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老将军,你说一说如果你担任这个管赋税的文馆学士,你会怎么做?”



    杨承应没有自己指定人选,而是当着与会众人的面,来了一场考试。



    公道自在人心,谁更适合只看突如其来的面试。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尚学礼。



    尚学礼做了个深呼吸后,说道:“属下以为税不能多次收,多收就会导致因为次数过多造成统计的困难,以及有人趁机多吃多占。”



    这句话很有见地,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饷”,实际上总额度不高,但是因为次数多,给了贪官污吏可乘之机。



    杨承应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因此,属下以为税应该分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地税,我们按土地收税,不再按人丁收税。”



    尚学礼说道:“如果按人丁收税,短时间内虽能聚敛大量财富,却摧毁了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农村市场,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和税收减少。”



    这与清朝推行的“摊丁入亩”很相似,不同的是,尚学礼提这个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杨承应以前执行的税收政策。



    “第二种是店面税,根据店面大小收税。但一家几口经营的店面则可不收税,不再征收商品税。”



    尚学礼建议道:“而且对于利于百姓的商品,如纸张、铁等物品要免税或减税。还有行走的货郎、郎中等应予以免税。”



    俗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对店铺征税,既能保证稳定的税收来源,也防止商品被多次征税,导致多吃多占和竭泽而渔的情况出现。



    听到这话,沈世魁已经很自觉的坐下,他压根没想这么多。



    “有个地方必须注意。”



    杨承应提醒道:“寺庙、道观等必须征税,而且不允许他们占有土地。还有赌场也要征税,决不允许青楼出现。”



    听到“青楼”,不少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孙得功小心翼翼的禀报:“大帅,由于百姓的生活改善,以及迁来不少的富户。这青楼是不是可以放宽,咱们可以对青楼征税啊。”



    有人点头,有人皱着眉头……



    杨承应态度坚决:“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条口子一但放开,就会滋生土豪劣绅,逼良为娼。甚至贩卖人口,为祸乡里。”



    “穷苦百姓哪里进得起青楼,还不是那些娶妻纳妾的人能进去。将士需要妻子,百姓需要婆姨。只要我在一天,决不允许这种事存在。”



    众人一听,都没有出声反对。



    “如果出现暗中款曲,该怎么处置?”孙得功问。



    “千户所不正愁没有银子犒劳,多劳多得。”



    杨承应笑着说道:“凡是被逮住的,通通关进大牢,让家人那银子赎身。倘若家人觉得太贵,可以去卫指挥使司申告。”



    众人点点头。



    “尚老将军,你的想法很对,尽快拿出办法与文馆其他人商议后报上来。”



    杨承应回到正题:“自古以来,举贤不避亲被视为美德,今尚学礼能胜任此职,批准入阁。”



    “属下谢大帅恩典。”



    尚学礼激动的抱拳行礼。



    尚可喜和尚可进兄弟俩也行抱拳礼。



    杨承应点点头,扭头看向沈志祥:“林字营统领一职空缺,按照规矩,李惟鸾顺利递补林字营统领,沈志祥担任副统领随军出征。”



    “末将谢大帅恩典。”



    沈志祥激动坏了,他是第一个脱离亲兵行列,担任林字营副统领。



    这与安抚沈世魁有关。



    税,直接决定了一个地方实力的强劲。



    杨承应非常重视,同时也知道现在金州镇的人口越来越多,必须成立机构应付。



    设立总务厅,以范文程充任总务,管理行政事务。



    下设民曹,管理婚姻和生育等;户曹,管理户籍档案和入户等;工曹,管理全镇工程等;刑曹,管理全镇刑事案件审核等;吏曹,管理全镇的官吏升迁和档案、考核等。



    机构之多,不再赘述。



    总之,整个金州镇包括公、教、医等都被范文程统管。



    祖天寿作为副总兵,以后以总兵府名义对全镇营兵发号施令。他麾下也是自己成立机构,雇佣人员,管理各种事务。



    鲍承先也以文馆学士衔,充任考吏厅总务,管理全军,包括标营的功过赏罚。雇佣相应人员,管理事务。



    宁完我则作为文馆常驻,处理机密大事。



    尚学礼担任税务厅,管理全镇的赋税……



    会上,每个人就具体负责一块,进行激烈的讨论。



    一直到深夜,第一次会议才算结束。



    此后,又开了四次会议,就是针对职责和军队管理进行了讨论。



    五天后,终于商量出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版本。



    由于总务厅职责大,机构多。又安排了周文郁和刘伯漒给他打下手。



    沈世魁给尚学礼打下手,管理税务厅。



    老部下许尚,给鲍承先打下手,管理考吏厅。



    等等……



    无意中,杨承应建立一套高效的行政体制和全新的税收体制。



    表面上他把权力分散出去,实际上却把全镇各阶层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所有人只有对他忠诚,才能够一展才华和荣华富贵。



    这一点,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张景岳就看得很清楚。



    几次会上,他都一言不发,装作不存在。



    散会后,他徒弟赵献可来禀报:“师父,金州镇要建立杏林堂,管理全镇大夫。还要在各地建立分堂,诊治病人。



    范先生派人找弟子,问弟子愿不愿去,师父以为可与不可?”



    “杏林堂可不单纯是药材铺,他管理着全镇的药材进出口和官办药铺的大夫,是杨驸马私下设立,很明显是为了提高行政的举措。”



    张景岳小声说道:“如果你认为,这种行为与朝廷相违背可以不参加。但是一旦加入进去,朝廷将来怪罪起来,你难逃追责。”



    “那……弟子该不该去?”



    听了师父的话,赵献可有些犹豫。



    “你觉得呢?”张景岳反问。



    “弟子以为可以去,正好能与很多大夫切磋医术,将师父传授的医术发扬光大。”



    “行,既然你这样想,那自然没问题。”



    张景岳在心中叹了口气,有些话他不好挑明了说。

章节目录

明末:辽东雄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一十二回 改制目的,明末:辽东雄狮,笔趣阁并收藏明末:辽东雄狮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