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礼仪制度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因为通过礼仪,可以让整个社会被规范。
而早朝,更是如此,皇帝的身份和地位是极高的,是不容许别人践踏和质疑。
大臣们每次上朝开会时,都要毕恭毕敬,宫廷礼仪是十分的庄重严肃,不仅如此,包括“宴请、迎宾、行礼、坐和立”等各方面。尤其是大臣们和皇帝商讨政务时,更有一套独特的朝礼。
当然,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之中,并不是每个人上朝,都很繁琐,也有那么几个特例。
比如董卓,曹操,司马懿。
他们都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等特权。
所谓“入朝不趋”,就是上朝的时候,不用像其他大臣们那样小步快走。
“剑履上殿”,就是指可以佩戴刀剑等兵器上朝,也不用脱鞋子。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脱鞋子”是什么鬼,在汉朝,大臣们都是采用跪坐的姿势在朝堂上议政,所以需要脱鞋子,而董卓不仅可以不用脱鞋子,还可以像皇帝般坐在椅子上。
“赞拜不名”,就是指向皇帝发表见解时,不用通报自己的官职和姓名,汉朝时期大臣们答复皇帝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官职和姓名。
仲国虽然是一个新的王国,可脱胎于大汉,自然也继承了这种繁文缛节。
袁耀身为皇子,自然无须这些繁琐的礼节,不过他对这些事情倒是颇为好奇。
他来的时候,早朝已经进行了一部分了。
在他进来的时候,里面的小宦官也早就进行了通报。
这大殿内的声音也小了很多,目光也都注视到了门口,看见了袁耀缓步走了进来。
龙椅上的袁术,一眼看到自己的儿子,此刻的眼神是多出了几分欣喜和欣慰。
袁耀在祝县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他的英雄事迹,早就已经传到寿春来了,若不是袁耀还在攻打汝南,一个月前袁术就想要召见自己的儿子,回来问一问,他是怎么击退的曹军。
如今,自己的英雄儿子终于回来了,袁术自然十分高兴了。
“我儿回来了,哈哈哈,快来,快让为父看看!”
袁术现在是怎么看自己的儿子怎么顺眼,早就没有了当时处处觉得这个儿子没用,是个窝囊废的模样。
现在的袁术,甚至还有几分后悔,自己不该那么早就把袁耀的太子之位给罢黜了。
只觉得这个儿子,不是自己想的那么没用,还是有一些本事的,居然能够击退曹军。
在场的人,不仅仅是袁术,其他人都对袁耀刮目相看,没想到一向没什么名望的袁耀,居然能够利用区区数千兵马,就挡住曹操的大军。
而且不但挡住了曹操的三万大军进攻,还能够反击曹操,斩杀曹操万余人马,并且顺势夺回了被曹操占据的汝南。
这等功绩,就是放在这朝堂上所有的人来说,也是一等一的厉害。
在场的武将不在少数,可无人有袁耀这样的功勋。
“父皇,孩儿幸不辱命,帮助父皇镇守祝县,成功抵御曹军进攻,并且趁着曹操和吕布交战之际,顺势收回汝南郡三十余座城池。”
袁耀一回来,便开始在袁术的面前邀功。
他这点功绩,自然是值得多说几句,生怕别人不知道,毕竟袁术大军接连经过几次大败,正需要一场大胜来冲淡一下那种阴郁的气氛。
“好,好孩子,真是我的好大儿啊!”
“为父只当你是去历练历练,没想到你有这番本事,快跟为父说说,你是如何击败那曹阿瞒的!”
此刻,袁术也是十分高兴,他和曹操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初曹操在京城为官的时候就认识,后来更是一起组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联盟。
原本的朋友,却在几年后开始分道扬镳,相互攻讦。
与曹操交恶,袁术从来没有后悔过,但是他却十分气愤。
气愤的不是曹操,气愤的是自己和曹操的几次争斗,都是以失败收场,每每和曹操兵戎相见,吃亏的总是他。
就算袁术有四世三公袁氏积攒下来的实力,可被曹操一直压着一头,也让他心中无法的郁闷。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
他的儿子,给他找回了场子。
不但将曹操的大军挡住,还将失去的汝南郡都给收了回来。
这收回来的不仅仅是汝南郡,是他袁术的面子,还有四世三公袁氏的脸面!
袁耀见袁术感兴趣,自己在祝县的事情,他自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反正就算袁术不问,他也打算将自己在祝县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袁术说。
毕竟,只有多加描述自己在祝县遇到了何等困境,才能给张勋不派遣援军泼脏水,才能够让袁术对张勋深恶痛绝。
事无巨细,袁耀便将自己在祝县的大半个月时间抵抗曹军的经历,一五一十的都说了出来。
当然,他如何与吕布谋划的事情,自然是没有透露出来,毕竟这点事情袁术还是不知道为好。
在述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袁耀着重描绘了自己向张勋两次请求援兵的事情。
说到这个地方时,袁术自然是皱了皱眉头,不过没有打断袁耀的继续描述,只等袁耀说完,说到那张勋不仅一兵一卒都没有派遣过来,而且还打发他去守卫祝县,被曹操围攻,袁术的脸色就开始不对劲了。
特别是,袁耀说起,曹操的大军到来,众人都劝他离开,弃城而走。
但是袁耀慷慨激昂的回答,自己要是跑了,淮北怎么办,父皇的基业怎么办,他不能够给袁家丢人,便硬生生带着仅有的几千兵马,挡住了曹操大军十几天的进攻。
其中的过程,袁耀自然是描述的极为凶险,甚至夸大了曹操大军的数量,以及曹军进攻时的凶狠程度。
在场的人,有不少将领都是经历过和曹军交战的,并不觉得袁耀所言有虚。
等到袁耀一番描述说完,不少人都对袁耀投去赞许之色,甚至颇为崇敬。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