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开国以来,似是为了显现皇帝恩宠,还是出于其他目的,一直都有逢年过节,皇帝给大臣送礼的习俗。

    等到了景泰帝这一朝代,大概每年都会送上几次,通常礼品都很是丰厚,礼品的价值几何,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皇帝对某个人的重视程度。

    类似这样的习俗,其实并不常见,在许多朝代,都有曾出现过。

    而与之对应的反面,皇帝收礼,更是屡见不鲜。

    其中最有名的,还属于乾隆,每年都要收上四五次礼物,逼着底下的各地官员去贪污受贿,让他们去榨取民脂民膏,然后上贡给自己。

    也不知是害死了多少人。

    大明本来是没有皇帝收回礼这个习俗的,等到后来,一任一任的皇帝,人品和素质逐渐下滑,就有了这个习俗了。

    成敬犹豫了下,还是小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件事,得和陛下说一下。”

    “哦?讲吧。”朱钰闭着双眼,靠在椅子上,双手搓揉着太阳穴,尽量恢复精力。

    “这几日,渐渐有大臣前来送礼,礼品非富即贵,玛瑙珍珠玉麒麟,纯金佛像,皆有出现,一个个价值不菲。”

    “这是正统年间的习惯,每逢过年,底下的文武百官们,都会送点值钱的玩意儿,供陛下欣赏。”

    “微臣本打算将这些礼物都收起来,等找个合适的时机,将名单交给陛下。”

    “但似乎陛下,并不知晓此事?”

    朱钰听得此言,睁开了眼睛,也是愣住了。

    在成敬开口前,他还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下意识的,朱钰就想起了乾隆皇帝,还有那些奢靡度日,搜刮民脂民膏,不当人子的亡国之君,眉毛不由皱了起来。

    “像这样的坏习俗,不该保留,成敬,以后若是再有类似的事,要先和朕说一声再说。”

    “你收下的那些礼物,原路返还回去吧,以后再有人过来送礼,就别收了,让他们回去。”

    “他们要是问起,就说朕不兴这一套,有这笔钱,不如用在百姓身上,不知能活命多少,别整天搞这些没用的奢侈品。”

    奢侈品,这个词还挺新鲜,成敬却能很快就领悟到其中的意思。

    红袍大太监,整座皇宫十万官宦的老祖宗,恭恭敬敬的俯下身来,道:“谨遵陛下之命。”

    随后,找了个机会离开书房,就将此事安排下去了。

    朱钰则手指轻轻敲打桌面,想到再过几天,就要举行的祭祖大典,眼中闪过一丝火热。

    他可不打算老老实实的,按照流程走完大典。

    在这次祭祖之上,朱钰打算搞一波大事情出来。

    ……

    数日后。

    于谦带着金濂,在锦衣卫的护卫下,风尘仆仆的回到京城。

    抵达京城的第一站,就是郕王府的书房。

    将自己这次出行,大致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心得,和皇帝交流一二。

    朱钰听得认真,心里则暗自思索,该如何增加推行农庄法的效率。

    于谦在这方面,做的确实很好,但他终究是只有一个人,哪怕再加上金濂,想推行农庄法,怕也得花上几年十几年的时间。

    必须得想个法子,找点人来,帮一帮他们的忙才对。

    朱钰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于少保,此事甚大,光靠你一个人忙碌,肯定是不行的。”

    “朕欲找些人来,帮你的忙,你看该从哪里下手?”

    不耻下问,是这几个月以来,朱钰学到的很宝贵的技能之一。

    身为皇帝,不懂,就不要硬撑。胡乱指挥瞎操作,不知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死。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咨询专家才是最好的选择。

    于谦闻言,神色有些忧愁,不知该如何回答陛下。

    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一人,很难推动农庄法的普及?

    于谦早就有找帮手的想法了。

    可思来想去,于谦最终还是没有提出来要找几个帮手。

    这是为何?

    农庄法的普及,追求起效率来,多少人才都能吃得下!

    若于谦指定某个人,或者指定某群人来为自己效力,不免有些借机揽权的嫌疑。

    或许皇帝不会因此和他产生间隙。

    但像这种瑕疵,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

    免得到时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又嚼舌根子,尤其是那些言官,一个两个跟疯狗似的,咬起人来不偿命!

    金濂想了想,向前一步道:“陛下,微臣僭越,倒是有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行了,你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恕你无罪,讲吧,讲吧。”朱钰随意的挥挥手,这金濂又来这一套。

    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金濂这才叫自己的主意,娓娓道来。

    大明朝廷储备人才的地方,曾经只有一处,名曰翰林院,人才尽出其中。

    等后来改制,多了个文渊阁,翰林院逐渐大权旁落,影响力越发低微,慢慢就变成了储备人才之所。

    原本的职责、权能,大多被文渊阁替代。

    长久下来,到了今年,翰林院不知不觉已储备了大量人才,待在京城候命,希望有朝一日,能得个好职位,大展身手。

    “这翰林院,大致能满足陛下的需求,至少在人才的数量方面,绝对是足够的。”

    “只是……”金濂咳嗽了一声,声音压低了道:“毕竟是翰林院的人,脚不着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和百姓沟通起来,可能会有些费劲。”

    朱钰眉头微皱。

    对翰林院里的那些书袋子,他也早有耳闻,倒是还没有机会见识。

    把这些个双脚不着地的货色放出去,真不会对农庄法的推行起到反效果吗?

    朱钰用疑惑的眼神望向于谦,希望他能给一点建议。

    身边的同僚都已经主动开炮,于谦自然不会再继续沉默下去。

    思索了片刻,于谦果然给出了建议。

    “陛下,翰林院之人才,一部分,死读书,读死书,脑子里都是书。”

    “读经背卷,肯定是有点能耐,写卷子答卷子,搞八股文,也是本事不小。”

    “但让他们去和百姓沟通……”于谦摇了摇头。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甘蔗奶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四十七章 翰林院,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笔趣阁并收藏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