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衢州、金华、新昌等地各州府竟一下子开设了数十家书铺,而且名字都叫大发书铺,显然,这些书店的老板是同一个人。
因明史桉的原因,各地商贾为防引火上身,或多或少地都减少了对书店的投入,如今敢在浙江办书铺的几乎都有官方背景,现在浙江一下子开了数十家书铺,其背景可谓是不言而喻。
江浙本就文风鼎盛,又是富庶之所,读书识字的士子直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那些附庸风雅的商贾更是不可计数,莫不以收藏古籍孤本为荣。
见有新书铺开张,各地的文人士子,便宛如苍蝇遇到臭鸡蛋般闻着味被吸引过来,想来看看这书铺里有没有什么新书或者珍藏。
显而易见仓促新开的书铺是没有他们想要的新书的,但这书店里却设有一个单独的书架,专门售卖金瓶梅、玉莆团等**,而且是正大光明地摆在书架上售卖。
“这也能卖?”
杭州东城闹市大发书铺内,一个士子指着书架上的《金瓶梅》嘴巴都张成了o型,要知道自清廷入关后,就对含有银词的书籍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官员若购买,不是罚俸一年,就是降职留用,士子若购买,甚至有可能会被剥夺生员的资格,购买已经是大罪了,出售就更不要说了,一经发现,起码重责五十大板。
“怎么不能卖?兄台放心,只要是在我大发书铺购买的书,这杭州城内没人敢查,我家……!”
看到有生意上门,站在柜台后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人连忙从小门处走了出来,不过为人举手投足间都有一份傲气,走到书生面前时更是双手朝满城方向一拱,丝毫没有把售卖这等银书的事放在心上。
“我辈读书人,学的是四书五经,习的是圣人教诲,如何能买这等银书?真是有辱斯文。”
书铺敢卖,问话的书生虽然也很想买,但他到底是读书人,羞耻心还是有的,哪里肯在大庭广众之下买这等污秽之书。
“您要买就买,不买就出门往左拐。”
同样是做生意,这书店的掌柜态度却蛮横的很,鄙夷地看了那书生一眼,当场就吩咐店小二往外赶人。
“你们枉顾朝廷礼法,公然售卖这等银书,你们给我等着。”
那书生也是有功名的,何曾受过如此屈辱,恨恨地出了门,转头就想去县衙告状,可一想到那掌柜的拱手的方向似乎是满城,又怕这书店幕后有人,因此犹豫不决,只在大街漫不经心地闲逛,刚穿进一道小巷,身后突然想起了一个猥琐的声音。
“兄台要书么?”
那书生转头看去,却见得一个挎着木箱的小贩凑了过来,巷子口隐约还有几个穿短打衣服的人在望风。
书生心下一紧,心知这伙人不是善茬,又见得这些人并没有动手伤人,提着的心又放了下来,开口问道:“什么书?”
“您看过就知道了。”
小贩神秘一笑,从书箱里取出了一本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递到了那书生面前。
“清宫秘史?这是**!”
书生好奇地接过小贩递过来的书翻看起来,不看还好,这一看顿时惊呼起来,书是好书,但却是**,而且是大逆不道的**,可偏偏书中的内容却无比引人,言语之露骨,尺度之大,实在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当然是**,要不然我怎么会在这里卖,这书怎么样?公子要不要来上一套,只要一两银子。”
“不成……不成,若是被人发现,可是要脑袋的,你还是找找别的人吧。”
虽然书中的内容令他越看越想看,但理智到底战胜了**,书生还是强忍着把书推还给了小贩。
“这可是最后一套了,你要是不要,可就没了,唉……我就不懂了,这书你藏在家里,就是有官差上门搜查,又不是来不及销毁。咱们就此别过,只可惜,这一套卖完后,再想买,可就没了。”
书生不肯买,小贩也不强求,更没有令巷子口的同伴过来强买强卖,把书塞进书箱,转头就走。
“等等……这书多少钱?”
闻得还有别人买过,书生又动了购买的心思,因为这书的内容实在太引人入胜了,刚才只草草看了两页,就血气上涌,心痒难熬,实在令他欲罢而不能。
“不多,一两银子三本,这可是最后一套哦!”
“我……买了。”
在这小巷里,书生也不虞有人发现,况且这小贩说的不错,咱把书买回去,偷偷地观摩,就算是**,又有谁知道,就算知道了,咱也来得及销毁,来个死无对证。
“公子果然豪气。”
小贩做成了一单生意,顿时眉开眼笑,从书箱里抽出三本,递到了书生手里。
与此同时,浙江其他州府县城内,相同的戏码不断上演,甚至杭州满城的那些八旗子弟们也偷偷买回家去看。
毕竟在任何时代宫廷剧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而且是这种宫廷生活剧,尽管这些人是八旗子弟,但分派到外地的八旗子弟都是下五旗的满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不过是满洲最底层的旗人,他们同样对生活在京师的旗人和王公贵族有怨对的心思,现在能看到这些王公贵族的丑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生出了了安慰感和满足感。
新出的清宫秘史无论是在文字描述上还是插图上都不是这些文人书生家中的**能比的,于是乎有了新玩具的文人士子和八旗子弟迅速抛弃了以前私藏的**,同时向在各地兜售清宫秘史的小贩们求购新书,便如后世一个出名的小品所描述那样,看完了清宫秘史一,就想看清宫秘史二,看完了清宫秘史二,就想看清宫秘史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浙江全省境内出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地官府的耳中,甚至传进了巡抚衙门,总督衙门,所有的官员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下达了搜书、追查的政令,尤其是闽浙总督赵国祚、赵大人更是怒不可遏,悍然下令,有敢于私藏售卖**者杀无赦。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因明史桉的原因,各地商贾为防引火上身,或多或少地都减少了对书店的投入,如今敢在浙江办书铺的几乎都有官方背景,现在浙江一下子开了数十家书铺,其背景可谓是不言而喻。
江浙本就文风鼎盛,又是富庶之所,读书识字的士子直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那些附庸风雅的商贾更是不可计数,莫不以收藏古籍孤本为荣。
见有新书铺开张,各地的文人士子,便宛如苍蝇遇到臭鸡蛋般闻着味被吸引过来,想来看看这书铺里有没有什么新书或者珍藏。
显而易见仓促新开的书铺是没有他们想要的新书的,但这书店里却设有一个单独的书架,专门售卖金瓶梅、玉莆团等**,而且是正大光明地摆在书架上售卖。
“这也能卖?”
杭州东城闹市大发书铺内,一个士子指着书架上的《金瓶梅》嘴巴都张成了o型,要知道自清廷入关后,就对含有银词的书籍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官员若购买,不是罚俸一年,就是降职留用,士子若购买,甚至有可能会被剥夺生员的资格,购买已经是大罪了,出售就更不要说了,一经发现,起码重责五十大板。
“怎么不能卖?兄台放心,只要是在我大发书铺购买的书,这杭州城内没人敢查,我家……!”
看到有生意上门,站在柜台后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人连忙从小门处走了出来,不过为人举手投足间都有一份傲气,走到书生面前时更是双手朝满城方向一拱,丝毫没有把售卖这等银书的事放在心上。
“我辈读书人,学的是四书五经,习的是圣人教诲,如何能买这等银书?真是有辱斯文。”
书铺敢卖,问话的书生虽然也很想买,但他到底是读书人,羞耻心还是有的,哪里肯在大庭广众之下买这等污秽之书。
“您要买就买,不买就出门往左拐。”
同样是做生意,这书店的掌柜态度却蛮横的很,鄙夷地看了那书生一眼,当场就吩咐店小二往外赶人。
“你们枉顾朝廷礼法,公然售卖这等银书,你们给我等着。”
那书生也是有功名的,何曾受过如此屈辱,恨恨地出了门,转头就想去县衙告状,可一想到那掌柜的拱手的方向似乎是满城,又怕这书店幕后有人,因此犹豫不决,只在大街漫不经心地闲逛,刚穿进一道小巷,身后突然想起了一个猥琐的声音。
“兄台要书么?”
那书生转头看去,却见得一个挎着木箱的小贩凑了过来,巷子口隐约还有几个穿短打衣服的人在望风。
书生心下一紧,心知这伙人不是善茬,又见得这些人并没有动手伤人,提着的心又放了下来,开口问道:“什么书?”
“您看过就知道了。”
小贩神秘一笑,从书箱里取出了一本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递到了那书生面前。
“清宫秘史?这是**!”
书生好奇地接过小贩递过来的书翻看起来,不看还好,这一看顿时惊呼起来,书是好书,但却是**,而且是大逆不道的**,可偏偏书中的内容却无比引人,言语之露骨,尺度之大,实在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当然是**,要不然我怎么会在这里卖,这书怎么样?公子要不要来上一套,只要一两银子。”
“不成……不成,若是被人发现,可是要脑袋的,你还是找找别的人吧。”
虽然书中的内容令他越看越想看,但理智到底战胜了**,书生还是强忍着把书推还给了小贩。
“这可是最后一套了,你要是不要,可就没了,唉……我就不懂了,这书你藏在家里,就是有官差上门搜查,又不是来不及销毁。咱们就此别过,只可惜,这一套卖完后,再想买,可就没了。”
书生不肯买,小贩也不强求,更没有令巷子口的同伴过来强买强卖,把书塞进书箱,转头就走。
“等等……这书多少钱?”
闻得还有别人买过,书生又动了购买的心思,因为这书的内容实在太引人入胜了,刚才只草草看了两页,就血气上涌,心痒难熬,实在令他欲罢而不能。
“不多,一两银子三本,这可是最后一套哦!”
“我……买了。”
在这小巷里,书生也不虞有人发现,况且这小贩说的不错,咱把书买回去,偷偷地观摩,就算是**,又有谁知道,就算知道了,咱也来得及销毁,来个死无对证。
“公子果然豪气。”
小贩做成了一单生意,顿时眉开眼笑,从书箱里抽出三本,递到了书生手里。
与此同时,浙江其他州府县城内,相同的戏码不断上演,甚至杭州满城的那些八旗子弟们也偷偷买回家去看。
毕竟在任何时代宫廷剧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而且是这种宫廷生活剧,尽管这些人是八旗子弟,但分派到外地的八旗子弟都是下五旗的满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不过是满洲最底层的旗人,他们同样对生活在京师的旗人和王公贵族有怨对的心思,现在能看到这些王公贵族的丑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生出了了安慰感和满足感。
新出的清宫秘史无论是在文字描述上还是插图上都不是这些文人书生家中的**能比的,于是乎有了新玩具的文人士子和八旗子弟迅速抛弃了以前私藏的**,同时向在各地兜售清宫秘史的小贩们求购新书,便如后世一个出名的小品所描述那样,看完了清宫秘史一,就想看清宫秘史二,看完了清宫秘史二,就想看清宫秘史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浙江全省境内出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地官府的耳中,甚至传进了巡抚衙门,总督衙门,所有的官员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下达了搜书、追查的政令,尤其是闽浙总督赵国祚、赵大人更是怒不可遏,悍然下令,有敢于私藏售卖**者杀无赦。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