解释道:
“韦孝宽确实做好了应对我军攻势的准备,但他称病并非是为了诱敌,而是自保。
“此前其为元帅,尽取江北之地,已是立下不世之功,如今若再平关东,岂不闻功高震主。
“所谓称病请求监军,以协调指挥各部,不过是找人分润平叛之功,释主疑心罢了。”
崔达拏这才恍然大悟,自古功大难赏,都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在物理层面上的要人性命。
杨坚刚坐上丞相之位,尚无大功于国,若是韦孝宽独享平灭尉迟迥的功劳,崔达拏自觉若是杨坚,也是寝食难安。
于是立即去到总管府向尉迟迥告罪,尉迟迥清楚崔达拏的能耐,如今后勤事务井井有条,都是其堂弟崔澈在打理,这一次更不用多想,铁定是崔澈为其解惑。
尉迟迥稍作询问,崔达拏也并未隐瞒,坦然告知。
这般聪慧的少年郎,着实招人喜欢,尉迟迥于是命人唤来崔澈,勉励道:
“临机两阵之间,固然重要;供给后勤军需,亦不能疏忽,有崔郎辛苦操持,前线军士方能衣食无忧。
“还望崔郎继续努力,事成之日,老夫愿以炽繁相托,于长安招崔郎为孙婿。”
崔澈闻言,喜不自胜,当下就叩头拜道:
“澈本亡命之人,幸得总管收留,方有容身之处,本不敢再有奢望,然而错蒙大父爱戴,以贵女相许,澈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大父之恩!”
婚事还没成,澈哥儿便下拜认起了祖父,尉迟迥老怀大慰,就此将崔澈看作自家人,而澈哥儿也得以更进一步接触机密。
出了总管府,回到马车上,崔澈敛去笑容,面色更是凝重。
而长安城中,杨坚也为领军人选犯起了愁。
他先是找到了崔澈族兄,出身博陵第二房的崔仲方。
崔仲方与杨坚在少年时同是皇子伴读,交情深厚,又颇识军事,在杨坚看来,是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然而崔仲方却以宗族俱在关东为由推辞。
杨坚于是又找到扶他上位的郑译、刘昉,二人也各有理由,借故推辞。
如今局势尚不明朗,前线凶险,没有人愿意前往。
杨坚眼看这三人推辞,更觉得崔澈小小年纪便敢往邺城为间,殊为难得。
正值无人可用的时候,丞相府司录高颎主动请缨,愿往前线为监军。
高颎时年四十,本是高句丽人,祖上内迁,冒认为渤海高氏,其父高宾曾为独孤信的幕僚,故而高颎又有独孤颎的鲜卑名。
其人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才能素为杨坚所知,杨坚拜丞相后,立即派人征召高颎,高颎欣然与人道:
‘愿受丞相驱使,若大事不成,亦不惧灭族之祸。’
为了登临高位,连灭族之祸都不怕的人,又怎会畏惧前线凶险。
杨坚大感欣慰,当即以高颎为监军,奔赴前线。
不只是杨坚在邺城布下暗子,尉迟迥同样在长安留有耳目,很快高颎出任监军的消息传到了邺城。
高颎过往无甚功绩,为尉迟迥所轻,并未引起重视,杨坚能知晓他的才能,只因为身为独孤家女婿,与依附独孤氏的高颎曾有往来。
尉迟迥又怎么可能清楚高颎的斤两。
而崔澈也装聋作哑没有提醒。
没错,尉迟迥是给他画了个饼,说是进了长安就把天左大皇后,如今被迫削发为尼的尉迟炽繁嫁他为妻。
但澈哥儿也没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又怎会为了一个女子就为他尉迟家抛头颅,洒热血,走上取死之道。
嘴上喊着大父,崔澈可没真把尉迟迥当自己祖父看待。
他祖父名叫崔季舒,还在城外埋着呢。
高颎去往前线,崔澈便知道大战一触即发,而局势果然不出他的预料。
韦孝宽的病随着高颎前来,不药而愈,开始搭设浮桥,准备渡过沁水与尉迟惇决战。
尉迟惇在上游点起火船,试图烧毁浮桥,高颎便命人制作土墩抵御。
眼见无法摧毁浮桥,尉迟惇又临时起意,计划半渡而击,于是命部众稍稍后退。
韦孝宽却抓住时机,命令各部火速渡河,而高颎在全军渡河以后,更是烧断浮桥,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
以尉迟惇之能,如何能够与韦孝宽、高颎二人联手相抗衡。
若是元帅与监军争权也就罢了,偏偏韦孝宽有心让功,二人合作称得上是亲密无间。
此战毫无意外,尉迟惇大败于沁水,十万步骑或死或逃,自己也狼狈逃回邺城。
一时间河北人心惶惶,但好在青州总管尉迟勤引军五万,将从青州来援,稍稍稳定了局势。
而在尉迟惇沁水兵败的时候,七月二十六日,国丈司马消难经过长期准备,成功诱杀郧州总管府长史侯莫陈杲、郧州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后,举兵反叛,响应尉迟迥。
杨坚闻知消息,盛怒不已,当初司马消难背齐来投,就是杨坚之父杨忠前去接应,司马消难于是与杨忠结拜为兄弟。
这么些年来,杨坚以一直以叔父之礼侍奉司马消难,这份情谊最终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一文不值。
杨坚于是以郑州总管王宜为元帅,率军讨伐司马消难。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崔澈在后方纳妾,前线局势也没紧张到哪里去。
七月,尉迟惇进军武陟(河南焦作)与韦孝宽对峙于河阳,但局势却僵持起来,平叛大军势众,尉迟惇不敢轻易动作,而韦孝宽也称病,无法统一指挥各部,向朝廷请求派遣监军。
消息传回邺城,崔达拏大喜过望,赶忙向尉迟迥进言,应该趁着敌军主将患病不能理事的时机,催促前线作战,一如争夺徐州时,北周各军趁吴明彻患病,完成对南陈军队的包围。
然而尉迟迥却并未听从,崔达拏自感腹有良谋,却不被主所用,垂头丧气的回到衙署。
崔澈正为他处理后勤诸事,见堂兄颓丧,问其缘故,崔达拏于是大吐苦水,崔澈听他说完才笑着解释道:
“兄长焉知韦孝宽是真的病了?”
崔达拏闻言一愣,疑惑道:
“难不成韦孝宽是故意称病,引我军去攻?”
“堂兄又想岔了。”
崔澈摇头解释道:
“韦孝宽确实做好了应对我军攻势的准备,但他称病并非是为了诱敌,而是自保。
“此前其为元帅,尽取江北之地,已是立下不世之功,如今若再平关东,岂不闻功高震主。
“所谓称病请求监军,以协调指挥各部,不过是找人分润平叛之功,释主疑心罢了。”
崔达拏这才恍然大悟,自古功大难赏,都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在物理层面上的要人性命。
杨坚刚坐上丞相之位,尚无大功于国,若是韦孝宽独享平灭尉迟迥的功劳,崔达拏自觉若是杨坚,也是寝食难安。
于是立即去到总管府向尉迟迥告罪,尉迟迥清楚崔达拏的能耐,如今后勤事务井井有条,都是其堂弟崔澈在打理,这一次更不用多想,铁定是崔澈为其解惑。
尉迟迥稍作询问,崔达拏也并未隐瞒,坦然告知。
这般聪慧的少年郎,着实招人喜欢,尉迟迥于是命人唤来崔澈,勉励道:
“临机两阵之间,固然重要;供给后勤军需,亦不能疏忽,有崔郎辛苦操持,前线军士方能衣食无忧。
“还望崔郎继续努力,事成之日,老夫愿以炽繁相托,于长安招崔郎为孙婿。”
崔澈闻言,喜不自胜,当下就叩头拜道:
“澈本亡命之人,幸得总管收留,方有容身之处,本不敢再有奢望,然而错蒙大父爱戴,以贵女相许,澈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大父之恩!”
婚事还没成,澈哥儿便下拜认起了祖父,尉迟迥老怀大慰,就此将崔澈看作自家人,而澈哥儿也得以更进一步接触机密。
出了总管府,回到马车上,崔澈敛去笑容,面色更是凝重。
而长安城中,杨坚也为领军人选犯起了愁。
他先是找到了崔澈族兄,出身博陵第二房的崔仲方。
崔仲方与杨坚在少年时同是皇子伴读,交情深厚,又颇识军事,在杨坚看来,是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然而崔仲方却以宗族俱在关东为由推辞。
杨坚于是又找到扶他上位的郑译、刘昉,二人也各有理由,借故推辞。
如今局势尚不明朗,前线凶险,没有人愿意前往。
杨坚眼看这三人推辞,更觉得崔澈小小年纪便敢往邺城为间,殊为难得。
正值无人可用的时候,丞相府司录高颎主动请缨,愿往前线为监军。
高颎时年四十,本是高句丽人,祖上内迁,冒认为渤海高氏,其父高宾曾为独孤信的幕僚,故而高颎又有独孤颎的鲜卑名。
其人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才能素为杨坚所知,杨坚拜丞相后,立即派人征召高颎,高颎欣然与人道:
‘愿受丞相驱使,若大事不成,亦不惧灭族之祸。’
为了登临高位,连灭族之祸都不怕的人,又怎会畏惧前线凶险。
杨坚大感欣慰,当即以高颎为监军,奔赴前线。
不只是杨坚在邺城布下暗子,尉迟迥同样在长安留有耳目,很快高颎出任监军的消息传到了邺城。
高颎过往无甚功绩,为尉迟迥所轻,并未引起重视,杨坚能知晓他的才能,只因为身为独孤家女婿,与依附独孤氏的高颎曾有往来。
尉迟迥又怎么可能清楚高颎的斤两。
而崔澈也装聋作哑没有提醒。
没错,尉迟迥是给他画了个饼,说是进了长安就把天左大皇后,如今被迫削发为尼的尉迟炽繁嫁他为妻。
但澈哥儿也没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又怎会为了一个女子就为他尉迟家抛头颅,洒热血,走上取死之道。
嘴上喊着大父,崔澈可没真把尉迟迥当自己祖父看待。
他祖父名叫崔季舒,还在城外埋着呢。
高颎去往前线,崔澈便知道大战一触即发,而局势果然不出他的预料。
韦孝宽的病随着高颎前来,不药而愈,开始搭设浮桥,准备渡过沁水与尉迟惇决战。
尉迟惇在上游点起火船,试图烧毁浮桥,高颎便命人制作土墩抵御。
眼见无法摧毁浮桥,尉迟惇又临时起意,计划半渡而击,于是命部众稍稍后退。
韦孝宽却抓住时机,命令各部火速渡河,而高颎在全军渡河以后,更是烧断浮桥,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
以尉迟惇之能,如何能够与韦孝宽、高颎二人联手相抗衡。
若是元帅与监军争权也就罢了,偏偏韦孝宽有心让功,二人合作称得上是亲密无间。
此战毫无意外,尉迟惇大败于沁水,十万步骑或死或逃,自己也狼狈逃回邺城。
一时间河北人心惶惶,但好在青州总管尉迟勤引军五万,将从青州来援,稍稍稳定了局势。
而在尉迟惇沁水兵败的时候,七月二十六日,国丈司马消难经过长期准备,成功诱杀郧州总管府长史侯莫陈杲、郧州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后,举兵反叛,响应尉迟迥。
杨坚闻知消息,盛怒不已,当初司马消难背齐来投,就是杨坚之父杨忠前去接应,司马消难于是与杨忠结拜为兄弟。
这么些年来,杨坚以一直以叔父之礼侍奉司马消难,这份情谊最终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一文不值。
杨坚于是以郑州总管王宜为元帅,率军讨伐司马消难。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