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许靖真能够重新操办月旦评,帮他评选一些人才出来。
那袁耀手下的第一批基础文官班底,就能够形成。
“重新举办月旦评?”
听着袁耀述说自己的来意,许靖倒是立刻皱了皱眉头。
一时间,倒是露出了难堪之色。
袁耀见此,知道对方肯定是有难处,随即开口询问。
“怎么?文休兄是不是觉得有什么难处?”
“太守大人,举办月旦评倒没什么困难的,只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广邀名士,汇聚一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旦评,颇有几分困难。”
“哦?这是为何?”
袁耀不解,许靖倒是立刻给他解释了起来。
“以前举办月旦评时,都是广邀乡党名士,州郡才子,荟聚于一堂,吟诗作对,品茶论道。”
“可如今,大汉天下纷乱四起,光是豫州,就有张绣,曹操,太守等诸多势力,并且各地戒严,想要召集附近的名士,何其困难。”
“就算我发出请帖,广邀文人名士,对方也未必能够到场啊。”
举办月旦评这种活动,许靖当然是想要重新操办起来的,只是这个活动,光靠他一个人,是很难举办的起来的。
仔细听许靖的话,袁耀同样是面露凝重之色,确实如此。
虽说汝南如今在他的掌控之下,可汝南郡北面的陈郡,颍川郡等地都在曹军的掌控之下。
还有盘踞在南阳郡的张绣,都是各自为政的诸侯,大家的边界都是严防死守,连一个苍蝇都不敢放过去,更何况是让行人通行呢。
因此,许靖就算是想要再度举办月旦评,邀请的人,估摸着也只能是汝南郡当地,或者是袁术地盘内的一些名士了。
这样一来的话,倒是被限制了很多,许多名士都将无法出席了。
不过袁耀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自己要举办月旦评,就大开方便之门,将各地的边界松懈下来,万一混进来各种斥候细作,那可就糟糕了。
“无妨,虽然如今世道不太平,不过汝南郡当地,还算是太平,有我在,我可保汝南无忧,而且如今淮南之地,也还算太平。”
“文休兄可以先试着举办一期月旦评,就邀请一些淮南和江东的名士,前来参与即可。”
“江东一带,倒是有不少前去避祸的名士,想必他们也很有兴趣,在这月旦评上露一露脸面。”
袁耀听着许靖这般说,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再度举办月旦评,就算不能够广邀天下名士,起码也要邀请这汝南郡附近的一些名士。
就算来不了太多,能来一个算一个吧。
反正这样一来,也能够让袁耀见识见识这汝南郡,以及周围郡县的一些文人名士,也好让他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投靠自己。
许靖见袁耀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要是自己再拒绝,也就不太好了。
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想要继续举办月旦评的。
所以略微思考之后,还是答应了袁耀的请求。
“行吧,既然太守大人有意,那文休便当这个跑腿的,再次举办月旦评,不过这个月肯定是来不及了。”
“那就定在下一个的初一吧,我先写到请帖,差人送去各位名士的府上,看看能有多少人到场。”
“行,一切花销,我代为支付!所有的支出,都算我的,我一力承包。”
许靖答应下来之后,袁耀也是爽快,现在的他有钱了,既然要举办活动,要拉拢参与活动的这些人,他自然要舍得花钱,给自己打响名气,提高自己的名望。
所以这些经费,还是需要他来出的,毕竟出点钱,还能赚回名声,自然愿意。
反正这种吃吃喝喝的活动,也要不了多少钱。
跟许靖商谈好了,重开月旦评的事情之后,袁耀再去平舆县见了一下这平舆县的县令许虔,之后在这城中留宿一晚,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上蔡县了。
上蔡县,乃是汝南郡的郡治所在。
其实,在袁耀占领汝南郡之前,汝南郡的治所还不在上蔡。
而是在刚才袁耀去过的平舆县,只是因为黄巾起义,加上后来被曹军进攻等原因,平舆县遭受了很大的战火,损坏严重。
重新修缮的话,需要消耗极大的钱粮,再加上平舆县世家大族众多,利益太过于明显,想要在这里重新修缮县城,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袁耀大手一挥,将汝南郡的治所,改为上蔡县。
上蔡县在西汉的时候,就是汝南郡的治所所在,只是因为西汉到东汉这四百年的动荡之中,汝南郡时而为汉室宗亲的封国,时而又废除国都为郡县。
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让大汉各地的治所时常发生变化。
好在上蔡县有曾经担任治所的基础,城池不仅修的高,而且还足够大。
刚到上蔡县,袁耀还未来得及去休息。
纪灵这厮,就跑过来找袁耀了。
“公子,你可算是来了。”
纪灵看见袁耀,仿佛是看见了救星一般,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
看见纪灵这般样子,袁耀倒是来了兴趣,连忙询问起了纪灵,这段时间,驻守汝南过的怎么样了。
“纪灵将军,数月未见,你在汝南过的可好?”
“我交代你做的那几件事情,办的如何了?”
袁耀离开汝南,前往寿春的时候,让纪灵留守汝南,同时安排纪灵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分配黄巾残党,让投靠袁耀的这些黄巾军残党们,各自分配土地,休养生息。
又比如,训练驻扎于汝南各地的士卒,让他们开始操练起来,以备战时之需。
同时改革汝南郡下三十七县城的守备任务,好征召乡勇,以应对曹军的突然袭击。
当然,还有另外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训练一批细作,前往南阳,颍川,陈郡等地密切关注周边郡县的消息。
以防敌军的突然进攻,这么做,最主要的便是袁耀想要提前了解敌军动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那袁耀手下的第一批基础文官班底,就能够形成。
“重新举办月旦评?”
听着袁耀述说自己的来意,许靖倒是立刻皱了皱眉头。
一时间,倒是露出了难堪之色。
袁耀见此,知道对方肯定是有难处,随即开口询问。
“怎么?文休兄是不是觉得有什么难处?”
“太守大人,举办月旦评倒没什么困难的,只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广邀名士,汇聚一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旦评,颇有几分困难。”
“哦?这是为何?”
袁耀不解,许靖倒是立刻给他解释了起来。
“以前举办月旦评时,都是广邀乡党名士,州郡才子,荟聚于一堂,吟诗作对,品茶论道。”
“可如今,大汉天下纷乱四起,光是豫州,就有张绣,曹操,太守等诸多势力,并且各地戒严,想要召集附近的名士,何其困难。”
“就算我发出请帖,广邀文人名士,对方也未必能够到场啊。”
举办月旦评这种活动,许靖当然是想要重新操办起来的,只是这个活动,光靠他一个人,是很难举办的起来的。
仔细听许靖的话,袁耀同样是面露凝重之色,确实如此。
虽说汝南如今在他的掌控之下,可汝南郡北面的陈郡,颍川郡等地都在曹军的掌控之下。
还有盘踞在南阳郡的张绣,都是各自为政的诸侯,大家的边界都是严防死守,连一个苍蝇都不敢放过去,更何况是让行人通行呢。
因此,许靖就算是想要再度举办月旦评,邀请的人,估摸着也只能是汝南郡当地,或者是袁术地盘内的一些名士了。
这样一来的话,倒是被限制了很多,许多名士都将无法出席了。
不过袁耀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自己要举办月旦评,就大开方便之门,将各地的边界松懈下来,万一混进来各种斥候细作,那可就糟糕了。
“无妨,虽然如今世道不太平,不过汝南郡当地,还算是太平,有我在,我可保汝南无忧,而且如今淮南之地,也还算太平。”
“文休兄可以先试着举办一期月旦评,就邀请一些淮南和江东的名士,前来参与即可。”
“江东一带,倒是有不少前去避祸的名士,想必他们也很有兴趣,在这月旦评上露一露脸面。”
袁耀听着许靖这般说,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再度举办月旦评,就算不能够广邀天下名士,起码也要邀请这汝南郡附近的一些名士。
就算来不了太多,能来一个算一个吧。
反正这样一来,也能够让袁耀见识见识这汝南郡,以及周围郡县的一些文人名士,也好让他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投靠自己。
许靖见袁耀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要是自己再拒绝,也就不太好了。
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想要继续举办月旦评的。
所以略微思考之后,还是答应了袁耀的请求。
“行吧,既然太守大人有意,那文休便当这个跑腿的,再次举办月旦评,不过这个月肯定是来不及了。”
“那就定在下一个的初一吧,我先写到请帖,差人送去各位名士的府上,看看能有多少人到场。”
“行,一切花销,我代为支付!所有的支出,都算我的,我一力承包。”
许靖答应下来之后,袁耀也是爽快,现在的他有钱了,既然要举办活动,要拉拢参与活动的这些人,他自然要舍得花钱,给自己打响名气,提高自己的名望。
所以这些经费,还是需要他来出的,毕竟出点钱,还能赚回名声,自然愿意。
反正这种吃吃喝喝的活动,也要不了多少钱。
跟许靖商谈好了,重开月旦评的事情之后,袁耀再去平舆县见了一下这平舆县的县令许虔,之后在这城中留宿一晚,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上蔡县了。
上蔡县,乃是汝南郡的郡治所在。
其实,在袁耀占领汝南郡之前,汝南郡的治所还不在上蔡。
而是在刚才袁耀去过的平舆县,只是因为黄巾起义,加上后来被曹军进攻等原因,平舆县遭受了很大的战火,损坏严重。
重新修缮的话,需要消耗极大的钱粮,再加上平舆县世家大族众多,利益太过于明显,想要在这里重新修缮县城,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袁耀大手一挥,将汝南郡的治所,改为上蔡县。
上蔡县在西汉的时候,就是汝南郡的治所所在,只是因为西汉到东汉这四百年的动荡之中,汝南郡时而为汉室宗亲的封国,时而又废除国都为郡县。
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让大汉各地的治所时常发生变化。
好在上蔡县有曾经担任治所的基础,城池不仅修的高,而且还足够大。
刚到上蔡县,袁耀还未来得及去休息。
纪灵这厮,就跑过来找袁耀了。
“公子,你可算是来了。”
纪灵看见袁耀,仿佛是看见了救星一般,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
看见纪灵这般样子,袁耀倒是来了兴趣,连忙询问起了纪灵,这段时间,驻守汝南过的怎么样了。
“纪灵将军,数月未见,你在汝南过的可好?”
“我交代你做的那几件事情,办的如何了?”
袁耀离开汝南,前往寿春的时候,让纪灵留守汝南,同时安排纪灵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分配黄巾残党,让投靠袁耀的这些黄巾军残党们,各自分配土地,休养生息。
又比如,训练驻扎于汝南各地的士卒,让他们开始操练起来,以备战时之需。
同时改革汝南郡下三十七县城的守备任务,好征召乡勇,以应对曹军的突然袭击。
当然,还有另外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训练一批细作,前往南阳,颍川,陈郡等地密切关注周边郡县的消息。
以防敌军的突然进攻,这么做,最主要的便是袁耀想要提前了解敌军动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