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梦雷谈完,贾琏又跑到了陈府内宅。
陈家第二代,只有陈佑嫣一个女儿,第三代倒是成了女儿国。
陈有礼膝下有三女只有一子,还仅仅只有六岁。陈有道膝下则是两女一子。至于三子陈有恩,更是只有两个女儿。
不过幸好陈梦雷夫妇都是开明人,陈老夫人更是喜欢孙女,不但是住在一起的老三,就是在京的老大家里的女儿们都接到了陈府一起教养。
就连老二家的两个孙女,一开始也是养在老夫人膝下。只不过后来陈有道久在地方,夫妻俩想念女儿,老夫人才让两个孙女去了山东。
贾琏进入了陈府后宅时,除了陈老夫人,陈有礼的两个女儿陈梓童,陈梓月,陈有恩的大女儿陈梓涵都在。
至于陈有礼的大女儿陈梓轩已经十七岁,去岁也就是隆正三年八月嫁给了工部尚书葛玉明的二公子葛军。
至于陈有恩的小女儿陈梓萱,年龄还太小,一般是跟着乳母一起,很少到跟前来。
说起来,陈家这方面的情况倒是和贾家有些类似。
只不过贾家是因为贾母怜惜几个女孩子要么幼年失恃,要么生母不贤,为免失恃少教,才都养到了膝下。而陈家则单纯是因为老太太喜欢。
毕竟,陈家三子的夫人,都是大家闺秀出身,而且贤良淑德都不缺。
“几位表妹安坐,你们这么客气,我以后都不敢来了。”
看到贾琏进来,陈家几女都有些害羞的站了起来。
其实贾琏也有些尴尬。尽管他是表哥,但是已经成婚,再和几位到了嫁龄的表妹在内帏相见已经不合适了。毕竟,这个时代,表兄妹可是能够成婚的。
所以第一次进陈家内宅的时候贾琏还是很计较的。毕竟不是谁家都像贾家那样有个贾宝玉,男人不当男人看,养在内宅里。
更何况,就是贾家,也只有一个贾宝玉。前世的贾琏那样不像样,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亲戚来了以后,贾琏也是尽量能躲就躲。
不过,贾琏对陈梦雷提出这个问题时,却被陈梦雷训了一顿。
“我陈家虽不像你贾家那样把男人养在内宅,但是也不是道学先生。你虽已成婚,但是表兄妹之间见个面无妨,只是不能在内宅过夜便是。”
贾琏也是后来才明白,因为周朝的法统绵延六百年,一下子涵盖了前世宋元和明初期,郭家皇帝起于军伍,历代都有开放和尚武之心,所以社会风气比经历了宋明理学束缚的前世要开放的多。
尤其是武勋亲贵之家,很多人家女孩子都有充做男儿教养的。要不然,薛宝钗和林黛玉也不可能从江南千里入神京。史湘云也不会在贾家一住就是半年。
贾琏甚至还专门查过朱熹此人,在大周历史上,倒是也查到了此人的一些踪迹。
朱熹生于周朝第六代天子周明宗宣和十六年,死于第八代天子周成宗神光八年。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周朝的极盛时期。
周朝三代天子明宗,神宗,成宗都执行着开放包容的政策。周朝的强盛甚至要超过汉之文景,唐之开元。
在这样的时代,朱熹也不是原来的朱熹了。他居然从一个学者成了一个政治家。成为大周的瀚海布政使,功绩卓然。
本朝建政以来,布衣出身但天生大气恢宏的太祖皇帝国策更是如此,顺德年间,朝中甚至出现过几次女进士,太祖也不以为罪,甚至还把她们任命为女官。
在这个时代,虽然男女之间尤其是贵族男女仍然要讲究一点。如贾宝玉那般十六七岁还进出女子闺阁诚然不妥,但也不必过分纠结。
果然,等陈老夫人高兴的叫起,十岁多一点的陈梓月和陈梓涵立刻开心的跑过来。
“琏表哥,上次你一首如梦令,让我至今想起来都无法安眠。今日前来可有什么好词吗?”
贾琏乐了,上次来。他给几个表妹念了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念哭了不少人。不过这次吗,还是算了吧。
“这段时间表哥家里事情多,还真没什么。下次吧。”
……
贾琏在陈家闲聊的同时,荣庆堂中,贾母和王夫人也坐在了一起。
看着憔悴了不少的王夫人,贾母冷哼一声:
“现在明白了。”
王夫人脸上露出苦色,无奈的点了点头。
其实王夫人是不怎么服贾家人的,在她眼里,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二哥王子腾。
所以贾琏承爵的恩旨一下,元春回府的第二天,王夫人就找了个理由回了王家。
也正是那次回家,王子腾的一番话打碎了她所有的骄傲。
“你想让你儿子继承荣国的爵位,你以为天家,内阁,军机处和宗人府都是傻子吗?还是你觉得贾家还是当年先荣国还在的时候。
当年先荣国都没能废长立幼,你以为你有这个本事?想要让宝玉上位,老太太那个办法是唯一的办法。
拖着,拖到贾琏犯错。但是被你亲手破坏了。”
贾母人老成精,愈发看不上这个心不在贾家的二儿媳妇。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都不是解决她的时候。
“琏儿已经承爵,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以后不必再想,如今琏儿外面有陈家帮助,又得了天子缘法,我们应该想办法拉拢他。”
王夫人没有说什么,拉拢,她可没那么好的心思。
“你要知道,宝玉是个享福的。当初琏儿跟我说宝玉适合做个富贵闲人,就说的很到位。
但是要安安稳稳的闲下去,就必须有人来保住贾家的富贵。玉字辈里,除了琏儿,谁能做到?
你现在觉得无所谓,我在,你也在,总能护着宝玉。将来我死了,你也死了。宝玉怎么办?难道和我们一起上五台山吗?”
王夫人浑身一颤,是啊,这是她一直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老祖宗在,自然无忧。贾琏就是再放肆,也不敢在荣庆堂炸刺。
但是老祖宗走了呢?自己能护的住宝玉吗?到那时,
宝玉怎么办?
陈家第二代,只有陈佑嫣一个女儿,第三代倒是成了女儿国。
陈有礼膝下有三女只有一子,还仅仅只有六岁。陈有道膝下则是两女一子。至于三子陈有恩,更是只有两个女儿。
不过幸好陈梦雷夫妇都是开明人,陈老夫人更是喜欢孙女,不但是住在一起的老三,就是在京的老大家里的女儿们都接到了陈府一起教养。
就连老二家的两个孙女,一开始也是养在老夫人膝下。只不过后来陈有道久在地方,夫妻俩想念女儿,老夫人才让两个孙女去了山东。
贾琏进入了陈府后宅时,除了陈老夫人,陈有礼的两个女儿陈梓童,陈梓月,陈有恩的大女儿陈梓涵都在。
至于陈有礼的大女儿陈梓轩已经十七岁,去岁也就是隆正三年八月嫁给了工部尚书葛玉明的二公子葛军。
至于陈有恩的小女儿陈梓萱,年龄还太小,一般是跟着乳母一起,很少到跟前来。
说起来,陈家这方面的情况倒是和贾家有些类似。
只不过贾家是因为贾母怜惜几个女孩子要么幼年失恃,要么生母不贤,为免失恃少教,才都养到了膝下。而陈家则单纯是因为老太太喜欢。
毕竟,陈家三子的夫人,都是大家闺秀出身,而且贤良淑德都不缺。
“几位表妹安坐,你们这么客气,我以后都不敢来了。”
看到贾琏进来,陈家几女都有些害羞的站了起来。
其实贾琏也有些尴尬。尽管他是表哥,但是已经成婚,再和几位到了嫁龄的表妹在内帏相见已经不合适了。毕竟,这个时代,表兄妹可是能够成婚的。
所以第一次进陈家内宅的时候贾琏还是很计较的。毕竟不是谁家都像贾家那样有个贾宝玉,男人不当男人看,养在内宅里。
更何况,就是贾家,也只有一个贾宝玉。前世的贾琏那样不像样,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亲戚来了以后,贾琏也是尽量能躲就躲。
不过,贾琏对陈梦雷提出这个问题时,却被陈梦雷训了一顿。
“我陈家虽不像你贾家那样把男人养在内宅,但是也不是道学先生。你虽已成婚,但是表兄妹之间见个面无妨,只是不能在内宅过夜便是。”
贾琏也是后来才明白,因为周朝的法统绵延六百年,一下子涵盖了前世宋元和明初期,郭家皇帝起于军伍,历代都有开放和尚武之心,所以社会风气比经历了宋明理学束缚的前世要开放的多。
尤其是武勋亲贵之家,很多人家女孩子都有充做男儿教养的。要不然,薛宝钗和林黛玉也不可能从江南千里入神京。史湘云也不会在贾家一住就是半年。
贾琏甚至还专门查过朱熹此人,在大周历史上,倒是也查到了此人的一些踪迹。
朱熹生于周朝第六代天子周明宗宣和十六年,死于第八代天子周成宗神光八年。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周朝的极盛时期。
周朝三代天子明宗,神宗,成宗都执行着开放包容的政策。周朝的强盛甚至要超过汉之文景,唐之开元。
在这样的时代,朱熹也不是原来的朱熹了。他居然从一个学者成了一个政治家。成为大周的瀚海布政使,功绩卓然。
本朝建政以来,布衣出身但天生大气恢宏的太祖皇帝国策更是如此,顺德年间,朝中甚至出现过几次女进士,太祖也不以为罪,甚至还把她们任命为女官。
在这个时代,虽然男女之间尤其是贵族男女仍然要讲究一点。如贾宝玉那般十六七岁还进出女子闺阁诚然不妥,但也不必过分纠结。
果然,等陈老夫人高兴的叫起,十岁多一点的陈梓月和陈梓涵立刻开心的跑过来。
“琏表哥,上次你一首如梦令,让我至今想起来都无法安眠。今日前来可有什么好词吗?”
贾琏乐了,上次来。他给几个表妹念了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念哭了不少人。不过这次吗,还是算了吧。
“这段时间表哥家里事情多,还真没什么。下次吧。”
……
贾琏在陈家闲聊的同时,荣庆堂中,贾母和王夫人也坐在了一起。
看着憔悴了不少的王夫人,贾母冷哼一声:
“现在明白了。”
王夫人脸上露出苦色,无奈的点了点头。
其实王夫人是不怎么服贾家人的,在她眼里,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二哥王子腾。
所以贾琏承爵的恩旨一下,元春回府的第二天,王夫人就找了个理由回了王家。
也正是那次回家,王子腾的一番话打碎了她所有的骄傲。
“你想让你儿子继承荣国的爵位,你以为天家,内阁,军机处和宗人府都是傻子吗?还是你觉得贾家还是当年先荣国还在的时候。
当年先荣国都没能废长立幼,你以为你有这个本事?想要让宝玉上位,老太太那个办法是唯一的办法。
拖着,拖到贾琏犯错。但是被你亲手破坏了。”
贾母人老成精,愈发看不上这个心不在贾家的二儿媳妇。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都不是解决她的时候。
“琏儿已经承爵,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以后不必再想,如今琏儿外面有陈家帮助,又得了天子缘法,我们应该想办法拉拢他。”
王夫人没有说什么,拉拢,她可没那么好的心思。
“你要知道,宝玉是个享福的。当初琏儿跟我说宝玉适合做个富贵闲人,就说的很到位。
但是要安安稳稳的闲下去,就必须有人来保住贾家的富贵。玉字辈里,除了琏儿,谁能做到?
你现在觉得无所谓,我在,你也在,总能护着宝玉。将来我死了,你也死了。宝玉怎么办?难道和我们一起上五台山吗?”
王夫人浑身一颤,是啊,这是她一直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老祖宗在,自然无忧。贾琏就是再放肆,也不敢在荣庆堂炸刺。
但是老祖宗走了呢?自己能护的住宝玉吗?到那时,
宝玉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