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后期,贵州各族群众利用会道门和秘密结社反抗官府的,斗争逐渐增多。道光二十年九月,仁怀县穆继贤、谢法真等人公开发动起义,附近严村沟、大坝等地“约千人应之”,先后焚烧张二村、柑子坪、温水等场市、村庄,打死官军外委千总等十余人,后据守方家沟与官军相抗。由于他们转战于仁怀、桐梓之间,一度颇有声势,追使仁怀、綦江等县县城“城门昼闭,死徙载道”。清廷调动四川、贵州的官兵二千多人,由云贵总督伊里布督战,贵州提督余步云任前敌指挥,对起义进行镇压。最后于十二月初八日攻破方家沟起义军据点,屠杀、俘虏千余人,将此次起义镇压下去。
这个遵义县,因为离动乱比较近一年前顺带着也遭遇了匪乱,当时的县令也丢了脑袋。朝廷派吴韵林去当县令,除了他交了三千量银子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则是因为匪乱的缘故,有关系的官僚不愿意上任,所以才让吴韵林这个倒霉蛋去,当然这个与吴韵林的设想是相符的:贵州是中国西南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东接湖南、南通广西、北去四川、南达云南,是控制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古人有"得贵州者得西南,得西南者得天下"一说。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贵州就失去对西南边疆的控制,等于失去西南半壁江山。两广也会得而复失,两湖也就无险可守,四川更是危在旦夕。
这将是吴韵林事业的起点
如果是在王朝的前中期,当个逍遥县令或许不错,但是这个县之前遭受匪乱,官府势力几乎被屠宰一空,那群悍匪也不知有没有离开,所以去遵义县上任,真的是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况且这个时候大青对贵州这种偏远地区的掌控越来越低了。
吴韵林找到关于天下大势的记忆碎片,所幸前身对于晚清的历史比较了解更加了解贵州,所以关于天下大势还是十分了解。
通过阅读相关碎片,吴韵林发现,贵州从现在开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反叛与起义,过两年等着洪秀权振臂高呼许多地方对中央的旨意是听调不听宣,中央内部也是内患重重,除了粮饷不足之外,兵卒吃空饷严重。
吴韵林从京城到贵州省遵义县上任,居然没有派任何人护送,也不怕咱们的吴大县令在路上被别人捉了去。
而等着吴韵林到遵义任职,遵义县归属遵义府,而遵义府的知府,对待中央也是颇有玩味,遵义下属县惨遭匪乱,遵义府知府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跟乱匪是否有某些联系。
这种开局,要是在自己的小说里,妥妥是草根逆袭的套路,吴韵林自嘲了一下,简直了。
上任之前吴韵林先回到铜仁祭拜父母在天之灵与拜见祖父与三叔,当然也少不了大宴三天。
带上阿呆与保镖赵括就上任去了,随着离遵义县越来越看着荒凉的土地与骨瘦如柴的村民,这简直让人不可相信这是后世繁荣的遵义地域。
又走了数日,进入了遵义县,吴韵林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备以后施政之用,便离开官道,与阿呆与赵括随走随看。
一看之下,三个人大失所望,按理这遵义县地处黔东要道联结川湘应该比较富庶才对,但三人所过之处,无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早春的季节,本应该是播种犁地的忙季,而这里大片大片的田地却是一片荒芜,只有稀稀疏疏几个农人懒洋洋的耕作,到处都是灰蒙蒙一片,沿途的村镇也是死气沉沉,很少听见人声。
“怎么给我这么一个烂摊子?”吴韵林郁闷的发起牢骚。
阿呆与赵括也是眉头紧皱,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县,想捞点油水看来是没戏了,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吧,于是道:“先别急,咱们找个乡人问问怎么回事!”
正巧一个穿着褴褛棉袄的中年农夫,锄头上挑着瓦罐从地里出来,阿呆与赵括连忙打招呼道:“这位大哥,能不能给碗水喝,我们几人走了几个时辰的路,实在渴极了。”
农夫倒是爽快,放下锄头,将瓦罐里的水倒进罐盖,递了过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早春腊月的赶路也不容易啊,你们尽情喝,我这还有些剩干粮,二位不介意的话就凑合吃点!”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两块干瘪的荞麦饼。
看来是个能言善说的利索人,想了解情况就要找这样的人,吴韵林心里一喜,接过荞麦饼啃了一口,搭讪道:“多谢大哥啊,今天真是遇见好心人了,对了,我们沿路过来,怎么很少见到人耕地啊,现在还不播种,误了农时,可怎么得了啊!”
农夫重重叹了口气,恨恨道:“你们外乡人不知道,我们这里越种粮食越穷,不种还能凑合着活,种的反倒饿死,唉!”
“啊!这是什么道理?”吴韵林不解道。
“这势道,哪有什么道理可讲!这里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天灾我们还能应付,人祸就躲不了了!”农夫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张脸气的通红,也拿起瓦盖喝了一口水。
“何谓天灾?何谓人祸呢?”阿呆与赵括听出蹊跷,紧问道。
“我们这里去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发了四五次洪水,淹没了不少田地,遵义这地方邪,一发洪水就是连着两三年,所以今年肯定还要发水,种地也是白种。况且今年一个冬天都没下雪,就算不发水,也肯定是大旱之年,一亩地能打一斗粮食就不错了。但是,衙门里还是照样催粮,一亩地至少要交一斗半的粮食,少一粒都不行,我们种一年的地,全给他们还不够啊!再这样下去,想不造反都不行!”农夫越说越气,一拳头锤在地上。
吴韵林心道:“一亩地只打一斗粮食?也就是30多斤?这不跟没种一样嘛!”
阿呆与赵括插口道:“如果是发水或者大旱,朝廷都会减免田税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发放赈灾钱粮!遵义没有吗?”
农夫眼睛瞪的老大,吃惊道:“减免?还发粮?我们从没有听说过啊!”
一句话,让吴韵林和阿呆与赵括心里雪亮了。
连赈灾钱粮也贪污,这帮狗官太可恶了,吴韵林咬牙道:“你们的知县真不是个东西!”
阿呆与赵括奸笑着看了看吴韵林的表情,对农夫说道:“我听说新来的那个知县可是个好官啊,你可不要乱骂他?”
“什么好官!现在谁来都一样,奶奶的,我骂他算轻的,见了面你信不信我敢揍他!”农夫在吴韵林面前挥了挥拳头,胳膊上的二头肌像座小山一样。
“怎么我还没上任就被人骂做狗官?你至少也等我贪了银子再骂啊!这贪官当的真窝囊!”吴韵林气的脸色发白。
阿呆与赵括在一边忍着笑,说道:“你错了,其实新任的知县大人与他们不是一伙的,先前的知县不是说因为匪乱失踪了么,先后次序不能搞错啊!”“什么先后次序!都一样,反正这年头狗官多、好官少,倒霉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农夫倔劲上来,就是不改口,遇见这个不讲理的,阿呆与赵括也没办法了。
这个遵义县,因为离动乱比较近一年前顺带着也遭遇了匪乱,当时的县令也丢了脑袋。朝廷派吴韵林去当县令,除了他交了三千量银子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则是因为匪乱的缘故,有关系的官僚不愿意上任,所以才让吴韵林这个倒霉蛋去,当然这个与吴韵林的设想是相符的:贵州是中国西南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东接湖南、南通广西、北去四川、南达云南,是控制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古人有"得贵州者得西南,得西南者得天下"一说。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贵州就失去对西南边疆的控制,等于失去西南半壁江山。两广也会得而复失,两湖也就无险可守,四川更是危在旦夕。
这将是吴韵林事业的起点
如果是在王朝的前中期,当个逍遥县令或许不错,但是这个县之前遭受匪乱,官府势力几乎被屠宰一空,那群悍匪也不知有没有离开,所以去遵义县上任,真的是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况且这个时候大青对贵州这种偏远地区的掌控越来越低了。
吴韵林找到关于天下大势的记忆碎片,所幸前身对于晚清的历史比较了解更加了解贵州,所以关于天下大势还是十分了解。
通过阅读相关碎片,吴韵林发现,贵州从现在开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反叛与起义,过两年等着洪秀权振臂高呼许多地方对中央的旨意是听调不听宣,中央内部也是内患重重,除了粮饷不足之外,兵卒吃空饷严重。
吴韵林从京城到贵州省遵义县上任,居然没有派任何人护送,也不怕咱们的吴大县令在路上被别人捉了去。
而等着吴韵林到遵义任职,遵义县归属遵义府,而遵义府的知府,对待中央也是颇有玩味,遵义下属县惨遭匪乱,遵义府知府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跟乱匪是否有某些联系。
这种开局,要是在自己的小说里,妥妥是草根逆袭的套路,吴韵林自嘲了一下,简直了。
上任之前吴韵林先回到铜仁祭拜父母在天之灵与拜见祖父与三叔,当然也少不了大宴三天。
带上阿呆与保镖赵括就上任去了,随着离遵义县越来越看着荒凉的土地与骨瘦如柴的村民,这简直让人不可相信这是后世繁荣的遵义地域。
又走了数日,进入了遵义县,吴韵林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备以后施政之用,便离开官道,与阿呆与赵括随走随看。
一看之下,三个人大失所望,按理这遵义县地处黔东要道联结川湘应该比较富庶才对,但三人所过之处,无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早春的季节,本应该是播种犁地的忙季,而这里大片大片的田地却是一片荒芜,只有稀稀疏疏几个农人懒洋洋的耕作,到处都是灰蒙蒙一片,沿途的村镇也是死气沉沉,很少听见人声。
“怎么给我这么一个烂摊子?”吴韵林郁闷的发起牢骚。
阿呆与赵括也是眉头紧皱,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县,想捞点油水看来是没戏了,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吧,于是道:“先别急,咱们找个乡人问问怎么回事!”
正巧一个穿着褴褛棉袄的中年农夫,锄头上挑着瓦罐从地里出来,阿呆与赵括连忙打招呼道:“这位大哥,能不能给碗水喝,我们几人走了几个时辰的路,实在渴极了。”
农夫倒是爽快,放下锄头,将瓦罐里的水倒进罐盖,递了过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早春腊月的赶路也不容易啊,你们尽情喝,我这还有些剩干粮,二位不介意的话就凑合吃点!”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两块干瘪的荞麦饼。
看来是个能言善说的利索人,想了解情况就要找这样的人,吴韵林心里一喜,接过荞麦饼啃了一口,搭讪道:“多谢大哥啊,今天真是遇见好心人了,对了,我们沿路过来,怎么很少见到人耕地啊,现在还不播种,误了农时,可怎么得了啊!”
农夫重重叹了口气,恨恨道:“你们外乡人不知道,我们这里越种粮食越穷,不种还能凑合着活,种的反倒饿死,唉!”
“啊!这是什么道理?”吴韵林不解道。
“这势道,哪有什么道理可讲!这里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天灾我们还能应付,人祸就躲不了了!”农夫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张脸气的通红,也拿起瓦盖喝了一口水。
“何谓天灾?何谓人祸呢?”阿呆与赵括听出蹊跷,紧问道。
“我们这里去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发了四五次洪水,淹没了不少田地,遵义这地方邪,一发洪水就是连着两三年,所以今年肯定还要发水,种地也是白种。况且今年一个冬天都没下雪,就算不发水,也肯定是大旱之年,一亩地能打一斗粮食就不错了。但是,衙门里还是照样催粮,一亩地至少要交一斗半的粮食,少一粒都不行,我们种一年的地,全给他们还不够啊!再这样下去,想不造反都不行!”农夫越说越气,一拳头锤在地上。
吴韵林心道:“一亩地只打一斗粮食?也就是30多斤?这不跟没种一样嘛!”
阿呆与赵括插口道:“如果是发水或者大旱,朝廷都会减免田税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发放赈灾钱粮!遵义没有吗?”
农夫眼睛瞪的老大,吃惊道:“减免?还发粮?我们从没有听说过啊!”
一句话,让吴韵林和阿呆与赵括心里雪亮了。
连赈灾钱粮也贪污,这帮狗官太可恶了,吴韵林咬牙道:“你们的知县真不是个东西!”
阿呆与赵括奸笑着看了看吴韵林的表情,对农夫说道:“我听说新来的那个知县可是个好官啊,你可不要乱骂他?”
“什么好官!现在谁来都一样,奶奶的,我骂他算轻的,见了面你信不信我敢揍他!”农夫在吴韵林面前挥了挥拳头,胳膊上的二头肌像座小山一样。
“怎么我还没上任就被人骂做狗官?你至少也等我贪了银子再骂啊!这贪官当的真窝囊!”吴韵林气的脸色发白。
阿呆与赵括在一边忍着笑,说道:“你错了,其实新任的知县大人与他们不是一伙的,先前的知县不是说因为匪乱失踪了么,先后次序不能搞错啊!”“什么先后次序!都一样,反正这年头狗官多、好官少,倒霉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农夫倔劲上来,就是不改口,遇见这个不讲理的,阿呆与赵括也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