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在李景隆一行人回来之后,此事就是高举轻放,连王特的来历都没怎么查,就直接糊弄过去了。

    朝中大臣们都极有默契的不提此事,试图让事情就此掀篇。

    这真的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事情没闹大之前,都气势汹汹的来为孔家求情,一旦真的做到了,把人抓来了,反而默契的都不吭声了,将这些文人的两面三刀表现的淋漓尽致。

    眼看事情了结了,何秋也就顺势向朱棣表态,请求拿下自己身上锦衣卫指挥使的差事。

    朱棣也很有默契的同意了,何秋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好事,这表明朱棣对他还是信任的,若是朱棣真的死活不让他放下锦衣卫的担子,何秋反而要担心了。

    说到底,现在何秋的那套学问取代朱子理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就是朱棣也更倾向于用何秋教出来的这批人。

    可越是如此,何秋就越不能掌握权力,不然就会成为王安石第二了。

    朱棣可以允许何秋成为大明新的一套意识形态的领袖,但绝对不会允许他变法者加意识领袖一肩担,若是这样将皇帝置于何处?

    朱元璋费了那么大心思,用孟子这本书来回折腾孔家,为的不就是夺回儒家的道统,让这样的官方解释权来到皇室手中?

    要是何秋继续抓着权力不放,岂不是让朱元璋之前的小动作都为他做了嫁衣?

    朱棣肯定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的。

    朱棣支持变法,支持何秋搞一套新理论取代程朱理学,将他的思想建设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可是允许了这点,就绝对不会允许何秋再沾染权力,就是他是勋贵、是驸马也不行!

    王安石只有一个,像他那样集道统与权力于一身的人,他是最后一个,再往前大概也还有王莽了。

    王莽也是一个汇集当时儒家所有希望,搞复古的人物,属于有理论体系有权力的人。

    至于更早的商君,他们都是法家人士,而非儒家学者,两者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包括像本来历史上的王阳明,别看心学那么厉害,王阳明自身又文武双全,朝廷真的重用他了吗?

    封个伯爵就把他打发回家了,就是心学门人在他活着的时候,也备受打压,为的是什么,现在的何秋算是看的很清楚了。

    正因为如此,何秋未来的路也就可以预见了,不出意外会成为和在野的那些大儒一样,可以教学生,但不可以入仕为官。

    像这次站出来掌管锦衣卫已经是何秋未来权力的极限了,这属于特例。

    好在何秋也不在意能不能掌握权力,对他来说真的掌权了,反而是件麻烦事,还是教教学生好啊。

    实际上,这次何秋主动向朱棣交权,就是在无声的表态:我看重的是我的学问能不能大兴天下,是道统的传承,绝不是权力,更不会做王安石第二。

    朱棣看起来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才没有二话直接收了何秋身上的权力,反正他本来也是侯爵,也不用怕生活上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相比于朱棣,朱高炽的脑子就转的慢一点,还专门跑到何秋这替他打抱不平,觉得朱棣亏待何秋了。

    何秋只是笑而不语,这其中的一些东西,还是需要朱高炽自己慢慢悟的,就是现在给他掰开了揉碎了说,他也是听不懂的。

    ……

    洛阳西苑,自从永乐元年重新开始修建后,现在已经成了京师一景。

    不少人觉得它可能比当年隋唐时的西苑更为繁华,这样的心态其实也是因为现在的大明盛隆汉唐,大明的士子们,心中自然有和隋唐相比的自信了。

    当然,现实也确实如此,随着郑和下西洋,大明无数百姓都开始往南洋跑,当今的南洋全部被大明占下,自然而然的,在建筑上也吸收了不少南洋的建筑风格。

    西苑一开始修建的时候,还只是单纯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后面就吸收了不少绿教、景教、南洋佛宗等等各处建筑的风格,算得上浑然天成。

    大明已经探明了欧洲所在,当初还引起了欧洲的巨大震动,不少欧洲的学者都跑到大明,成为了大明的一份子,以说汉话为荣,双方的交流也一点都没有少。

    或者说不是交流,而是大明的知识外传,纵然何秋一直想要阻止这样的趋势,却终究有心无力,时代的洪流不是他一个人能阻止的。

    算算时间,现在已经是永乐三十年了,朱棣也有快七十岁了,但依旧精神十足,只是不愿再理朝政,专注于培养自己的孙子,长期在西苑修养。

    对外说的就是仰慕太祖之德,打算内禅给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的心里当然有些渴望,但还是依照规矩,要进行三辞五让的,不然岂不是对朱棣的不尊重?

    这一次,何秋跑到西苑,也是朱棣召见的,这些年里何秋一直忙碌于整理自己的学说,压根不关注朝政,反正聪明人那么多,交给他们就行了。

    到老到老,何秋才敢拿出自己前世学的一些共产主义的东西,将它改头换面,阐述成‘天下大同’的理论思想。

    也是因为这事,朱棣不顾年纪,直接把他喊道西苑,两人刚一见面,朱棣就气哼哼的说道。

    “你的学说讲到最后,怎么就讲出来了这么一个反贼的道理?”

    何秋丝毫不畏惧的看着头发花白的朱棣说道。

    “这不也是千年以降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吗?你从里面只看到了反贼,我倒是觉得这才是未来呢!”

    朱棣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他自个儿也清楚,这天底下哪里又不灭的王朝呢?

    就算之前大家都学的程朱之学,不照样有人造反,难道换成何秋的学问就没人造反了?

    不可能的,只是朱棣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何秋将一些东西说得那么透彻。

    看出来了这点,何秋尝试着劝慰朱棣道。

    “江山总归是要留给后人的,有些问题现在是很难解决的,咱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心都操完了,要不然大明不就成了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没有一个人能用的!”

    “道理朕都懂,只是有些不能接受啊!”

    “有铁轨、有火枪,拿住钱袋子,抱着枪杆子,你还怕什么?到了今天,难不成还能有人顶着枪炮造大明的反?”

    “未来大明的敌人只会在外,不会在内!”

    何秋说的理直气壮的,可他的心里明白,枪炮是不可能吓住所有人的,不然哪来的法国大革命?又哪来的苏维埃和新中国?

    只是站在他现在的‘反动’立场上,他也只能这么劝朱棣了。

    “唉,你说的也不无道理,那些事还是交由后人解决吧……”

    其实现在大明的问题,一点也不少,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有时候朱高炽都已经快掌握不住了。

    可以如今大明的疆域,不依仗内阁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调整。

    再往深处讲,大明的贫富差距也是极大的,只是好在如今有了西域和中亚的土地,还有南洋的土地,可以将贫苦百姓迁往这些地方减轻了朝廷的压力。

    可这样的压力绝对不会消失,只是被暂时压制了,压制的时间越长,未来爆发的革命就越为猛烈。

    朱棣对这样的新情况,也拿不出什么办法,只能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唯一能做的就是整顿吏治。

    然后由朱高炽主持何秋所提出来的一系列财政改革,商律制定等等,希望借此增加大明的国力。

    毕竟属于朱棣和何秋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接下来是他们的后辈们的时光了。

    恰如一名伟人所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全书完)

章节目录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武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64章 大结局,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笔趣阁并收藏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