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林舒然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高兴地看向刘通,见他肯定地点点头,激动极了。
而李霄也笑看向她说道:“若是书院想要一位教琴的先生,在下也愿意前往!”
“需要,需要,自是需要!”林舒然赶紧回道,就怕李霄变卦,这一下她就为书院招到了两位先生,而这两位在文人圈里可都是大佬,别人请都请不到的。
文上清也只是微微转身看了看自己的两位好友,没有多说什么,之后就让文俊擎把林舒然先送回去了。
半路上,文俊擎问马车里的林舒然道:“表姐,我到时候可不可以去你的书院读书?”
林舒然不解地看着他说道:“你现在不是在国子监读书吗?怎么想着要去一家还没开什么根基都没有的书院,我那都是教小孩子的,你的年纪也不符合呀!”
“连诗狂和琴痴都要去你的书院当先生了,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做他们的弟子呢,要是此消息一传来,你的书院根本不愁没学生。”文俊擎很是羡慕地说道,国子监都是一帮老学究,他其实并不喜欢在那里读书。
“忘了告诉你,我这书院是有年龄限制的,也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你目前先在国子监好好读书吧。”林舒然试图打消文俊擎要进入少年书院的念头,毕竟这书院连先生都没找齐呢,再加上她怀孕耽误了些时间,还不知道书院真正开门是哪一天呢,可别耽误了人家。
文俊擎却不管林舒然怎么说,他打定了主意,等到少年书院开始收学生,他第一个跑去报名。
又过了两日,红姑赶来告诉林舒然,经过她这几天的多方打探和确认,可以断定自先祖皇帝在时,耀王府一脉就是皇家的隐形钱袋子,每当国库空虚或者百姓需要赈灾银子和救济粮的时候,都会有神秘人给皇家送一笔巨银,而这个神秘人就是每一任的耀王爷,而世上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只有每一任坐上龙椅宝座的皇帝和他最信任的人才知晓。
“可红姑你又是怎么打探到的?照你这样说,此事应该是极为保密之事,而且还是皇家秘辛,就这几天你就能打听的如此清楚?你别误会,我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谁听了都会觉得奇怪,从来不会被外人知道的皇家事情就这么容易打探出来了,任谁都有疑问!”林舒然照实说道。
红姑知道林舒然并不是质疑自己,她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隐秘之事就这么被打探出来了,事实上她还真没有这种本事,这些都是她义父高伦告诉她的,但她又不能明说高伦的身份,于是半真半假地对林舒然说道:“夫人,奴婢找到一位三朝元老,他曾是先帝身边的近臣,也是知晓此事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请恕奴婢不能告诉你他究竟是谁,但可以保证此人所说的话十分可信,此人还说这件事情皇帝和太后皆是知晓的,您也可以去找他们求证。”
林舒然点了一下头,以后有机会她会去验证一下的,既然耀王府和皇帝是站在一边的,那和自己也算是站在一边,所以同耀王府的小王爷赵牧合作疑虑也就少了些,只是这样一来皇帝就会知道自己是琉璃阁的半个东家,那许钧泽会不会也早已经知道了呢?
于是,林舒然又约赵牧见了一面,并当面问了他这个问题,赵牧却告诉她,皇帝并不知道琉璃阁是谁开的,也从不过问耀王府如何赚钱,耀王府也只会在皇室银钱告急之时出手相助。
皇帝不知道,许钧泽就应该不知道,关于琉璃阁的事情,林舒然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和许钧泽说,还是等他回来之后再说。
“我听说许夫人山中有粮仓,我想从你手里买一些粮食!”赵牧突然提出买粮让林舒然听后一愣,现在正值秋收过后,粮食应该不少,他怎么想着同自己买粮食呢。
“小王爷,山中的粮仓是那些山民的,和我真的关系不大,而且你突然要买粮食做什么?”林舒然纯粹是好奇才问的。
赵牧说道:“最近粮商们开始大肆收粮囤粮,致使粮食价格上涨,其中犹以酒商白家收购的粮食最多,整个市场上的粮食几乎都被他们收走了,有传言今冬会是百年难遇的大寒之季,到时候必定要缺粮,所以粮商们闻风而动,还未入冬却已经把粮食都囤积起来了。”
“他们这是打算到时候发国难财吗?”林舒然锁紧了眉头,“也不知这传言哪里来的,冬天还没到,怎么就确定是大寒之季!”
“这是有人故作制造出来的假象,这消息说是从钦天监传出来的,冬季粮价要稳,朝廷手里就必须要有存粮,否则民心难稳。”赵牧忧心地说道。
林舒然见他言语之间都是在为百姓和朝廷着想,虽身有残疾却还心忧社稷百姓,她对赵牧这位小王爷也产生了钦佩之心。
于是林舒然说道:“之前我爹和那些山民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愿意把粮食给朝廷所用,只要是国家和百姓所需,我相信那些山民还是愿意会把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的,只是一处粮仓如何能解决整个晋朝所需,也是杯水车薪而已,还是要想别的办法稳住粮价。”
“那就只有对酒商白家出手了!”赵牧淡淡地说道,但言语之中却透着一股冷肃之气。
“酒商白家?不是应该同那些粮商谈论此事吗?”林舒然有些不解地问道,在她看来,关于粮食的问题自然是要同那些大粮商们谈论的,和酒商应该关系不大,毕竟酒商也是依赖粮商的。
但是赵牧却颇有深意地嘴角嘲讽一笑,说道:“许夫人或许还不知道,酒商白家也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粮食商人,不然京城商会也不会有白家的一席之地,之前云州之灾,若不是白家推三阻四不愿意拿粮食出来,林太傅也不会找到你,世上之人更不会这么早就知道那些山民有处粮仓。白家,白家,我还真不喜欢!”
而李霄也笑看向她说道:“若是书院想要一位教琴的先生,在下也愿意前往!”
“需要,需要,自是需要!”林舒然赶紧回道,就怕李霄变卦,这一下她就为书院招到了两位先生,而这两位在文人圈里可都是大佬,别人请都请不到的。
文上清也只是微微转身看了看自己的两位好友,没有多说什么,之后就让文俊擎把林舒然先送回去了。
半路上,文俊擎问马车里的林舒然道:“表姐,我到时候可不可以去你的书院读书?”
林舒然不解地看着他说道:“你现在不是在国子监读书吗?怎么想着要去一家还没开什么根基都没有的书院,我那都是教小孩子的,你的年纪也不符合呀!”
“连诗狂和琴痴都要去你的书院当先生了,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做他们的弟子呢,要是此消息一传来,你的书院根本不愁没学生。”文俊擎很是羡慕地说道,国子监都是一帮老学究,他其实并不喜欢在那里读书。
“忘了告诉你,我这书院是有年龄限制的,也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你目前先在国子监好好读书吧。”林舒然试图打消文俊擎要进入少年书院的念头,毕竟这书院连先生都没找齐呢,再加上她怀孕耽误了些时间,还不知道书院真正开门是哪一天呢,可别耽误了人家。
文俊擎却不管林舒然怎么说,他打定了主意,等到少年书院开始收学生,他第一个跑去报名。
又过了两日,红姑赶来告诉林舒然,经过她这几天的多方打探和确认,可以断定自先祖皇帝在时,耀王府一脉就是皇家的隐形钱袋子,每当国库空虚或者百姓需要赈灾银子和救济粮的时候,都会有神秘人给皇家送一笔巨银,而这个神秘人就是每一任的耀王爷,而世上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只有每一任坐上龙椅宝座的皇帝和他最信任的人才知晓。
“可红姑你又是怎么打探到的?照你这样说,此事应该是极为保密之事,而且还是皇家秘辛,就这几天你就能打听的如此清楚?你别误会,我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谁听了都会觉得奇怪,从来不会被外人知道的皇家事情就这么容易打探出来了,任谁都有疑问!”林舒然照实说道。
红姑知道林舒然并不是质疑自己,她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隐秘之事就这么被打探出来了,事实上她还真没有这种本事,这些都是她义父高伦告诉她的,但她又不能明说高伦的身份,于是半真半假地对林舒然说道:“夫人,奴婢找到一位三朝元老,他曾是先帝身边的近臣,也是知晓此事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请恕奴婢不能告诉你他究竟是谁,但可以保证此人所说的话十分可信,此人还说这件事情皇帝和太后皆是知晓的,您也可以去找他们求证。”
林舒然点了一下头,以后有机会她会去验证一下的,既然耀王府和皇帝是站在一边的,那和自己也算是站在一边,所以同耀王府的小王爷赵牧合作疑虑也就少了些,只是这样一来皇帝就会知道自己是琉璃阁的半个东家,那许钧泽会不会也早已经知道了呢?
于是,林舒然又约赵牧见了一面,并当面问了他这个问题,赵牧却告诉她,皇帝并不知道琉璃阁是谁开的,也从不过问耀王府如何赚钱,耀王府也只会在皇室银钱告急之时出手相助。
皇帝不知道,许钧泽就应该不知道,关于琉璃阁的事情,林舒然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和许钧泽说,还是等他回来之后再说。
“我听说许夫人山中有粮仓,我想从你手里买一些粮食!”赵牧突然提出买粮让林舒然听后一愣,现在正值秋收过后,粮食应该不少,他怎么想着同自己买粮食呢。
“小王爷,山中的粮仓是那些山民的,和我真的关系不大,而且你突然要买粮食做什么?”林舒然纯粹是好奇才问的。
赵牧说道:“最近粮商们开始大肆收粮囤粮,致使粮食价格上涨,其中犹以酒商白家收购的粮食最多,整个市场上的粮食几乎都被他们收走了,有传言今冬会是百年难遇的大寒之季,到时候必定要缺粮,所以粮商们闻风而动,还未入冬却已经把粮食都囤积起来了。”
“他们这是打算到时候发国难财吗?”林舒然锁紧了眉头,“也不知这传言哪里来的,冬天还没到,怎么就确定是大寒之季!”
“这是有人故作制造出来的假象,这消息说是从钦天监传出来的,冬季粮价要稳,朝廷手里就必须要有存粮,否则民心难稳。”赵牧忧心地说道。
林舒然见他言语之间都是在为百姓和朝廷着想,虽身有残疾却还心忧社稷百姓,她对赵牧这位小王爷也产生了钦佩之心。
于是林舒然说道:“之前我爹和那些山民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愿意把粮食给朝廷所用,只要是国家和百姓所需,我相信那些山民还是愿意会把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的,只是一处粮仓如何能解决整个晋朝所需,也是杯水车薪而已,还是要想别的办法稳住粮价。”
“那就只有对酒商白家出手了!”赵牧淡淡地说道,但言语之中却透着一股冷肃之气。
“酒商白家?不是应该同那些粮商谈论此事吗?”林舒然有些不解地问道,在她看来,关于粮食的问题自然是要同那些大粮商们谈论的,和酒商应该关系不大,毕竟酒商也是依赖粮商的。
但是赵牧却颇有深意地嘴角嘲讽一笑,说道:“许夫人或许还不知道,酒商白家也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粮食商人,不然京城商会也不会有白家的一席之地,之前云州之灾,若不是白家推三阻四不愿意拿粮食出来,林太傅也不会找到你,世上之人更不会这么早就知道那些山民有处粮仓。白家,白家,我还真不喜欢!”