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谈判最终顺利开始,日本在中国的警告和英国人的威胁下没有做出任何过激举动,伊藤博文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完全控制陆海两军的首相还是有一些手段的。
但是不管怎样,日本失败的命运都无法改变了。
在谈判中,俄国特使面对中日朝三国时很直接的说出,俄国只愿意在现有停火线上达成停战谈判,这是底线,他们绝不会让出北海道总督区。
加藤高明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都无法让俄国人松口,甚至在加藤高明请求中国支持日本立场后,俄国人都坚定自己的底线。
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这个时候谈判就会破裂,然后战火重燃,这也是日本期望的,但可惜的是,英国人将日本脖子上的缰绳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而中国的态度很微妙,施肇基虽然支持日本立场,但是根本不提军事威胁,摆明了只愿意在停战谈判的框架下对日本进行支持。
而这微妙的态度也被英国人给利用了,他们开始游说中国政府,希望中国不要再支持日本的战争野心,并建议中国保持现状。
当然,他们也是许诺了好处的,只要中国在谈判中放弃支持日本尽快签订停战条约,英国将会承认中国是收复土地,并且承认中国对这些土地的一切权力。
这个交易从表面上看很划算,中国仅仅只是放弃对日进行口头上的支援就能收获现实的利益,但其实,这是英国人离间中日关系的手段。
英国人自己也清楚,他们强迫日本停止收复失地的行为让英日关系受到重创,并让日本开始有调头搞脱欧入亚的势头。
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他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将日本和中朝两国隔开,让日本继续做亚洲的钉子给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找麻烦。
不过英国人的手段其实很拙劣,这与以往精妙的英国外交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俄国人是否真的愿意维持现状。
一厢情愿的结果就是英国人为他们亚洲政策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只要俄国人没有放弃,只要日本人的本土上还有俄军存在,日本就不会离中国太远。
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他们已经明白谁才是和他们有合作基础的伙伴,也明白要靠谁才能与世界级的强国对抗。
除非日本政府从上到下全部都是英国人的狗,否则英国人这一点手段根本毫无作用。
所以英国人的建议被中国中枢很快接受,但转过头王启文就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林董,建议三方的临时同盟协定延期。
对于已经尝到同盟条约甜头的日本政府来说,这个建议简直就是瞌睡时有人送上了枕头,日本政府甚至提出将同盟更进一步。
在军队以及战略方面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日本人甚至试探性的提出能不能像德国人一样与中国达成海军协作。
自从被中国和德国毁灭了两次后,日本海军人才损失惨重,外加上俄军入侵的现实原因,日本政府对海军的投入大大减少,这让他们的海军水平严重滞后,尤其是至关重要的舰队软实力。
对于这一点中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是推说会放在后续的谈判之中,至于究竟能否成功那么要看日本的诚意。
至于中国需要什么诚意,日本也是很清楚的,唯一的问题是,日本有没有那个胆子给中国表露诚意,这一点就是伊藤博文也不敢轻易的下定论。
…………………………
外交上的较量仍在继续,除了战争的双方外,英德美等国也参与其中,所有人都期望着从这场谈判中得到些什么。
在外国势力干预热情越来越高涨的情况下,王启文签署了总统令,将国内几年清洗出来的乡绅,罪犯,以及此次抓获的俄军俘虏以及难民全部投入到国防工程和铁路线中去。
尤其是铁路线进一步的吞噬着这些劳动力,除了胪滨府到赤塔的铁路线外,库伦到乌里雅苏台的铁路,西宁府经过肃州,安西州到哈密厅和镇西厅的铁路也加快了速度。
在军队的配合下,大量的战俘,罪犯构成的修路大军分段同时开工,当几条铁路完成后,中国对边疆的控制力将大大提升。
不过在战争后马上加速这么庞大的工程对中国的财政是个很大的考验,幸好英国人的一千万无息贷款缓解了中国的财政压力。
战争被控制在半年以内,使得军费开支也远远低于预计,剩下来的钱也被大量的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中去。
而除了各种的工程项目铺开以外,王启文对训政的准备速度也开始加快,这是一个好机会,对俄战争顺利,收回了丢失的外东北,库页岛等地让王启文威望大涨。
现在王启文授意组建的训政促进会在民间越来越活跃,这个组织主要由复兴同盟的成员组成,他们趁着中俄战争的契机宣扬总统训政。
这些人崇拜强人政治,认为现在的中国需要集权,而不是分化权利。
促进会的种种言论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再加上那些根本分不清总统和皇帝的民众,这让中国的训政势头也来越不可阻挡。
这让那些嚷嚷宪政的人很是担忧,他们在私下里认为,王启文在战前解散国会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训政铺路。
其中一个证据是,现在这个训政促进会中有一个人叫黎元洪,此人曾在海军中服役,并参加过那场决定中日命运的群山湾大海战。
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康复后选择退役进入政界,并成功入选成为复兴同盟成员,这样的经历让许多人认为黎元洪其实就是总统推出来的棋子。
但是王启文将自己撇得很干净,现在他们还找不出什么直接证据表明总统支持着这个促进会,不过这些人的不满会滋生出许多的麻烦,所以必须要趁着停战协议签订前解决这些人。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