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曦婶婶,你怎么不吃呢,这鸡多香呀,多久没吃过这么香的鸡肉了,林阿婆这手艺,绝了。”杨昊天一边吃着一边挑大拇指。烧三鲜和茶香鸡都很下饭,杨浩天和杨雅兰吃得很香甜,他们两个现在经常到黄家这里吃饭,家里的保姆做菜虽然不错,吃了几年都是那个味道,父母又忙,也没什么时间陪他们下馆子,所以到黄家吃饭也算是改善生活。
比外卖好吃多了。
杨雅兰也点头,她抬头看了黄一曦一眼,真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吃,不吃也好,省了一个对手。
吃货可是很护食的。
“你们两个吃米饭习惯吗?”据黄一曦所知,京都人以面食为主,口味偏咸,馒头是不放糖的,就菜吃。
“习惯,我妈家是东北的,东北吃大米的,我也不喜欢我们这的馒头,我喜欢吃你们那的馒头。”
小孩子都嗜甜,口味和商洛宇差不多,他们原来都不吃馒头,第一次吃到加黑糖的馒头愣住了,再后来,看到黄家人做的加鸡蛋的馒头、加炼乳的馒头、加紫薯的馒头就淡定多了,原来不带餐去学校的两个孩子开始带餐了。
“吃来吃去,好象还是在老家做的味道好。”黄志新不觉得两个小孩子的口味有什么奇怪的,
最近他的梦里,都是老家的山山水水。
“爷爷奶奶,你们要回家过年吗?我和一曦商量过,我们不打算回去了。”
商洛宇很自然端起黄一曦喝剩下的汤碗,挑着排骨和文蛤吃,白水州有句老话,补胎好过补月子,他这待遇比做月子的女人还好,才多久的时间,不止是胖了一点点,都能看出有小肚子了。
原本以为来京都满打满算就是三个多月时间,没想到领导考虑到春节放假,辩论比赛定在2月10日起,也就是农历一月十七日,国际法律论坛则是2月16日起,2月22日结束。
而培训班的放假和国家春节放假一样,这样一来,商洛宇和黄一曦能回去也就是7天时间,平时倒好,可春运和平时完全不一样,那种全民参加的运动太可怕了,虽说飞机和汽车可以不堵,可是黄一曦的身体坐飞机大家还是担心的,没有必要的话还是不要长途奔波了。
“我们也不回去了,留在京都和你们一起过年。”
俞美清觉得这是好事。原来她并没有做这个打算。可留在京都过年也不错啊,现在都流行过年出去旅游,她要是能留在京都,算是时髦一把,能和老姐妹们吹嘘吹嘘。
“那可不行,你不回家祭祖了?”
黄志新震惊地放下酒杯,老婆这是想造反呀,忘记过年时她宗妇该干的活了?
俞美清挣扎了一下,终于熬不过在京都过年的诱惑,“我儿孙满堂,家里不止有两个儿媳妇,还有四个孙媳妇,这活我就不能卸任?我干了七十几年还不能退休呀,得承包一辈子做到死呀?”
俞美清这么说也没错,当然,如果是忽视她以前自愿的更对,毕竟年纪大了,能做的事不多,都怕子孙忽视,能做这件事才能彰显家庭地位。
黄志新正想反驳,往常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谁干这活你都不放心,说谁做得都没你好,可是想了想,这事也该交给子孙后代了,总不能老两口走后,这些事就断了吧,这么一想,今年不做倒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了。
只是这事要交给谁好,大儿媳妇不耐烦也做不了这件大事,二儿媳妇平时住在白水州今年在京都也指望不上,三儿媳妇是奸滑靠不住的。
“爷爷你想太多了,你要相信,我大伯母和三婶可是能人,尤其我三婶,天底下就没她做不了的事,只要她不要做的事。”
李玉珍经常吹嘘自己的能力,在她眼里,大家都渣渣。
黄志新第一次不同意孙女的观点:“你三婶就那个嘴会说,她就算能把树上的鸟儿哄下来,还能让鸟儿干活了?过年祭祖可是大事,关系着我们家一年的兴旺,马虎不得。”
就算李玉珍能摆几桌供品,她要是拈上香,肯定叫佛祖祖宗保佑她自己小家添丁发财,坏事全给老大老二两家。
黄一曦想想也是,三婶是那种我好你不好最好,没有全局观的人。
“要不交直接给我二堂嫂和四堂嫂,两个人一人一年轮流做,今年就交给我二堂嫂,四堂嫂学一年也会了。”
黄一曦其实也担心爷爷把这件事交给儿媳妇,急忙开口,生怕妈妈往后也得回去轮流值日。
陆慧和李静颖不在崇仁里生活,两个人的性子也指望不上。
黄志新想想也是,黄大妹在崇仁里生长,风俗她都懂,黄淇虽然是外省人,但是在崇仁里也生活很多年。
陆慧和李静颖都住在外面,也没空回去,交点钱就行。
这一合算,也就默认老伴和孙女的安排。
林舒芳一直都没出声,不过从她的表情就能看出来她挺高兴的,她倒不是怕干活,可是她们在崇仁里没房子,如果要主持祭祀挺不方便的。
爷爷奶奶开始盘算要如何向小辈交代这些事,商洛宇拿着纸笔在记,林舒芳坐在一边补充,黄一曦看了一下,认命地站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收完碗筷放到洗碗槽里,商洛宇走进来戴上手套,压了洗洁精低下头开始洗碗,第一遍放洗洁精时自从黄一曦怀孕后就是商洛宇接手了,不过黄一曦也没闲着,把剩下的饭菜该倒的倒,该保存的用保鲜膜封起来放进冰箱里。
做完这些,她去消毒柜里拿出一块干洗碗巾,接过商洛宇过两遍水的碗,开始擦干。
两个人都不是坐着看老人们干活的人,现在大家也习惯了这种分工方式。
“你在想什么?”商洛宇停下来,看着黄一曦叮了咣当地擦碗,五官都紧紧地皱结在一起,看上去额外吓人。
“没有。”黄一曦摇摇头,收起心思。
“老婆,来烫烫脚。”收拾好厨房,商洛宇回过头又把自己收拾干净,打了一桶热水过来,放在坐在床上看书的黄一曦脚边,他又拿过了一个矮的小凳子,自己坐在了上面。
比外卖好吃多了。
杨雅兰也点头,她抬头看了黄一曦一眼,真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吃,不吃也好,省了一个对手。
吃货可是很护食的。
“你们两个吃米饭习惯吗?”据黄一曦所知,京都人以面食为主,口味偏咸,馒头是不放糖的,就菜吃。
“习惯,我妈家是东北的,东北吃大米的,我也不喜欢我们这的馒头,我喜欢吃你们那的馒头。”
小孩子都嗜甜,口味和商洛宇差不多,他们原来都不吃馒头,第一次吃到加黑糖的馒头愣住了,再后来,看到黄家人做的加鸡蛋的馒头、加炼乳的馒头、加紫薯的馒头就淡定多了,原来不带餐去学校的两个孩子开始带餐了。
“吃来吃去,好象还是在老家做的味道好。”黄志新不觉得两个小孩子的口味有什么奇怪的,
最近他的梦里,都是老家的山山水水。
“爷爷奶奶,你们要回家过年吗?我和一曦商量过,我们不打算回去了。”
商洛宇很自然端起黄一曦喝剩下的汤碗,挑着排骨和文蛤吃,白水州有句老话,补胎好过补月子,他这待遇比做月子的女人还好,才多久的时间,不止是胖了一点点,都能看出有小肚子了。
原本以为来京都满打满算就是三个多月时间,没想到领导考虑到春节放假,辩论比赛定在2月10日起,也就是农历一月十七日,国际法律论坛则是2月16日起,2月22日结束。
而培训班的放假和国家春节放假一样,这样一来,商洛宇和黄一曦能回去也就是7天时间,平时倒好,可春运和平时完全不一样,那种全民参加的运动太可怕了,虽说飞机和汽车可以不堵,可是黄一曦的身体坐飞机大家还是担心的,没有必要的话还是不要长途奔波了。
“我们也不回去了,留在京都和你们一起过年。”
俞美清觉得这是好事。原来她并没有做这个打算。可留在京都过年也不错啊,现在都流行过年出去旅游,她要是能留在京都,算是时髦一把,能和老姐妹们吹嘘吹嘘。
“那可不行,你不回家祭祖了?”
黄志新震惊地放下酒杯,老婆这是想造反呀,忘记过年时她宗妇该干的活了?
俞美清挣扎了一下,终于熬不过在京都过年的诱惑,“我儿孙满堂,家里不止有两个儿媳妇,还有四个孙媳妇,这活我就不能卸任?我干了七十几年还不能退休呀,得承包一辈子做到死呀?”
俞美清这么说也没错,当然,如果是忽视她以前自愿的更对,毕竟年纪大了,能做的事不多,都怕子孙忽视,能做这件事才能彰显家庭地位。
黄志新正想反驳,往常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谁干这活你都不放心,说谁做得都没你好,可是想了想,这事也该交给子孙后代了,总不能老两口走后,这些事就断了吧,这么一想,今年不做倒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了。
只是这事要交给谁好,大儿媳妇不耐烦也做不了这件大事,二儿媳妇平时住在白水州今年在京都也指望不上,三儿媳妇是奸滑靠不住的。
“爷爷你想太多了,你要相信,我大伯母和三婶可是能人,尤其我三婶,天底下就没她做不了的事,只要她不要做的事。”
李玉珍经常吹嘘自己的能力,在她眼里,大家都渣渣。
黄志新第一次不同意孙女的观点:“你三婶就那个嘴会说,她就算能把树上的鸟儿哄下来,还能让鸟儿干活了?过年祭祖可是大事,关系着我们家一年的兴旺,马虎不得。”
就算李玉珍能摆几桌供品,她要是拈上香,肯定叫佛祖祖宗保佑她自己小家添丁发财,坏事全给老大老二两家。
黄一曦想想也是,三婶是那种我好你不好最好,没有全局观的人。
“要不交直接给我二堂嫂和四堂嫂,两个人一人一年轮流做,今年就交给我二堂嫂,四堂嫂学一年也会了。”
黄一曦其实也担心爷爷把这件事交给儿媳妇,急忙开口,生怕妈妈往后也得回去轮流值日。
陆慧和李静颖不在崇仁里生活,两个人的性子也指望不上。
黄志新想想也是,黄大妹在崇仁里生长,风俗她都懂,黄淇虽然是外省人,但是在崇仁里也生活很多年。
陆慧和李静颖都住在外面,也没空回去,交点钱就行。
这一合算,也就默认老伴和孙女的安排。
林舒芳一直都没出声,不过从她的表情就能看出来她挺高兴的,她倒不是怕干活,可是她们在崇仁里没房子,如果要主持祭祀挺不方便的。
爷爷奶奶开始盘算要如何向小辈交代这些事,商洛宇拿着纸笔在记,林舒芳坐在一边补充,黄一曦看了一下,认命地站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收完碗筷放到洗碗槽里,商洛宇走进来戴上手套,压了洗洁精低下头开始洗碗,第一遍放洗洁精时自从黄一曦怀孕后就是商洛宇接手了,不过黄一曦也没闲着,把剩下的饭菜该倒的倒,该保存的用保鲜膜封起来放进冰箱里。
做完这些,她去消毒柜里拿出一块干洗碗巾,接过商洛宇过两遍水的碗,开始擦干。
两个人都不是坐着看老人们干活的人,现在大家也习惯了这种分工方式。
“你在想什么?”商洛宇停下来,看着黄一曦叮了咣当地擦碗,五官都紧紧地皱结在一起,看上去额外吓人。
“没有。”黄一曦摇摇头,收起心思。
“老婆,来烫烫脚。”收拾好厨房,商洛宇回过头又把自己收拾干净,打了一桶热水过来,放在坐在床上看书的黄一曦脚边,他又拿过了一个矮的小凳子,自己坐在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