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阿爸在武德殿举行了大朝会,朝中五品以上官员都来参加。数百名文武官员穿戴整齐,在殿里殿外齐刷刷地排列开来,大气也不敢喘。左仆射裴寂宣读了阿爸的诏令,先是评点战绩,接着是论功行赏,二哥被封为太尉、使持节、陕西道大行台。李智云被封为尚书令、使持节,河东道大行台。其他参战将领,也都根据功劳的大小,各有封赏。



    李智云原来的雍州牧一职仍然保留,当然,他新晋封的这几个官职,还是跟雍州牧一样,只是挂名而已,并不用开府建衙,点卯坐班。



    朝会过后,阿爸在天兴殿举行国宴,众多皇亲国戚、文武高官欢聚一堂,大殿里洋溢一派歌舞升平、喜庆吉祥的氛围。



    李智云离开长安已经半年了,回来后打算好好地休息几天,没想到事情却一桩接着一桩,忙得他不可开交。他除了走亲访友,参加五姐的婚礼外,还要接待登门道贺的官员,参加各种应酬活动。这日,他刚闲下来,准备去兵工厂看看,了解一下他离开长安后的这段日子,新武器的研制情况,这时候,一位仆人领了一名太监过来找他。



    这名太监是东宫派来的,说太子正在府门外等候他。李智云一听,连忙跟随太监出了大门,只见大街上整齐地排列着太子的仪仗,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太监将他领到一辆宽大豪华的马车跟前。他登上马车一看,大哥已经坐在车上等他了,大哥招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他刚坐下,马车就启动了。李智云奇怪地:“大哥,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出城。”



    “出城干啥?”



    “有一个羌族豪强,名叫旁企地。”大哥道,“他原来投靠薛举,可最近跟薛举闹翻了,带领手下两千多人来到了长安,投奔咱们大唐,就驻扎在城外十里的龙湾村,阿爸让咱俩过去慰问一下。”



    龙湾村位于长安明德门外,原是一座数百户人家的村子,前几年毁于战火,村民不是被杀就是逃亡,变成了一座废弃的村庄。羌族人来长安后,官府将村中的房屋进行了修缮,就让他们暂时驻扎在这座村子里。



    到了地方后,马车停了下来。李智云随大哥下了马车,两人站在马车旁。李智云举目一瞅,只见前方十几丈外就是龙湾村,村子里的房屋参差不齐,但大多是低矮灰暗的土坯房。村子周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良田,村西头有一条不太宽的小河,河岸旁杨柳依依,风景优美。



    车队就停在村外的官道上,李智云扭头瞧着大哥道:“咱们怎么不进村子?”



    “等一等,羌族人会出来迎接咱们的。”



    大哥话音刚落,只见村子里乌泱泱地走出一大群人来,仅从服饰上来看,就能分辨出他们是羌人。这些羌人的服装五花八门,有的穿着裘皮制成的衣服,也有穿着土布缝制的衣服,每个人都戴着帽子,帽子或是用动物的毛皮制作,或是用布条缠绕而成,并且每个人的帽子上都插上几根大雁或野鸡的羽毛,以作装饰之用。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大约是他们的首领,他身高约莫五尺六寸,体格粗壮,皮肤黧黑,圆形脸庞,两道粗眉,一对豹眼,蒜头鼻子,唇厚嘴大。李智云估计,他大概就是旁企地了。



    李智去他们到来之前,大哥已经派使者通报过了,所以,旁企地带领一帮部属出村相迎。他笑哈哈地走上前来,拱手施礼:“太子和楚王前来慰问,末将感激不尽,二位辛苦了。”



    大哥连忙还礼道:“将军不必客气,我兄弟二人代皇上前来劳军,所携带物品还望将军查收。”说罢一挥手,旁边的侍卫连忙将礼单呈上。旁企地接过礼单看了几眼,满意地点点头,笑道:“有劳二位了,末将改日进宫当面向皇上道谢!”



    李智云这时候才知道,大哥的仪仗之所以很长,原来后面的马车上装的都是吃的用的等慰劳品。旁企地吩咐部下将马车上的东西都卸下运进村去,然后对他们道:“二位贵使,请进村歇息一下,喝杯水酒吧。”大哥也没推辞,拱手道:“好吧,那就叨扰将军了。”



    “羌”,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与秦国进行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战争,后来羌人逐渐为秦国所融合。汉代,羌人从地域上分为东羌和西羌,进入中原的东羌与汉族杂居,通婚,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羌人姚氏建立后秦政权,统治中原各族达33年。



    羌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叙事诗《羌戈大战》中记述:远古时候,羌人曾生活在西北大草原,因战争和自然灾害被迫西迁和南迁,南迁的一支羌人遇到身强力壮的“戈基人”,双方作战,羌人屡战屡败,正准备弃地远迁,却在梦中得到神的启示。他们在脖子上系羊毛线作为标志,用坚硬的白云石和木棍作武器,打败了“戈基人”,终于得以安居乐业,并分成九支散居各地。这段传说,反映了羌人迁徙的一段历史,与史书文献及考古资料结合,印证了羌族的来源。



    李智云和大哥随着旁企地等人进了龙湾村后,走进了一座夯土垒成的土坯房。这间屋子挺宽敞,大约有十几平米,但室内的陈设很简单,靠北墙有一座神龛,屋子中间有一火塘,围着火塘摆着七八只矮木凳。



    火塘在羌族人的生活中意义重大,人们在火塘边吃饭,招待客人,甚至祭祀神灵。在羌族文化中,不能跨过火塘,在火塘旁吵架,或者说不吉利的话,否则就是对火神的不敬。



    大概是由于条件所限,屋里的这个火塘很简陋,只是由三块白石垒制而成,石上架锅进行烧烤蒸煮,正所谓“三石垒一锅”。之所以要用白石头,是因为羌人尚白恶黑,白石不但作为诸神的象征,还代表着吉祥喜庆。正月初一拿白石进屋,表示招财进宝,走亲访友还将白石作礼物互赠。



    在火塘旁如何就坐也很有讲究,羌人将火塘靠神龛的一边称为“上八位”,这是最尊贵的位置,“上八位”对面是“下八位”,是次于“上八位”的位置,再次就是其余两边的位置。



    作为贵客,李智云和大哥被请到“上八位”,旁企地坐在“下八位”,其他几位相陪的将领则坐在两边。李智云坐下后,发现酒宴早已摆好了。羌族以“九”为吉,故围绕着火塘摆了九大碗,粗瓷碗里的菜肴跟汉族大同小异,有用猪肉熏烤制成的“猪膘”,类似于腊肉,切成小块与蔬菜一起炒,再加花椒和辣椒提味;还有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这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还有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做成的汤。主食有玉米面馍,还有玉米面放在大米里一起煮的饭,俗称“银包金”。除了菜肴和主食外,还有一坛酒。



    羌族人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用青稞煮熟后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一8天后即可饮用。羌人饮咂酒,不用酒器,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按照羌人的规矩,大哥先咂饮,接着,轮到李智云。他用细竹管吸了几口,酒味甘冽爽口,沁人心脾。



    兄弟俩与几个羌人饮酒吃菜,说笑聊天,很快就熟稔了起来。大伙儿热热闹闹,好不痛快。酒宴进行到一半时,李智云要小解,便告罪离席。



    当他从茅房回来时,经过村中一户人家的门口,见大门敞开,门口放着一张板凳。他探头朝屋里看了一下,想走进去瞧瞧羌人住的屋子。正当他要搬开板凳时,突然听见有人喊他。



    李智云转身一瞅,走过来的是大哥的一名侍卫。侍卫来到他面前,抱拳道:“楚王,您不能进去。”



    “为啥?”



    “您看,”侍卫用手一指道,“这户人家门上贴着红纸条,门口放着一只板凳,这说明屋里有病人。按照羌人的风俗,病人是不能见陌生人的。”



    李智云一听,吐了吐舌头,自己不懂羌族风俗,差点惹了麻烦。



    酒宴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李智云和大哥吃饱喝足后,与旁企地等人告辞后离开了龙湾村,坐马车回长安去了。



    过了几天,鸿胪寺卿派人给李智云送来了一张帖子。他打开一瞧,原来是一张请阑,说明日申时,阿爸将在光明殿举办宴会,招待突厥使臣,邀请他前去参加。



    这可是重要的外事活动,李智云当然不敢马虎。翌日,他穿上九蟒朝服,戴上王冠,早早地坐马车来到了太极宫。

章节目录

家父唐高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今宵初弦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 八十五章 羌族豪强,家父唐高祖,笔趣阁并收藏家父唐高祖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