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本是所谓“神迹”运抵楚城的日子,然而占领楚城百姓视线的却并非这件事,因为楚城的大街小巷都开始流行起一首打油诗,说是打油诗,其实连打油诗的文采都没有,然而因为内容通俗易懂劲爆非常,因此在一夜之间便席卷楚城,下至街头乞丐,上至王公大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家有女正宫坐,三宫六院佳人凋,
国丈位居丞相尊,只手遮天真是妙。【小说文学网】
金丝楠木国库有,转眼变成王家物,
自制神迹现人世,嫣知上苍恼不恼?
不过短短五十六个字,却控诉了王氏三桩罪:
其一,王氏女位居中宫皇后之位,然而后宫自元后黎氏薨逝,嫔妃凋零,又久不进新人,使得瑞康帝子嗣稀薄,几乎是天楚王朝历代君王里子女最少的,尤其近一次的选秀中,竟然只给太子选妃,瑞康帝后宫一个新人都不曾添,身为中宫皇后,应当是天下妇人之表率,然而王皇后嫉妒心之重,简直令人发指;
其二,王皇后之父王丞相在朝中位居高位,又是国丈之尊,自先皇后之父安国公卸去官职颐养天年后,朝中已无人能出王丞相左右,王丞相风头之盛,几乎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朝中早就传言王丞相经常借巡查之名去通政史司扣下于自己不利的奏折,甚至是扣下地方官员参奏朝中权贵的折子,再以此去威胁或者讨好那些权贵,迫使他们加入王氏阵营,这也是近几年来王氏渐渐坐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因为王丞相的一己之私,使得许多权贵的违法之事被包庇起来,而那些递交奏折的正直地方官员却因此而被整治,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虽不至于颠倒朝纲,然而对于社稷之危害,已不容小觑;
其三,便是直指这次所谓的“神迹”是王氏为了废除太子,扶王皇后之子上位而刻意为之的,至于这金丝楠木到底是不是被王氏的人胆大包天运了出去又制成神迹送往木州的那个山洞,又是不是王氏的人指使所谓山民去发现,再让地方官员刻意走露风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首打油诗一夜爆红,传遍楚城,而前面两件事又是天楚王朝的百姓都知道的,因此第三件事的可信度自然而然也就直线上升。
于是这首打油诗一传十十传百,渐渐传遍了整个天楚王朝,至于“神迹”真相究竟如何早就没有百姓再去关心,众百姓想到这些年王氏的所作所为,再对比先皇后黎氏的母家安国公府的低调平静,自然而然便觉得这定是王氏想要扳倒太子的手段,而他们的太子殿下虽然有些荒诞,但认真想来竟不曾做过一件有损百姓利益的事,只是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使劲给自己的形象抹黑——但这也可以理解成自幼失母缺少管教,又有狠毒继母在一旁虎视眈眈,因此行为才会有些出格,然而至少他从不曾祸害百姓啊!
王家有女正宫坐,三宫六院佳人凋,
国丈位居丞相尊,只手遮天真是妙。【小说文学网】
金丝楠木国库有,转眼变成王家物,
自制神迹现人世,嫣知上苍恼不恼?
不过短短五十六个字,却控诉了王氏三桩罪:
其一,王氏女位居中宫皇后之位,然而后宫自元后黎氏薨逝,嫔妃凋零,又久不进新人,使得瑞康帝子嗣稀薄,几乎是天楚王朝历代君王里子女最少的,尤其近一次的选秀中,竟然只给太子选妃,瑞康帝后宫一个新人都不曾添,身为中宫皇后,应当是天下妇人之表率,然而王皇后嫉妒心之重,简直令人发指;
其二,王皇后之父王丞相在朝中位居高位,又是国丈之尊,自先皇后之父安国公卸去官职颐养天年后,朝中已无人能出王丞相左右,王丞相风头之盛,几乎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朝中早就传言王丞相经常借巡查之名去通政史司扣下于自己不利的奏折,甚至是扣下地方官员参奏朝中权贵的折子,再以此去威胁或者讨好那些权贵,迫使他们加入王氏阵营,这也是近几年来王氏渐渐坐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因为王丞相的一己之私,使得许多权贵的违法之事被包庇起来,而那些递交奏折的正直地方官员却因此而被整治,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虽不至于颠倒朝纲,然而对于社稷之危害,已不容小觑;
其三,便是直指这次所谓的“神迹”是王氏为了废除太子,扶王皇后之子上位而刻意为之的,至于这金丝楠木到底是不是被王氏的人胆大包天运了出去又制成神迹送往木州的那个山洞,又是不是王氏的人指使所谓山民去发现,再让地方官员刻意走露风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首打油诗一夜爆红,传遍楚城,而前面两件事又是天楚王朝的百姓都知道的,因此第三件事的可信度自然而然也就直线上升。
于是这首打油诗一传十十传百,渐渐传遍了整个天楚王朝,至于“神迹”真相究竟如何早就没有百姓再去关心,众百姓想到这些年王氏的所作所为,再对比先皇后黎氏的母家安国公府的低调平静,自然而然便觉得这定是王氏想要扳倒太子的手段,而他们的太子殿下虽然有些荒诞,但认真想来竟不曾做过一件有损百姓利益的事,只是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使劲给自己的形象抹黑——但这也可以理解成自幼失母缺少管教,又有狠毒继母在一旁虎视眈眈,因此行为才会有些出格,然而至少他从不曾祸害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